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7419000000004

第4章 感知与适应——骚动中走好第一步(3)

马考虑到春有一帮子人,如果真的厮打起来,自己会吃亏。于是回到家里,找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揣在腰中。他在歌厅门前等啊等,傍晚时分,又买了两瓶啤酒,边喝边等。眼看天色已晚,凤还是踪影皆无,马更是又气又急。

两个多小时后,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女子笑声,正是凤在三位“护花使者”的陪伴下归来了。马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愤怒不觉一下子涌上心头。他冲上前质问凤:你上哪儿去了,这么晚才回来?凤斜眼道:你管得着吗,我愿意。

此时,春等三人,将他团团围住。马见状分外眼红,飞起一脚踢向春。春等三人岂肯吃亏,立即扑了过去,将马打翻在地。情急之下,马抽出腰间匕首,对着扑上来的人乱捅一气,一时间鲜血横飞。凤被这场血腥的厮打吓坏了,慌张地离开了现场。

民警分兵三路,分别寻找涉案人员下落。转天凌晨,所有涉案人员被一网打尽。在这场争情夺爱的格斗中,一人死亡,两人重伤。这样的一朵爱情之花,在淋漓鲜血中凋谢了!

C、爱的能力

前面讲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因早恋而无能力维护爱情,从而引起的悲剧;一个是因男女双方并不真正了解,草率进入恋爱,最终导致爱情之花凋零。

性心理学家认为,当男女青年真正进入爱慕期之后,女性能强烈地被男性所吸引;男性对女性的各个方面也非常注意,如容貌的姣好,性格的文雅,举止的飘逸,皆具有性感的诱惑力。

此时“光环效应”扩大,他们在恋人身上看不到不足之处,甚至把缺点也看成优点,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恋人的光环闪闪亮,掩盖了阴云,掩盖了瑕疵。双方的理性成分,此刻显得异常薄弱。飘忽的青春期心理,致使年轻人的爱情极不稳定。他们容易头脑发热,情绪冲动,很难理智地思考未来,策划两人一生的前程。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15岁的中国女孩随父母在德国读书,有一个同龄的德国男孩爱上了她。男孩想方设法接近女孩,送她一些小礼物,表示对她的爱意。那位中国女孩呢?当然是不愿意的,能躲就躲,躲不了见面也很淡漠。

那一次女孩生病了,男孩见不到女孩,他说无法读书,要回家,老师也没拦住他。他父母了解缘由后说:知道你爱上了一个女孩子,这很好嘛!不过,你现在还不懂得爱,因为爱是需要能力的,你还没有能力去爱一个人。男孩说,我就是那么爱她。父亲说:你们结婚就意味着你们从此独立生活,结婚需要住房,需要汽车,需要结婚旅游的一大笔资金,更需要过日子的一切开销,而你现在还无力做到。你若好好读书,将来一定会如愿以偿的。父亲笑着说,你现在还不会照顾你自己,又怎么会照顾未来的妻子呢?你记住,爱一个人,就要有能力给她带来幸福,让她一生快乐!

男孩听了父母的话,把眼泪一擦,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不再在女孩子身上下工夫。

我们佩服那对高明的德国父母,从小就让孩子懂得爱是需要能力的。必须自己强大,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去爱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正确的教育值得中国的父母借鉴和学习。我见过有的父母一听说孩子和别人谈恋爱,就指责孩子,甚至指责别人的孩子,弄得两个孩子都受伤害。

无论国内国外,人们把这个年龄的恋爱称之为“早恋”。对中学生来说,早恋的确是人生的危险信号。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公布了她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她当班主任时,为学生早恋影响学习而伤透了脑筋。一些本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一旦早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时名落孙山。而当初她找这些学生谈话时,几乎所有早恋的中学生都信誓旦旦地称,自己和所爱的人山盟海誓过,表示永不分离。

这位班主任为每一对早恋的人都建有“恋爱档案”,记录这些小恋人的恋爱经历。可是8年下来,当年的80多对小恋人全部分手。他们不仅没有收获到爱情,反而荒废了学业。以他们早恋前的成绩估计,这160多个人中,多半可以考上大学;而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女生在复读一年之后,勉强考了个专科师范。而其他人,命运大多不济。

社会标准仿佛对男人的要求更高些。一个优秀的男人,必须符合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标准。在外你是事业有成的优秀人士,在家你是好丈夫、好父亲。这就需要男人们要有较强的能力和较好人格品质。不仅想爱、要爱,还必须会爱,必须有爱的责任、爱的艺术。总之,家庭对男人的素质是一种检验。

家庭对女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可能更高。打你决心做新娘的那天起,你就准备好用毕生的努力来维系自己的爱情。一纸婚约并不能管你一生。你必须懂得更新,提高素质,懂得和丈夫一起进步,使你魅力永存,方能永远守住另一颗心。

会爱的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懂得,对你的另一半要有付出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宽容的能力和自我承担的能力;不要埋怨对方不帮你分担,因为你要学会独立面对一切。两个相爱的人为彼此付出,共同努力,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心理学家指出,爱别人就意味着你有能力去帮助对方,能给对方幸福。面对感情危机,包括婚外情,不要一味责备对方,应该静心反省自己。没有爱的能力,不可能留住爱情。

爱情是学问,爱情是艺术,爱情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努力做一个会爱的人,有能力爱的人。每一个想爱或正在恋爱中的年轻人,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有爱的能力吗?

