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纪实中国2
7439200000098

第98章 诗歌(3)

明代小说都有精彩插图,明代小说插图艺术万历时兴起。万历以前现存很少,多为建本(福建建阳)插图,沿袭宋元,上图下文,古朴粗糙。万历前期(1573年-1600年,16世纪末),主要是建阳、金陵(南京)、杭州(武林)插图。万历后期(1600年-1620年,17世纪初)徽州插图异军突起,徽州画家、出版商、刻工大批移居金陵、苏州、杭州等地,使这些地方插图都出现了徽州化倾向。明末天启、崇祯苏州插图兴起,后来居上,并广泛影响金陵、杭州、吴兴(湖州)等地,形成体系,代表了明末插图艺术的风貌。明末苏州插图以小说插图为主,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明末苏州小说插图,先看四大名着小说插图。

四大名着小说插图中,最精彩的是《水浒传》和《金瓶梅》插图,堪称明代苏州插图艺术双璧。

《水浒传》是世界名着,是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杰作,是明代四大小说之一。

作者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罗冠中。小说是在《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杂剧、故事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施耐庵祖籍苏州,书中有些故事就是施耐庵在苏州听说书听来的,可见与苏州关系密切。全书以描写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塑造了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一大批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歌颂了农民起义,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残暴、腐败,爱憎极为分明。但同时也宣扬了封建忠义观念。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三种刊本。100回本写宋江受招安后,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120回本还增加了镇压田虎、王庆起义。70回本砍去了招安及招安以后的事。

《水浒传》插图,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最精彩的是:万历杭州容与堂刊本,(有200图)、明末杨定见本、《英雄谱》(明末崇祯雄飞馆刊本)等。

明末杨定见本,是苏州袁无涯书种堂刊本,前有李贽门人杨定见小引,是个李(卓吾)评本,刊于万历42年(1614年),插图属明末苏州插图,120回,120图,是个大工程。插图很好地体现了小说的内容和风格。插图构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鸟瞰式散点构图,既有近景,也有远景,远近按上下布置,远景在上,近景在下,场面非常开阔,人物较小,活动其间,与景物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人物虽小,但生动传神,寥寥数笔,跃然纸上,社会等级、喜怒哀乐、性格个性等,都一一毕现,而且还忠奸对比,爱憎分明。如果没有对社会生活深入细致地观察,没有对社会人生深刻透彻的认识,没有对艺术高品位的领悟,没有得心应手的写实功力是画不出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120图,张张有特点,每幅插图构图、情节、环境、意境都不相同。再看具体的每一幅画面,不同事物,不同质感,用不同的线描来表现,线描丰富,笔意明确,但又都统一于铁线描之中,显得多而不乱,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了对立统一,表现出很高的线描水平。此插图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按小说回目来画,作者为了充分发挥插图艺术的视觉传达效果,为了突出书中的有趣情节,有的回目画了两三幅,有的回目则一幅都不画,这一点也显示出画家与众不同,他充分认识到插图艺术相对的独立性。此插图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他将山水建筑、衣食住行、三教九流、民俗民风等,都一一再现于我们面前,是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情况的可靠的形象资料。由此可见,此插图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手笔,其艺术水平绝不在所谓的“明四家”(沈、文、仇、唐)之下,堪称一流大师,可惜没有留下姓名(中国画史上很多一流大师都没有留下姓名,这实在是中国画史上的一大遗憾!这反映了那些写中国画史的文人的偏见,有眼不识泰山,丢了西瓜,拣起芝麻,常常遗漏一流大师,却不厌其烦地记下二、三流甚至于末流画家)。

此插图有些画有些地方借鉴上述万历杭州容与堂水浒插图,例如,第9回,棒打洪教头;第12回,青面兽被劫;第13回,急先锋争功;第23回,武松打虎;第33回,失声笑鲍老;第34回,火烧瓦砾场;第40回,四路劫法场;第41回,活捉黄文炳;第45回,黑夜杀和尚;第50回,智破祝家庄;第51回,枷打白秀英;第53回,斧劈罗真人;第60回,芒砀山降魔;第62回,石秀劫法场;第65回,捉张旺报仇;第74回,李逵坐衙;第80回,三败捉高俅;第87回,鞭打寇先锋;第117回,关胜战魔君;第120回,蓼儿洼显神等。说明了此插图源于杭州插图,高于杭州插图。

