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合格的父母,除了保证孩子的吃饱、穿暖外,还会保证孩子的健康、优秀、成才、幸福等。正因如此,很多父母也深感压力。那么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呢?从本章中你可能会找到答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也因此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都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
心灵故事
一个母亲觉得5岁的女儿顽固不化,父母说什么都不听。于是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心理咨询师在和她们母女交谈的时候,发现这位母亲几乎没有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以“什么什么要这样做”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指导,并不断指出孩子所犯的错误。
例如,女儿把画好的画拿给他看,她的母亲是这样说的:“孩子,你画的这是什么啊?怎么没有尾巴啊?难道你忘了吗?画动物是需要画上尾巴的!”然后,她自作主张地在孩子的画上给孩子所画的动物加了个尾巴,并接着说:“乖,你看看,妈妈画的不错吧?”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即要求女儿一切都听自己的。孩子总是笼罩在这样的阴影下,被动地接受着母亲的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叛逆心理,不再听父母的话。
专家解析
父母总是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因此并没有什么地方不对。的确,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有时候却有失偏颇。
例如,他们认为只有足够的严厉,孩子才能信任自己或者听自己的话,否则就会丧失家长的尊严,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但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父母过于严厉,例如孩子一旦犯错,父母就毫不留情地对他们进行惩罚,而且时时摆着家长的架子,处处对孩子严加管教。其实,父母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失去自我,而且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懦弱,缺少自我肯定,不敢有所作为。
不可以否认,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为了孩子好并不一定代表所做的一切就全部是正确的。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没有什么缺点和不足;或者即使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承认。这样下去,肯定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心理指南
作为父母,在教育中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不足,有了犯错不但要敢于承认,还要敢于改正,这才能够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1.父母要了解权威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
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容许家长专制了,如果你一味地对孩子实施权威教育,不但不能教育好孩子,有的时候还会和孩子起冲突。如孩子会选择离家出走、自残等,孩子已经不会对父母的权威视若神灵,而是对其反抗。
2.要承认孩子有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权利
你可以坐下来耐心倾听孩子说,如果觉得孩子的看法确实不成熟,那就设法帮助他调整思路,总之,要以朋友的形式去交流。不要教条主义,切忌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地训斥孩子。
3.不要总把自己当父母看
当你的孩子抱怨你处理事情不当或有误时,作为父母应该放下架子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如果真的有错,那就大方地向孩子承认错误,这并不丢人,而且还会加强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加孩子对你的信任感。
很多父母觉得没时间陪孩子,也不能给孩子一切想要的东西,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为此开始自责。其实,少一点自责,或者把自责转化为教育孩子的动力,你完全可以做个好父母。
心灵故事
刘娴的父母结婚较晚,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刘娴,中年得女,全家都把刘娴当做宝贝一样看待,她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此,不管刘娴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父母总是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满足。
一天,刘娴的父母带着刘娴到附近的商场购物,琳琅满足的商品让刘娴兴奋不已。在一家玩具柜台前,刘娴又看上了一件自己喜欢的电动玩具。可是,这件玩具竟然要一千多块,考虑到家里最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所以,父母这次拒绝给刘娴买。
结果,回到家里,刘娴就开始闹情绪,父母看到孩子楚楚可怜的样子,心想:自己连孩子想要玩具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以后还能为孩子做什么。他们越想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认为孩子的痛苦是自己带给她的,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专家解析
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给他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因此,当孩子的愿望超过了父母的承受能力范围时,父母们就会觉得孩子吃苦受罪、缺少幸福和快乐,主要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内疚、自责、惭愧。
事实上,这个自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给孩子一定的挫败感和失望感,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心理专家指出,挫败和失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无害的。因为孩子在成年以后,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童年的挫败感,那就不会有很强的抗挫能力和承受能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自然就经受不住风雨。
心理指南
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生活环境,都想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但有时候,因为个人的办事能力、经济条件有限,很难使孩子得到满足。这个时候,少一些内疚和自责,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引导,你一样可以做个好父母。
1.要认识到失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很多父母因为没钱买孩子想要的东西,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而痛苦不已。
心理专家尼科尔认为,不管爸爸妈妈富不富,孩子都不需要和所有人一样去拥有同样的东西。他说:“挫折和失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因为孩子必须从已经拥有的东西中获得满足,否则有可能变成一个永不知足的人。”
2.要意识到谁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现实生活中,谁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因为每个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人,都不是呼风唤雨的神,都会遇到自己能力不及的时候。
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对孩子的自责和愧疚肯定就会减少很多。
3.正视孩子的伤心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高兴和伤心的时候。父母应该意识到,当孩子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哭闹、不满都是很正常的表现。这个时候,父母不必因为孩子的伤心而自责,而应该使孩子明白失望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并引导孩子去追求。
中国父母历来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也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他没有权利不听自己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权利。他和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权利,做个民主型的父母。
心灵故事
以下是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
