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习惯影响一生
7414000000019

第19章 做人是一门艺术,习惯是创想艺术的灵感(3)

曾经有三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显然,第二个士兵的心中有狱,什么狱?心狱。囚的是谁?自己,自己把自己囚在自己的心狱里而不能自拔。这实际上是说,不宽恕别人就是不放过自己。拒绝一个忏悔者的忏悔,类似于让一个犯罪的人再去犯罪。而罪恶的存在,会伤害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

宽容别人是在给予自己

不得不承认,人的一生里,需要许许多多的包容,需要宽容周围的朋友,亲人,包括自己。包容别人,其实是在给予自己。因为包容使人们能够求同存异,冷静地看待对方,欣赏对方高尚的人格,在大方向一致下团结起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英军与德军在森林中相遇,激战一夜后,有两名来自于同一个小镇的英国士兵与部队走散了。

两名英国士兵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相互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

可是整个森林除了一只鹿之外,他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其他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好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有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

事隔多年,那位受伤的战士杰克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活下来。接下来这么多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有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包容的胸怀也是爱,人与人之间就得多一些包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所以我们更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包容是爱心和智慧的一种表现。荀子曾经说过:“君子贤而能容罢,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包容的神奇就在于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人为朋友。包容他人,不仅给他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更能将自己从憎恨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包容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既然承受了生命之重,就要去包容生命中所有的挫折和暗淡,总有一天命运会赐予你一份灿烂的礼物,使你的生命高贵而美好。

有一只蚌在水中畅游的时候,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了它的体内,从此它的苦难便开始了,那粒沙子不断磨着硌着它的肉体,它在痛苦中挣扎着,终于有一天,那粒粗糙的沙子竟然变成了一颗晶莹透亮的珍珠。包容苦难的结果使一只伤痛的蚌变成了一只高贵的蚌,所以命运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有那就该抱怨我们处理生活的方式,用一颗温柔之心去包容生活中的苦难,就会把痛苦变成美丽的点缀,柔弱的蚌包容和改变着那粒沙子,最后使它成为自己身体里最美好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粒沙,日夜折磨着疲惫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对那粒沙抱以宽容的一笑呢?

1.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

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2.宽容就是忘却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3.宽容就是不计较

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着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

4.宽容就是潇洒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你想要人家有什么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吧!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史考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管理人员,是美国钢铁总公司的总经理。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你的老板为什么愿意一年付你超过100万美元的薪金,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史考伯回答:“其实我对钢铁知道得并不多,我最大的本事就是能使员工鼓足干劲,而使员工鼓足干劲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说白了,史考伯就是凭他会赞美人,而年薪过100万美元的。史考伯到死都不忘赞美别人,他在给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这里躺着一个善于与那些比他更聪明的下属打交道的人。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赞美,当我们赞美别人时,也就是正在满足他受尊重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帮助了他,那么他也一定会回报我们。一个人即使别的方面不强,如果真正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依然能够如鱼得水。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是否善于恰如其分地赞美他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往往会激发被赞美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被赞美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并拥有美好的心境。

每个人都喜欢赞美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呢?答案就是:懂得赞美别人的人。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拓展人脉都离不开对别人的赞美。见到老人,赞美其身体硬朗,鹤发童颜;见到男性,称赞其大度潇洒,事业有成;见到女性,赞美其甜美漂亮,气质不凡;见到小孩,夸赞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人们已经将这些看成人际交往中的必然需要。

不过,赞美绝不是阿谀奉承、“拍马屁”,必须要懂得适时、适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充分发挥赞美的功效,赢得好人缘。

赞美别人,应需要有感而发,真诚中肯。有位西方学者说:面对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才能夸奖她“漂亮”“美丽”,面对相貌平平的姑娘,称道她“气质甚好”,方为得体,而“很有教养”一类的赞语,则只能用来对长相实在无可称道的姑娘讲。

他的话虽然有些率直,但却说出了赞美别人的第二要则:需要因人而异。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事业有成;女士渴望别人欣赏自己的年轻漂亮,聪明智慧;老年人愿意别人称赞自己的知识丰富,身体健康;孩子们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勇敢、懂事。恰当地道出他人内心之中希望得到的赞赏,适得其所,善莫大焉。这种“理解”,最受欢迎。

清朝末年,西学东渐,有两位翻译大家,严复和林纾,一个译科学着作,一个译小说,在当时影响都很大,所以康有为有一首诗,其中一句“译才并世数严林”,就是称赞他们两位。其实林纾本人不懂外语,他的翻译是靠助手给他讲述大意,他再用文言文写下来的,而严复则精通外语。所以严复看了这首诗后,不但不高兴反而很生气,觉得自己和一个不懂外文的“翻译家”相提并论,很掉价。而林纾对此也不满意,认为真要夸的话应该夸自己的古文——他对此相当自负,翻译小说不过是应付糊口的需要罢了。正因为康有为没有“理解”严林二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出现了“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尴尬。

赞美别人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赞美别人要自然,别让人听着生硬,似乎是不情愿才说出来。最好能先做一些铺垫,搞清楚情况再赞美。

当着一位先生和太太的面,突然冒出一句“您很有教养”,会让人不知所云。

可是要事先知道这位先生的衣服是其夫人为他选定的,那么称赞一句:“先生,您这身西装真帅气!”一句话把两个人都夸奖了,当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多赞美别人。据说在美国社会里赞美随处可见,你可以在大街上听到这样的话:“嗨!伙计,你的帽子真棒!”然而这样的赞美却往往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拿出你的勇气,试着去赞美身边的人吧!

