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上班族要懂心理学
7439300000002

第2章 求职门口,端正心态才能一举成功(1)

步入职场的第一步就是求职,但面对庞大的求职大军,很多求职者却丧失了信心和底气。事实上,求职者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心理,走出求职的心理误区,便能一举成功。

心理困惑

杨杰在大学时是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很有能力和想法。大学毕业之后,家人动用关系把他推荐给了一家艺术公司,并根据他的专长和优势推荐他担任策划总监。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杨杰完全可以得到这份工作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杨杰总觉得自己是二流大学的毕业生,低人一等,自卑心理极其严重。因而在面试时,他竟然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连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出来。事实上,他这样的表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为自卑,他低估自我,结果连最基本的能力都发挥不出来,致使机会一个随着一个地慢慢溜走。

专家解析

只要留心,那么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中,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刚跨出校门的学生,还是久经磨练的职场人士,即使自己已经具备了做某份工作的实力和能力,但有些人还是心存自卑,有所畏惧,总感觉自己还差一大截,怕人家看不上自己,从而丧失机会,导致求职的失败。

心理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跳了出来。再重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长度的400倍左右。

然后,把这只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同时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会儿呢,观察发现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个小时后,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但跳蚤并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上继续地跳。一天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杯子里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其实,求职者的心理和这只跳蚤也很相像,在求职路上,求职者就像玻璃杯里的跳蚤,不断地想跳出杯子,以取得成功,但竞争激烈的残酷是尽人皆知的,求职不可能一帆风顺。几次求职失败以后,他们便不再像以前那样信心十足,而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层次的工作。面对失败,他们不是锲而不舍地去追求理想中的工作,而是逐步降低求职的标准,即使成功的界限已经降低了,但他们却再也不敢跳到那个高度了,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作为局外人,我们清楚地知道,跳蚤是完全可以跳出这个杯子的,但在一次次的“撞壁”之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它永远也跳不出这个杯子的。即使它有这个实力跳出去。那么应如何来激发它跳出去呢?实验者重重敲击了一下桌面,跳蚤受惊后,会“嘣”的一下跳出杯子,然后逃之夭夭。这就是兵法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心理学家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心理制高点”的问题,在它面前,很多人望而却步了,所以没有成功;而有些人却奋而起跳,终于跳出限制,所以成功了。面对“心理制高点”,一定要抛却自卑,敢于跨越,才能拓宽求职空间和加大成功几率。

1.正确对待失败

求职失败是常有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

2.积极与他人交往

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时,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不会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心情自然会变得开朗起来。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他人和自己,并提高自信心。

心理困惑

有一名南京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拿了很多第一。他觉得自己条件十分优秀,没有必要全写到简历上。虽然一心想去外企,简历也投了不少,但很多企业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他。还有一个案例,其中的主人公小培是一所知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上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成为各用人单位的“抢手货”。但同时他也产生了苦恼:有的工作待遇很好,但自己不喜欢;自己喜欢的,待遇又很差。

专家解析

上述案例中的现象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求职者的盲目心理。如果说,自卑心理可以使求职者的心理心理制高点降低,而盲目则是过分抬高了心理制高点。

求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对手的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求职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竞技状态是不行的。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学习成绩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乐观,择业目标定得很高,最后往往会因为对自己期望过高,而对自己的缺点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屡屡受挫。

上述案例中的第一个求职者很困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他的简历太简单,没有体现出招聘单位想要的东西。投简历时要运用换位思考。试想,如果你是一名领导,你会欢迎什么样的新人加入自己的团队呢?所以在求职前要充分了解招聘方的基本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作求职简历。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位时通常是漫天撒网,其实,这是一种不知所措、生怕丧失机会的不自信的表现。这就需要他们考虑自身定位,调整好期望值。在择业时,无论你多么优秀,都应该抱着先到基层锻炼的态度,这样机会会更多。

而针对案例中的第二种情况,避免盲目的方法就是要找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关系。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应在待遇问题上过于苛刻,要把前三年看成是一个人逐步认识社会和认识自身的过程,这时的工作的作用是帮助自己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这个阶段,关键是培养自己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力。

聪明的求职者在求职时,懂得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公司的外部环境和人员情况,懂得分析办公地所在的位置以及公司人员的基本素质。避免盲目,还可以在去公司面试前通过自己的耳朵以及咨询手段了解公司经营的发展概况,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比如上网找资料、发帖询问等,也可以通过和前台、保安、一般职员聊天来了解公司现状。

总而言之,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否则必定会遭到失败。过于理想化的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心态要平和一些,把现实看得更多样化一些。做好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之间的调整,心理上就会减少许多矛盾和盲目。

1.不能贪心

年薪几百万元的职位谁都眼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实力去竞争的。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你多么优秀,多么有实力,这种职位想都别想,要从最基层的职业干起。

2.不要心急

急于找工作的心理,给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找到了假借招聘骗取钱财的机会。这些人,以报名费、服装费、培训费、证件费等各种名目收取应聘者的费用,并一再拖延对应聘者的承诺,在骗取一定的钱财后,便人去楼空。

3.不要糊涂

虽然现在工作难找,但并不是说有工作就要。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个思路清晰的规划,不要盲目地“挖到篮里都是菜”,只要仔细研究,多长点见识,还是能看清招聘中的很多“猫腻儿”的。

心理困惑

王超在毕业前夕就收集到各种应聘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制作成小册子进行恶补。因为了解了许多理论上的知识,所以他也自信了许多,在人才交流会上,他在一家图书公司的摊位前,递上了自己的简历,那位面目和善的女经理认真地翻看起来。看完后,经理话语中充满了玄机:“老实讲,虽然你的学业不突出,但我很佩服你的诚实和敢于亮丑的勇气。简历先收下,能不能参加面试等我们的通知好了。”

经理的话让王超的心里一阵窃喜,根据他的经验,看来本次应聘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而更让他高兴的是,敏锐的王超从经理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里,分辨出了他那家乡话的尾音。

王超想,赶紧和经理拉拉关系吧,为自己争取一点儿机会。于是他为了加大面试的筹码,红着脸问:“经理,我想问一个题外话,您是不是XX地方的人?”