D、爱是了解

某省电视台综艺频道,有一档节目叫“非常男女”。10对未婚的俊男靓女左右分坐,每人身上挂一个号码。先是各人自我介绍,自我表白;经过一天的交流后,双向选择,现场确定恋爱关系。

这种新潮的择偶方式,局外人看来会感到轻松诙谐,趣味盎然。可你想想那些姑娘和小伙们,肯定就不那么轻松了。他们请来了自己的亲友,帮自己在那10个人中间物色。你看上的人,可能人家不满意你,甚至有比你实力强的人先于你表达。他们的紧张程度,不亚于一次历险。每个人的爱情只有一次,而这一次的选择,事关一生的幸福。难怪人们说爱情是有风险的,因为爱情是一次冒险的选择。

性心理学家说,恋爱有三个要素,那就是吸引、亲密、关心。三者缺一不可。缺了吸引,就可能相斥,就不能住在一个屋檐下,因为捆绑不能成夫妻;缺了亲密,就会变得敬而远之,隔膜得如同陌路人;缺了关心,就会除了自己不会想到另一个人,那个人仿佛与你无关。

这样的爱情模式重复了无数次: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甚至觉得相见恨晚,觉得那是千年等一回的美好姻缘。于是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故事情节以惊人的速度超常规发展,直到短暂的爱情之旅迅速步入了婚姻殿堂。

爱情好比一座重峦叠嶂的山,总有许多迷人之处;婚姻好比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没有太多的波澜和风景。虽然曾经山盟海誓,但此刻会觉得沿河风景淡淡,无法同舟,于是兴尽缘尽,分道扬镳。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爱情最重要的是了解。不深刻地了解一个人,你怎么敢以身相许呢?那种一见钟情山盟海誓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文学作品和银幕上,而“非常男女”其实是一次爱情历险。爱情是两个人的全身心投入。长时间的交往才有相互间的真正了解,才有彼此推心置腹地敞开心扉。

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比爱本身更重要。不了解的爱是盲目的。了解的过程就是爱情的过程。如果一味追求新奇、浪漫和刺激,说明你的心理还不成熟,还不具备爱的素质。

那部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美丽心灵》,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纳什,他曾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没有任何背景的他,靠奖学金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数学。他对社会交际不屑一顾,心里只有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毕业以后和爱丽西亚结婚,她是物理系学生,深深被纳什的天才和执著所吸引。纳什被自己的研究工作深深地迷住了,最终迷失在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纳什的遭遇把爱丽西亚吓坏了,但她仍然在所爱的人身上发现了超凡的魅力。她是那么爱他,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照料他。在妻子坚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下,纳什和病魔做顽强的斗争,在那令人迷惑又令人兴奋的数学领域里遨游,最后终于获得成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诺贝尔奖得主。

爱情是能力,是了解,是责任。两颗心倾心相爱,就能互相激发创造热情。《美丽心灵》是对纳什和爱丽西亚的共同赞美。

E、爱的陷阱

小璇的朋友们大多是为一日三餐奔劳的人,自然很少与做了阔太太的小璇来往。半年后的一天,朋友们接到她的电话,说邀大家聚一聚。

再见小璇,她依然美丽高贵,只是笑容淡淡的,眼眸不如往昔活泼、俏皮。朋友悄声问她,你快乐吗?小璇下意识地把玩着腕上的玉镯,心不在焉地点下头,然后把一杯红酒仰头灌下,呛出了忧伤的泪水。

大家默然。被养起来的女人,不用为衣食发愁,不用为生计奔波。但居家久了,就会与社会隔绝,难免孤陋寡闻,见解和情趣无法与男人同步。被男人养起来的女人,爱情不可靠,反倒成了深闺里的怨妇。女人若是离开了自尊、自立,再浪漫的爱情也会因激情的消退而千疮百孔。

因为身材长得好,人又漂亮,颖一上大学就当上了兼职模特。时髦的衣服、T形舞台、五彩霓虹、诱人的夜生活以及葡萄美酒,让涉世不深的她兴奋不已。

不久,她便经常夜不归宿,出入有小车接送;没过多久又传来她与某款爷拍拖的消息;从大二起,她就离开父母,搬出学校,和男友同居了。就在毕业前,她到医院流掉了一个孩子,又回到家里,回到久违的学生宿舍,面对周围的目光,她只有沉默不语。

莉的丈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下海,成了个不大不小的款爷,可以说她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丈夫比她年岁大,她刚上大一时,就被这位精明的小伙子“捷足先登”了。小伙子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婚礼很排场。十年之后,拥有珠光宝气、豪宅宝马的她,对她大学时代的好友叹息说:现在我才知道,钱这个东西,是无尽无休的,而精神这东西却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幸福。我真的幸福吗?你不知道我内心里是多痛苦啊!烦闷的时候,真有一种要发疯的感觉。

朋友说,你才30多岁,这样下去怎么行!莉说:我也不知道,过一天算一天吧。我羡慕你们,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周围有那么多同事和朋友,有人交流,有人沟通,有人理解,可以充分享受生活的自由。你瞧我这个样子,唉!

