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生胎教必读
7429100000040

第40章

如能避免久坐久立及剧烈的下肢活动,防止突然的体位改变(如由蹲或坐位突然站立),不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及避免沐浴时水温过高,实行少食多餐或正餐间加以辅助餐,则可保持血压及血糖水平稳定,减少晕厥的发生。

头晕时应就地蹲、坐或躺下,以免发生意外损伤。晕厥为一过性的,一旦发生,不必惊慌失措。有条件时可针对原因处理,如由于低血压引起者,可饮用咖啡或茶水;低血糖者喝糖水。若发作频繁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查明原因。

脱肛妇女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妊娠后期,容易发生痔疮。这是因为妊娠期间,盆腔内的血液供应增加,胎儿发育后,长大的子宫会压迫静脉,而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再加上妊娠期间盆腔组织松弛,都可以促使痔疮发生和加重,分娩以后,这些因素自然会逐渐地消失,痔疮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如果在妊娠期间对脱出来的痔疮进行套扎和冷冻或激光等特殊治疗或手术切除,均会冒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只要不是大量或经常出血,还是等到分娩之后,再进行彻底治疗。万一痔疮脱出不能托回肛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妊娠期间患此病一般采用保守疗法。就是平时以饮食疗法为主,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对于习惯性便秘者可经常食用一些润肠通便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另外,在上厕所时,应采用坐式,而且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在排便时,痔疮脱出应及时进行处理:排便后,先洗净肛门,然后躺在床上,垫高臀部,在柔软的便纸上放些食油,手拿油纸,将痔疮轻轻推入肛门,再用手指将痔疮轻轻地推入深处,然后塞进一颗刺激性小的肛门栓。但是,不要马上起床活动,最好还要做提肛运动5~10分钟。如果在走路、咳嗽时,都会使痔疮脱出,那么,按上述方法处理以后,在肛门口还要用多层纱布抵压住,外加丁字带固定。

便秘妊娠期间,母体全身都起变化,消化系统当然也不例外。妊娠后,由于胎盘所产生的大量孕激素使胃肠道蠕动减弱,食物残渣在大肠内滞留时间较长,水分被肠壁吸收过多,致使最终形成的粪便干燥、坚硬;再加上腹壁肌肉张力低,收缩力不足,孕妇易便秘,常两三天,甚至1周排便1次。

便秘由多种因素引起。一方面是机械因素所致,妊娠后子宫逐渐增大,将肠管和胃向上挤压,并压迫乙状结肠和直肠。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孕后孕酮增多引起平滑肌张力下降,蠕动力减弱。研究发现,妊娠期胃和肠的张力降低,蠕动力减弱,速度减慢,排空时间延长。食物残渣在肠内时间停留延长则会有严重的脱水,这样就会对直肠的扩张刺激减弱,中枢神经得不到刺激的信息,也就不会有便意的反射形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妊娠者便秘。

防治妊娠期便秘,应注意饮食。饮食中要有足量流质,晨起饮用适量的饮料,可能有益。另外,要吃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蔬菜,以利于促进胃肠的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除。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形成条件反射。适当的运动,对防止便秘也有益处。必要时可以服用缓泻剂,如酚酞,石蜡油也可服用,但不能长期应用。因为它能影响肠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导致体内维生素缺乏。不能用峻泻剂或灌肠的方法治疗便秘,因可导致流产或早产。

大便秘结常伴腹痛和腹胀还在其次,问题在于硬结的粪块经常存积在直肠内,必然压迫肠壁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以致痔静脉丛(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而形成“痔疮”。

因妊娠引起的消化系统变化,人皆有之。为什么有些孕妇就不便秘呢?大便是否通畅,还同饮食、生活习惯和活动度等有关。所以,为防便秘和防痔疮,凡经常排便不畅的孕妇应该改变习惯,调整菜单。多喝水,最好每天清晨再加一杯盐开水;多吃含渣食物,像谷类粗粮、蔬菜和水果,最好再加点蜂蜜;多散步,最好做些轻便体操。

此外,每天定时坐厕以形成条件反射。粪便过于干燥的,可服些润滑性泻剂或刺激性泻剂,暂时通便。但是,绝对不可乱吃强烈的泻剂,如中药番泻叶、大黄等,否则肠蠕动剧增,有可能引起子宫收缩而导致流产或早产。

小腿抽筋半数以上的正常怀孕妇女在孕期中可发生小腿抽筋。早在怀孕2个月,最迟在怀孕8个月以后,绝大部分在怀孕3~8个月之间。该症状实质上是由于小腿后部腓肠肌痉挛收缩而产生的剧烈疼痛,俗话称作腿肚子转筋。下肢痉挛常在晚间或睡眠时突然发作,孕妇因抽筋而惊醒。当然,白天也会出现,特别在久坐、疲劳或受寒后。为什么下肢腓肠肌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血钙水平低下,或血磷水平相对升高有关。体内血钙过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于被激动;夜间,特别是睡眠时,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而受大脑皮质管辖的神经系统却相对兴奋,更易应激而使肌肉发生持续性收缩,表现为抽筋。

