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7391100000017

第17章 一路走过,一路成长(3)

但突然间,他却闻到了一股烤羊肉的味道,他飞奔着下楼去,却意外地发现,在垃圾桶的旁边,有一些顽皮的孩子正在烤羊肉吃,时光瞬间穿梭在设计师的脑海里,羊肉串的香味引发的嗅觉、纷杂的垃圾桶产生出来的听觉、觥筹交错间的视觉、手指间微疼产生的触觉,令他心驰神往,如果再有一个品尝式的味觉,就更好了,他为了找到灵感,花一法郎买了孩子们一串羊肉,当他将羊肉放进嘴里的瞬间,他有一种被时光复制的感觉。

五种感觉正是中国人的灵感体验,而这五觉正是体现了城市的感性,对,就叫做“感性城市”。他一挥而就,迅速地将这种灵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方案中。

一个月后,他收到了法国总统府的通知,他的设计方案被法国总统萨科齐看中,成为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的官方法定方案。

谈到自己的设计灵感,法国国家馆的总设计师菲利耶十分激动,他介绍说:

“五感体验”并不是以区间分割的,而是同时融合在整个展览之中,也许观众可以边看法国时装表演,边闻法国香水,边品尝美食。

谁也不曾想到,这么伟大的设计方案,灵感竟然来自于毫不起眼的垃圾桶,城市中的任何一种元素,大到伟岸的摩天大楼,小到卑微的垃圾桶,都能为创作者带来灵感,也许有一天,没准一个小小的垃圾桶就会带来一个城市的兴衰。

我们暖得像阳光

我拿起相册,看你照片空白处的蔚蓝色,那是天空,是海洋,是我们搅拌在一起无法澄清的阳光,那样暖暖的你,这样温暖着我!

看到静立在书桌上的纪念册,突然想到了阳光。

阳光不是光,她是一个快乐如斯、温暖明亮的女孩,是嵌在透明的玻璃相框里如假包换的你。

那时十二岁,我们还没有太多的多愁善感,没有远方和再见的概念,想象不到星星睡在羊皮上,不懂得为什么要在若干年后重逢,默默地流下眼泪。

同一个班级的记忆,小学老师曾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她说,以后,你们就是光了,要照射到祖国需要你们的地方,大家就要各奔东西,我们后会有期。我还记得集体照上面的你,笑得失去了原形,我在照片的最底端低着头。那时,我或许怕闪光的镜头,怕面前洁白的墙壁,怕西墙角的柳树不再抽枝,我怕这怕那,而你,始终是勇敢的样子。

脱去校服以后,我从公交车的后视窗前向外望。很多孩子的家长在等当初的我们,他们的眼里稍带急切。这样的情形,坐在我旁边的你一览无遗,我们对视,微笑,也许从那以后,我们就长大了,各怀心事。

校门口的小摊已经不卖五角一串的糖葫芦了,这是我在四年以后才得知的,知道时摊主面露难色,她说,你们都长大了,阿姨也老了,那时候很多像你们一样调皮的孩子,现在都生疏得忘了样子。但阿姨记得你啊,你那时候很爱笑吧,在冬天里都笑得像一朵花儿一样。我尴尬地回应着,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你,是的,阿姨确实不再记得我了,她把我记成了你。摊位后面的马路再度被拓宽,好在那棵上了年纪的老梧桐还没有精神恍惚,它也许在默默计算着,在寿终正寝时,等我们回来。现在,梧桐叶簌簌下落,我俯身,一片叶子落在肩上,我看到它,的确还是蝴蝶的形状。

过了九月,蝴蝶就少见了。你身处南方,星星澄澈欲坠,我在北方,分不清楚夜空里是否藏匿了枯叶蝶的痕迹。天空是灰色的,像编织了一抔黄土,究竟是我们之中的谁曾说过,天空变了脸,星星会化作蝴蝶。我忘了,许许多多,像忘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起喜欢上了蝴蝶。

后来的日子,我悄悄地换了偶像。我开始喜欢在流水的小桥边静坐,摊开书,很认真地想琼瑶剧的结局,开始听梁静茹温柔的《宁夏》。你会不会怪我,当初我们可是说好的要一起喜欢成龙大哥,喜欢一些男子汉的打打杀杀,那些温文尔雅的东西,权当是矫揉造作,触之不得。

葡萄藤从南廊伸出墙外,七年过去了,我还是将这不知名的藤蔓所结的果实认作葡萄。它们的颗粒像枸杞一般大小,但却始终比葡萄生得诱人。还记得,彼时我忍不住躁动,偷偷地摘下,放到嘴里,片刻看到紫色的汁液顺着嘴角流下。你看着我皱成云朵的眉,笑声百步穿杨,多年以后,回忆那份苦涩时,仍感觉,你的笑声卑劣得无法原谅。此时,我看着它们,任凭它们肆意揣测我的想法,不管怎样,我知道,它们不会清楚,我在恨你,恨你不在身边。

