书城心理和心理专家谈谈心
7450100000003

第3章 我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最难耐的困惑(2)

慧静总是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想着家里着火了怎么办,孩子在路上出点啥事怎么办,老公要是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该怎么办。很长时间了,她总是不断陷入到这样的思考之中,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神经错乱了?也很困惑,该怎么才能摆脱这种莫名的担忧呢?

专家解析

担心这担心那是一种常态,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利益和规则的社会里,人们对既得利益和现有规则,总是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其实,一般人坐到办公室里都会想到家里的门是否忘锁了,万一有人进去了怎么办,坐飞机的时候会想着飞机要是出事了怎么办。这是人的正常思维,也不用特意去压抑,事情过去以后,就会马上遗忘掉。但是有的人对自己的思维太过在意,属于思辨过多。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注意自己是怎么样进行思考的,也没有注意过自己的思维动向和流动过程,但是思辨过多的人就会考虑自己是如何思维的,注意自己思维的动向和过程。

差别就在这里,一般的人对于思考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但是有一部分人还会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沉浸在思辨过程中的人会一直不自觉去推论和求证这些感觉,他们的思维和逻辑不停地在判断。他们也知道应该排除这些思维,但是,又会陷入到怎么样排除这些思维之中,一圈套一圈,最后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有人说:“莫名其妙担心的人是内心需要规则的人,并且他们也是时刻为自己建造规则的人。”人的思维有这样一个特点,你觉得它有问题,那么它就有问题。

自我求证是思维永远的特点。比如,担心自己是个焦虑的人,就会在担心的基础上想着自己是个焦虑的人,那么就会想着怎么去克制自己的焦虑,这就又增添了一种烦恼,这种烦恼会无限地繁衍下去,因为我们会不断去想。被激活的思维系统,就需要一定的规矩来克制它,所以人们会不断寻找规则来克制自己的想法,需要规律给思维一个理由。因此,人们又不断地给自己定下新的规则,形成了一种思维与规则的怪圈。

一般的担心这担心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过分的担心,就有点让人难以忍受了,因为人总是要生活的,心里总是想这想那会导致无心工作,无心学习,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

1.相信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事情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没有必要担心这担心那。如果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必要的,那么自己就会在内心鼓励这种担心,这些担心受到一定刺激,反过来又增添自己的忧虑,如果想着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担心可能就会消失。

2.多想一些开心的事

当想着自己担心的事情的时候,不妨放弃这种想法,想一些曾经经历过的一些开心的事情,用开心的事情代替担心的事情,就会把注意力转移,时间久了,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发生,自然就不会有过多的担心了。

3.多听音乐

音乐可以改变人的心情,也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同时,音乐也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身心愉悦。当人的身心愉悦时,担心和焦虑就会大大减少,以至消失。

所以,不妨试着给自己生命中多一点乐声。

生活中,利民总是不停地买东西,她总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不够用怎么办?在这种奇怪的想法下,她每次上街都会买上一大堆东西回来,而这些东西同上是没用的。除了购物,她还希望拥有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有时她也认为自己有点走火入魔,可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满足呢?

专家解析

拥有是人们想占有更多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生活中,当人们闲暇的时候,总会看看家里缺什么,然后赶紧去买;当去上街的时候,也总是不停地买一些东西回来。而且,如今很多人也会花费时间上网搜集各种信息,总是怕错过一些信息。有的时候拼命地交朋友,想拥有更多的友谊。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够好了,但还是不能满足,总想着拥有更多。

人们想拥有更多的东西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快速发展的生活,紧张的节奏,都使现代人处于一种不安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安全,会拼命地想拥有,似乎占有的愈多,安全感就愈多。其实,这种心理在远古时期就有。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总处于饥饿的状态,为了能让自己不挨饿,就要拼命地占有更多的东西,因此,获取物品的观念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了,成为人的一种本能欲望。尽管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但是,人们还不能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在内心深处还是对物质充满了恐慌。所以,人就会不断地买东西,占有更多的东西,信奉只有拥有才是自己的,才是最安全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驱走我们对现实的忧虑,看着自己拥有的东西,心里才会踏实。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总是不断关注和收集信息。掌握一些信息后,还想拥有更多,于是,我们对信息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信息缺乏,便陷入到一种恐慌之中。信息太多反而成为生活的一种负担,因为信息多了,选项也就多了。选项太多,人们便会无从选择,所以,适度才好。

面对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都会想着拥有更多的东西。但是,拥有更多的东西就能拥有幸福吗?