经理一听,大吃一惊,脸色立刻变了,不悦地反问道:“是的,但这和招聘有关系吗?”

王超随即兴奋地用家乡话跟她拉扯了几句,经理敷衍了一下,然后态度急转直下,严肃地对他说:“这位同学,看得出来你很有心机。虽然我们是正宗的老乡,但是我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招人的尺度。对不起,出于种种考虑,我现在就正式告诉你落聘了。”这让王超很尴尬,没有想到事情弄成了这样。

专家解析

对一部分缺乏主见的求职者来说,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依赖从众的心理。其主要倾向有两类表现:一类是跟随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这种人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另一种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倾向。他们不是主动选择、积极竞争,而是觉得反正国家要兜底,反正有毕业生优惠就业政策,等着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而不管好与坏、适不适合自己。

以上两种心态是不能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的社会现实的。但是这种依赖的心理总会不时地流露出来,这和求职者潜意识里的技巧有关。有些人很喜欢走捷径,寻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

事实上,如果经理当时真的是出于老乡的面子给你一个面试机会,这也应成为双方心照不宣的“秘密”。这个“秘密”等上班后再私下说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王超错就错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老乡牌”,就把本来还尚存的一线希望给彻底浇灭了。经理是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其他的应聘者留下一个“徇私情”的口实。

很多求职者都有着潜在的依赖心理。比如通过同学、老乡、亲戚寻找工作的人,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招聘方的欢心,但不能总寄希望于走终南捷径,要获得自己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最终还是要凭借自己的真实能力来实现。因此,求职者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凭借自身实力,避免依赖他人。

1.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

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朋友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他人不能替你解决任何问题

在求职过程中想要依赖他人的求职者应该意识到,即使在他人的帮助下,你成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你是指望不了任何人的,如果能力不足,肯定还会被炒鱿鱼。因此,不妨从头就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拼搏成功。

心理困惑

李正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生,深受身边人的喜欢。但任何事,只要被他“征服”过,从此他都不屑一顾,打入冷宫。大四时,他也考研。别人头悬梁锥刺股,咬紧牙关也未必考得上,他却轻轻松松地以高分录取。但最让“考研大军”气愤的是,他考上了,却并没打算去上,别人求之不得的名额却白白被他浪费了。问他为啥,他一句“就是为了挑战自己嘛”。

就是这样一个家伙,在决定不读研究生找工作的时候,却碰了钉子。当时的他看不上一般的工程师职位,说没有挑战性。他瞄准的是“公司CEO”。没经验?没关系,“这样才有挑战性”。一开始的时候,家人都劝他,但是他浮躁的心理根本听不进去。他坚信天底下一定有伯乐能慧眼识珠,挑他这匹千里马去,然后把偌大一个公司拱手交给他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应聘中,很多人都是对他眼睛一亮,而后跟他说:“那是不可能的!”就这样,李正闲了大半年,最后还是“屈就”了普通工程师的职位。

专家解析

当今时代,浮躁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求职路上也有部分人群会出现浮躁心理,尤其是对初次走出大学校门的求职者和多次找工作碰壁的求职者来说,浮躁心理是非常容易产生的。

如果你是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在求职中参加了不少单位的面试,而自己又在面试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往往在面试过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你是不是就开始感觉到浮躁了呢?

此时的你千万不能浮躁,浮躁的心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避免产生浮躁心理,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激烈的竞争中,恰当地表现自己十分重要。找工作重要的是找准目标,为自己定好位,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高。如果像没头的苍蝇一味乱撞,即便是头破血流可能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比如,你所参加的面试都是些什么公司,你有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一般来讲,如果你应聘的是销售岗位,那么你积极主动地表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销售人员需要的就是活力和热情。如果你应聘的是市场岗位,那么你就应该有很多创意和想法。而如果是行政岗位,则应以稳妥为好,你的谨慎和周全,将成就你的成功求职。除了要分析你所应聘的职业外,你还应了解企业的性质,不同的企业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外企喜欢主动型的人,国企则要求稳妥第一。

也有很多求职者在求职的过程中很看重地位和薪水,一直将进入大城市、大机关或好的单位作为目标,觉得只要赚的钱足够多、工作待遇足够好,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可以不要户口,可以不接受分配,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专业。其实这种心理也许可以使你得到暂时的利益,但是却不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因为不管你找什么工作,你都是希望能在这个行业里做出成绩的,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此时你一定要避免浮躁,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1.把过程看成台阶

要把求职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台阶,要的是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舞台,至于薪水和待遇,那都是经过考验之后的事情。因此,与其选择并不能为你带来什么好结果的浮躁,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先找个位置来展示自己。

2.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求职的过程中,浮躁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你的种种缺点和不足,凸显你的毛躁和急功近利。反之,如果你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则会整体提升你的能力,显出你的沉稳、能干,进而获得面试官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