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Ⅱ
7449400000035

第35章 长大了,我要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做未来的强者(3)

对于幽默故事,人们可以一笑了之,但生活中的盲从行为往往会让人失去主见和对真理的坚持。

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人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同样也存在从众心理。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如果父母说:“专心吃饭,不许看电视!”孩子就会说:“别的小朋友都是一边吃一边看电视的。”又如有的孩子要父母给他买新衣服,就会说:“邻居家的孩子都买了新衣服,我也要买。”还有的孩子坐公交车时,有老人上车了,但是看到其他同学都没有给老人让座,那么他就会想:“其他同学都不让,我也不让,免得被人说成爱表现。”于是“大家都这样的”、“谁都是这样做的”等,使孩子变得人云亦云,遇事没有主见。有些时候,孩子还会迫于同伴的压力,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做错事或染上坏习惯,这些都是需要父母注意的。

因此,作为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遇事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做,自己心中一定要有评判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而不能盲目地跟从别人。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有自己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才会与真理走得更近。

教养加油站

“从众”就是没有主见,就是墙头草,随风倒。作为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有主见的性格,这样孩子才不会像墙头草一样没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让孩子有参与的机会

孩子做事缺乏主见,与父母缺乏和孩子沟通,做事武断,不注意尊重他的要求有关。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会变得无所适从,所以依赖性越来越强,变得优柔寡断、遇事无主见。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孩子学会说“不”

当孩子有自己思想的时候,父母就要告诉孩子,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什么事都要自己有主意,如果他对什么事情感到不满意,就要及时说出来。比如,“我已经吃饱了,不想吃了”,“我不喜欢洋娃娃,我喜欢拼图”,“爸爸,别打断我的话”等。父母要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他说得不对,也可以耐心地给他指出来,告诉他怎样才是正确的。父母不必担心孩子会变得任性不服管,事实证明,这样能让孩子学会遇事有主见,不再盲从。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从根本上消除孩子从众心理的关键。因为很多孩子是在自己无法拿定主意的情况下从众的。这说明培养孩子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勇于质疑,以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做到不盲从、善鉴别、有主见。这样既能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又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

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

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可以提高孩子在各种思想压力下的心理承受力。因为怕被奚落而从众,怕受报复而从众,在孩子中也大有人在。真理不是以赞同的人数多寡来决定,父母要有意识地支持孩子正确有道理的观点、见解、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遇事能拿出自己的见解和办法,这也是消除从众心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爱心是人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手里举着一美元硬币,沿着一条商业街挨家挨户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很诧异地告诉他没有,甚至有的店主以为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赶了出去。

暮色已经降临,没想到的是,第30家店的店主不但没有赶走小男孩儿,还对小男孩儿非常热情。老板是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满脸慈祥、和蔼可亲。他温和地询问男孩儿:“可不可以告诉我,孩子,这么晚了你买上帝做什么·”男孩儿对老人说:“我叫汉森,父母在我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是叔叔把我抚养大的。叔叔是个泥水匠,两天前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至今还在昏迷。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叔叔。我想,上帝一定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药,如果我能买到上帝,等叔叔吃后,伤立刻就会好的。

老人眼睛红了,问:“你有多少钱·”“一美元。”“孩子,在我的店里,上帝的价格正好是一美元。”老人接过钱,转身从货架上拿了罐“上帝之吻”牌饮料,“孩子,拿去吧,等你回去给叔叔喝了这罐‘上帝之吻’,他的伤就会好的。”

汉森特别高兴,将饮料小心翼翼地搂在怀里,不顾劳累地跑回医院。一推开病房的门,他就开心地叫道:“叔叔,我买到上帝了,你立刻就会好起来的!”

一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小男孩儿的叔叔进行治疗。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把叔叔的伤治好了。

叔叔要出院了,可是医疗账单上的数字快要让人窒息。就在这时院方告诉他们,有一位老人已经帮他们付过费了。那个老人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就在商业街开了一家杂货店消磨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他花很多钱请来的。

叔叔感动万分,他立即带着汉森去感谢这位老人,可老人已经卖掉杂货店,到国外定居了。

后来叔叔收到一封老人亲笔写给他的信,信中说:年轻人,你能有汉森这样的侄儿,简直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尽管一次又一次地被店主赶出来,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是你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不论是大洋彼岸,还是我们生长的这块热土,像汉森,像那位老人这样不计回报地关爱别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爱心故事也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所谓仁者,就是宽厚仁义的人,也就是有爱心的人。爱,无所谓大小,不必挂在口头上,它存乎心里,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可是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舍不得对他人付出哪怕是一点点儿爱心。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不是天生就缺乏爱心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刚出生时就具有善良和同情的天性,如果后天得不到良好的培养,那么孩子善良与同情的天性就会消失,也就不会有爱心了。所以,孩子是否有爱心,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能否正确地引导与培养。

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没有什么比爱心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立足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在他吝啬自己的爱心的时候,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同情与帮助,所以很难保证他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也将是黯然无味,自身价值更是毫无意义可言。