莉一脸的忧伤、无奈和沮丧。她其实明白,一个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其生命的价值就在奋斗的过程中。离开了这个过程,生命就不再鲜活。

媛和他都喜欢文学。后来文学降温,他们很少再见面。十年后,当他从南方归来,以成功者的风采,出现在文友的聚会上,并把自己的新书赠给大家。这时她觉得,他还是那么朴实可爱,而且更有自信,显得意气风发。媛顾不得什么,向他表示了以往隐约的情感。

他也对她心仪已久。经她一说破,两颗心很快就贴近了,交融了。他邀她去南方看大海,看天尽头。她答应和他一起去。但就在启程的前夜,她犹豫了,和他一起到天涯海角,一对男女将会发生什么故事?他俩都有了家室,这样放纵情感的结果,将是两个家庭的破灭。第二天,当他拿着机票来看媛时,她婉转地退了机票,说家里有事,一时走不开。他知道她在拒绝他,真诚地对她说:你我今生无缘做夫妻,难道做一对恩爱情人不可以吗?万水千山隔不断我们的感情,你我经常来往,两颗心永远相连。

媛耐心地说服他,也坚定地说服自己。男女之间除了爱情,还有纯真的友谊,让我们理智地选择后者吧,选择后者才能保持长久的友谊,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

他是理智的,那颗难以自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脸上虽有几分沮丧,但仍充满着高贵的微笑。他走了。他们偶尔通个电话,彼此能感觉到真诚的友谊和心的默契。没有做情人,但她和他彼此的心境都是那么明朗。

这是四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很值得年轻的朋友借鉴。如果说那个德国男孩放弃“爱”是理智的,那么,已经认识到自己深陷爱的陷阱的人,赶快抽身逃离,不能不说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四彷徨与浪漫的交响

A、独立的烦恼

刚刚踏进大学之门的莘莘学子,既感到校园生活那么新奇,又觉得生活依然那般平淡,完全没有中学时代的那份金色幻想。十二年寒窗苦读,劈风斩浪,过关夺隘,好不容易进了大学门,眼下就是为之拼搏的大学生活吗?

于是学子们感到迷茫,感到失落。有的因不适应环境而苦恼,有的因学习成绩下降而留级,有的因抵御不了物欲的诱惑而走上邪路,有的因种种烦恼、矛盾无法解脱而自杀。

从少年到青年,从依赖到独立,从以往家长、老师的强制学习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洗衣做饭,甚至连土豆皮都不会削,家长一门心思让孩子学习,考个好大学。可是上了大学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管钱管物管学习用品;没人叫你起床,没人催促你吃饭、上课,没人为你洗衣服、搞卫生。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安全防范及受到挫折后如何面对?没有谁教他们。许多同学千里迢迢上大学,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中,由父母身边的娇宝贝,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

生活不习惯不知道怎样适应,种种不如意不知道怎样调整,遇到挫折不知道如何接纳,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对那些昨天还是中学生的孩子,这些心理的落差、心理的压力,只能由他们自己承受,自己排解还是有很大难度。

所以大学一年级,是天之骄子在人生路上的一道坎儿。只要过了这个坎儿,磨合了,适应了,后面的道就比较顺了。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发展个性,充实自己,是人们对他们的祝福。

B、学习恋爱

某大学心理学教授华先生说:

上了大学,终于有了可以自由恋爱的机会,被压抑已久的感情迸发出来了。从大一开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于是出双入对,卿卿我我,感情那个投入,似乎都怕落于人后。校园中弥漫着一种情感的浮躁。一个学期下来,没有谈上恋爱的,仿佛无颜见江东父老。有的同学干脆说,不会谈恋爱就等于没上大学。这些人认为大学就是一个谈恋爱的地方,真让人匪夷所思。

谈恋爱是需要学习的,但不能走马灯似地变换着恋爱对象。而应该在广泛地与同学们的交往中,知道自己最欣赏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且你能被对方深深地吸引。许多同学没有理智选择,忙碌了四年,最后带着满身伤痛离开了校园。这不仅损失了感情,还浪费了时间,搅乱了心境,影响了学业。盲目恋爱的后果是如此严重,这是许多同学起初不曾预料到的。

C、莫等闲

社会学者郭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