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习要懂心理学
7413400000005

第5章 学习过程与心理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

此外,还由于青少年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青少年时期人的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意轻易向他人吐露,对任何事都存在戒备心理。这时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这种闭锁就会导致他们与父母、老师以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感到缺乏倾诉衷肠的知心人,他们就会产生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产生,也给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下面提供一个具体方法,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尝试一下。

在每次上课前,把老师要讲授的内容先预习一遍,思考老师可能在课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和答案记在本子上,准备上课时用,这样心里就有底了。在课堂上,如果遇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恰巧是你课前预习时准备好的,就勇敢地举手,实现自己第一次举手的突破。如果老师让你回答,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读出来;如果老师没有让你回答,也要肯定自己勇敢举手的行为。

有了第一次举手和回答问题的经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以后上课时再用同样的方法锻炼自己,你会发现自己原来能回答得很好。慢慢地你就不会再关注上课要不要举手的问题了,相反举手回答问题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假如还有困难,也不必强求自己,干脆接受现实,不再去想上课要不要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上遇到你预习过的问题就安心听别人或老师的答案,与自己内心的答案相对照,看看有什么异同。如果自己的答案对了甚至更好,就微笑一下,在内心给自己个鼓励;如果自己的答案错了,及时改正过来,把课上的知识听懂了、学会了,也就完成了任务。这种无声的对话和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可以避免由于过多地担心是否举手回答问题而造成的心理紧张。

专家提示

课上不愿意回答问题,是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上出现第二次飞跃,羽翼未丰的情感和意志上的比较敏感、脆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合适的时机,学生会自然突破不敢发言的困扰。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做事,“敢于发言”只是迟早的问题,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三、“优秀生”为何不想回答问题

心理困惑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能够踊跃举手发言。我们班里的一名优秀生却不是这样,他学习刻苦、遵规守纪,背诵速度也很快,而且他每次考试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可是上课他很少回答问题,除非老师直接点他的名字,否则,他从来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便是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是为什么呢?尤其是作为优秀生本人,又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呢?

专家指点

作为优秀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也许这名优秀生性格内向,在公共场合或全班同学面前讲话会感到紧张和恐惧;也许是该优秀生比较“爱面子”,担心自己回答错了会被同学们嘲笑自己“笨”;或许认为只要自己知道答案就可以,不一定非要说出来;还可能因为自己是优秀生,害怕讲多了会让其他人误解为是“好表现”“喜欢出风头”。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热情会逐渐减少。

优秀生课堂上不想回答老师提问的最直接、最突出的原因可能出于“爱面子”心理。

优秀生是众多同学中的佼佼者,是老师眼里的宠儿,平时很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也深得老师的赏识。因此,他们很大程度上存在一种维护自己优秀形象、塑造自身完美的心理需要。所以,他们要把自己打造成“完美主义者”的形象。

“完美主义者”是要做到完美无缺方肯罢休,过分地计较他人评价,过多注意和关注自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自尊心转化为虚荣心,导致自负、过分自重、爱面子乃至患得患失的心理。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班级里,任何条件都相等,如果哪位同学的能力特别强,成绩非常优秀,其他同学就会更加喜欢他,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都有一种使自己正确的心理倾向,若周围全部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那么大家学习的进步速度也许就会快很多,而且也可以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但是,要知道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并非这样简单,而是极为复杂的。尽管大家都青睐身边那些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但是内心里却有着一种不被察觉的潜在心理反应,即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会使身边的同学感到不安。大家会感到他们是远离现实的“超人”,这些人似乎不容易接近,于是大家常常更喜欢那些有缺陷或易犯小错误的同学。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缺陷效应”,也叫“犯错误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叫“犯错误效应”的实验。他准备了4个人的讲话录音,让众多被试者评定最喜欢的人。这4个人是①未犯错误,有超凡能力的人;②犯了错误,有超凡能力的人(讲话结束时,他很笨拙地把一杯咖啡洒在了自己身上);③犯了错误,能力平庸的人;④未犯错误,能力平庸的人。实验结果发现:犯错误有超凡能力的人被视为最有吸引力的人;十全十美的人位居第二;未犯错误但能力平庸的人处于第三位;犯错误但能力平庸的人是最不受欢迎的人。可见,洒了咖啡虽不具有吸引力,但却使一个人罩上了惹人喜欢的光环。

太完美的人往往让人敬而远之,反而是那些爱犯小错识、有着小缺点的人更受大家的欢迎与喜爱,大家都愿意与这样的人接近和交往。完美的人毕竟是少数,只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甚至犯错误,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会非常容易产生认同感,也会具有亲和力。

因此,优秀生在课堂上没有必要为了“面子”而保持沉默,或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在所难免,没有错误哪有进步?在学习中也一样,不必回避错误,也不必担心失败,问题拿不准也没有关系,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而且把不确定的问题讲出来后,还可以及时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以免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而影响以后的学习。专家提示

