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7406800000006

第6章 文学(5)

乔叟的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叙述了道貌岸然的僧侣们种种见不得人的丑行,肯定和歌颂了爱情自由、婚姻幸福,不仅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而且也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教会的痛恨与反感。作者用一群从伦敦去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在路上为了解闷而轮流讲故事的方式,写了24个短篇故事。总序部分有声有色地介绍了众香客的社会地位、外貌特征和他们的举止、个性。通过对骑士、侍从、地主、自耕农、贫农、僧侣、尼姑、商人、海员、大学生、手工业者等人物的描绘和刻画,真实地展示了14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61.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1667~1745年)幼时家境贫苦,靠叔父抚养长大。他曾做过显贵的私人秘书,会见过许多著名文学家,参与过文艺界和政治界的活动。后来又做过牧师、教长等。由于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因而受到爱尔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格列佛游记》表面上酷似奇幻而诙谐的儿童读物,实际上却是一部对当时英国政治、社会、法律、风俗、习惯暴露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共4卷。首卷写主人公游历小人国的故事。小人国实际上是大英帝国的缩影,作者影射英国王朝的腐败。第二卷写格列佛游历大人国的情形,这里的居民有如铁塔,格列佛在同大人国国王交谈中,国王提出必须建立开明君主、贵族和人民3方面势力均衡的法治,才能治理国家的主张,这实际上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否定。第三卷写格列佛游历飞岛国的见闻。作者通过对飞岛国统治者剥削、压迫属地人民的描述,表达了对英国政府残酷压迫爱尔兰人民的强烈不满。第四卷写格列佛在贤马国的游历情形,对英国的君主制度、司法制度、财政、教育、军队、殖民政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了揭露和讽刺。

62.天才戏剧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年)生于英国一个富裕市民家庭,从小对戏剧有兴趣,后因家庭破产,曾到剧院门前为看戏的绅士管马匹,不久当了地位很低的剧院杂役,进而成了演员和剧院股东。随着生活和舞台经验日益丰富,他开始了戏剧创作活动。凭着非凡才华和不懈努力,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2部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最高成就的是四大悲剧。其中《哈姆莱特》是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遭毁灭的故事,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一曲悲壮的颂歌。《奥赛罗》写的是摩尔人贵族、高级军官、黑人奥赛罗,听信谗言,掐死美丽而善良的白人妻子苔丝德蒙娜,最终悔恨自杀的故事。作者愤怒地抨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李尔王》描写李尔王由于刚愎自用、爱慕虚荣,最终落得可悲命运的故事,通过李尔王大女儿和二女儿甜言蜜语取得父亲的财富后又遗弃父亲的行径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对权势、财富的贪欲。《麦克白》揭示了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心理描写的杰作。

63.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年)最著名的作品。小说的全名是《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作者运用骑士传奇的笔法,描写堂吉诃德的“游侠史”。小说主人本是一位穷乡绅,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认为骑士的游侠方式可以拯救人类。于是带上农民桑丘,幻想可以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结果却闹出了种种笑话,直到临终时才幡然醒悟表示再也不看骑士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嘲弄了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出版后,骑士文学果真销声匿迹,西班牙从此再未出版过一部骑士小说。小说还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反映了16,17世纪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状况,揭露了西班牙王国存在的种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和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特别是作品中塑造的桑丘这一正直、淳朴的农民形象,更体现了作者向往变革现状的民主要求和对普通人民能够管理国家的期望和赞颂。

《堂吉诃德》在艺术上运用了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把严肃与可笑,庸俗与伟大,悲剧和喜剧交融在一起,使作品拥有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塑造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64.英国诗人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1608~1674年),出身伦敦富裕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回家研究古典文学。后来从事教育和文学工作。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他被选为国会议员,并担任共和国拉丁文秘书,写了许多政论,为捍卫共和国日夜操劳,以至双目失明。为了宣传革命,克服重重困难,口授了2部长诗《失乐园》和《复乐园》及1部诗剧《力士参孙》。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主要的作品,取材于《圣经》全诗共分12章。撒旦与上帝抗争失败后,被打入地狱。但他不甘心于失败,率领叛逆的天使逃出地狱,潜入乐园诱导夏娃偷食智慧的“禁果”,使夏娃与亚当被罚离开乐园。作品中的撒旦是一个不断反抗、争取自由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上帝是暴君。这暗喻当时资产阶级反专制暴君的斗争。《复乐园》也取材于《圣经》。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却与《失乐园》有很大差别。在《复乐园》中撒旦是暴虐统治的化身,而耶稣是人类的保护者。为了铲除暴政,拯救人类,恢复乐园,耶稣在旷野绝食40天。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王朝时期革命战士们坚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