此插图的出版商袁无崖、刻工刘君裕都是苏州人,刘君裕还刻过《西游记》、《二拍》、《新春秋列国志传》等插图,都是典型的明末苏州画风,属苏州插图艺术。明末杨定见本水浒插图是苏州插图艺术中的精品和代表。明末苏州插图模式的确立在中国插图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明末苏州插图反映了当时的市民生活,表现出市民趣味,广泛影响到明末清初的插图,在中国插图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英雄谱》插图,是明末崇祯雄飞馆刊本,是三国、水浒合传,有100图,三国有62图,水浒有38图。插图也像上述明末苏州插图一样,构图俯瞰,人小景大。

其中水浒插图很多画也模仿上述万历杭州容与堂刊本,例如,第3回,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第29回,武松醉打蒋门神;第56回,时迁盗雁翎琐子甲;第74回,李逵寿昌县乔坐衙等。但此插图比万历杭州插图成熟得多。

此书三国插图有模仿金陵插图的痕迹。说明了明末苏州插图受万历杭州、金陵影响。

此插图画幅修长,当为明末苏州插图,明末苏州插图就以画幅修长为一大特点。此书熊飞编,刘玉明刻,二人可能都活跃于苏州。(明末苏州水浒插图请见第一卷《明代南京木版插图》附图)《金瓶梅》也是世界名着,是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杰作,是明代四大小说之一,可惜作者没有留下姓名,成为文学史上的难解之谜,一说是兰陵笑笑生,此为南兰陵,在江苏武进;一说是嘉靖大名士王世贞,江苏太仓人;一说是戏曲作家屠隆,晚年在苏州卖文为生,出版过《西厢记》;一说是苏州说书艺人集体创作(苏州说书人也说水浒故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大多都离苏州不远。小说万历年间最早在苏州刊行,出版后很受欢迎,各地纷纷翻刻,明末崇祯年间还配上插图,明末清初更加畅销。全书有100回。小说借水浒故事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线索,写西门庆勾结官府,欺压百姓,蹂躏妇女,无恶不作,从无耻发迹到可耻灭亡。全面深刻地揭露了明代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官商恶霸的残暴、荒淫,反映现实,揭示人心,说明了小说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不仅了解上层社会,而且还深知下层民众疾苦,而且还知识渊博,几乎无所不知。

现存《金瓶梅》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明末木版插图,一是清代手绘本插图。

木版插图是明末崇祯年间苏州刊本,有200图,堪称巨大工程。他将小说的丰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一一落实到画面上,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有个性的具体形象,没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是画不出来的,可见画家同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也可惜没有留下姓名。此插图描绘了西门庆一家腐化堕落的寄生生活,反映了明末社会日常生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情况的可靠的形象资料,博大精深,堪称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此插图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构图采用中国传统鸟瞰式构图,远近按上下布置,上远下近,场面开阔,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画面上人物众多,三教九流,个个生动传神,活灵活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景物),互相呼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整个看上去,自然写实,连贯通畅,如同电影画面一般。正如郑振铎先生对其评价:“横姿深刻地表现出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有的只是平平常常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土豪恶霸的欺诈、压迫,是被害者们的忍气吞声,是无告的弱小人物的形象,实在可称为封建社会时代的现实主义的大杰作,正和《金瓶梅》那部大作品相匹配。”(《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总序)最后再谈一下此插图的产地(流派),有人说属浙派(杭州),有人说属徽派(徽州),我认为属苏州插图更恰当些。苏州插图大多是单面形式,俯瞰构图,人小景大,市井生活,写实生动,市民趣味,非常世俗。此插图就体现了上述苏州插图的画风。

更有甚者此插图与上述明末苏州水浒插图(杨定见本)画风极为相似,有的画面人物形象竟然完全一样,例如《金瓶梅》第5回插图与《水浒全传》第25回插图中的武大郎、西门庆、潘金莲、王婆、郓哥5人形象、动态完全一样,只是方向相反而已。这两本插图同时、同地、同画风,都没有留下画家姓名,同为中国古代插图艺术史上的杰作,都是明末苏州插图的代表作,如出一辙,令人深思,是否是一个人画的?如果是一个人画的,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鉴于《金瓶梅》

