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习要懂心理学
7413400000040

第40章 智力因素——把自己培养成财富(7)

二、如何应对上课走神问题

心理困惑

我是高中二年级学生,是个做事粗心大意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总是把一些常用的东西弄丢,什么本子、钢笔、饭卡、钱包等。做任何事情都难以集中注意力。上了高中后,这个坏毛病非但没有改掉,反而愈演愈烈。而现在最令我困扰的是上课经常走神。每次被老师点名提问,我都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也常常在心里告诉自己说:“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注意听讲。”可是不知为什么,到了上课的时候,我依旧是走神。为此我还尝试过许多办法,想让自己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请问,我该如何克服上课走神呢?

专家指点

所谓“走神”,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力不集中。什么叫注意力?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这件事而不去关注其他事情。

上课走神,是很多同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产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

老师讲的知识未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对老师上课,他们就像是听天书,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源于学习动力不足。

2.经常被无意注意控制

上课走神的学生也很想认真听讲,但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这就是无意注意在起作用。外界环境的干扰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因素。比如教室外面有讲话声、脚步声,甚至看到窗外的白云都会使他分神,所以注意力无法集中于课堂学习。

3.在听课时,想与上课无关的事

青少年学生常有些心里放不下的事,比如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刚刚看过的电视节目,想着放学后和同学去哪儿玩等;也有的是想着家人或其他事情。自然就走神了。

4.过度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就会使大脑过度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那么,同学们该如何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呢?

1.要增强上课的目的性

一是上课前在心中默默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将这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掉。有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实验证明,有这种心理准备的学生几乎消化当堂课内容的40%左右。二是带着问题听课。你在哪门课上爱“走神”,就多用些时间预习哪门课。经预习后,你就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比如,有的问题在预习中没搞懂,就应该加倍注意;有的问题书上并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则要认真听,并简要记在本子上。这样有目的地听课就不容易走神了。

2.培养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对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缺乏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往往导致注意力涣散。间接兴趣的培养,一要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或奋斗目标;二要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强烈的探求欲望;三要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努力为未来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用理想的目标激励鼓舞自己,都有助于克服注意力涣散。

3.情境想象法

无论多么爱走神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或竞赛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对吗?那好,请你每次做作业时都想象自己是在参加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这样可以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自然注意力就集中了。正如着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4.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能够激发内在心理潜力,调动心理活动积极性,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克服注意力涣散。即学习时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专心听讲”;也可以找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分别写上“专心听讲”、“不要走神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到你平时容易看见的地方,如铅笔盒里,或贴在你家书桌前的墙上,或夹在课本里。这样,无论你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写作业,只要一看到它们,就会提醒自己:“别走神儿呀!”

5.记录法

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语文课中你想昨天的篮球赛来着,那么就要在本子上记录:“语文课——篮球赛——约两分钟”……这样记录几天以后,你从头至尾认真看一遍,你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是多么无聊。渐渐地,你会对走神儿越来越厌恶,记录本上的内容也会随之越来越少。相信过不了多久,你的本子上就会出现这样一句话:“我今天学习一直很专心,没有分神。”

专家提示

上课时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仔细地做实验,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专心致志”“仔仔细细”“聚精会神”等词语,就是对我们上课时注意状态的描述。学习时,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记忆得准确、迅速、牢固,思考问题敏捷、深刻、连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女孩真比男孩笨吗

心理困惑

我现在晚上常常失眠,早上六点多起床看书,作业也是超负荷完成,为何老是不见成效呢?我想,也许我的同桌应该负点责任。他上课老说话,前后左右无一不被他影响,上课还唱歌,还谈情说爱!我真搞不懂他这个年龄说这些干什么?当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担心被他引向“深渊”。我该怎么办呢?有人说,女孩天生比男孩儿笨,是这样吗?为何男生只要稍微一努力,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指点

女孩在小学的时候,常常是班里的“尖子”,可是上了中学后,女孩的优越地位往往就丧失了。因此,常常能听到人们说“女孩就是不如男孩”“女孩比男孩笨”。

女孩真的比男孩笨吗?是不是到了青春期之后女孩的智力发育就停止了呢?

心理学家为了了解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差别,做了大量研究,比如苏格兰曾对1926年2月1日、5月1日、8月1日和11月1日出生的所有孩子进行了智力测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智力上,谈不上男孩更强或女孩更强。但研究也表明,男女两性在智力上有一定差别,比如女子在语言能力上、在知觉速度方面,都优于男子;在运动方面,男子的力量、速度、协调性优于女子,而女子在手指的灵敏度、精细动作方面胜过男子;男子在空间问题处理能力上比女子强;在数学能力方面,女孩学会数数较早,在数字计算中也与男子不分高下,但在数学推理方面不如男子。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女孩在空间问题处理能力和推理方面的弱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青春期以后才逐渐表现出来。尽管还不能完全说清这种现象的原因,但至少有两方面的干扰因素:

从科学的角度看,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是人,大脑结构都是一样的,智力相差不多。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女科学家、诗人、作家、军事家……波兰着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我国着名小说家丁玲,电子博士韦钰,驰骋疆场的女将军李贞,花木兰替父从军,荀灌十三岁搬兵救宛城,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梁红玉抗金保国,真可谓家喻户晓。秋瑾为自由、民主而捐躯更为老少皆知;李清照在词坛独树一帜;林巧稚医道高明,妙手回春……真可谓举不胜举,她们不都是女性吗!

