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
7419100000006

第6章 单篇鉴赏西洲曲(6)

【作者介绍】

席慕蓉(1943—),原籍内蒙古,全名穆伦·席连勃,生于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先后毕业于台北师范艺术科、师范大学艺术系、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等。

【阅读提示】

这是席慕蓉情诗中的一首名作,较为充分地显现了席慕蓉情诗的单纯中的复杂的美学特征。

这首诗首先值得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时间的思考。从理性的眼光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存在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但从灵性的角度出发,生命却能在与自然的同一中获得永恒,生命的存在因而也显现出澄彻、透明的超越性。为了获得这种超越生命的“美丽”,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按照一般的心理逻辑,生命一旦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找到了一个让心灵自由驰骋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生命的皈依之所。然而,这首诗却并没有沿着心理逻辑运行下去。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再次碰撞的结果,是化作了开花的树的生命不仅没有获得无限的自由,反而在现实时间和“你”的双重伤害中“落了一地”的“花瓣”。生命有限性的不可克服,就这样通过席慕蓉的独特的叙写传达出来。

这首诗其次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幸福与遗憾、甜蜜与忧伤两种相反相成的生命情感构成的张力。执著地追求竟化作一树落地的花瓣,美好的爱情竟是这样可求而不可及,构成了诗人深深的忧伤。但诗人又没有让情感停留在忧伤的层面。恰恰相反,爱与生命的忧伤被诗人转化为了一种馈赠和内在动力。既然我无法改变那命中注定的结局,那么,就让我珍爱我“求了五百年”的过程;既然我百折不挠的爱不能感动别人,那么,就让我为这种执著的精神自我陶醉。于是,一棵开花的树的象征意义已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爱,而是一种他爱与自爱的复合体。借助这种博大的爱的力量,诗人完成了她对于爱的忧伤和失落的超越。应该说,这种以美丽的忧伤来状写爱的人生,正是席慕蓉这首诗具有回味无穷的情感魅力的真正原因所在。

整首诗,诗人以画家独到的艺术眼光,融画境于诗境,使抽象的爱,化作了立体可感的画面。而一棵开花的树,则成为了席慕蓉诗中最让人心旌摇荡的象征性意象。它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显示了一种坚持的力量的伟大和永恒的爱的美丽。

【思考与练习】

1同样是参悟人生,现当代许多诗人在人与自然的同一中看重的是生命死亡后的再生,席慕蓉在生命的终极性悲剧中极力开掘的却是存在的当时性意义。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2作者是怎样将抽象的爱化作立体可感的画面的?

致云雀

雪莱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

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阳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

刚开始迅疾的远征。

淡淡的紫色黎明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

你那欢乐的强音——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暗淡,

直到难以分辨,

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射出光芒,

清辉洋溢宇宙。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

能和当你出现时

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像一位诗人,隐身

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

希望和忧虑唤醒;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

居住在深宫的楼台,

在寂寞难言的时刻,

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

溢出闺阁之外。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它的行踪,

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

芳草鲜花丛中;

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

荫蔽着的玫瑰,

遭受到热风的摧残,

直到它的芳菲

以过浓的香甜

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晶莹闪烁的草地,

春霖洒落的声息,

雨后苏醒的花瓣,

称得上明朗、欢悦,

清新的一切,

都不及你的音乐。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淳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

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调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

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

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

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的身边,

你爱,却从不知晓

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是醒来或是睡去,

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

我们凡人梦想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否则

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

液态的水晶涌泻?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扰,

我们最真挚的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

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

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

你的艺术技巧。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

侧耳倾听。

(江枫译)

【作者介绍】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1792年,波西·比希·雪莱生于色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菲尔德·普莱斯庄园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中学时就读于伊顿贵族中学,受到十八世纪启蒙主义和英国激进主义思想的影响。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并在这一年与其姐妹合作完成第一部小说《扎斯特罗奇》,第二年因刊印、散发反宗教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而被学校开除。随后即到爱尔兰参加当地民族解放运动。1813年雪莱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哲理诗《麦布女王》,此后他的创作主要注重在诗歌。1818年在意大利与大诗人拜伦相会,和拜伦讨论人类的罪恶渊源问题,后来写出诗人自认为是“现代田园对话诗”的长诗《朱理安和马达罗》。此后几年,与诗人拜伦的关系非常密切。1822年因舟覆溺死海中。雪莱最有名的诗剧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它采用古代神话题材,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著名抒情诗有《西风颂》、《致云雀》等。他的诗,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含蓄委婉,有很高的艺术性。