往事随风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大学沉静的书室里,仿佛还有你白咖啡冲淡的味道,我开始在闲散读书的时候想起你,开始在看到与阳光有关的东西面前想起你,开始在熄灯入睡前想起你,原谅我不敢带你如梦,我害怕自己突然醒来,发现你不在身边。

之后的很多画面都似曾相识,仔细回想时,才发现,原来你真切地陪我走过了童年,走过了少年,走过了不可能忘怀的一切一切。我们当初自信地许诺,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坚强,风雨再大,也要挺直骄傲的躯干,等待随时向阳。

离开那段时光很久以后,我曾一个人磕磕碰碰地去看海,一个人漫无目的地闯荡陌生的城市,一个人尝试爬上高山的云梯,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抹着眼泪,一个人收揽晒过太阳的被子,一个人等雨,一个人等晴天,一个人深入夜色……很多事情都做到了,你相信吗,真的做到了,但唯有忘记你,我太势单力薄。

相册里的你,还在一如既往地笑着。大朵大朵的明媚暖色,从窗帘的缝隙里探脸进来。我拿起相册,看你照片空白处的蔚蓝色,那是天空,是海洋,是我们搅拌在一起无法澄清的阳光,那样暖暖的你,这样温暖着我!

幸福,是现在进行时

真正的幸福,永远是触手可及的,因为幸福更喜欢现在进行时。

英语课上,新来的外教珍妮老师请同学们讲述自己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有的讲起了童年幸福的往事,有的讲起了初恋时的幸福情景,有的描述了梦中想象的幸福景象,还有的设计了幸福的模式……仔细地倾听着同学们认真的讲述,珍妮老师始终微笑着,不置一词评价。待同学们进行表述之后,珍妮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这样一句话―幸福,是现在进行时。

幸福,难道不可以是过去时和将来时吗?同学们立刻提出了质疑。

“当然可以,但没有现在进行时,便没有真正的过去时和将来时。”珍妮坚定的话语中,透着耐人寻味的思辨色彩。

“可是,人们为什么喜欢憧憬幸福的明天,喜欢回味幸福的往昔呢?”一个男同学仍大惑不解地追问。

珍妮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了自己的故事。

曾经,她梦想自己能够拥有那样的生活:有很多的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由地周游世界各地,结交一大帮可以倾心交流的好朋友,拥有一个理想的爱人,和他携手相爱一直到老。

可是,她的家境一直很不好,她甚至差一点儿读不完大学。毕业后,她只能拼命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根本没有时间去那些交友的场合,更不要说是外出旅游了。

自然,在她忙碌的那个小圈子里,是很难遇到梦中的知心爱人的。

于是,她不无忧郁地感慨:“我的幸福,在远方,在遥遥无期的远方。”

“你的幸福,明明就在你的手边嘛,就在此时此刻啊。”在秋日的一个午后,一位保险推销员不容置疑地告诉她。

“可是,此时此刻,我感觉到的并不是幸福啊。”珍妮有些茫然不解。

“那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把眼前的每一分钟、每一个行动,都看作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还没有学会品味追求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幸福。”接着,保险推销员引导珍妮将目光投向周围的人们。于是,珍妮在建筑工的笑声中,在孩子清脆的读书声里,在晒太阳的乞丐脸上,在那些步履匆匆的职员身上,在那互相搀扶着走向夕阳的身影上,都读到了保险推销员所说的真实无比的“幸福”。

她恍然明白了:幸福,就在每个人的手上,阳光一样真实地流淌着。就在自己认为琐屑的那些小事中,正藏着许多的幸福,只是她眼睛总是过于关注前面了,对散落在生活中的那些细小的幸福,有些视而不见了。

再后来,珍妮开始快乐地读书、工作、赚钱,幸福地雕琢着每一寸光阴。终于,她如愿地来到了中国的课堂上,拥有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和朋友。她曾经的梦想正在手上一点点地化为现实,最重要的是她感觉到了幸福正与自己形影不离……

珍妮仅仅教了我们有数的几节课,没过几年,其讲课的内容很快都被我们忘记了,但她的故事和她的那句“幸福,是现在进行时”,却深深地留在了许多同学的心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曾经说过:“真正的幸福,永远是触手可及的,因为幸福更喜欢现在进行时。”

这些年来,每当我要懈怠地随手抛掷时间,每当我要抱怨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时,我的眼前常常会浮现出珍妮那微笑的面庞,想起她那简单的人生箴言―幸福,是现在进行时,需要热诚而智慧地把握。

我看到了花的灵魂

在这样一个物欲滚滚的时代,一个还在为温饱打拼的女孩,依然怀揣一份诗意生活的情怀,坚持把每一个简单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富足的,也是令人羡慕的。

她只读到初二就流着泪辍学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

十五岁那年,她便开始到省城打工,餐馆服务员、擦车工、童装工、送奶工、保姆……各种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已伴随她走过了十三年的青春时光。如今,她依然在一家快餐店打工,主要工作是送外卖,兼做刷餐具、择菜等杂活,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月薪也只有六百元,可她很满足,因为到了晚上,她可以到附近的大学图书馆看书,还可以悄悄地溜进某一个教室,坐在最后一排旁听自己喜欢的课。

