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习惯影响一生
7414000000017

第17章 做人是一门艺术,习惯是创想艺术的灵感(1)

学做人,学做堂堂正正的人是需要坚持、需要智慧来支撑的,否则一切都是心血来潮、昙花一现,所以说,做人是一种艺术,并且是一种高难度的艺术,它的创想更需要在灵感突现之时完成,而习惯就是创想这种艺术的灵感。

在跨越诱惑之门的时候,情感和理智都在你的手中,就看你如何去掌握。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着名文士,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从不接受贿赂,老百姓都说他是难得的清官。

有一次,时任东莱太守的杨震到昌邑视察。昌邑县令王密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巴结机会,便在一天深夜带着黄金十斤,悄悄地拜访杨震。没想到杨震一点儿情面也不给,拒不接受王密的贿赂。王密以为他是装腔作势,就对杨震说没有人知道他来过这儿。谁料,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别人知道呢?”王密听后,惭愧不已,只好带着黄金离开了。

在当今这个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诱惑无处不在:金钱的诱惑、美色的诱惑、名利的诱惑等等。面对诱惑,我们很容易心动,从而深陷其中,迷失了自我。养成“抵制诱惑、保持本色”的习惯,在面对诱惑时,要有所舍、有所自持、有所节制,才能冲出诱惑的包围圈。

修剪欲望

人非圣贤,不可能总是清心寡欲。但是在面对外界的引诱时,一定要会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抵制诱惑。一个人只要能经常修剪自己的欲望,训练自我内心的力量,才能不受外界的诱惑,正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比较冷清。

老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做了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长满了灌木。那些灌木从来没有修剪过,长得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园林修建用的剪子,时不时地去修剪同一颗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被修剪的灌木成了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不明就里,便问索提那克,法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里来了一个客人。来人衣衫光鲜,气宇轩昂。法师接待了他。落座后,对方说自己是路过此地,汽车出故障了,司机在修,他随意进寺院看看。

喝完茶后,法师陪客人在寺院里转悠。行走间,客人向索提那克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呢?”法师听后微微一笑,让人拿来一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上。客人看到了满山随意生长的灌木,也看到了被法师修剪成球形的一棵灌木。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一样反复修剪同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可是日间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客人走时,跟法师约定他十天后再来。法师并不知道,来客是曼谷最有名的娱乐大亨。

十天,二十天……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将那棵灌木修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了?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可能是我太愚钝。每次修剪的时候,还能够保持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后,所有欲望又会依然缠绕着我。”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后,索提那克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大亨的回答依旧。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它一下子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大亨恍然大悟。

此后,越来越多的香客慕名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地被修剪成了各种形状,成了一道着名的风景。寺里香火渐盛,闻名全国。

在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着太多的诱惑,官员受到贿赂的诱惑,商人受到利润的诱惑,即使是有了蛀牙的小孩子,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如果不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便很可能成为诱惑的俘虏。

“任重者则思其远,思远者则不愿近”,只有心中存有远大志向了,才能始终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质。

1.提高自我识别能力,增强自我免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因众说纷纭而失去自己的主张。尤其是对那些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那些充满诱惑的利益要保持警惕,不可轻易相信这些人和事。

2.加强自己的意志锻炼

抵制诱惑,终究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的意志坚定了,那么无论多大的诱惑都不会使你动心,这就需要加强自己的意志锻炼。要与那些不良环境和朋友断绝往来,同时培养高尚的志趣、抵制低级的诱惑,才能保持本色,实现人生的理想。

3.通过“自我激励”训练,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选一些名言警句,时时警示自己;可以为自己定一个座右铭,时时勉励自己;可以通过心理训练,获得抵制诱惑的心理力量等。

我认为,在一位淑女或绅士的教育中,只有一项必修的心理技能,那就是正确而优雅地使用他(她)的本国语言。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

有一次,卡耐基去旅行。一天早上,他在旅馆遇到一位陌生的英国游客,两人聊了起来。那位游客首先向卡耐基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就讲起他的游历。可是,他的口才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话语中漏洞百出,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卡耐基本来不想听,但出于礼貌,也只得听下去。

事后,卡耐基说:“那天早晨,当这位英国游客动身出门的时候,他可能特地擦亮了皮鞋,可能专门穿上了一尘不染的衣服,他可能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尊严,抬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他因为没有擦亮自己的词汇,没有洗干净自己的句子,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自己期望获得的东西。”

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说话是不可避免的。但说话却是大有学问的。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当你开口说话时,切忌心直口快,首先要弄清说话的对象,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等,去选择说话的语气、内容。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高明的谈话者可以在谈话前快速地对交谈对象了解一番,选择好谈话的内容,然后再进行交谈。这样,在交谈时,就能够很好地营造出谈话的气氛,从而尽快进入各自的角色。可见,养成会说话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擦亮自己的词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的气氛下交谈,人们很容易产生求同或包容的心理,常常会非常乐意接受对方的观点,同时也不会轻易排斥对方的不同意见。因此,在与人交谈之前,就有必要先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气氛,那么交谈自然就会顺利而愉快地进行下去了。而谈话顺利而愉快的结果,往往就是你意想不到的机会和惊喜。

