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纪实中国2
7439200000101

第101章 诗歌(6)

屠隆是浙江鄞县人,任青浦知县,离苏州不远,晚年卖文为生,穷困潦倒。张凤翼也是明代戏曲作家,苏州人,屡试不中,也卖文为生。周居易也活跃于苏州,与苏州友人合作,出版过三种《西厢记》。此书插图呈双面对联,横幅大图,曲线造型,写实柔媚,吴侬软语,非常世俗,与上述何璧本画风相似,当属万历苏州插图艺术。

前有莺莺像,也是伪托陈居中画。

万历苏州夏宗缘刻本《西厢记考》,刊于万历末年;卷首也有崔莺莺画像,也署名“明伯虎唐寅写”,也是书商伪托名人,招揽读者。此插图呈双面对联,横幅大图。署名是钱谷画,钱谷是吴门画派文人画山水画家,钱谷山水多画山、松,画风饱满朴厚,柔和平实,与这本《西厢记》插图画风迥然不同,也是书商伪托名家,招揽生意。此插图是万历杭州徐渭评本插图(王以中画,黄应光刻)的摹刻本,并将原图上的印章全都去掉,显得很不自信。苏杭插图互相影响,万历时杭州影响苏州,明末苏州影响杭州。

古吴陈长卿存诚堂魏评本,刊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属明末苏州刊本。

陈长卿家是明末苏州书商,出版过《西厢记》、《琵琶记》等戏曲图书。此《西厢记》

插图共有10幅,采用双面对联,横幅大图版式,卷首有崔莺莺画像,是陈一元仿唐寅笔意画的。插图署名有九飞、魁垣、孩如、凌云、之璜、一水、如愚、贞父等,这些画家都不出名,刻工是江浙名工刘素明。此插图整个看上去不像明末画风,倒像万历晚期杭州徽化画风,其中几幅(遇艳、听琴、省简等)抄袭万历杭州张梦征画的《青楼韵语》插图,构图、场景,甚至于题字位置,都完全一样,只是换了几个人物而已(《青楼韵语》插图以景为主,人小景大,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又受徽州文化影响,纤巧柔媚,精细严谨,属杭州徽化)。此外《长亭送别》一图又与万历杭州香雪居刊本插图相似,人物(张生、莺莺、红娘、书童4人)车马完全一样,只是背景山水不同。由此可见此插图是在参考了几个万历杭州刊本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表现出万历杭州插图画风。

以上苏州刊本《西厢记》插图大多采用双面对联,横幅大图版式。

明末清初(清初仍仿明末)存诚堂重刻魏评本《西厢记》,插图改为单面竖幅狭长版式,是将双面对联,横幅大图挤成单面竖幅,也是抄袭,敷衍,很不像话。

陈氏存诚堂还刻过《琵琶记》等,也是魏评本,插图也抄袭万历插图,例如此插图中二老偷看赵五娘吃饭一图,与万历金陵继志斋刊本插图一样,只是将继志斋双面对联,横幅大图挤成单面竖幅插图。可见明末清初苏州存诚堂插图也善于抄袭。存诚堂魏评本戏曲还有《投笔记》(江叔烈画)、《五朵云》。这四本存诚堂戏曲插图同一系列,画风相似,都是画面狭长,这种狭长版式插图是苏州明末清初插图的一大特点。

《续西厢升仙记》插图也是狭长版式,也属苏州明末插图。以上是《西厢记》插图。

苏州插图艺术明末发展到了顶峰,明末苏州插图以小说插图为主,戏曲插图远不如小说插图多,而且还深受小说插图影响。明末苏州戏曲插图以玉夏斋、剑啸阁等刊本为代表。

玉夏斋刊本,玉夏斋是明末苏州叶启元书坊,出版过小说《艳异编》、戏曲《玉夏斋传奇十种》,都属明末苏州插图。《玉夏斋传奇十种》包括《喜逢春》、《春灯谜》、《鸳鸯棒》、《花筵赚》、《望湖亭》、《长命缕》、《菏花荡》、《合纵记》、《凤求凰》、《四大痴》,多为才子佳人故事,画上人物生动传神,生活气息很浓,画风与当时当地的小说插图(例如《三言二拍》插图)相似,都是苏州插图艺术的代表作。

剑啸阁刊本,如前所述剑啸阁是明末清初戏剧家、小说家、出版家袁于令(1592年-1674年)的室名,袁于令是吴县人,刻印过小说《西汉演义》、《东汉演义》、《隋史遗文》(自撰)、戏曲《西楼梦》(自撰)、《鹔鹴裘记》、《红梅记》等,都属明末苏州插图。剑啸阁戏曲插图多为单面竖幅版式,画风也很像小说插图,生动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明末清初剑啸阁袁于令又将自撰戏曲《西楼梦》改刻成月光版。现藏日本。