女儿4岁半的时候,我为她买了一架钢琴,想让孩子变得高雅一些。其实孩子真正喜欢的是唱歌、跳舞。在我的监督下,孩子每天坚持练习,但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培养出对钢琴的兴趣,反而增强了对钢琴的厌恶感。
一天上午,我领着女儿过马路,一辆小汽车疾驶而来,我学着孩子的声音说:“小汽车,快快驶过,别碰宝宝!”话刚说完,女儿便说:“汽车快来,把我妈轧死吧!”我顿时目瞪口呆,头脑一片空白,不明白小小的孩子为何如此恨我。
领着女儿跌跌撞撞地走回家,把女儿叫到身边问她:“为什么希望妈妈死掉?”孩子天真地说:“那样我就不用练琴了!”直到此时,我才清醒,不该让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尊重女儿,不再练琴了。
专家解析
这位孩子的母亲到底是开明了,明白了孩子的内心是讨厌琴的,放弃也是及时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就是一种专制意识,就算是针对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出于爱他们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孩子不理解,有时还会痛恨。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成为朋友,这种民主的家庭拥有天下最大的幸福。
”一语道出了“民主型父母”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民主型父母?要做个民主型的父母,就要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并且要尊重孩子的思想,承认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重大的事情要孩子商量,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做一个民主型的父母,孩子才会信赖你、尊重你、亲近你,并且听从你的教诲,改正你指出的错误,反之,孩子将会总是与你明里暗里地跟你较劲儿。而民主型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消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父母满足了孩子合理的要求,孩子从父母那里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孩子的家庭成员感大大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也更加浓厚,如此一来,民主型父母怎能不受到孩子的青睐。
心理指南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要做到民主,孩子不是你的木偶,尊重他,他才会更爱你。
1.运用引导式教育
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司令,不要总是拿着父母的身份对孩子说话。做个民主型的父母就要学会引导式教育。让孩子觉得这是你的意见,而不是你的命令。孩子更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别人的命令。
2.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间
孩子大了,总会有些自己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是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甚至是父母,所以,做个民主型的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孩子的房间、翻孩子的柜子、看孩子的书包等等,如果你想知道,你要先得到孩子的允许。
3.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父母不是孩子的“皇帝”,而是孩子的领路人,是孩子的参谋。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一切。父母始终要把自己处于一个“参谋”的位置,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去包办孩子自己的事情,可适当给孩子提建议。
有位学者说过:“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样才能给孩子温暖和安慰,使孩子得到心灵的慰藉,健康地成长。
心灵故事
小男孩因为考试不能回家吃饭,妈妈给了他50元钱,让他自己在学校的餐厅吃饭。晚上,小男孩回到家里,好像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终于,他怯生生地说:“妈妈,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我把吃饭钱用来请同学去上网了。
“那你不是中午没有钱吃饭了吗?”
“中午同学请我吃了麦当劳,为了回报他,我就请他去上网。”
“啊,是这么回事啊。乖孩子,看来你是长大了,懂得要回报人家了,而且又很诚实地承认这件事,妈妈很高兴,也很安慰,又怎么舍得责怪你呢?不过,妈妈想知道,你对网吧有什么感受……”
“妈妈,这是我第一次去网吧。我感到那里很杂乱,有很多的游戏,很刺激,也很好玩,不过更多的是恐惧。今天还有一个比我们大的孩子欺负我们。”
“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已经告诉你这个地方该不该你去,适不适合你去。”孩子听了,一下就扑到了妈妈的怀里说“你真是我的好妈妈。进门之前,我很担心,因为你从来不让我去网,我知道我犯了错误,我站在家门口徘徊了很久,甚至想到如果你骂我就离家出走……”
专家解析
植物的成长需要阳光,因为阳光是温暖的,是其生长的必要元素。孩子的成长和植物一样,也需要阳光和雨露,那就是父母的爱、父母的温暖。“温暖”是多么美妙的词啊,父母可以没有太多的物质财富给孩子,但至少可以用爱的目光、爱的语言去包容、欣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处处感受着父母的温暖和爱。
给孩子温暖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温暖、关怀,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柔软的,孩子的心灵更渴望得到关爱与温暖。如果父母能理解他,给他关怀,给他温暖,孩子会愿意和父母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
教育孩子,温暖孩子的心比责骂更有效果。给孩子温暖,孩子对家,对父母就会有一种归属感,从而也就产生幸福感,觉得自己是性幸福的,也就会用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也就加深了亲子间的感情。
心理指南
温暖,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它能驱走冬日的严寒,能捂热孩子的心灵,做个温暖的父母,不要冷漠了孩子。
1.把爱播种在孩子的心里
有人说:爱是阳光,它能唤醒沉睡的种子;爱是雨露,能滋润干涸的心田;爱也是催化剂,能熔化冰冷的心灵。其实,爱也是最温暖人心的火把。有爱才有温暖,对给孩子一点爱,还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生生活在最温暖的地方。
2.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行为总是幼稚的,或许就是错误的,但是,父母不要无情地指责孩子的错误,孩子在成长,而成长是允许犯错误的,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的理解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也最能温暖心灵。
3.主动询问孩子需要什么
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和父母是不同的,不要把你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头上,你给他买的东西,或许他不需要,或许他根本就不喜欢。多询问一下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才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心里就会充满感激,也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当孩子做出大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平心静气地“蹲”下来,站在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心灵故事
在过新年的时候,有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去逛商店。她以为女儿一定会喜欢商店里的摆设、玻璃窗、漂亮的衣服,还有洋娃娃和特色玩具。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一到商店就开始用小手拉着妈妈的大手,不停地哭。
“不许再哭了,什么事让你这样委屈,要知道售货员阿姨是不喜欢爱哭的孩子的。”母亲非常不满地说。
“哦!可能是孩子的鞋带没有系好。”于是,她蹲下来,开始为女儿系鞋带。
就在这时,她无意中向上看了一眼。
这是第一次,她看到了一个5岁孩子眼中的世界:没有玩具、没有食品、没有礼物、没有装饰华丽的橱窗,有的只是大人们的一双双奔走不停的脚和手里提着的大包小包在乱推乱撞,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她立刻把孩子带回了家,并发誓再也不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专家解析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也从中领悟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呢?原来,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如此不同。父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也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讲话。只要你能蹲下身来,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一定会获得新的发现,从而对孩子有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