1.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获得幸福的源泉,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是很有必要的。生活中,要学会放松,不要每天都处于恐慌之中,生活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试着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2.合理处理信息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要学会处理,不能让信息左右自己的生活。同时,面对信息,还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合理的价值观

生活中,不是拥有越多就越幸福,学会享受生活才是一种幸福,所以,合理的价值观能让你了解幸福的真谛。

建霞喜欢上网,每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网上度过的,如果不上网的话,她就会觉得心里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一天的时间。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十足的网虫,网瘾太重,可劝说又根本没用。而建霞也不想总是生活在网络的世界里,可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摆脱这种想上网的心理。

专家解析

上瘾是指人们对一种事物的迷恋达到了一种不能自拔的状态。如果离开了这种事物,会觉得自己处于一种空虚之中,生活失去了乐趣,只有接触这类事物的时候才会觉得精神振奋。生活中,酒精、香烟、网络、毒品?都会让人产生依赖感,继而开始上瘾。而上瘾总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当这些隐和自己的生活发生矛盾时,只有砍掉这些瘾,才会换回美好的生活。

快乐是上瘾的第一原则。尼克?利森说:“任何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行为,无论是先天的行为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都可能会让人上瘾。”上瘾的人感兴趣的不是上瘾的结果,而是上瘾行为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愉悦感,喜欢这种情绪的转变和兴奋。人们对于上瘾行为中产生的快感超级迷恋,如,我们对网络的迷恋,大量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都让人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是高昂的,能驱赶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和烦恼,这种情绪对抗了人们不愿意去想的事情,逐步的上瘾则成为心灵中的一种依赖,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人难以克制。一种能让我们体验到快乐事情,我们当然愿意无限制地去重复它,如果有人阻止,就相当于赶走了我们的兴奋和快乐。

航天员心理专家王俊认为:“产生瘾的根源是爱或安全感的缺乏,成瘾的背后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得以生存的心理条件是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如果一个人找不到生活的平衡点,就会精神崩溃。生活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这种不平衡之中,就会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也没有安全感,所以,有的时候对某事物的依赖就会成为生活平衡的工具,上瘾能帮助我们排除生活中的很多无奈和孤独,如我们可以借酒消愁,借助网络“逃匿”在虚拟的世界中。伊凡?泰里尔说:“当他们不能通过事业发挥他们的才能,不能通过健康的方式来获得愉悦时,他们就会尝试从酒精或其他带来不良后果的嗜好中获得快感。”即使上瘾能让我们产生一定的快感,但是这种愉悦也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健康的。为了我们的健康,就需要戒掉心中的“瘾”。

1.面对现实

有很多人上瘾是因为想逃避现实,但是现实是逃不掉的,即使你能躲得了一时,也躲不了一世。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突破自我,站起来,谁都能迈过这个坎。

2.抵抗行为依赖

当自己的行为对某事物产生依赖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克制这种依赖,如对吸烟有依赖行为,当想要吸烟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那个被烟熏得千疮百孔的肺,或者出去运动一下,还可以吃口香糖等。

3.寻找爱和安全感

上瘾,是因为爱和安全感的缺乏,因此,要学会寻找爱和安全感,当然,自己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爱,当接受爱和施爱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体会这种爱的美好,生活就会多了很多乐趣。

生活中,子恩总是无端地害怕这害怕那,害怕工作做不好遭老板的批评,害怕他人在背地里评论自己,害怕遇到自己不想见的人,谈恋爱害怕选错对象,害怕父母会患重病,害怕自己会遭遇车祸。总之,害怕的情绪总是如影随形。那么,该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情绪呢?

