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心理学
7391000000019

第19章 该不该拍领导的“马屁”

在工作中,你可能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群人,他们时不时就对领导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动作,会让旁边的人“狂呕”不已,但是这些对那些被拍马屁的人来说还是蛮受用的。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话,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便随之产生了一批“马屁精”。一般而言,这些“马屁精”天生就像是嘴上抹了蜜,话能句句说到别人的心坎里。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过“拍别人马屁”或者“被别人拍马屁”的经历,很多时候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润滑剂,但若过分,就是一种病态心理了。

有个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了。

徒弟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师傅又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利索、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他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笑着说:“动作挺利索,15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沉默不语。师傅笑着说:“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满意告辞。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笑着说:“花的时间挺长的。”徒弟不知该怎么接话。师傅笑道:“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晚上,徒弟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有一次做对的。”师傅笑道:“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说那些,主要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利的话;但对你而言,既是鞭策又是鼓励,是希望你以后能够做得更好。”后来,徒弟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理发师。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的确,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赞美之言都是极为受用的。在工作中,轻轻拍一下领导和同事的马屁,处理好语言技术,则可以使自己多几个朋友,少几个敌人,而且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办公环境。

但是,有些人则歪曲了赞美的真正含义,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病态的“拍马屁”。他们竭尽奉承之能事,对上司事事遵从,随时附和,活像是上司肚里的一只应声虫,偶尔还会做出帮上司拎公文包等超过一般正常社交的举动。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即借机讨好上司,获取上司的青睐,以便下一个升职的名单里有自己。

一天,年近50的经理李女士穿了一件淡粉色的连衣裙走进了办公室。下属看到她的一身打扮,都忍不住想笑,心里都暗暗想道:都50岁了,还穿这么一身连衣裙,这么糟糕的打扮天底下恐怕没有第二个人了。

就在大家想笑而不敢笑的时候,张娜满脸谄笑地走到李女士身边,嗲嗲地说:“我说李经理啊,你刚一进门我真没有认出是你。要我说啊,这款衣服好像是专门为你设计的,这一穿,衬得您的身材更好了。这腰身,这圆领,简直没得挑;另外,这色彩使您看起来至少年轻20岁!谁要是不这么觉得啊,绝对是他眼光有问题。”

其实,已到中年、身体发福的李经理根本就不适合那套连衣裙,而鲜艳的颜色则更加衬托出了她的肥胖。但是张娜却能把套裙说得与上司的搭配天衣无缝。不光如此,平常日子里,李经理一个芝麻大的小事也能被张娜夸大为西瓜,天长日久,李经理也乐意消受。为此,还经常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她做,每个月的奖金也都比其他同事多。

李娜面对经理是这副样子,但等到面对同事的时候,她语言就变得尖酸刻薄,没有什么事情,就对同事不理不睬,十分冷漠。私下里,同事们都说她“心理有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认为:马屁更多的是人们为了给别人面子,获得人情,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策略,极具普遍性。但是,如果一个人将拍马屁看成是生活的必需,没有任何目的而且拍得毫无意义,又使自己陷入窘境的话,那就是一种病态,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很多人可能经常会考虑领导的“马屁”到底该拍不该拍?拍吧,自己不情愿;不拍吧,可能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此,心理学家给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1.“马屁”当拍则拍

拍“马屁”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必需品,但如果一个人为了升职、加薪对领导刻意逢迎,对同事和下级尖酸刻薄、不理不睬、极尽冷漠欺负之能事,这种人就具有一种病态心理,是名副其实的“马屁精”了。

2.做好本职工作

聪明的职员知道,奉承领导和同事是必须的,这样更有利于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是,“拍马屁”并不是工作的全部,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才是升职、加薪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