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Ⅱ
7449400000005

第5章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你才知道怎样做父母——孩子的日常心理调适(1)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中国教育专家周弘

最近在一位父亲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爸爸,求求你表扬我吧》

,这位父亲在文章里写道:

我的女儿今年六岁了,还在上学前班。最近好像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的文章,我每次下班回来,总见她在不停地背着什么东西。

今天不知道又要背诵什么文章了。

吃过晚饭,她又开始缠着我给她检查背诵了。这似乎已成惯例,她在学校里学习的语文课文或英语单词和句子,总会在家里让我再帮她熟悉一遍。

今天要背诵的是一篇篇幅不是很长的文章,叫“梨子提琴”。大意是:小兔子捡到了一个梨子,吃了一半,用另一半做了个小提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其他的动物。后来一粒梨种子掉在地上长成了梨树,结了很多果实,大家都用它做了梨子提琴。

女儿基本上把主要意思背出来了,然而在字词上,还存在个别的错误。

以往,女儿总是会自我夸奖说:“爸爸,你看我很聪明吧。老师才给我们读了几遍,我就会了。”而我总会告诉她说:“孩子,聪明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做。”

今天,她也像往常一样来问我。或许是心烦,或许是工作压力大,自己感觉很累,我没有理她。可是,她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依旧在问:“爸爸,我的表现是不是很好啊?我的进步很大吧?你看我聪明吧”等诸如此类的话。

于是,我敷衍她:“还行啊。不错啊。”“什么是还行啊?不错是什么意思啊?”不打破沙锅问到底,她是不罢休的。

我只好让她去问妈妈。女儿却仍在不停地说:“爸爸,求求你表扬我吧!”我没有任何反应。于是,女儿讪讪地离开了,去找她妈妈去了。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爸爸,怎么不表扬我呢?”

孩子的心灵就像久旱的田地,渴望被赏识、被肯定的甘霖。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父母真心地赏识过自己的孩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曾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的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孩子幼小的内心世界里,他们更为渴求的是得到大人的赏识与表扬,只有在赏识与表扬中,他们才会有信心去做好下面的事。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骂”出来的。每个生命似乎都是为了得到人们的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整天为了挨骂而活着。

不光是年纪尚小的孩子,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哪个不喜欢被领导表扬和赏识的,谁都喜欢和赏识自己的人一起共事,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挑自己毛病,说自己不好的人待在一起。

然而孩子和我们还不一样。我们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得不到赏识,干得不顺心,就可以辞职不干,或者再重新换一份工作就成了,而孩子就不行,如果他们得不到父母的赏识,就可能真的没地方去了。

所以,父母应该抱着“自己的孩子最好”的观点,时刻记住赏识自己的孩子。

正如一位聋童父亲在改变女儿坎坷命运中所说的那样:哪怕天下所有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

我们做父母的,没有任何理由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竞争与失败,他们多么希望父母能够站在自己这一边,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为自己欢呼呐喊,加油助威。那么,孩子哪怕一千次跌倒,他们也会在第一千零一次站起来,继续争取人生与事业的辉煌。

教养加油站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赏识你的孩子,即使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要告诉他其实他可以做得很好,那么他就会做得非常好。从此刻起,学会赏识你的孩子吧!

从内心赞赏孩子

许多父母以为,只要对孩子说“你真棒!”就是赏识孩子了。实际上,赞赏孩子并不这么简单。年幼的孩子也许并不知道父母是否真心赞赏他,只要父母向他翘大拇指,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值得父母骄傲。但是,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父母真正的赏识,从内心里显示出来的赞赏。如果父母不是从内心来赞赏孩子,孩子反而会觉得父母虚伪,上述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赏识要针对孩子的努力

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什么资本和技能,而努力则基于孩子自身的认知。

赏识孩子的奇思妙想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真理的眼睛,只要父母去赏识孩子、引导孩子、激励孩子,他总会给我们一些令人惊喜的发现。如果父母能够赞赏孩子的新奇发现和奇思妙想,不仅可以分享孩子的快乐,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在别人面前赏识孩子

当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或称赞自己的孩子时,父母不要说:“哪里,我的孩子很淘气的,你的孩子才懂事,学习成绩又好。”这样的话无疑让孩子觉得委屈,尤其是孩子确实比他人优秀的时候。实际上,在别人面前赞赏孩子,往往能够激发孩子努力上进的决心。聪明的父母应该说:“是的,我的孩子确实挺优秀的,这是因为他很努力,很勤奋!”