明末清初,其实清初仍仿明末,苏州插图出现两种特殊的版式,一是月光版,一是狭长版。

月光版插图画面呈圆形,以李玉的《一人永占》为代表,李玉是明末清初苏州戏剧家,苏州人其代表作是《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简称《一人永占》。揭露当时社会腐败黑暗。此插图有虚有实,虚实对比,相映成趣,或中心与周围对比,或对角线分割对比,或横线分割对比,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明末苏州月光版插图可能受徽州、杭州插图影响。

苏州狭长版插图呈单面竖幅版式,画面狭长,除上述陈氏存诚堂魏评《西厢记》、《琵琶记》、《投笔记》(江叔烈画)、《五朵云》外,还有明末苏州忠贤堂刊本《唾红记》插图(魏之璜、文嘉画)、《种玉记》插图(王之千画)、《樱桃记》插图、《续西厢升仙记》插图、《量江记》插图等,也是狭长版式,都是明末苏州画风。以上介绍的是明末苏州插图艺术中的精华——小说、戏曲插图。下面介绍其他插图。

如前所述,早在宋元苏州就已刻出规模宏大的《碛砂大藏经》,刊刻时间从南宋绍定4年(1231年)到元至治2年(1322年),长达91年,是平江碛砂(江苏吴县)延圣禅院雕印的大藏经,属私版大藏经,收佛典1532部6362卷,简称《碛砂藏》。装帧采用经褶装。直到明初还不断补刻,是宋元大藏经中情况最复杂的。

《碛砂藏》现存多种插图,情况也很复杂,大多是元代雕版印刷的,明初还补刻了一些卷尾插图《韦陀护法图》。《碛砂藏》插图主要有宋元两种画风。

元初雕印的扉画插图大多模仿宋藏原来插图,仍保留宋藏原来画风,所以仍然可以视为南宋扉画插图,宋画风的《碛砂藏》以郑振铎收藏的《碛砂藏》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三扉画插图《说法图》为代表,就是元初仿宋刻本,此插图分左右两部分,右半部画佛说法,左半部画万寿寺校勘大藏经,中间用流云自然衔接,同时也表现出超凡入圣的意境。右半部《说法图》画的是佛界,采用侧面构图,左半部《校经图》画的是俗界,采用正面构图,一幻一真,一侧一正,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很有意趣。整个看上去,构图饱满,描绘精细,富丽堂皇,装饰性很强。右半部佛之光背,左半部殿前空场,两处空白,引人注目,很好地突出了主体,有画龙点睛之妙。再加上四周边框用卷草纹装饰,更加显得富丽堂皇了,很好地体现了宋代插图的艺术风貌,堪称宋代佛教插图的代表作。元代初期依照原样曾补刻过宋藏、金藏、西夏藏扉画插图,从而为我们保存了宋、金、西夏诸大藏经扉画插图,可谓“功德无量”。

元藏扉画插图大多是《说法图》,这与宋藏、金藏、西夏藏情况一样。所不同的是元藏《说法图》是梵式佛像,人体矮胖(不像汉式修长),垂目细腰,这是元时尼泊尔伟大的建筑师、造像师、画师、工艺师阿尼哥带来的尼泊尔式佛像,与中国传统的汉式佛像迥然相异。元代梵式《说法图》有几种,都是构图饱满,人物密集,描绘精致富丽堂皇,人物大同小异,排列整齐,都有背光,从而形成节奏,装饰性很强。元画风的《碛砂藏》扉画插图《说法图》以陕西图书馆收藏的《碛砂藏》

扉画为代表,有好几种,互相轮换,重复使用,与经文内容关系不大。

两宋大藏经主要有六藏,有两藏刻于福州,两藏刻于湖州,一藏刻于苏州,一藏刻于四川,这些都是当时的刻书中心,都在南方,都属南方系统。宋代六藏现存很少,其上扉画插图更是凤毛麟角。现存宋藏扉画插图几乎都是元明补刻的,其中有些元初仿宋刻本很好地体现了宋代插图艺术的风貌,尚可作为宋代插图艺术来欣赏,例如上述郑振铎收藏的《碛砂藏》扉画插图就是这样。

苏州明代文学繁荣,除上述戏曲、小说外,散曲也很发达,现存苏州散曲图书主要有《吴歈萃雅》、《笔花楼新声》、《百咏图谱》、《太霞新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