专家解析

害怕是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和即将发生的事的心理解构,它就像一种互相缠绕的心理体验,害怕会接连不断,形成连锁反应。人经常会处在一种混乱的心理感受中,总是在预感或求证着一些事,由此,产生丰富的心灵现实。如果产生贫困的预感,就会视钱如命,想尽办法拼命挣钱,以此来减弱对贫困的害怕。再如,对权利和成就的渴望与追逐,即使知道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可还是不能克制自己停止追求,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害怕心理。有些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欢,可还是会全神贯注地去做,这也是一种害怕心理,害怕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和不良影响。

害怕蟑螂的人,通常会比他人更多地关注房子的屋顶、墙角,凡是蟑螂可能待的地方,都会引起他的高度关注。人总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体验着预兆般的恐惧和不安。害怕蟑螂的人通常发现蟑螂的概率比较大,对蟑螂的关注度比常人高。的确,人们通常会有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征兆感,这种征兆感会引发人的某种观念或行为,因为害怕某些事情的发生,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去阻止。但是在阻止的过程中又会引发另一种征兆感,等待着另一个糟糕的观念产生,这样渐渐就会陷入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

当人害怕一件糟糕的事发生时,精神会变得高度紧张,由此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之下,内心害怕的事情往往会很快降临。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你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发生什么。其实是人的心理在作祟,越是害怕的事物,人在面对它时越会格外谨慎小心;而由于过度担心,就往往会出错,结果越出错越害怕,久而久之,就陷入了害怕的怪圈当中。

1.把害怕解读为喜欢

把你的害怕心理转变成喜欢心理,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安情绪,让自己保持轻松的状态,试着用喜欢的心态接受你害怕的事物,把这种害怕转化为你行动的动力。

2.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通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增加自信,自信的人通常会有强烈的安全感,或者把自己的害怕心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逐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3.培养谦卑、隐忍、大度的心态

以豁达的胸襟接受现实,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时,要学着发现事物好的方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即将发生的事。实在做不来的时候,不妨多接触一些乐观的朋友,让他们给自己一些指点。

在别人的眼里,穆伟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工作稳定,且薪酬不菲;家庭幸福,老公能干,儿子聪明。但即便如此,有时候她还是觉得自己应付不过来,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觉得很累。例如,上班前她总是会担心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做不好;有时又会担心老公有外遇怎么办?那么,她怎么才能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呢?

专家解析

一个人的生活动力来源于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和自己内心的期盼。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肯定,能增强自己做事情的信心,增加自己做事情的热情;自己内心的期望是前进的原动力,二者有机结合更能使自己的生活美满。

外界的影响是能让自己充满动力,但是也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有的时候这种压力也是巨大的,无形的。他人的期盼有时是对你的一种鞭策,有时也是一种折磨。因为人都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当别人对你的印象已经十分美好的时候,你就要维持这种形象,不想出什么差错来破坏这种形象。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形象,你要拼命地做出别人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不能打折。其实,你本质上可能并不像别人看到的那个样子,你很想改变,而又不能,所以你就会感觉很累,觉得应付不过来,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们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实际上是想让自己的生活遵循自己的内心。把生活想象得很美好,就会按照自己心中美好的生活样子去奋斗,将内心需要得到的满足添加到生活的动力之中,想做好工作,想照顾好孩子,想体贴好老公,样样都想象自己内心的需求一样,一切都想要按照自己内心设计的一样完美。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当你顾家的时候,可能工作就做不好;当你工作成功的时候,家庭又不完美了。如果想要两方面都达到完美,就会感到很累,想放弃,但又觉得舍不得,就会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

在获得内心驱动力的基础上,接受别人的肯定与赞赏的同时,要学会放松自己,这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争取美好的生活。

1.不要成为赞赏的傀儡

生活是自己的,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不要成为赞赏的傀儡。对别人的赞赏要心存感激,但是,如果自己做不到的话,也不要勉强自己,顺其自然;毕竟人与人的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

2.生活是有缺陷的

不要对生活抱着太完美的思想,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只要能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一味的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陷入无谓的追求的怪圈,也只会带给自己一些沉重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