一位英国人,失业后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他走在费城的街道上四处找工作。

一天,他走进了当地大商人保罗·吉彭斯的公司,要求与吉彭斯先生见面。吉彭斯先生早就在窗户里注意到了这个陌生人。他的外表显然对他十分不利,因为他的衣衫破烂不堪,衣袖底部都已经磨光,全身上下到处都显出寒酸的模样。

吉彭斯先生一半出于好奇心,一半出于同情,答应接见他。一开始,吉彭斯只打算听对方说几秒钟,但这几秒钟却变成了几分钟,当几分钟又变成了一个小时后,谈话还在热烈地进行着。当谈话结束后,吉彭斯先生打电话给狄龙出版公司的费城经理罗兰·泰勒,而泰勒这位费城的大资本家则邀请这位陌生人共进午餐,并为他安排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这个看似穷困潦倒的男子,怎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影响了如此重要的两位人物呢?秘诀就是:他对英语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事实上,他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来从事一项商业任务。不幸这项任务失败,由此他被困在美国,既没有钱,也没有朋友,有家不能归。但他的英语说得既正确,又漂亮,使得听他说话的人立刻忘掉了他那沾满泥巴的皮鞋、褴褛的外衣和他那满是胡须的脸孔。他的辞藻立即成为他进入最高级商界的护照。

这名男子的故事听起来多少有点不寻常,但这正好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我们的言谈随时会被别人当成判断我们的依据。我们说的话显示着我们的修养程度,它能让听者知道我们出身如何,它是教育与文化的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别人一般根据四件事来评估我们,并将我们进行分类:我们做什么,我们看起来什么样子,我们说些什么,我们怎么说。因此,说话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就是力量。学习说话的技巧,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热门课题。因为任何人都期望自己成为“很会说话的人”,而不希望自己因说话上的缺陷造成人际关系的缺失。

1.说话要看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要看对象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了,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需要处处留心,细心观察,否则就可能破坏谈话的气氛,使得沟通不太顺利,甚至闹得不欢而散。比如,问老人的年龄,不能说“您几岁了”“您多大了”,而要说“您高寿”;而对于小孩子,就不宜说“多大年龄”,最好说“几岁了”或“多大了”。

2.聊对方感兴趣的事

要想吸引对方并乐于与你交谈下去,你就要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因为这样容易使沟通获得成功。而也有一些人在与别人谈话时,往往出于虚荣心,喜欢夸夸其谈,甚至自我吹嘘。这很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导致“话不投机半句多”,最后不欢而散。

3.多引用俗语,多运用比喻

只要稍作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民间俗语都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谈话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一些俗语,不仅容易让人记住,而且容易说服对方。多运用比喻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比喻的特点也是生动、形象,容易让人会心一笑。

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时,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的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做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美国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

有个寺院的主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规定: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对主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主持问一个新来的小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小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主持又问那个和尚最想说什么,小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没等主持发问,那个小和尚就说:“告辞!”主持望着小和尚的背影缓缓说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这里的心魔便是小和尚的抱怨,他只在考虑着想得到什么,而没有去珍惜现在已有的,所以他的心中便永远不会有快乐。养成“懂得感恩,学会惜福”的习惯,你才能善待生活,善待别人,而不只是一味地索取、贪婪。只有这样你才会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就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从而觉得人生是如此美好。

感恩,生命的感动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其善良品质是可贵的,其道德情操是高尚的。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那么生活中就永远充满了灿烂的阳光;你抱怨生活,那么生活也给不了你什么,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城里,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几十个最穷家庭的孩子们聚到一块儿,然后拿出一个盛满面包的大托盘,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运之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霎时,这些饥饿的孩子们一哄而上,他们围着大托盘推来挤去,谁都想争到最大的一块。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便急急忙忙地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诺依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与其他人争抢,而是谦让地站在一边,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她才把剩在盘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也没有急着离去,而是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大托盘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然如昨日一般疯抢着,可怜的诺依像昨日一样,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她拿回家后,妈妈刚一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滚了出来。

妈妈惊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诺依!赶快!”当诺依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慈爱地对她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像现在这样的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惊喜地跑回家,告诉给了妈妈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有一段话说得好:“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学会感恩吧!我们从父母和师长那里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教给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在感恩的心情中,我们定将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学会感恩,是善举,是回报,更是我们刻骨铭心的一种感知。学会感恩,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必需要领,是我们生命中的必备情愫,更是我们在人生中博取成功的必经捷径。

1.感恩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抚养我们长大,教育我们成人,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动,感恩父母吧,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比如,帮父母做点儿家务,为他们留下点儿零花钱等。

2.感恩老师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说:“我尊重亚里士多德胜于生身之父,因为如果说我的生命属于父亲,那么赋予生命价值的所有一切都属于亚里士多德。”老师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培养了一代一代的人才。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骄人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3.感恩他人

任何帮助过我们的人,打击过我们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感恩。因为前者给予了我们温暖,让我们自信前行,而后者让我们成长、进步,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对他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4.感恩生活

感谢生活,感激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困难、不幸的时候,仍然要感谢生活,不怨天尤人,才能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