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皇权背后的女人
7404700000013

第13章 独孤皇后(2)

可是事情还远不只此。独孤后甚至让文帝下令,朝中诸臣若有纳妾者,尤其是小妾怀了孩子的,一律撤职查办。个别大臣便遭受了苦果,甚至因此而丢了性命,死在了这条只在隋朝才有的古怪规矩上。甚至就是朝中重臣高颍也未能逃脱此劫。他年迈时丧妻,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孩子。独孤后便再也容不下此人,一再游说文帝将他削职。后来,高颍又被隋炀帝以其他罪名赐死。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独孤后虽在处理朝政上有着过人之处,但在处理男女关系上,却有着离奇的妒忌心理,容不得男人除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以外还多一分心思的情况发生。善妒之特点虽然在中国历代皇后身上屡有体现,但能够达到这种地步的,唯独孤伽罗一人而已!

无私的贤明处世

历代外戚,因皇后权势得高位厚禄者很多,但往往不会落得好下场。隋代却很好地处理了这个关系。隋朝时的外戚很少有人会因为与朝廷有私人关系而飞黄腾达的,所以也常得以保全身名。这样的结果,与独孤后立足历史、不为私纵有很大关系。

隋代外戚任高官者很少,独孤后的兄弟不过任将军、刺史而已。独孤后家的亲戚,不干预朝政,兄弟在位,亦无殊荣。不但没有像西汉王政君时兄弟一日得封“五侯”,而且亲属也无列三司之荣耀。若有人敢凭借与朝廷的亲戚关系而横行乡里,则必严惩不怠。正是由于独孤后的严厉约束,隋朝外戚极少干扰朝政。

据说有过这样两件事,很好地说明了独孤后不徇私情的这一特点。独孤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独孤陀,喜欢鼓弄巫术。有一次,独孤陀用猫鬼行妖法在子夜时行法,偏巧独孤后此时生了病。文帝得知此事后,立即准备下令将独孤陀处斩。

独孤后得知此事后,心中对独孤陀虽有恨意,却仍然保持了理性。她对文帝说,独孤陀虽可恶,但他并未犯严重的律法,只是因为诅咒自己,按律不当处斩刑,可酌情饶其一命。文帝觉得独孤后所言有理,便赦免其死罪,而只是将其削职为民。

另一次,大都督崔长仁犯法当斩,文帝因崔长仁是独孤后娘舅家的表兄弟,便想网开一面,特赦其罪。独孤后得知后,心中虽痛,但却让文帝绝不能徇私枉法,否则将以何脸面去面对天下人?崔长仁虽依靠关系在朝廷里打点了一切,甚至皇上也被他笼络,然而却仍然难逃一死,被依法处斩。显然,独孤后是公私分明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明后。

不仅如此,独孤后对待公卿大臣的长者父母都是礼遇有加,而且也号召大家遵循孝道,尤其是女子要谦卑自守,并常教育自己的女儿也当如此。若有家庭礼仪做得不好的,她必会出言相斥,以至于大家都对她十分尊重与佩服。

曾经有一次,她的侄女婿死在并州,其岳母因女儿已有孕在身而不愿让其前去。独孤后不满地说,服侍男人是女人的职责,男人已经去世,如此大事,作为妻子如何能够不去?而且她的婆婆尚健在,作为媳妇也应当去问问。侄女听独孤后说得有理,就去参加了葬礼。

在处理朝廷关系上,她也是功不可没。若有直言相谏者触犯了文帝,她往往对文帝苦心相劝,让他有能力分清善恶是非,勿要怪罪忠臣之良言。文帝平日事多,有些事情考虑不到时,独孤后往往便会出言提醒,以让他做全了礼数,更好地处理与朝臣之间的关系。

在隋朝的发展与繁荣上,独孤后确实付出了不少心力。在最初的繁荣时期,她绝对功不可没。文帝正是因为有了独孤后的支持与帮助,才最终在青书史册上留下了明君的印象。

贤良之后,令人敬佩有加。从整体上看,独孤后还是值得我们后世人为她竖一竖大拇指的。

错改太子,遗恨千古

文帝与独孤后有五子,其中长子杨勇是太子,他生性仁厚,性情坦荡,心计却有些欠缺。或许在他心里,世上的人都是好人,所以才给自己留下了隐患。次子杨广,颇有心计,做事喜欢多动脑筋,甚至藏奸显善,但他深得独孤后的喜爱。在开皇八年(588年)文帝兴兵伐陈时,他作为行军元帅,战功卓越,因此也深得文帝喜爱。