65.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

莫里哀(1622~1672年)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里哀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殷实家庭,曾享受贵族教育。他编写并导演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莫里哀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莫里哀的代表作有《伪君子》、《吝啬鬼》等。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30部喜剧。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66.拉伯雷的《巨人传》

1532~1533年,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创作了他的不朽作品《巨人传》。小说一共有五部,第一部主要写卡冈都亚的故事,第二至第5部主要写庞大固埃的故事。卡冈都亚是巨人国国王高朗古杰的儿子,一出生就非同寻常,一下就喝了1.7万头母牛的奶,他的项链重达5 800千克。后来受经院教育,愈学愈蠢,最后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才聪明起来。庞大固埃是卡冈都亚的儿子,经过多方求学成为一个才智过人的贤明君主。小说在荒唐滑稽的外表下隐藏着作者辛辣的讽刺。作者尖锐地讽刺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的黑暗与腐朽,攻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法律、无用的教育和虚伪的道德,热情歌颂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同时,通过对祖孙三代的形象描写还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67.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为“现代小说之父”。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笛福作为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开辟了写实风格。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主人公鲁滨孙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一次出海时遇到风暴触礁,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把船上的物品运到岸上,开始了在岛上的定居生活。他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后来,鲁滨孙救出一个要被野人杀死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闹事,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后来,鲁滨孙又一次出海经商,往岛上送去新的移民。

68. 德国诗人歌德

歌德(1749·1832年)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诗人、戏剧家、散文家。他自小聪明好学,1765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因病辍学。在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业,受古代诗人作家和当代艺术家赫尔德尔的激发,在1773年写了一部诗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轰动德国,而且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

1794年,歌德与席勒开始了10年的友谊史,他们的合作带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在席勒的促动下,歌德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先后完成了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第二部(《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在此后的30年中,歌德的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他完成小说《亲和力诗集》、《西东合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以及他的代表作、诗体悲剧《浮士德》。

69.百科全书式的《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由91部小说组成,写了2 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人间喜剧》分为3个大类:《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风俗研究》,它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高老头》、《夏倍上校》、《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都属于《风俗研究》这一类。

《人间喜剧》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法国社会史,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它描写了资产阶级用金钱势力打败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靠残酷剥削劳动人民发迹的历史,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和贪得无厌的本性,并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赞扬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70.诗歌的太阳——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普希金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812年拿破仑军队入侵俄国时,他写了一系列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诗篇。从1820年起,他在南俄度过4年放逐生活,写了著名诗歌《短剑》。 1826年,普希金回到莫斯科。第二年,写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著名诗篇。1830年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普希金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他的《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奥涅金和达吉亚娜的恋爱故事为线索,广泛地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现实生活的图画,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1837年2月,普希金在一次决斗中负伤逝世。

71.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

华尔脱·惠特曼(1810~189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经济拮据,他只读过几年小学,11岁就辍学了。惠特曼做过勤杂工、学徒、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师等。少年惠特曼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潘恩式的民主斗士。成年以后,他被爱默生的学说所迷醉,更加热爱大自然和普通的劳动人民,强化了自己的民主立场。惠特曼从183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后来还担任过《自由民》报的主编,最终由于政见不合而于1840年离开新闻界。

惠特曼的第一部诗集是《草叶集》,1855年在纽约第一次出版时只有94项,包括12首诗作,到1882年版时,已增加到372首诗作。林肯总统被刺后,他写下了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被刺而沉痛哀思的《啊,船长!我的船长》、《今天的军营静悄悄》等诗篇。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歌颂民主自由,体现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他赞美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他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机勃勃的精神享受。

72.俄国文坛盟主果戈理

果戈理(1809~1852年) 23岁时在普希金的帮助和鼓励下,以出版浪漫主义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而步入文坛。3年之后,他又连续发表了2部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果戈理的第一部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分为2集,包括8个短篇和2篇序言,描述乌克兰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反映了乌克兰人民反抗外敌的勇敢精神和爱国热情,谴责黑暗势力对普通劳动者的压迫。1835年发表《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这2部小说集以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嘲讽和对地位卑微的“小人物”悲惨遭遇的描绘而著称于世。

果戈理的代表作,主要是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钦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说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个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可夫当做“钦差大臣”,对他百般逢迎,正当市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钦差大臣”,以为可以到京都去做大官时,传来了真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作品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死魂灵》描写一位六等文官乞乞科夫做投机生意,向地主们“收买”已经去世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然后再以高出买价几百倍的价格到救济局抵押,转手之间财产就猛增几十万卢布。小说通过乞乞科夫形象的塑造,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的反动腐败以及新兴资产阶级投机钻营、唯利是图的本质。

73.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格林兄弟都是民间文学研究者。两人同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后又一起在图书馆工作,并且都任同一大学的教授。1837年,格林兄弟与另外5名教授一起,联名抗议汉诺威公爵破坏宪法,因而也一起被免去教授的职务。1841年二人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