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习惯影响一生
7414000000011

第11章 自信是一种境界,习惯是达到境界的保证(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种被称为“60秒PR法”的放松方法。它要求一个人每天花60秒钟以讲演的形式简洁地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自己应该达到的成功目标。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做积极的自我暗示。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垂头丧气,沮丧忧郁,必然产生一种厌恶和否定自己的自卑情绪。

要克服这种不良情绪,就要时常赞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奋进,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以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形象。

提高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用激励暗示自己。心理学上激励的含义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因,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而为期望目标作出努力的心理过程。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暗示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1/5左右,而当他受到激励暗示时,他的能力可以发挥到4/5。这表明,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四倍。

暗示的力量来自于自己

科学家对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做过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在关键时刻都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都能自己给自己增强信心,因此他们战胜了无数的困难,获得成功。

在一个寒冷冬天的午夜1点30分。在医院的一间急救室里,两位女护士正守在病人拉尔夫身旁。在头天下午4点半时,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他的家里,要他的家人尽快赶到医院。当他们来到医院时,拉尔夫已经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处于昏迷状态,一家人都焦急地等待在外面的走廊上。

深夜灯光灰暗的病房里,两个女护士焦急地忙碌着。她们各抓住拉尔夫的一只手腕,力图摸到脉搏的跳动。因为拉尔夫已经昏迷了6个小时。医生在对拉尔夫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后,就离开病房给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拉尔夫不能动弹,包括说话和抚摸任何东西。但是他能听到护士们在说话。在昏迷的一些间隙里,他甚至能非常清楚地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惊奇地说:“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听到:“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没有。”

“我非常好,”他想,“但我必须告诉他们。不管怎样我必须告诉他们。”

他对护士们近乎愚蠢的关切感到很好笑。他一直在想:“我的身体很好,并没有临近死亡。但是,我该怎样去告诉她们呢?”

于是,他想起了曾经读过的关于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试着想睁开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睛不听使唤。事实上他一点知觉都没有。但是,他依旧努力地想睁开双眼,直到最后他听到一声尖叫:“我看见一只眼睛再动——看来他还活着!”

“我并不感觉到害怕,”拉尔夫后来说,“一位护士不停地向我叫道:‘拉尔夫先生,你听到了吗?’对这个问题我只能以闪动我的眼睑来回答,告诉他们我很好,我仍然活着。”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拉尔夫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了另一只眼睛。

就在这时,医生回来了。当拉尔夫在死亡边缘徘徊时,他想起了曾读过的关于励志的自我暗示,正是这个自我暗示拯救了他。

其实,我们所读的书和所有的思想都能影响我们的下意识心理。同时也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在支配着我们,这种看不见的力量可能是来自自己的生理原因,也可能来自我们还没有发现的其他来源。

心理暗示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因为,人们的意识会形成一种“心理导向效应”,即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接受外界暗示,通过语言、声音的传播媒介树立形象的渴望。

所以,我们在心里为自己描绘的形象,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暗示常常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成长。我们经常说“言必行”,意思是说话要有信用。其实,这句话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因为“说”是一种心理强化,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管是说积极的话,还是消极的话,它的影响都无法抹杀。

因此,常常用带激励色彩的自我暗示的话语提醒自己,便会使积极的心态融入自己的身心,并能长期保持,形成强大的心理力量,激励自己前进。

在进行自我暗示时,要选择一些积极、肯定并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并固定下来。天天背诵做到反复强化,例如:

我正在进行自信训练,我一定会越来越有自信的。

我是有能力的。

我在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我是我生命的主人。

活着,我感到充实与快乐。

重要的是不断行动。

自信,勇敢,乐观,实践是我人生的宗旨。

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对不应该爬行的!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性老实的平头百姓因为一时糊涂杀了一家五口人,县官判他死刑,并告知他,他将被以放尽血的方式处死。行刑时,囚犯被放到一个隔音的房间,捆绑在床上,蒙上眼睛,衙役用针头刺入他的手臂(但没有刺入血管),然后打开了床下的滴水器,使他听到很清晰的“滴答”、“滴答”的滴“血”的声音……囚犯误以为是自己的血在不断地滴出,所以,心里告知自己没得活了。结果,半天后,他就死了。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因车祸导致脑部受伤,能用的药都用了,做的手术都做了,能采用的办法都采用了,但还是昏迷不醒,在几乎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医生告诉她的家属说:她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但神经外科主任想做最后一次努力,企图唤醒“沉睡”着的母亲,于是,便每天在她的床头播放女儿的哭声和对妈妈的呼唤。两个星期后,这位年轻的母亲竟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并开始逐渐恢复了健康。

由此看来,暗示可以让生命发生奇迹。前者因恐惧而暗示自己生与自己无缘,结果放弃了求生的欲望,结果未真执刑而丧命;后者因女儿的哭声和呼唤而激起强烈的求生欲望,于是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若是能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告知自己“我能行,我能办到”,他就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获得超人的才能和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成功非他莫属,奇迹也会一再出现在他的生命之中。

暗示可以让生命发生奇迹

暗示是一种神秘的、能够影响思想的意念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体内的巨大潜能,让人做出惊人的举动,甚至可以让生命发生奇迹。

自有人类以来,不知有多少思想家、传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经一再强调信心与意志的重要性,但他们却都没有明确指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因为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暗示创造奇迹!

