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心理学
7391000000066

第66章 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般来讲,热恋中的男女,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个特征,把对方视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恋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讲的就是这种恋爱错觉。这种审美视觉在客观上好像是失真的,但是在主观上却是真实的心理体验。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相传越王勾践采用谋臣范蠡的计策,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致使夫差因而荒淫误国,西施的名声因此流传,成为后世“美女”的代称。“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含义是,一旦恋人间产生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无比。

古诗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音乐大师贝多芬相貌丑陋,可年轻美貌的勃伦施维克小姐为他神魂颠倒。《巴黎圣母院》的埃丝美拉达看出敲钟人的善良、正直,可没有对他产生爱情,而对人面兽心的卫队长却钟情不已。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具备性吸引力,但仍有异性选择,并深深爱着她(他)。这是因为,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认可。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使对方觉得自己很美。人们因此选择并深爱着他(她),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上称为“审美错觉”。

“审美错觉”,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看,那就是在爱情状态中,人们的知觉被歪曲,直至被严重歪曲。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受先前经验的左右,受情绪状态的干扰,你眼中的世界便不再是一个完全真实而客观的世界。而恋爱中的人们,情感高度投入,他眼中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他想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他,当然希望她是白雪公主;她,当然也企盼他是白马王子。既然你这么想,那么他(她)在你眼中也就果真如此了。于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效应就出现了。

伊丽莎白·芭莉特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的一名着名女诗人。她的诗作使许多人感动,也有许多人慕名求见。

可是,芭莉特却是个终年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身躯娇小,瘦得皮包骨头。因此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以避开那些倾心追求她的人,所以到了40岁,还是个老姑娘。可一位青年诗人白朗宁却打开了这位女诗人的心灵之锁。白朗宁知道她比自己大6岁,仍深爱着她,爱她写的诗,爱她的灵魂。

在经过几个月书信来往的倾心交谈后,两人终于见了面,见面的那一天,白朗宁就说:“你真美,比我想象的美多了!”

这可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一个经典例证。为什么在一般人眼里并不漂亮的芭莉特,却深深地吸引了白朗宁呢?这主要是“晕轮效应”在起作用。所谓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效应,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反之,则被一种消极的、否定的光环所笼罩,被认为具有其他坏的品质、不良的特性。总之,情感的高度投入,再加上晕轮效应的存在,便导致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一现象的出现。白朗宁就是认为芭莉特是最有才华的,因此她也是最美的。

再者,着名美学家普罗宁认为,最高的美不是人的器官所能感觉到的,而是靠心灵才能体验到。情人之间的审美,因为接触的时间较多,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比较深,因此比起一般人来,有的时候还会有更加独特的发现。

因此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要基于深入地了解所爱对象,要用心灵去感应。有了美的独特发现,才会更加钟爱其人。“西施”有时就是这样才发现的。凡不是情人的局外人,就终隔一层,由于仅能从外在的形貌去看其美,所以了解和发现的就很有限了,而且眼里也就出不了西施了。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如果爱情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这样的审美就容易埋下隐患,导致日后婚姻和家庭悲剧的发生。如果审美错觉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旦爱的激情日渐平息,光环效应也就随即消失,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恋爱中的审美错觉呢?

1.用理智战胜感情

我们通常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恋爱中,人的感情常常占据指导地位,从而导致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一定要在恋爱的时候对自己、对对方做一下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不要让感情的因素冲昏头脑,被“审美错觉”引入歧途。

2.听取别人的意见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处在恋爱中的男女往往容易被爱的错觉所迷惑,把恋人的某一点当做他的全部,甚至觉得恋人是完美无瑕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此时,你应该认真听取家人和朋友们的建议,再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重新审视对方,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3.培养对爱情的审察力

一般来说,爱情最能反映出一个人最深层次的需要,也只有当恋爱中的男女彼此从内心真正吸引对方时,这种感觉才能够天长地久。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和恋爱态度,培养对爱情的审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