1.赞美要自然,不必刻意

不切实际、过于刻意的赞美,会给人以“另有所图”的感觉,不但对方不领情,反而让彼此疏远了。此外,也不必提高声音赞美,这反而变成酸葡萄,有了挖苦的味道,最好是私下向对方表明你的看法,这种表示方法也比较容易引发双方情感的共鸣。

2.赞美要看对象

对爱漂亮的女孩子就要赞美她的打扮;有小孩的母亲,最好赞美她的小孩,“慈母眼中无丑儿”,赞美她的小孩“聪明可爱”准没错;工作型的女孩子除了外表之外,也可赞美她的工作绩效;至于男人,最好从工作下手,你可称赞他的脑力、耐力,当然如果他已成婚,也可赞美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或者也可以赞美他的妻子和孩子。

3.赞美用词不要太肉麻

赞美时,能适当地表达你的意思就可以了,而且也不宜太夸张,太夸张也会让人感到是一种挖苦。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不错”、“很好”、“我喜欢”之类的用词就够了。

一个人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就永远也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美国科学家欧文

约翰的太太总是喜欢花很多的时间休整草地。约翰批评她说:“你一个星期修剪两次,但是草地看起来并没有两年前刚搬来时好看多少!”太太听后大为不快。

而且,当约翰每次这样说时,晚上的和谐气氛必定荡然无存。

后来,约翰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人和事!”他开始明白了自己的冒昧,他从来没有想到太太在专心修剪草坪时,自有她的乐趣,以及她渴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别人的用心赞赏。

那是一个周末,吃过早饭,他太太说要去除草,问约翰可不可以帮她一下。约翰先是拒绝了,但随后又答应了。太太显得很高兴,两个人一块儿辛勤地劳动了两个小时。自那以后,约翰便主动帮助太太整理、修剪草坪了。显然,他们两人以前的不快消失了。一起劳动,还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与和谐。

要求别人之前,要先要求自己。这是说要尽量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就是要推己及人。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才能轻松化解生活中的诸多难题和纠纷。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才能彼此理解,互谅互让,创造和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多问一下自己:做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就可能也接受;如果连自己也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即使强加于别人,别人也是不会从心里容纳的。

养成推己及人的习惯,你就可以与别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就可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做事的阻力。同时,也能为我们赢得别人的尊重。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带领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被誉为“国父”。

可以想见,凭华盛顿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使美国独立的。然而,却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听从华盛顿的召唤,才使他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功。

华盛顿为什么能成功呢?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华盛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他很懂得领导的艺术,他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了解人的情感。其中,有一件小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天,华盛顿披了一件普通的军衣独自一人走出了驻地。他所遇到的士兵,没有一个人能认出他。在一处山坡上,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正在修筑堡垒。

那位下士把自己的双手插在衣袋里,只是对抬着巨大石块的士兵们吆来喝去,并没有上去帮忙的意思。尽管下士的喉咙都快要喊破了,但士兵们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不能把石头抬上去。

而且士兵们的力气都快要用完了,石块眼看着就要滚下来了。

这时,华盛顿疾步上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并喊着号子,大声地鼓励着士兵们。很快,这一块石头就顺利地抬了上去。士兵们转过身来,热情地拥抱华盛顿,并表示感谢。

华盛顿问那个下士:“你为什么光喊加油而让自己的双手放在衣袋里?”

“你问我?你傻啦!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那个下士满脸傲慢,背着手,很不以为然地说道。

华盛顿听那下士这样回答,就不慌不忙地解开自己的大衣纽扣,并向那个傲气十足的下士露出自己的军服,他说:“从衣服来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完全可以叫上我。”

这时,那个下士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华盛顿将军本人,他一下子羞愧得满脸通红。但现在他懂得了: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那种倒胃口的蠢事。

华盛顿用自己的举动说明了在要求别人之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只有自己做出了表率作用,别人是没有理由不听从你的。

在钓鱼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钓到鱼,要先知道鱼喜欢吃什么,从而选择合适的鱼饵。在选择鱼饵时,不能依照我们的口味来选择,而应该考虑鱼喜欢吃什么,这样我们才能钓到大鱼。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能强迫别人做;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首先就要能做到。

当我们在与人相处中,如果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就能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1.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生活中,很多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你也不可能随便更改别人的意志。当你们意见相左时,是不利于做事的。只有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从而赢得对方的尊重。

2.不要固执己见

一个人纵使很有智慧和才能,也不见得他事事都是对的。因此,当与别人的意见相左时,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看法是否有纰漏。只有充分整合了各方的意见,你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维护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