阿尔塔从小就被认为是个愚笨的孩子,刚上学就被贴上了低智商的标签,后来就被迫退学了。在她18岁时就嫁了人,不久后成了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母亲,而更令阿尔塔难受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被诊断为低能儿。为了不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她下定决心要拯救自己的孩子……首先她自己要给孩子做个榜样,从求学开始。她先是到两年制的得克萨斯南方学院学习,同时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每天两头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家人都很支持她的追求,但大家又觉得她不会坚持太久就会回家做家庭主妇了。

但事实完全出乎家人的预料,她不但坚持了下来,还有了惊人的发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一学期结束时,阿尔塔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于是在南方学院学习的同时,又在泛美大学报了课程。3年后,她获得了初级学院学位,还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泛美大学的理科学士学位。一般情况下,美籍墨西哥母亲都读不到大学,这就令孩子们觉得自己的母亲很与众不同,很了不起了……在母亲的帮助和鼓励下,孩子们各方面能力进步都很快,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增强,后来他们转到了正常班学习。

1971年,阿尔塔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并被聘请为豪斯登大学墨西哥美国文化研究所的理事。为了更好地工作,她又去读了行政管理的博士学位,并在课余时间在大学任教,每周还要去教堂给基督教女教徒上两次课,但她从没有忘记过她的孩子。

她总是抽出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学习,到学校参加家长会,观看孩子们参加的足球赛。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引导下,三个孩子都很成功。

高贵的出身、优越的条件、超常的材质、强壮的身体、充裕的时间、朋友的谅解和支持,这些都是你成功的有利条件,但这些东西并不可靠,最可靠的是你自己,并且只能是你自己,是你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自我暗示、乐观的心态和潜能的发挥。

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就需要有高度的自觉和顽强的意志,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样,才能将积极的自我暗示、重塑自我的魔力显示出来。

在训练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中,应该多提到自己过去成功的例子。当然未来的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要富于想象和激发性,短期目标则应切实可行,具体明确。

第一步,现在先请你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

第二步,安静地坐下来,背要挺直但身体放松。

第三步,深呼吸两次,然后大声将自己写的字句说出来。

第四步,说这些句子时,一定要全神贯注,没有一丝杂念第五步,每次说2~3句,一个句子重复说3~4遍。

第六步,每天练习两次自我暗示,早上起床后及晚上睡觉之前各一次。

如果一个人满怀信心地朝着心中的梦想前进,并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他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与成功不期而遇。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

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之一普雷斯科特·莱基曾做过一个实验。

由于他是一位教师,所以有机会通过成千上万名学生来验证他的理论。他提出,如果学生学习某一学科有困难,那很可能是因为他自认为不适合学习该学科。然而莱基却相信,如果能说服该学生去改变对自己的自我界定,其学习能力应该也能随之而改变。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有一名学生拼100个单词会拼错55个,而且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整整一学年连学分都没拿到。但在第二年总评却达到92分,还成为全校拼写最好的学生之一。另一位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却在退学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还令人信服地得到了“A”。有个测试机构告诉一位男孩,说他根本没有学好英语的天赋,但这个孩子在第二年却获得了文学比赛的优秀奖。

这些学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不聪明或缺乏基本能力,而在于有一种不恰当的自我意象,比如“我不是学英语的料”,“我天生就缺乏拼写能力”等。他们认同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但是,只要他们能够改变对自身的看法,就会取得非常惊人的成就。

虽然你不是一部力量巨大、程序复杂的机器。但在你的内心却有一部威力无比的成功机器在等待着你发号指令。只要你发现了它,并认识了它,那么它便能为你提供强大的、源源不断的成功动力。这便是自我意象。

只有养成积极改变自我意象的习惯,才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才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从而走向成功。

暗示自己,照自己想象的那样做

美国作家布鲁斯·巴顿曾说:“只有那些敢于相信自己内心有某种东西能战胜周围环境的人,才能创造辉煌。”一个人内心蕴藏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足以帮助你走向成功。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总认为自己一无所长,干什么也不会成功,这其实是不对的。只要能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名的三大怪杰,他们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还有一个是哑巴。他们就是成功地利用了自我意象而使他们成为世界闻名的顶级人物的: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造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

帕格尼尼,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近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可是让我们震撼的是,他却成了一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永远不相信命运,不屈服于挫折,他坚信,只要自己活着,就具有一定的价值,甚至可以创造出和正常人一样的辉煌。果然,他做到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让他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巨匠。

由此可见,自我意象是一种完全控制一个人实现目标的能力,也就是认识自我,并从内心中塑造一个自我走向成功的形象。那么,人就能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逐步走向成功。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也叫“心像”。对你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其实,人的意识甚至根本无法辨认出它。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这个自我意象就是你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你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你过去的经历、成与败、荣与辱以及别人对你的反应而无意识地形成的。根据这些看法,你便从心理层面上构建了一个“自我”模式,影响着自己的思维与行动。

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暗示自己会无论如何也会取得成功,并把它当做自己的习惯,那么你的思维模式就会逐渐改变。而这种思维模式一旦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并取得与先前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也说明了一个最重要的真理:自我意象可以改变。所以说,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开始一种全新的、不同的生活。

1.在内心里描绘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

也许我们小时候都有崇拜的偶像,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那样的人。只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越来越实际了,而这种趋向实际就把我们的成功的潜力扼杀了。如果你还想取得成功,那么就把你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可以参照名人、伟人,当然也可以独创一个你心目中的理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