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习要懂心理学
7413400000010

第10章 学习方法与心理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激增向人们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要求变革学习方式以适应新的需要。如果光有学历没有能力、只有知识没有方法,最终会成为“现代文盲”。学生要养成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探讨、理解、创造、发现,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变苦学为乐学。

学习认知——学习永远靠自己

一、怎样做学习的主人

心理困惑

我的同桌学习成绩优异,平时也经常打球、锻炼,但是同桌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就休息,睡到凌晨再起床写作业,写完作业后,看看时间还早,就再睡一会,没有时间,就去学校上课,一天都能有充足的精力。我就想,难怪他学习好,原来是有秘招的,为何不学他呢?于是,第一天,我吃过饭后就回房间睡觉,深夜被闹钟叫醒,晕晕乎乎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又睡了一小会儿,白天的状态还可以。可是第二天夜里起来就很困难,而且以后的日子,白天精神恍惚,不但成绩没有提高,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我很困惑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呢?

专家指点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确定一套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要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以免适得其反。

学习效率的提高,要因人而异,需要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选择最佳的学习时间,以实现最高的学习效率。有的人喜欢睡早觉,晚上学习效率高,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所以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兴奋点和生物钟,利用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来进行集中学习,而不要一味地贪黑熬夜,或求什么新花样。

另外,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很有必要,最好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疲劳时,偶尔进行娱乐活动,如聊天、逛街、购物、唱歌等,这些对于恢复体力和脑力很有帮助。

不管怎样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很多同学由于平时生活过于轻松、散漫、可能一时间很难坐住板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学习的大忌。别人在看电视、电影的时候,你能否坐下来背英语单词?别人在睡懒觉的时候,你是否能逼着自己马上起床?这一切,都是你必须强迫自己付出的成功代价。

学习是一项综合的脑力劳动。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轻松地驾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专家提示

我们是教育的对象,但我们又是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要有先进的学习理念,要有立志成才的信念,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充分利用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个性的调节作用与激励作用。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中如何才能突出重点

心理困惑

我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中一直在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总是未能成功。“学习必须要突出重点,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句话,老师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了,可是我在学习实践中却一点思路都没有,就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我想知道,什么是重点?怎样才能找到学习的重点?并且找到重点之后,又该怎样突出重点呢?

专家指点

同学们听说过“帕累托法则”吗?

“帕累托法则”是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这项原则有时候又称作“重要的少数”“微不足道的多数”或“80对20定律”“犹太法则”。

这个法则的主张:全体中的重要项目,是由全体中小部分造成的。通常,20%的人集中80%的智慧,20%的人完成80%的人所完成的工作,20%的人管理80%的人,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同样,占人口总数不到20%的人,其所犯的罪占所有犯罪案的80%以上;占全公司总数不到20%的业务员,其营业额为营业总额的80%以上等。

也就是说,重要的东西只占了很小部分,它的比例是20%,因此,运用此法则,只需集中处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20%那部分,就可以解决全部。

也可以说,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完成八成工作或学习,只要将重要的二成做好就可以了。因为,不论是工作或是学习,多少都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将应做的事全部完成。所以,若不先从重要的事开始,结果会演变成什么正事也没做。打算全部完成的完美主义者,往往到最后什么也没做好。

应用这个“80比20法则”,首先要尽可能处理重要的20%的事情,事情过多的烦恼就会消失。即使剩下的事到后来出了麻烦,也不会是大不了的问题。这个法则,不仅适用上班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那么,在学习中怎样找到重点、突出重点呢?

1.从内容比较中找到重点

在学习中,我们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意味平均发展,也不是平均分配时间、精力,而是说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整体把握,全面衡量。比如,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排排序、归归类,通过对众多内容的比较,找到学习的重点。这里所说的重点,可以是自己的最擅长的学科,也可以是自己的薄弱学科,还可以是一门学科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2.在目标调控中找到重点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多重点就是没有重点。同样,设置的目标越多,中心的目标也就失去了方向,有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因此,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这三方面是制订学习目标时思维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学习要求突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并将其设定为中心目标,其他的作为辅助目标。这就是在目标调控中找到重点。

3.在时间分配上突出重点

学习要顾全大局,对需要下工夫的学科或内容可多分配一些时间,在没有足够时间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薄弱学科。有很多同学常把大量时间花在喜欢的学科上,不管有没有必要。而对于不喜欢的学科,除了上课以外,几乎没有花过时间。于是导致了偏科发展。因此,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懂得在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上突出重点。

4.在权衡利弊中突出重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薄弱学科和优势学科,即使是同一个人,时期不同,其确定的重点学科也不一样,有时以薄弱学科为重点,有时以优势学科为重点。在同一学科中,每个人确定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学生要学会总结,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权衡利弊,查漏补缺,突出学习的重点。