“天才出于勤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勤奋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然而进入中学后,一些本来功课挺好的女同学,成绩开始下降,在班里的学习“尖子”中,女同学越来越少,连有的老师都说:“女孩不如男孩,不服气不行!”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多。我国是个封建思想很深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生来就是围着锅台转的”。至今,这些思想的残余还深深印在某些人的脑海里,使有些人轻视妇女,使有些女同学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难以树起壮志。罗曼·罗兰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没有信心,实为求知之大敌。

另一原因为,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要早两年,正好是小学到中学的转折阶段。这时女孩会经历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她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

此外,女孩一上中学,年龄大了,开始注意穿着打扮。当然,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求内心美和外表美相统一,这是好现象,但心灵美应占首位,其次为外表美。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地打扮漂亮一点是应该的,但如果在打扮上花太多时间与精力,成绩自然会下降。

最后,成年人对女孩的活动有较多的限制。使她们不能像男孩那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像男孩那么多的锻炼,这就使女孩在许多方面能力差一些。

当然,还有一些女孩子爱背后说人闲话,遇到一点小事就想不通,闹情绪,心胸不开阔,这也对学习有一定影响。

我们不能给自己“女孩就是笨”这样不良的心理暗示,而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工夫。

专家提示

“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女孩子能树立雄心,克服弱点,博采男孩子有胆量、有信心、心胸开阔、刻意求新、勇于独树己见的长处;发扬女孩子自尊心强、踏实、细心、考虑问题周密的优点;勤奋刻苦地学习。相信吧,女孩子一定能行!

四、学习中能“一心二用”吗

心理困惑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我觉得这是从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的角度而言的,不一定具有普遍的、绝对的意义。我们发现,人有时候是可以同时做两样甚至更多事情的,比如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老师一边上课,一边观察同学是否认真听讲,这都是一心二用的表现啊。究竟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专家指点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心不能二用”。其实,这句话中的“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这句话是指“注意的分配”。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者指出闹钟铃响时不停转动的指针所指的位置,但结果谁也说不清楚。这说明看清指针的位置和听清铃响这两件事是不容易同时办到的,也就是说人不能同时注意两件事。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注意是一种全身状态,这正像一盘棋只能有一个布局而不能同时有两个布局一样。因此,我们不能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认识活动,或者说注意是不能分配的。

但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常又能看到一些注意可以分配的现象。比如上课时可以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我们对本国语言的规律已经掌握得十分熟练,一句话里的词用不着全部听到就能理解,有些词属于多余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做笔记的同时听讲。再如老师经常提醒我们注意力要集中,因为注意力集中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也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品质。可老师却一边上课,一边还观察同学是否注意听讲。他怎么就能一心二用呢?那是因为老师对教材十分熟悉,教材已不那么要求他注意力集中了,他可以抽出一部分注意力观察学生,这叫注意力的分配。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需要这种注意力的分配。比如驾驶员眼观前方,手脚还能操作;乐队指挥,一边按节拍指挥,一边注意听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你不是也会一面蹬自行车,一面和同学交谈吗?但这种分配有主有从,某一活动相当熟练,以致不需要过多的注意,你的注意才能分配到其他活动上。想想你刚学自行车的时候,别说你同别人谈话,就是连眼睛也不敢往别处看一看吗!

一般说来,如果我们同时做两件事,其中一件很熟悉,就可以腾出些精力干另一件事。如果两件事都比较熟悉,也就是说两件事对我们都有多余信息,那么就可以一会儿注意这个、一会儿注意那个,即通过轮换注意来兼顾两者。

所以严格地说,注意还是不能分配的,上面所说的注意分配实际上等于注意轮换,一心还是不能二用。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和神经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只有在持续不间断地处理一件事时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研究人员说,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具备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的能力,只是其效率和准确率都会大大下降。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让志愿者在同一时间内一边做数学运算,一边辨认图形,结果发现,由于大脑在两项任务间不断转换,因此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同时从事两项工作比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要多花费50%的时间。

在另一项实验中,志愿者一边听复杂的句子,一边辨认几何图形,这两项任务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处理。结果,两个部位都不能进入最佳状态。

人的大脑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即在同一瞬间大脑活动的神经中枢活动中心只能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方向(某一事物、某一活动或某一个人)上。在学习过程中,凡是集中于某一方向的时间愈长,收获就愈大,这是一心不能二用的规律。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听到哪里说话哪搭茬儿,这肯定达不到学习的高效率的。

专家提示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活动时,大脑只有一个活动中心。不信,你试着一面背诵诗歌,一面在纸上演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你会感到,一种活动会抑制另一种活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大房间里,你与别人正在谈话时,如果你想注意身旁其他人在讲些什么,你的谈话就会不知不觉地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