当小腿抽筋时,轻轻按摩小腿后方变硬的肌肉、局部热敷、扳动足部能够缓解。平时注意改变走路习惯,让脚后跟先着地;伸直小腿时脚趾弯曲些不朝前伸,可减少发作。日常饮食注意增加钙的摄入量。牛奶、豆及豆制品、硬果类、芝麻、虾皮、蟹、蛤蜊、蛋类、海带和紫菜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品。

同时,少食含草酸较多的菠菜、竹笋和茭白;少食含植酸较多的荞麦、燕麦,以防钙与草酸或植酸形成难溶解的草酸钙或植酸钙而不能吸收。此外,应经常至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促使皮肤多合成些维生素D,从而增进钙的吸收利用。严重缺钙者,需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等,每天1.5克。

正常情况下,血中钙的浓度为2.3~2.8毫摩尔/升,其波动幅度甚小,是维持肌肉、神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孕妇为满足自身及胎儿生长发育,对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但由于膳食中钙及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缺乏日照;胎盘、子宫循环的建立,自怀孕3个月开始母体血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等因素,导致血钙水平下降,增加了肌肉及神经的兴奋性。夜间血钙水平比日间要低,故小腿抽筋常在夜间及寒冷季节发作。小腿抽筋属于轻度缺钙,严重时可引起手足抽搐。抽筋引起小腿局部剧烈疼痛时,只要将足趾用力搬向外侧或用力将足跟下蹬,使踝关节过度屈曲,腓肠肌拉长,症状可以迅速缓解。

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机体每天能吸收的钙量也是有限的。在摄入的钙中只有25%~60%被吸收。孕80周起,胎儿需钙量猛增,母亲向胎儿输送钙离子由孕中期的每日60毫克,到孕晚期增至350毫克。有学者报道,饮食钙的含量与血钙有关。孕期多吃肉类、蛋、牛奶等含钙多的食品,可能有助于防止小腿痉挛。所以,如小腿抽筋可取血检查血钙水平是否偏低。如正常还要考虑体内掌管“钙”的调运器官——甲状旁腺的功能,必要时应考虑补充甲状旁腺素;同时补充钙、鱼肝油、复合维生素B。注意下肢保暖,对防小腿痉挛亦颇有益。发作当时,可热敷患部,局部按摩,伸直腿部,可助痉挛消失。

孕期用药保健孕期应慎用药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常遇到一些孕妇因孕期服过药而要求流产,原因是害怕发生胎儿畸形。实际上,孕期服过药物的孕妇不一定要流产。应该说,孕期用过药物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但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服用过不同类型的药物,作具体分析,孕妇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首先从孕期分析,孕期从末次月经的第1天开始,一般以孕周为计算单位。授精的时间多发生在2次月经的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也就是说,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在月经周期中间受精,这说明月经来潮后的2周并没有怀孕。此阶段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胎儿畸形。个别月经周期不规律,比如周期延长者,也按下次月经前的14天为受孕时间,例如45天来一次月经,那么月经来潮后的30天之内用药物与胎儿无关,也就是说,停经45天,其实受孕才15天,如果在这15天之内用药以及此后整个孕期用了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才有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月经周期正常者,在受精后6周的时期称为胚胎发育期,这个时期是其主要器官分化发育时间,此时用药,最易引起胎儿畸形,要特别引起注意。

孕期用药导致胎儿畸形是有条件的,只发生在少数孕妇中,因此,孕期服过药的孕妇不应轻易流产。但是,鉴于目前对胎儿的监测技术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预防胎儿畸形,孕期需慎重用药,特别是那些禁用药。同时也应注意,胎儿畸形也不只是孕期所用药物所致,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诸如染色体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所以,即便生育过畸形儿的孕妇,也不要盲目归咎于孕期用药,应做全面检查,确定原因,对症治疗。

孕妇用药的特点妇女的生理变化比较复杂,随之而来的是用药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其主要特点是怀孕期和哺乳期用药比较特殊。孕妇通常不能随意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雌激素、合成黄体酮、睾酮等都能引起生殖器官的畸形;雌激素可致阴道癌;四环素族抗生素可使胎儿乳齿发黄,质脆,抑制骨骼生长及短肢畸形;链霉素及卡那霉素可致听力障碍;氯霉素可以损害肝脏;呋喃呾啶、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胎儿溶血症及黄疸;眠尔通、安宁可使胎儿发育迟缓等等。所以,孕期用药应特别慎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在妊娠中期,凡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药物如麦角、奎宁、垂体后叶素等,严禁使用。泻药、利尿药也应慎用,以免导致流产。中药中的一些毒性强或药性较猛烈的药物,也不能在孕期使用。凡能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如反应停、氨甲蝶呤、己烯雌酚、甲巯咪唑、四环素、可的松等等,禁止使用。特别是在怀孕头1个月,胚胎的组织器官正处于相继分化和联合阶段,各系统各器官尚未形成,极易受药物的影响而造成畸形。孕妇产前使用安眠药、麻醉药,可使胎儿死亡,也应引起特别注意。