5.在精力投入上突出重点

根据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学习中也是一样,要把精力放在重点内容上,即使都是重点,也要分出重中之重,从而在精力投入上区分对待,在一段时期内确定一个重点,实现目标后再转向新的重点。

专家提示

其实,在我们知道“帕累托法则”之前,就已有和这法则近似的经验。例如300页的教科书,考试时不会是从中平均出题,而会从重要的部分出题。以科学方法就能求得80比20的数字出来,“掌握了正确的工作和学习方法,效率确实大大地提高了。”

三、老师为何总强调朗读课文

心理困惑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每次语文课,老师都要求我们大声朗读课文。什么集体读、自由读、分角色阅读,花样特别多,不厌其烦。说心里话,我还是比较喜欢默读,不太赞同大声朗读。默读不是很好吗?不会因别人的出声朗读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又不会扰乱课堂秩序,弄得课上乱糟糟。干吗非要朗读?朗读究竟有什么好处?

专家指点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表达的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课文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正确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同学们练说话、锤听力、习思维、积语言、找语感、陶情操、悟文理、养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阅读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1.便于记忆和理解

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

2.“读”与“思”紧密结合

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阅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越读越有味,趣味越无穷。

3.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形象感,就有语感和情趣感。

4.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5.能改变学生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6.提高学生参与未来事物的素质

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地、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7.有利于改变差生

大多数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或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8.有助于记忆

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

9.有助于形成语感

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10.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每部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11.大声读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比如数学的解题如果有了大声读,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12.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此外,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默读、轻朗读的倾向,片面地追求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默读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读出声音来,其实,这样的语文学习是不科学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接受朗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此看来,语文老师总强调学生要多朗读课文,可以说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重点。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文学大家也都是从“读”书起步的。要明白,“读”并不是在浪费力气和口水,而是在帮助你对课文更加轻松地理解。

专家提示

利用朗读可以达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的五种感官的统合学习。所以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重视朗读,能充分启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提高说话技巧。

四、差生的心理如何调节

心理困惑

我承认我是一个差生,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我没有任何优点,而家中爸爸疼爱的责备和妈妈不停的叮咛,更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此,我也很自卑。我想尽办法弥补,却无济于事,不管我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成绩。看着其他同学拿着满意的成绩单欢天喜地地往家赶,等候他们的是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鼓励,而我只有拿着不及格的试卷准备接受爸爸的签字与责备。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付出没有回报?为什么努力了却还是考不好?

专家指点

对于现如今的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心血和爱都倾注于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这可以说是他们的幸运,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不幸:幸运的是,自他们出生以来,就被家人如珍宝一样地宠爱着、娇养着,他们有着优异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学习条件;不幸的是,从少不更事的童年起,他们就被迫脱离属于他们的童真与快乐,为着父母的期望和家庭的未来牺牲童心童趣,稚嫩的肩膀开始担负起过多的家庭期盼,也因此过早地卷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在中国自古已成定式的教育理念中,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我们自己,都太习惯于用尖子生和差生,好学生和坏学生来评价同学和自己。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学生算是差生呢?学习不好,调皮捣蛋或者不够聪明就是差生了吗?其实这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差生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智力角度看,有的学生智力不差,很聪明,但是因为面对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不肯下苦工,贪玩,不喜欢做作业,致使成绩一直上不去,此种情况男生居多。而有的同学确实不够聪明,反应比一般同学迟钝些,而且基础不好,学习方法又不正确,所以尽管很认真地学,但积重难返,致使成绩排名一直停留在后面,大多数女生属于此种情况。

从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做得不够,违反校纪校规,惹是生非;有的学生思想积极,品德优良,但是学习成绩却不见起色,稳居班级和年纪成绩最后面;有的学生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身体健康情况却很差,稍不注意,就会带来不少麻烦。

从心理方面看,有的学生不懂得未雨绸缪,认为现在就努力还为时过早,从小学开始,自己一路都是靠“临阵磨枪”“开夜车”打拼过来的,现在就“苦读”不划算,等到考试时再说,因而成绩难有起色;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可以,但是一到考试就紧张得要命,甚至行为失常,越是大考,情况越是严重;有的学生拼命努力,却不是学有所成,受够了失败的打击,致使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那么,究竟该怎样调节差生的心理呢?

作为差生,要明确学习的意义,尽可能地减少厌学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改善学习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仔细分析自己的特点

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切忌盲目追随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如果你在美术、音乐、计算机或者体育方面有发展前景,你就要主动去发展自己这些方面的优势,争取用自身的特长来弥补名次和分数的不足。

2.以点带面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两三个可以重点突破的主要学科,通过这几个学科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提高自己的自信,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学科。实践证明,你若是能在几个选定的学科上有所突破,也定会在其他学科上有所长进。

3.要有信心

差生无非就是考试成绩差而已,但不一定在其他方面也差,比如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还有社会经验方面就可能强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