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7406800000002

第2章 文学(1)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3部分。“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指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指祭祀乐歌,现存共40篇。《诗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4家,即齐国辕固所传的《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毛诗》。东汉时,《毛诗》盛行,齐、鲁、韩3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见到的《诗经》是毛亨传下来的。

2.浪漫主义诗歌的渊源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写作的诗歌,是《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诗。作为诗体的楚辞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多描写楚地的山水景物,语言运用楚地方言。楚辞的典范是屈原的《离骚》。楚辞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渊源,体制上多长短句;章法多变,极少重复;字多,篇长,风格多样;创作方法上,多用想象、夸张,常将传说、神话、山水鬼神融会贯通,构成浪漫主义的画卷。楚辞诗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开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

3.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期,为了掌握渊博的知识,他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断钻研写作。楚怀王时期,屈原曾担任左徒。后来,怀王误信谗言,把屈原降职为“三闾大夫”(管理皇族事务,主持宗庙祭祀的闲职)。屈原虽被贬职,但对楚国的命运仍十分关注。后来怀王被秦国软禁,死在咸阳。屈原悲痛之余,仍希望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但亲秦派唆使顷襄王把屈原赶出朝廷,放逐汉北。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辉煌的诗篇,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25篇。《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全篇抒情色彩浓烈,气势宏伟,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全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进行的热烈追求与不懈斗争,抒发了他内心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以及不与卖国之臣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屈原的作品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继《诗经》后我国诗歌史上的另一个高峰。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4.中国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有关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方面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经西汉校书,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2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集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里的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其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山海经》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5.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历经19年的辛苦,在忍辱负重的境遇中完成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主体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近53万字。

这部史书中,本纪作为这一时期大事的纲领,共12篇。书中先秦诸篇按朝代成篇,秦汉诸纪则按帝王成篇。项羽虽然不是帝王,也被列入本纪。“表”采用表格形式列出世系、人物、事件,包括世表、月表和各种年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共8篇,体裁属首创,是系统地记载典章制度的体裁,包括经济、风俗、山川水利、文化等;“世家”记载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则是各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传记。

鲁迅先生评论《史记》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对《史记》史学价值的评赞。《史记》是研究汉武帝以前历史的唯一一部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学发展史上,该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备的通史。“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的文学价值的赞美。其中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传》、《信陵君传》等文章,笔法犀利,意味深远。《史记》代表了两汉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史记》中蕴含着作者进步的历史观点和批判精神,深刻地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和压迫人民的罪行,表现了一个史学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公正态度。

6.民间诗歌的代表乐府诗

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创建的管理音乐的机构名称,其职责是收集整理民间诗歌、乐曲,作谱,训练乐工等。后来将收集来的民间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后世的人们把西汉、东汉乐府中吟唱的诗称为“乐府诗”,把南北朝时一些带音乐性的民歌叫做乐府民歌。汉乐府中以数量最多的是叙事诗,形式灵活多变、语言质朴自然,著名的有《孔雀东南飞》。南朝乐府民歌,多五言四句的抒情小诗,其中多为情诗,语言清新,多双关语。北朝的乐府民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以《敕勒歌》为代表。

7.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原为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勤劳聪慧,与丈夫互敬互爱,但却得不到婆母的喜爱。焦仲卿在母亲逼迫下,不得已让兰芝暂避娘家,日后再设法团圆。分手时两人海誓山盟,永不相负。兰芝回到家里,被趋炎附势的兄长所迫,答应改嫁太守之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家迎娶当天,仲卿与兰芝双双殉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这首叙事诗共340多句,1 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运动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8.善于铺陈的汉赋

汉赋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兼具散文和诗歌的特点。赋最初是由战国时荀子提出,汉朝时发展为一种特定体制。其主要特点是善于铺陈,文采斐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虽要求押韵,但可隔三四句,甚至五六句一押,还可以换韵。赋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汉赋大家有贾谊、司马相如,张衡的抒情小赋也写得非常有特色。

9.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砀、刘桢7位文学家的并称。由于这7个人是“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对于造成当时“俊才云蒸”、“彬彬之盛”的文学盛观和“建安风骨”的形成,促成五言诗体的确立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将他们称为“建安七子”。7人中,王粲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是《七哀诗》和《登楼赋》。此外,孔融的散文,刘桢的五言诗,阮瑀、陈琳的檄文等,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0.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7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言行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挖掘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与猪一齐饮酒。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遂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11.志怪小说《搜神记》

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特别兴盛。志怪小说大都记录怪异奇闻,有的记述鬼魅,有的描写佛法,有的记叙人烟稀少地区的山川特产,有的编录虚幻的神仙方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东晋干宝写作的《搜神记》,是这类作品中写作时代最早、成就最高的一部。

《搜神记》写的多是神灵怪异的荒诞故事,但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韩凭夫妇》、《干将莫邪》、《三王墓》等篇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歌颂反抗者的不屈精神。《搜神记》内容庞杂,描写细致生动,对人物的描写注意到其鲜明的个性,初具小说的格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2.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因厌恶官场污浊,随退隐农村。在归田以后的20年中,接近农民和参加农活,对农村生活有了一定体验。

陶渊明传世诗歌有120多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平淡真纯。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通过自己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散文在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都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13.初唐诗人王勃

王勃,字幼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著名诗人王绩的侄孙,受家庭熏陶,未成年时即被誉为“神童”。王勃的诗流传下来的有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拓展了唐诗的题材,表现出激越浑厚的情调。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流传后世的有90多篇。《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14.山水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9岁能作诗写文章,19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21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因伶人舞黄狮子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两京陷落,唐玄宗逃到蜀地,王维护驾不及,被叛军所俘,服药装哑,但仍被迫署以伪职。安史之乱平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乱后王维心情消沉,奉佛参禅,后半生过着吟咏山水、半官半隐的的生活。

王维是李、杜以外,盛唐诗歌的大宗。他是杰出的画家,又擅长音乐,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善于运用自然、精确、富于特征性的语言,塑造出完美鲜明的诗歌形象。往往字数不多,而意境高远,把晋、宋以来的山水诗,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

15.“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天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留给世人900多首诗篇。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的矛盾,使他胸中郁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世代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李诗中常将夸张、想象、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造成绚烂奇异的意境。李白诗歌的语言明朗、活泼、隽永,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6.“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怀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杜甫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爱国热忱,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分。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杜甫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无限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生活和祸国殃民的行径,怀有强烈的憎恨。

17.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现存诗3 000余首,质朴易懂,优美流畅。白居易与元稹友谊甚笃,且诗文齐名,世称“元白”。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驰了朝纲,占了情场”,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诗歌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诗歌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水乳交融。

18.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韩愈(768~824年)是我国唐代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建树颇多,而文学的成就最大。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是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先秦两汉的散文精神,并与六朝以来的华而不实的骈文相对立。他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提倡文章要言之有物。主张对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辞必己出”,“文从字顺”。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阖,形象鲜明,具有多样的艺术特色。他的《原道》、《师说》、《论佛骨表》、《进学解》、《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都是公认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