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怎样读一幅画
7432200000023

第23章 哪里都有笼子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先锋大师,恩斯特的画作难免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一页页翻阅他的画册,又总时不时会发现一个清清楚楚的笼子出现在画面之上。对人来说,笼子意味着束缚。束缚意味着自由的缺失。因此我想,比起其他画家,恩斯特也许在更强烈地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布勒东发表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实也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宣言。

没有谁不渴望自由。幼儿对幼儿园的抗拒和孩子对学校的反感,就或多或少地是在表达人对自由的向往,哪怕人还在懵懂之年。只是,懵懂期的自由向往和成年人对自由的向往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尤其对一个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自由差不多有形而上的特别意味。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在他最后的长诗《漂亮的红头发》中就写有几行耐人寻味的诗句,“我们想要控制陌生辽阔的土地……在那里,火焰和色彩从来不为人眼所见……”这几行诗很贴切地阐释了恩斯特的画作—《传达自由》。

这幅画的色彩的确很难为人所见。一片深红发黑的山冈,除粗糙的岩石本身之外,上面没有任何植物。从天空的阴暗色调来看,无法判断时间。因此不知道这片岩石发红的原因是由于夕阳照耀还是本身就是红色。不管哪样,这里的确是一片“陌生辽阔的土地”。更为陌生的是,在画面右下处,有一幢孤零零的红色房子。四四方方的红墙,人字形的屋顶和天空同色,上面画有一轮圆月。钝角的蓝色线条是房子的屋脊。红色墙面上有两个窗口,左窗口有四根竖起的铁栏,右边的六根铁栏却是横过窗口。铁栏后面,分别是两个非人非鸟的生命体。它们一模一样,二者顺铁栏方位,一站一卧。画面左下角有一块镂空的蓝色。

恩斯特的画风极为多变,其大量画作也晦涩难懂。这幅画算是他创作中比较明晰的作品。但明晰不一定就简单。正如自由一词,听起来简单,包含的意味却纷繁复杂。人类走向自由的道路是一条逐步走向现代主观性的道路。当我们回顾这条道路,可以看见哥白尼的革命,看见新教教义的更迭,看见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标准被逐步摧毁……为什么会被摧毁?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体现在一代代人对束缚的挣脱之上。

但束缚真能挣脱吗?对人来说,所有的探索和掘进都是为了到达自由。但什么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别尔嘉耶夫给出的答案也许最令人惊心。在他看来,人要真正地摆脱奴役而到达自由,就应当弃绝这个世界的理性。但事实上,人从来就无法弃绝理性。从根本上说,由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建立的理性是统治文明的工具。理性一旦被弃绝,现存的文明或许就会崩溃。

但理性又确实对现代人构成了最大束缚。因为人服膺于理性之后,理性也就难免变成一个笼子。进一步说,这世界本来没有笼子,恰恰是思想的存在,才使笼子变成了存在。思想来自于人,因此,即便在“陌生辽阔的土地”上,人一旦出现,其本身就变成一个束缚自我的笼子。恩斯特是不是意识到这点很难判断,但他却很明确地表达出这一点。

作为世界的主宰,人类看起来完全自由,但对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却又在人类设置的各种笼子里生活。只是我们平时忽略了笼子,因为我们并没看到一个真实的笼子。恩斯特将我们看不见的笼子画出来。他画的也许并不叫笼子,将它叫作人的命运或许更为确切。人被它笼罩,世界也被它笼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现实始终是我以为的最真实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