尽管“缺陷效应”能够帮我们塑造好人缘,增强人际吸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可以人为地去制造所谓的“缺陷”,也不要没事找事故意去犯“错误”,否则,不仅不能产生“缺陷效应”,还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四、课堂学习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心理困惑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对于学习,抓住课上的每一分钟、提高听课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班里大多数同学还是学习没有方法。上课时,有的同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讲;有的同学却分心走神,委靡不振,甚至打瞌睡;有的同学像复读机,全盘记录;有的同学边听边写,基本上能把老师讲的东西都记下来;有的同学以听为主,边听边思索,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有的同学干脆什么都不记,本子上干干净净;还有的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在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所学的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也有的思考老师讲课的思路,还有的在拿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讲课思路做比较。而我,尽管上课也会分心,但是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认真听老师讲,而且似乎都听得懂,但是课后回想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我就记不清楚了,作业也不会做。我想知道究竟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专家指点

心理学指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如果浪费了一课时,那么课后花出几倍的时间也可能于事无补。那么,怎样才能听好每一节课呢?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要做好预习

课前对老师将要讲的新课充分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听课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是听好课的关键。但是,由于现阶段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很多同学认为预习会耽误时间,或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根本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我们在预习中应对教材中公式的推导、概念和定义多做思考;也可以前后比较,如学等比数列时,公式的推导、性质可与等差数列比较,联系记忆。发现难理解的问题,就带着这些疑问听课。

2.听课要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解,绝对不能上课走神,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和引导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记在本子上,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要注意听老师对于概念、例题的分析过程,以及思维的产生过程等。

3.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听课时不仅要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要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就能够把老师讲课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科学、周密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和总结出来的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往往记忆不牢固,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4.积极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学习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和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转换的。课堂上有疑惑,有不同的想法,要敢于提出,以求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每位同学都可能遇到上课听不懂的情况。有的同学听不懂会立即去问自己的同桌或埋头查阅工具书、参考资料等。事实上,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既会耽误自己听课,也会影响别人听讲。

5.争取做到“堂堂清”

所谓“堂堂清”就是对所学的新内容要当堂弄明白。有些同学说,课堂上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教材,课后看教材就可以了;或者说,反正有老师,找时间再问老师不就得了。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听起课来就会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困难就不想继续听下去。这样就白白浪费了课上时间,又加重了课下的负担。如果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内容,应及时举手提出。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下面的讲解,课后再去向老师请教。

6.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方法

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来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德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因此,课堂上,应该向各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理解各科老师的讲解内容,还要跟各科老师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

专家提示

提高课堂效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如果浪费了一课时,那么课后花出几倍的时间也于事无补的。每一节课都犹如一场比赛,课前预习就是比赛前的热身运动;上课就是正式比赛;而赛过之后,还要总结经验;为了打破纪录还要继续练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所以,预习、复习、做作业也都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你会记课堂笔记吗

心理困惑

我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内容我都能听懂,但下课后,再提问课堂上学过的内容,我就大部分回忆不起来,而且做作业的时候还有点稀里糊涂。特别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我更不知道该如何复习,从哪里开始复习,哪里是重、难点都不清楚。老师说这是因为我不会记课堂笔记的缘故。可我看到周围同学的课堂笔记总是写得满满的,甚至老师随口发出的一个感叹词也都记在本子上了,简直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教学的“录音”。但是他们的成绩也和我一样没有丝毫的进步。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

专家指点

学生记课堂笔记应伴随整个学习历程。它可以帮助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有些同学听课和记笔记常顾此失彼而影响学习,那么该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常用的记笔记的方法。

听记结合,听为主,记为辅。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主要内容,即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抓住了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关键。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笔记往往记了好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错过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同学上课时,往往听、记不能兼顾,结果导致听时似是而非、记时断断续续。这样,既会影响听课效果,又不利于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记解题策略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具体来讲,记好课堂笔记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记老师列在黑板上的提纲、表解和图解

如果老师的板书和书上一致,那就没有必要记了,只需用笔在书上圈画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和书上有所不同,老师对本课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编排,这种纲要就要完整地记下来,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

2.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

上课时要记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和典型事例,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独特见解。

3.记老师讲课时额外补充的内容

有些内容,分散在各节之中,甚至分散在过去学过的书中或课外书籍中,是老师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出来的。

4.记难以理解的内容

上课时要记易错、易混或理解不透、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内容。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虽然经老师讲解后弄明白了,但为了巩固记忆,就把老师的分析简要地记在本子上。对尚未弄懂的问题,也要及时记下来,或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或另辟途径来寻找答案。

5.记新想法、新问题、新联想

如老师提出的不同见解、需要深入钻研的问题、值得质疑的问题等。

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空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