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习要懂心理学
7413400000012

第12章 学习方法与心理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

专家提示

人的脑子有着难以捉摸的机能——连电脑也能想出来的脑子,其机能当然要比电脑强得多。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案却走了出来,是常有的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不经意中走出来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过的老问题。以前想得越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机会就越大。将问题搁置一旁,过些时日再想,可有奇效。

二、学习中如何才能不拖延

心理困惑

我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就是有一个拖延的毛病,可把父母愁坏了。每次放假,我总是把书包往旁边一丢,把作业往旁边一放,先去痛痛快快地大玩一场,任爸爸、妈妈怎么催促也无济于事,作业依旧不肯写,直到快开学了才知道着急,于是白天黑夜不停地赶作业。不光在学习上,别的事情我也经常有各种借口拖着不肯去做。书桌该整理了,我总会找各种理由推托;脏袜子还没有洗,我就以学习繁忙做挡箭牌。我总是这样,自己该完成的事情不抓紧时间完成,爸爸、妈妈一督促,我就会找各种借口来拖延。我想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拖延呢?

专家指点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句话警示人们,只有把握今天,明天才能写满辉煌。怎样把握今天?三个字足矣:不拖延。孔子曾站在江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也曾吟:“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亦惊叹:“人生几何。”睿智的先哲们警示我们:拖延不可!一拖百废,成功从何谈起!

也许现在我们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人都知道拖延是成功的无声杀手,是人生成功之路中最严重的坏习惯之一,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拖延,是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心理状态,是常见的意志缺陷,是许多青少年深感苦恼又难以改正的缺点。处于惰性状态的学生,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即“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失败”。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想得多,做得少,缺乏约束自己的毅力。

拖延是一种恶习。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它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同学们要知道,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而只会使问题恶化,对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可想而知。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克服拖延心理需要策略。下一次你想拖延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试一试下面的这些方法。

1.及时改变学习计划

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有“旺淡时期”,有时忙得不可开交,有时闲得无所事事。

如果长期感到心力交瘁,应重新编订学习计划,及早完成既定任务,腾出时间应付突发或艰巨的学习任务;如果仍旧感到力不从心的话,应考虑改变学习的方式。不过,如果觉得学习有满足感、成就感,就会任劳任怨而不觉得精疲力竭。

2.把一天要做的事记下来

把一天要做的事情记在记事本上的好处是能帮助你有条不紊地办事,上课、考试等,当然要准时;至于自由支配的时间可处理一般事情。要谨记一点: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做不完的事情一拖再拖,导致最后负债累累,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3.尽量抓紧时间

如果有大段空余时间,请不要呆坐在那里浪费掉,应抓紧时间,稍事活动,或着手准备后面的事情。

4.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首先翻查记事本,然后把桌上的次要物品、次要材料收拾整齐,只放与主要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随即集中精神去做既定安排的事情,查资料,写作业,认真检查,在按部就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任务完成。

5.将任务化整为零,分块儿处理

万事开头难,一旦踏出了第一步便不再如想象中那样困难。其实凡事拖延的成因,除了学生有行动滞后的特点外,无非是恐怕失败或存有顾虑,导致不能做得完美。因此,消除恐惧的办法是将任务化整为零,分块儿处理自会事半功倍。完成一部分后就会信心大增,斗志也更旺盛。

专家提示

当今时代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任何憧憬、理想和计划,都会在拖延中落空。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立即执行,便会感到简单而快乐;拖延执行,便会感到艰辛而痛苦。拖延的习惯会消磨人的创造力。把今天的事拖到以后去做,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可以把今天的事做得更好。慢工可以出细活,十年可以磨一剑,但是,一位美少女也会在无休无止的拖延中变成老太婆。

心理测试

你是否有拖延的坏毛病?

假如你的生活中有如下2-3种现象经常发生,可以断定,你有拖延倾向。

1.怕困难而把艰巨任务拖到最后办理;

2.卧室、桌子总是乱七八糟,经常不清理卧室和写字台;

3.缺乏冒险精神,不愿改变环境;

4.迟迟不能完成作业,或拖泥带水,点灯熬油开夜车;

5.遇到棘手或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便频频生病,或遭遇轻微意外;

6.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即使自己有道理或有权利申辩,仍忍声吞气,避免与人冲突;

7.怨天尤人;

8.以泼冷水或者挑刺儿的手法来拒绝接受某项任务;

9.怀疑健康有问题,却不肯去检查身体;

10.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而以学习乏味掩饰;

11.新想法很多,但却从不付诸实行。

三、学习中怎样把握提高的“度”

心理困惑

我读高中二年级了,在学习中,成绩还算优秀,但每天不过是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老师讲到哪,我就学到哪;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可是,老师经常要求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适当超前,适度提高”。对于“适当超前”还可以理解,而“适度提高”,我感觉不太容易把握。那么,我想知道,怎样的提高才算是“适度”呢?

专家指点

你知道什么是“过度学习效应”吗?