二十八岁的她至今没有恋爱,她说她现在还没有考虑嫁人的问题,她不想走许多乡村女子那样的路―结婚、生子、养家糊口,一辈子拼命劳作,依然难免清苦。她想好好品味一下一个人的精彩生活。她现在与六个打工的小姐妹合租一间带厨房的小屋,合伙做饭。她的手艺是最好的,即使活儿干得多一点,她也不计较,大家都喜欢她这个“好姐姐”。

她爱美,喜欢打扮,会到地下商城精心挑选打一折出售的漂亮衣服,会给自己买一盒廉价的护肤霜,会买一副五元钱的太阳镜。她也有一只普通的花瓶,也向诗人李琦学习,里面从来不装花,只装半瓶清水。问她为什么,她的回答诗意摇曳:

那是花的灵魂,美丽的花,一朵朵地,开在我的眼里,更开在我的心上。

没错,她还是一个喜欢诗歌的女孩,每月必买的一本杂志是《诗刊》。这些年来,她读过许许多多的诗歌,仅仅自己动手摘抄的诗歌就有厚厚的五个日记本。她说她现在已经嫁给诗歌了,她喜欢每天睡觉前都要读一会儿诗歌,喜欢由着那些饱含情思的美丽诗句,带着她走进一个个意境幽深的世界,沉醉于那些曼妙无比的诗情画意里。这时,所有的劳累和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了,只有无法言说的幸福簇拥着自己……

她也写诗,虽然她的诗艺不高,还处在模仿阶段,不少作品清浅、简单,有的甚至近乎幼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写诗的热情,她始终在坚持着。她说读诗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写诗也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她的诗虽然现在还没有多少读者,连同屋的小姐妹们也不大喜欢,但她自己很喜欢就足够了。她愿意写诗,为墙角那棵坚强的小草,为故乡的小河,为远方辛苦劳作的母亲,为城市喧闹的马路,为早起的清洁工,为行色匆匆的打工妹……她说这些话时,脸上有一抹羞涩,还有一份认真,晶莹的双眸里蓄满的则是真诚和热忱……

她叫郝燕,在一个选修课上,我偶然地认识了她。在将她的故事动情地讲给我的同学后,我这样由衷地感慨:“在这样一个物欲滚滚的时代,一个还在为温饱打拼的女孩,依然怀揣一份诗意生活的情怀,坚持把每一个简单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富足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她屏蔽了世间的许多嘈杂,不仅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她还看到了花的灵魂……”

是的,她看到了花的灵魂,相信我们也看到了,当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位懂得诗意人生的女孩的时候。

近处的星光

他们是近处的星光,即使是淡淡的一抹,有时也会给我们一生的温暖。

那时正是追星的年纪,不断涌现的各类明星,吸引了我们许多目光,占去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我们曾乐此不疲地把最热烈、最痴迷的情思,献给了远方那一个个耀眼的明星们。

记得有一次班会上,同学们炫耀似的,争先恐后地罗列了长长的一大串自己崇拜的明星,并把他们璀璨的名字写了满满一黑板。对此,老师微笑着未置一词,而是让我们再写出这样几个人的名字——最关心你的人,给予你教诲最多的人,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对你帮助最大的人。

结果,我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的名字,几乎没有一个是明星。

“同学们,最关心你们、给予你们最多的教诲和帮助、对你们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远处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你们周围最熟悉、最普通的人,可你们恣意抛撒的热情,对谁过于慷慨,对谁又过于吝啬了呢?要知道,远方的星辰再灿烂,也没有近处的烛光温暖,更何况近处的也是一颗颗闪亮的星子呢……”老师一脸的肃穆,让我们低下了沉思的头颅。

是啊,给予我们最真切、最实在的恩泽的,正是近处的星光,最应该关注、最应该感恩的人,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那不该忽略的,却常常被我们不经意地忽略,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深思的问题啊。

岁月荏苒,许多事情已随风飘逝,唯有那节课还记忆犹新,而且越品越有味。

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可以记不住星河中那些灿烂的名字,但我们不应该忘却身边那些普通的人们,是他们默默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和帮助,才让我们拥有了骄傲的今天和绚丽的明天……

当许多人还在把更多仰慕的目光投向舞台中央的明星时,我却愿意默默地把心中深深的感激,献给牵我之手、引领我迈向成功的周围那些最平常的人们,他们虽然不像明星那样光彩照人,但他们却有着更为恒久的魅力,他们是近处的星光,即使是淡淡的一抹,有时也会给我们一生的温暖。

做最好的那个自己

那不过是人生难免的一个弯路,也许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以后,经过冷静的思索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长的路上怎样不迷失了自己。

绘画是父亲一生的热爱,但大半生寒微的家境,连很一般的学习机会也无法给他提供。没能成为专业的画家,成为父亲一生的遗憾。她三岁时,父亲便开始培养她的绘画兴趣,并给她讲了许多着名画家的成功经历,希望她能够像他们一样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能实现自己未圆的画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