总之,孕妇用药应时时考虑到不能损害母子健康,对药品说明书上注明“孕妇忌用”、“孕妇慎用”的药物不能冒险使用。对未注明要忌用、慎用的药物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对孕妇及下一代造成损害。

孕期可用的抗生素孕妇一旦患病难免需要用药物治疗,但必须慎重,切勿随意乱买药、滥用药。尤其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的一些新药更要认真对待。因妇女在妊娠期间用药,不仅对母体有害,而且对胎儿发育影响极大,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致畸。抗生素种类繁多,一般说来,对胎儿较安全的抗生素有:

青霉素类青霉素是妊娠期间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对孕妇、胎儿的安全范围大,副反应小,无毒性。氨苄西林为尿路感染常用药物之一。据文献报道,3546名孕妇在头3个月应用青霉素衍生物,未发现畸形反应。

头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头孢菌素类具有分布容积大、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常用于剖宫产与预防感染,以及治疗脓毒性流产、肾盂肾炎、羊膜炎等。其毒性轻微,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无畸形反应报道。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中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

红霉素可代替青霉素作为首选药物治疗妊娠期淋病或梅毒,除无味红霉素外,均无毒性反应。无味红霉素在妊娠期应用,可出现胆汁淤滞性肝炎及氨基转移酶升高。如能使尿液碱化,红霉素亦可作为妊娠期尿路感染治疗的有效药物。

林可霉素本品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有特效,对脆弱杆菌及其他厌氧菌亦有效。但20%的用药者可发生腹泻,因此,孕妇使用时应慎重,最好用于临产时的厌氧菌感染。

不安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据研究,前2种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后4种对胎儿有一定危险,故一般情况下孕妇不宜使用。

会引起孕妇流产的西药①麦角、垂体后叶素、催产素、奎宁等。这些药能收缩子宫平滑肌。

②硫酸镁、番泻叶。这些药有强烈泻下的作用,可引起子宫和盆腔充血以及子宫收缩。

③氯噻酮、速尿、氨苯蝶啶等。这些药是利尿药,有可能引起流产。

有致畸形作用的西药能够致胎儿畸形的药物很多,孕妇应避免使用。

①镇静安定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哌丁苯、苯巴比妥、利眠宁、眠尔通、反应停。有报道表明,早期服用地西泮时胎儿易发生心脏异常,唇裂和膊裂的相对危险性比对照组高4~6倍。

②抗癌药:氨甲蝶呤、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

③激素类:己烯雌酚、皋酮、合成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⑤抗生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与庆大霉素、无味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和呋喃呾啶。有报道表明,四环素可致趾(指)畸形、白内障、溶血症、牙齿及骨质发育不良等。

⑥镇吐药:怀孕早期反应性呕吐常使孕妇服用镇吐药。现已发现,镇吐药异丙嗪、氯丙嗪、三氟拉嗪、氯苯甲嗪,均可致胎儿心脏发育受阻而患先天性心脏病。

⑦抗过敏药:敏克静、扑尔敏、苯海拉明、安其敏等,能致胎儿腭裂、唇裂、肢体畸形。

⑧抗癫痫病药: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三甲双酮、苯巴比妥等,可致胎儿兔唇、腭裂、小头、指端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和智力低下。

⑨抗凝血药:双香豆素。

⑩抗疟药:氯喹、奎宁、乙胺嘧啶。乙胺嘧啶和氯喹可致耳聋、脑积水、四肢缺损;奎宁可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听力障碍。

瑏瑡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素、鼻眼净。

瑏瑢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可引起胎儿软骨发育不全、脑积水、畸形足和先天性心脏病,智商和注意力也较同龄正常儿童为低。动物实验发现,孕早期使用该药显示不良影响;孕晚期前用药可造成胎儿、新生儿紫癜和出血倾向,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药组。

瑏瑣抗滴虫药:动物实验证明,甲硝唑可造成胎儿先天性肿瘤。本品对人类的致癌潜在危险未能排除,故孕妇应慎用。且该药可进入人乳汁而引起新生儿血液及神经系统障碍。

瑏瑤抗心律失常药:普萘洛尔。

瑏瑥噻嗪类药:可引起母体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症及高尿酸血症,导致胎儿死亡;孕中、晚期及分娩期用药可致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血糖过低及血红蛋白过高,出现新生儿黄疸。亦有少数报道,噻嗪类药可干扰母体碘代谢,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瑏瑦甲基多巴:在孕中、晚期及分娩期服用可致死产率与新生儿死亡率增加。但亦有人认为,这与孕妇本身原患疾病有关。

瑏瑧抗甲状腺药:胎儿甲状腺在妊娠4个月开始有功能,妊娠4个月后母体应用抗甲状腺药可引起新生儿甲状腺肿大、功能亢进,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瑏瑨马利兰:致多发性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