父母们,当你们给孩子买这买那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精神上的需要是什么?他们的感情生活是否留下了空白?是否留下了薄弱贫乏的亲子关系?你们是否经常把他们扔给年迈的老人去看?你们是不是经常说我很忙,自己玩去吧?你们有没有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声音?你们有没有真正陪孩子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你们的陪伴!

前不久在一份报纸上看见一篇报道,说有一种可以仿造父母发音的玩具销量很好,尽管价格不菲,购买的家长还是络绎不绝,一时被抢购一空。

看完这篇报道后,觉得有些纳闷,这种玩具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市场效应呢?原来是家长没时间陪孩子,想借助“玩具家长”陪孩子度过孤独的时间。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你经常陪孩子在一起吗?你的孩子有很好的知心朋友吗?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会感到孤独吗?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也许你会立刻意识到,“伙伴危机”正越来越逼近你的孩子。

一天,大卫下班时已经很晚了,当他回到家里时,看到6岁的儿子正站在门口等他,他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心情也坏到了极点,因此,他没有理儿子,径直走进房间脱下外套。

“爸爸,”儿子叫道,“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你一小时可以挣多少钱?”

“你问这个干什么?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大卫生气地说。

“我就是想知道你一小时能挣多少钱,请你告诉我,爸爸。”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小时挣二十美元。”大卫说。

“哦,”儿子沉思了一会儿,接着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向你借十美元,可以吗?”

大卫愤怒了:“如果你借钱只是为了买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上床睡觉……”

儿子看到爸爸凶神恶煞的样子只好默默地回到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大卫感到自己不应该对孩子这样凶,也许孩子真的有什么困难需要钱。

于是,大卫来到儿子的房间,“亲爱的,睡着了吗?”

“没有,爸爸。”

“是爸爸不好,爸爸刚才不该对你那么凶,”大卫说,“爸爸向你说对不起,这是十美元,你拿去吧。”

“谢谢你,爸爸。”儿子接过钱,并从枕头下面掏出一堆零钱,小心翼翼地数着。

“你已经有钱了,为何还要向我要?”大卫又有些生气地问。

“因为我只有十美元,而我需要二十美元,现在有了这二十美元,我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吗,爸爸?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

儿子的话击中了大卫的软肋,他感到自己对儿子的关心真的是太少了。自此以后,大卫每天下班后都立刻赶回家陪伴孩子,而且注重与儿子心灵上的交流,儿子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卫深知这二十美元的价值有多么宝贵。

由于现在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快、压力大,有些父母没有时间来关注孩子,他们一心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一大早就要匆匆赶去上班,晚上回来筋疲力尽,还要忙着烧饭、做家务,吃过饭后立刻催促孩子回房间写作业,而自己又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刊登了一篇令家长们深刻反思的文章:《真想用零花钱把爸爸、妈妈买下来》。文中的小作者对她的父母吐露了真实的心里话:

平时跟父母交流很少,我每天只听到“写完作业了吗?”“快认真复习”等,我想说也插不上嘴。一次,我考了100分,本来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想给父母一个惊喜。但是爸爸、妈妈正在谈事情,根本不理我,我只好把这个100分埋藏在心中了。还有一次,我有道题不会做,想等爸爸回来向他请教。可是爸爸回来后,没有理我马上又走了。当他们拒绝理我的时候,我感到很伤心。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能陪陪我、和我说说话?我真想用自己的零花钱把爸爸、妈妈买下来,陪我聊天说话。其实我的要求不高,一天只要抽出10分钟,哪怕5分钟,就足够了。爸爸、妈妈,你们能满足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吗?