过度学习效应是由德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提出的。通俗地讲,是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

艾滨浩斯对这一效应做了最早的实验研究。他为测量超过记诵学习所需的过度学习的量,曾以不同的次数读过几组16个无意义的音节,结果发现,过度学习材料比刚能回忆的材料保持效果较好,而且其保持效果和原学习的分量大致成比例。

也就是说在你已经记住或学会某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也可以说是把练习进行到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程度。只有达到这种程度的知识,才能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比如学习英语单词,如果经过5次练习就会背会写了,而在5次练习后再加几次练习,就是过度学习;有一篇课文,当你背到第8遍时刚好能够记住,此时你可以再背第9遍、第10遍去巩固它。

过度学习效应一般发生在识记学习和辨别学习中。

在识记学习中,心理学家克鲁格做过这样一项着名的实验。受试者在完全学会12个单音节后再进行50%至100%过度学习,1天、2天、4天、7天、14天及28天后测定保持量,显示出过度学习使保持量增加,过度学习不仅促进了记忆的保持,而且使得后面的学习更轻松,更容易。

艾滨浩斯的过度学习实际上是适度紧张学习。当学习巩固到不再出现错误的水平时,就可以停止。如果此时再要求自己进行精力投入,那么学习效果将会下降,掌握能力将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间越长,越学不进去。

总之,过度学习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度。放松的状态是不行的,但把学习的弦绷得过紧也不行。因为过度学习是指,如果把人学习某种知识掌握到当时再不出现错误的程度作为100%,那么,要保持住这种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用一定的时间,用相同的注意水平来不断巩固这一知识。但这种巩固一般保持在学习程度的150%以内为佳,在这一限度内,其学习效率最高。

专家提示

艾滨浩斯所说的“过度学习”,不是毫无限度地“超度学习”。一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过度学习是必须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四、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心理困惑

可能是姐姐太优秀的缘故,父母对我的期望也一直很高,希望我以后能像姐姐一样有出息。可我从小成绩就不是特别突出,上这所高中已经付出很大努力了。刚上高中那会儿,课程一下子增加了,内容加深,我学习挺吃力的。但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丝毫不敢懈怠,经过努力,成绩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是在同样地用功,可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了,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我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越来越没学习的劲头了。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已经达到极限了,不能再有什么突破了?

专家指点

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亦称高原期。而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因为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学习开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一般说来,学习是比较费劲的,所以学习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但总的来看,学习效率是向上的趋势。

2.迅速进步阶段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进步迅速,直线上升。

3.高原阶段

学习过程中,遇到主观和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各种障碍,使学习进步速度减慢,提高甚少,或者下降,使学习处于波动甚至停滞状态。

4.克服高原阶段

当学生主观不断努力,积极改变和寻求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环境的促使下,克服种种障碍,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兴趣又得到提高。

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后,出现了惰性,原有的学习习惯不再有更强的促进学习提高的能力,因循守旧,吃现成饭。缺乏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属于这种情况的,就应该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否则就会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若已经改进的方法还没有全部掌握,而原来的学习方法依旧产生影响。新与旧的学习方法相互干扰,必然会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是意志力的薄弱,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急于求成,一旦目标达不到,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淡漠了竞争意识,或者灰心丧气,这当然不会提高学习成绩。

三是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致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消极情绪。主观上学习积极性降低,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那么,同学们该怎样克服这种高原现象呢?

首先,要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学习的动机之一,如因学习疲劳而减弱了好奇心,你必须设法重新将它唤起。比如,发现自己的求知欲不如以前,成绩也不再提高了。这时,可在每次上课前都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与上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以此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上课听讲时,特别注意听与所提出问题有关的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你要改变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学习方法陈旧和思维习惯僵化是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障碍。学习的不同阶段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总是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也会妨碍你的学习。对于需要实践的知识你应该积极参与,一旦你亲手做了,就会发现它们比书本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只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高。

再次,对自己产生的悲观、抑郁、焦躁情绪不要压抑而要疏导。可以找知己倾诉或参加文体活动等转移注意力。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毅力,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努力,那样困难只会越来越大。

此外,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度。每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可太重;不可把时间都用学习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也要讲究,如果学科的安排顺序、时间分配不当,容易使自己陷入高度疲劳。一般来说,刚开始应安排中等难度的学科,然后再配以最难的学科,最后关注容易的学科。

最后,建议同学们要多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很努力地学习并且做得不错,你需要他们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施压。这样,你就能在心理上轻松多了。

专家提示

同学们要正确认识“高原现象”,这是学习积累、进步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就像一个人一下子吃进了许多东西一样,需要好好地消化。这表明学到的知识或者还不够系统,或者需要融会贯通,毕竟那些吃进的东西还没有消化好,所以一定要在痛苦中坚持不懈!要知道,春蚕吃进那么多桑叶,不是在吐丝之前先睡觉么?

心理测试

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做出选择。

1.在学习必须记住的东西时,你是否会思考它是什么意思?

A.基本上考虑B.有时考虑C.不考虑

2.在背人名、地点、年代等时,你是否动脑筋想办法?

A.基本上是B.有时是C.不是

3.每学过一课之后,你是否尝试过不翻书回忆所学的要点?

A.基本上是B.有时是C.不是

4.你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否还要再复习一遍?

A.经常复习B.有时复习C.几乎不复习

5.你是否利用参考书或课本的目录和索引,来检查自己记住了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