文帝因五子都是独孤后所生,他认为这样便不会似前朝一般兄弟为争位而相残,而是能和睦相处。然而他错了,即使一母同胞,也一样会为了权力而争得天昏地暗。

独孤后是不能容忍男人纳妾的,即使是大臣纳妾她都会心生不满,若妾生子更是很可能遭到严惩,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杨勇的妃子元氏,是前朝北魏皇族,地位显赫,但因不够美丽,杨勇对她一直不是很喜欢。另外杨勇还有一个妾室,乃是出身低微的云氏,长相颇为美丽,深得杨勇喜爱。独孤后因此对他颇有意见,一再提醒,杨勇虽然表面答应,但实际上却并不悔改,这引起了独孤后的极大不满。

不久之后,元氏暴病而死。一直对长子杨勇心存芥蒂的独孤后便心生疑虑,怀疑是杨勇与云氏合谋杀害了元氏。而不久之后,云氏生下一子,这更是犯了独孤后的大忌,她于是认定元氏之死必是二人合谋之故。只是杨勇心胸坦荡,也没把独孤后对他的怀疑放在心上,更没有考虑过澄清什么。他安排云氏助他掌管太子宫中之事,仿佛正室一般。独孤后终于忍受不了了,便不断地向文帝进言,诉说太子的问题,以至于文帝对太子的印象也越来越差。

独孤后的这个特点还真是厉害,居然连儿子也不放过。有这样的母亲,杨勇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了。

在独孤后与文帝对太子的印象逐渐变坏后,偏偏太子心地单纯,不知应变,也就给自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不久以后,在一次阅兵中,太子为了显出身份不同,在铠甲上加了珠宝,显出自身的高贵。文帝见之大怒,认为他生活奢侈,不懂节俭,未来恐怕多半不能承担重任,便加以斥责。

还有一次,太子宫在接受百官贺节时,太子办得极为隆重、铺张,又一次引起了文帝与独孤后的强烈不满。他们不但认为他太过奢侈,而且怀疑他在用此种方式笼络人心。在独孤后的建议下,文帝下令今后百官再也不许去太子宫贺节。而太子面对这一切,仿佛根本不放在心上,认为这一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文帝与独孤后的次子杨广的性格则与太子相反,为人十分狡猾多变,而且内藏祸心,欲取兄长太子之位而代之。他平时专拣父母爱听的话说,也专门做一些迎合父母兴趣的事,因此深得父母的喜爱。

为了取得父母的欢心,杨广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知道父母不喜欢奢华,又见到兄长因此受斥,便尽量把家里装扮得简单朴素。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他费的心思竟比装扮豪华之室还要多。果然,这份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帝与独孤后见之心中窃喜,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同时,杨广知道母亲不喜欢男人有三妻四妾,便只娶了正妻萧妃一人,没有再娶。而事实上,他才受不了这种寂寞,暗地里包养了数名姬妾,有机会便去寻欢作乐。凡有姬妾生子者,一律处置掉,绝不给自己留下任何后患。他时常在人前与萧妃出双入对,对众臣礼遇有加,谦恭备至,即使对宫中下人也是一视同仁,从不把他们当下人看待。于是,他的口碑与人气日益上升。面对这种种现象,文帝与独孤后欲废太子而另立他人之念便一日胜似一日。

不久之后,杨广被任命为扬州总管。杨广向母后辞行时,为了表现出对母亲的离别之情,与母亲抱头痛哭。独孤后心中十分喜爱这个儿子,眼见爱儿即将远去,心中也是异常不舍。

同时,独孤后也问起杨广是否向兄长辞行。杨广答道,去过了。母亲又问太子对他是何态度。杨广见独孤后如此问话,心中立生一计,便说自己一直对兄长非常敬重,绝对不会挑起兄弟之间的纷争,因为那样的兄弟定会遭人唾骂,绝不会做那样的人;可是太子却妒忌自己受父母喜爱,时常四处中伤自己,说自己虚伪矫饰,一直对他的太子之位心存觊觎,让自己时常心中惴惴。其实这本来是真实的他,他却用来说是太子对他的诬蔑,可谓心思缜密,异常狡猾。他还说在自己出任扬州总管期间,太子若进谗言,自己必会遭太子暗算,所以现在自己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