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父母并不注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有的父母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他自私就自私吧,只要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也有父母认为,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好了,就会拥有金钱、权势和地位,有没有爱心不重要。还有的父母,把孩子自私、霸道、没有同情心视为孩子聪明、有个性,认为这样将来才不会在社会上吃亏,因而加以纵容。岂不知,孩子的爱心不仅仅表现在对他人的帮助上,还表现在对长辈的孝敬,对师长的尊重,对兄妹的关爱上。须知,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将是何等的冷酷,一个没有爱心的社会将是何等的可怕。

教养加油站

爱心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爱心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父母要做孩子关心别人的榜样

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同情和怜悯实质是把自己的疼痛和难受扩大到别人身上的结果。

因而经常让孩子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境况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

父母不要溺爱孩子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私爱与溺爱。

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

那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一味索取、不懂回报。教育专家曾指出:“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自小培养孩子同情心与怜悯心,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的首要条件。孩子最开始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大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在对别人表示同情时,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与爱心。

一个人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的行为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等的总和。优雅大方、自然的气质会给人一种舒适,亲切,随和的感觉,它会使人在社交场合受到欢迎,增加成功的概率。

气质是要从小培养的。一个孩子要想在成长中获得大家的欢迎,并取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具备三大气质:优雅、浪漫和洒脱。优雅是气质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涵养、气度、心态所具有的完美状态,表现为文雅的谈吐和高雅的形象。浪漫是一种最自然、最美好的情愫,它表现在热爱生活,热爱美,并且能创造美。洒脱是气质的自然外露,它是一举手、一投足间的有教养的随意挥洒。

“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我们都听说过,说的都是貌美女子,前者是出身豪门或相对来说较富有的,而后者指出生相对来说并不很富有或较清贫点的。而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就是气质上的,一个雍容典雅,一个乖巧秀气。“小家碧玉”突出的是洁身自好,不仅外貌长得清秀而且有相当好的教养与文化修养,更有柔弱的一面,让人想去疼惜的感觉;“大家闺秀”突出的是优雅大气,不仅外貌长得出众而且有相当好的家世,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有一种样样不输男子的豪气与才气,让人想去亲近,接近,这已不是疼惜了,而是欣赏与敬佩的感觉了。因此,要想自己的小孩拥有豪气、才气和德气,就要从小培养他非凡的气质。

前英国王妃戴安娜不但拥有姣好的容貌、修长的身材和得体的服饰,还能在众多人面前保持稳重,落落大方,谈吐自然,举止适度,表现出优雅、高贵的气质,给人一种雍容而不低俗,华丽而不炫耀的感觉。所以,她一直为众多国外女性所羡慕、赞叹和渴求。

气质是一个人精神状态、个性特征、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它比外在美更含蓄,更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拥有完美的人生,美好的心灵,良好的社交形象和永恒的魅力,就必须培养他优雅、浪漫、洒脱的气质。

教养加油站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股气,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却能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不同的印象。每个孩子都具有超凡气质的潜质,只要父母顺应孩子的先天气质细心培养、引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气质非凡的孩子来。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三大气质呢?

气质一:优雅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外在气质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道德是内在素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平时应当以身作则,从孩子的一言一行做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孩子高雅的谈吐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孩子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父母要禁止孩子说脏话。另外,倾听是对交谈者的尊重,所以也要让孩子学会倾听。

培养孩子得体的衣着

穿着得体是优雅气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穿着得体不仅要求孩子的穿着要整洁大方,而且要与自己的年龄及身份相符合。

气质二:浪漫

教孩子热爱生活

浪漫源自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父母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让他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进而热爱现有的生活,大胆去憧憬和实践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孩子学会感受美

对美感受强烈的人一定是浪漫的人。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他去发现美;通过教孩子欣赏风景、文艺作品等,让他去感受美;对孩子进行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通过带他一起种植花草等方式,让他学会创造美。

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僵化的思维不会产生浪漫,大胆的想象是浪漫的源泉。孩子天生善于想象,父母可以因势利导,培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通过编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自己进入故事的情境里去畅游;尊重并理解孩子,不要嘲笑孩子的异想天开。

气质三:洒脱

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

有个性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敢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显得洒脱而不落俗套。但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时,应当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个性,以免使孩子变得孤高自傲,影响其正常发展。幽默使个性更具魅力,所以要从乐观的心态入手培养孩子幽默的语言。

教孩子学会放弃

小肚鸡肠、过分拘泥于细节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是一个洒脱的人,更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父母应当从小就教孩子学会放弃,让他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事有轻重缓急等道理。不过,在教孩子学会放弃时,一定要掌握恰当的度,以免造成负面效果。

教孩子敢于质疑

洒脱气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敢于向权威挑战,也就是说要敢于质疑。循规蹈矩的生活则会造就一个个“小绵羊”,这些孩子经受不住生活的坎坷挫折。家长平时应当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并及时解答他的疑问,培养他多问多想的习惯。冲破思维束缚的孩子自然会变得洒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