小说及其木版插图所表现的市井生活之开放、丰富、世俗等,笔者认为这二位作者绝不会是小地方的人,很可能就生活在当时最繁华的城市苏州,因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创作。再说此书最早刻本(词话本)是万历东吴弄珠客撰序,东吴即苏州。

清初张竹坡评本的张竹坡也曾生活于苏州。看来《金瓶梅》不论小说,还是插图,都与苏州脱不了干系。

清代手绘本插图是清代宫廷画家画的《金瓶梅图册》,大概作于雍正乾隆年间,也是200幅,采用工笔重彩勾线平涂画法,描绘精细,色彩华丽,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很高,可惜画家也没有留下姓名。此插图很多地方参考了上述明末苏州木版插图。《金瓶梅》小说及其木版插图、手绘插图(细密画),三部杰作都是世界一流的,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实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

《西游记》也是世界名着,是伟大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杰作,是明代四大小说之一,作者是吴承恩(嘉靖隆庆时淮安人,16世纪)。小说有100回。是在民间传说唐僧取经故事和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再创作而成。小说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前7回写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此后写孙悟空辅佐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用神话幻想的形式反映了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但同时又宣扬佛教,颂扬“贤君”。

小说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想象丰富,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幽默有趣。

《西游记》插图艺术,现存主要是木版插图,主要有万历金陵刊本和明末苏州刊本。

其中明末苏州刊本《西游记》插图,又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刊于明末崇祯7年(1635年),属明末苏州插图。有200图,可见工程之巨。插图不仅完整如实地描绘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原着的精神风貌,洋溢着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采,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是明代小说插图中最神奇的。此插图与前述明末苏州水浒插图(杨定见本)画风相似,都是俯瞰构图,场景开阔,人物生动传神,从中可见市民生活、市民趣味,体现了苏州插图的艺术风貌,可惜画家都没有留下姓名。这两本插图都是明末苏州刻工刘君裕刻的,但二者仍有区别,西游插图多画荒山野岭,浪漫神奇;水浒插图多画市井生活,现实世俗;分别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艺术思潮。刘君裕还刻过《二拍》插图。这本《西游记》的序作者袁于令、刻工刘君裕、郭卓然都生活于明末苏州,袁于令既写书,又刻书,都是小说、戏曲类图书,出版过戏曲《西楼梦》、《鹔鹴裘记》、《红梅记》、小说《西汉演义》、《东汉演义》、《隋史遗文》等,都属明末苏州插图。

《三国演义》也是世界名着,是伟大的长篇历史小说杰作,是明代四大小说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冠中。罗冠中是中国伟大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师,他生活在元末明初(14世纪),他与他的老师施耐庵都是杭州人。他“与人寡合”,“遭时多故”,曾参加过反元起义,据说当过张士诚(活动以苏州为中心)幕僚。入明不仕,一心着书,写了《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长篇小说,还与其师施耐庵共同创作《水浒传》。这些小说深受人民喜爱,经久不衰,脍炙人口。

《三国演义》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元代平话、杂剧、民间传说等,综合整理,虚构加工,再创造而成。清初毛宗岗又作修改,成为现行的120回本。小说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王睿平吴,三国统一,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农民起义,军阀混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凶残和罪恶。

同时也宣扬了封建正统观念和仁义道德。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气势磅礴。

三国插图最精彩的是万历金陵刊本(有200图),明末苏杭也出版了多种版本,苏杭插图多为单面竖幅形式,俯瞰构图,人物缩小,景物增大,将人物置于山水、殿堂之中,用环境衬托人物故事,增加了戏剧性,富有生活气息,整个看上去,画面开阔,有虚有实,虚实相间,相映成趣,很好地将人物画与山水画结合起来。明末插图人小景大与万历插图人大景小迥然异趣。明末苏杭三国插图以上述《英雄谱》

为代表。

《英雄谱》插图,如前所述,是明末苏州雄飞馆刊本,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合传,有100图,以《三国演义》为主,有62图,(《水浒传》有38图),就明显地体现了上述苏杭插图的风貌。此三国插图还有模仿上述万历金陵插图的痕迹,将金陵双面横幅改为单面竖幅版式,甚至于连图上题字都一样。此插图画幅修长,当为苏州明末插图。

清初还有多种三国插图,清初插图模仿明末,大多是苏杭画风,更加简化概括,有的甚至偷工减料,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