童言无忌。家长们,你们聆听到孩子的心声了吗?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就会很高兴,不可否认,大多数孩子和朋友、同学在一起玩会很开心。可孩子们一起玩,只是他们“社交”活动的一部分而已,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却是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影响力的。

而且,在父母的忽视与冷落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孤独、自闭、不善交际。据心理专家研究表明,缺少父母关注的孩子多数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怕冒险,怕探索,怕接触陌生人,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教养加油站

作为家长或父母,不管有多忙,都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以及孩子的情感需要,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母下班回到家里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拉拉家常,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在餐桌上,与孩子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看电视的时候,积极与孩子讨论一些有价值的节目。为了塑造孩子健康的性格,父母有必要挤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

每天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每天早上和孩子一起吃早饭,然后把孩子送出门,说上几句鼓励的话,使孩子在一天中都保持心情愉快、信心百倍。父母下班回到家里,不要急着做饭,与孩子亲热一下,孩子是非常依恋父母的,一天不见,他总有许多奇闻轶事要等父母回来讲给大人听,而父母又怎可以冷落孩子的一番热情呢?

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

上班时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那么节假日时,父母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且集中,这时父母要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或者一家人出去野餐,这不但可以增进大人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使孩子体验到父母对他的爱,而且还可以缓解父母一周以来的工作紧张和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艰难。相反,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可能办得到,而鼹鼠丘对你而言,也变成不可攀的高山。

——英国作家艾米莉·顾埃

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关于孩子自卑的消息,估计所有家长们看完后也会为此而感到震撼:

有一年上海中考作文的题目为《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许多学生都抱怨说这个题目太难写。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平时难得听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甚至不少学生发出“除了成绩分数高以外,其他也能叫优点”的疑问。另一则是教育专家对北京20多所学校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

自卑,就是对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使人变得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中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有关资料表明: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笨,不聪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坏习惯太多,如马虎、懒惰、自制力差等。自卑的心理像厚厚的迷雾,遮住了孩子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光明,他们眼中的世界似乎就是一片黑暗。

下面是一篇名叫《我为什么这么丑》的日记:

我不漂亮,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气质,原本这一切并不重要,因为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我很快乐地享受着父母给我的关爱。

后来我出远门,见到了许久未联系的哥哥,我很快乐,因为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哥哥情结,渴望被人永远地呵护。

有一天,哥哥的朋友把我误认为是哥哥的女朋友,哥哥说了句:我女朋友会这么丑吗?

我惊诧了。忽然才意识到,我不是一个漂亮女生,虽然后来哥哥解释说:刚才那句话是反话。可我有一种受伤的感觉,虽然当时的感觉并不强烈,可这件事我至今还记得。

大概又过了几年吧,我又一次和哥哥相逢了。我们一起去爬山,哥哥很想放声高歌,哥哥让我唱,我犹豫了,因为自己五音不全,我笑着拒绝了,我让哥哥唱,哥哥忽然说:前面要是有个美女就好了。

我又一次惊诧了。此时的我已长大,而且在学校,同学的言语早已让我明白:我不是漂亮女孩。可哥哥的话还是让我很受伤。我不止一次地在心中呐喊:我为什么这么丑?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又一次到了哥哥所在的那座城市,此时我犹豫了,我真的一点儿自信也没了,虽然很想去见哥哥,可我真的不愿意再受伤了。

通过这篇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自卑还可能由于相貌、体型等方面的缺陷所造成。他可能受到过别人的嘲笑和讥讽,加之内心本就敏感、脆弱,使孩子感觉自己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要知道漂亮的外表并非成才的关键因素,能够凭借自身出众的才略博得人们的赞许,才是最值得骄傲的。着名女作家张爱玲、三毛,歌星赵传,他们都不漂亮,不英俊,然而他们的佳作却广为流传。

有的人虽然外貌很美,但是他们在别人的赞美与欣赏中,过早地利用了这一优势,甚至是吃“青春饭”。当他们青春不再时,就只剩下一副空空的“画皮”,最终被社会所遗弃。

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不要自暴自弃,自己看不起自己,而应振奋精神,相信自己将会比任何人都出色。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你就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并不比巨人矮多少,自己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自怨自艾只能带你走向消沉,用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来面对生活,这才是成功的起点。

教养加油站

严重的自卑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呢?

降低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挑剔孩子的过错,而应该对孩子的每一个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