【阅读提示】

《致云雀》是雪莱著名的政治抒情诗之一。它是一首欢呼自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的颂歌。它也是标志着雪莱思想情感从低沉郁结走向奋发进取的一首诗。这首诗与雪莱的《写于卡色瑞统治时期》、《一八一九年的英国》、《在那不勒斯附近沮丧而作》等诗相比较,境界开阔,情绪高亢,乐观主义思想强烈,具有更为明朗的色彩和深切的感人力量。《致云雀》的预言色彩非常浓重,它向人们宣布,黑暗即将结束,黎明已现曙光。

云雀是一种黄褐色的小鸟,它筑巢于草丛荆莽,腾飞于云霄长空,鸣声婉转悦耳,响彻霄汉,雪莱借用云雀这种自然习性,托物言志,在歌颂云雀的字里行间,寄寓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对伟大革命先驱者的赞颂。这首诗有着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感情。诗歌以黎明之前黑暗即将隐去为背景,在东方破晓时,云雀从草丛蓁莽中腾空跃起,展开双翅,穿过曙色初泛的云层,在蔚蓝色的天空翱翔,开始了它的万里行程。

诗篇运用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我们对云雀有一个鲜明而形象的感性认识。诗人形容弥漫大气的云雀的鸣叫,仿佛是在荒夜、在孤云的背后,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一样。诗人把诉诸人们听觉的云雀的鸣叫,幻化为人们视觉可以触感的形象,显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段,委婉曲折,朦胧迷离,唤起人们无边的遐想,幻出无限的诗意。诗人又把云雀的鸣叫比喻为是从一条五色缤纷的彩虹里降落下来的小雨点,万物得到这样的甘霖而从熟睡中苏醒;鸣叫又像一位富于哲理的诗人,用他的诗意启迪世人的灵犀,使他们从漠然中惊觉,既感到忧惧,也感到希望;鸣叫像名门少女,鸣叫像金色萤虫,鸣叫又似绿叶掩映中的玫瑰花,它浓郁的芳香使窃香贼痴醉昏迷……诗人运用这一连串的奇丽的比喻,来形象地描绘声音,使我们闻之有声,视之有形,扪之有感,嗅之有香,完全有一种质的实体的感受。《致云雀》的比喻,不是简单的物类作比,而是把一系列的事理与云雀鸣叫的蕴含作比,使诗篇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与寓意的深刻性。

诗篇的节奏与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和谐的。每一节诗,最后一句行文都比前边的诗句要长,节奏有意舒缓绵延。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先急促而后悠扬的节奏。长短错落,疾徐相间,正有似云间鸣雀抑扬顿挫、尾音悠长的叫声。就全首诗而言,诗韵欢快,衬托着这生机勃勃呼唤黎明的宇宙精灵。具有音乐性的节奏与含蓄的诗情默契相衔,它导引着读者也神迷于这浸润太空的音乐之中,遨游于诗人为我们创造的邈远迷茫的寰宇之间。

诗歌的节拍有着严谨的规律。每一节诗五句,诗的韵脚排列整齐,一律是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这种协韵的方法,在欧美传统诗歌中称作抑扬格。这种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动荡回旋的音乐美感。

总之,《致云雀》全诗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中的云雀,在火红朝霞中欢快的鸣叫,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奏出一曲飘逸和谐的音乐诗章。诗意凝练集中,诗人以他的诗歌实践体现了他在《诗辨》中所主张的“诗人们是战斗的歌唱家”的理论。他通过对云雀的赞颂,推崇一种引导人们亢奋前进的如同烈火轻云般的精神;诗人借助小鸟的形象倾诉了自己对于人类美好前途的向往和憧憬。

【思考与练习】

1《致云雀》的比喻,不是简单的物类作比,而是把一系列的事理与云雀鸣叫的蕴含作比,使诗篇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与寓意的深刻性。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2诗篇的节奏与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和谐的。这种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黄昏的时候

泰戈尔

在黄昏的时候,我的幼小女孩听到她同伴在窗子下面唤着她。

她手里掌着一盏灯,用她的面纱遮着,怯怯地走下漆黑的楼梯。

在三月的星夜,我正在平台上,突然听到一声哭喊,我连忙跑过去看。

她的灯儿已经在盘旋的楼梯上熄灭了。我问她:“孩子,你为什么哭?”

她在下面苦恼地回答说:“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

当我回到平台,在三月的星夜下,仰视天空,我仿佛看见有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她的面纱里藏着一盏明灯。

假若这些灯火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

(汤永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