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他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空有一番才华却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日子过得也是穷困潦倒,并经常为此愁眉不展。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看他眉头紧锁便问道:“小伙子,你看起来很不快乐?”年轻人说道:“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日子总也好不起来,这种穷苦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头呢?”老人立即反驳他说:“穷?你怎么会说自己穷呢?我看你十分富有嘛!”年轻人很不解,问道:“此话怎讲?”
老人笑了笑说道:“假如我给你10000块钱,来换你的一根手指,你会换吗?”
“不换!”年轻人十分坚决地回答道。
老人继续问:“那如果我给你10万块钱,但条件是你的双眼必须失明,你愿意吗?”
“不愿意!”年轻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老人再次问道:“那假如现在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样子,给你100万,可以吗?”
“不可以!”年轻人再次断绝拒绝。
白胡子老人笑了:“你看,你全身上下都是数不尽的财富,你怎么还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愕然无语,突然间明白了一切。
看完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会若有所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年轻人这样不知足的人不是有很多吗?明明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却还在抱怨得到的太少,自然也就无法体味生命的乐趣之所在。只要你是一个知足的人,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贫穷。相反,那些贪婪之人看似拥有万千财富,实际上却是一无所有的人。
快乐,应该是一种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若你学会了满足,那么即使身在地狱,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如天堂般的美好。乞丐十分容易满足,因此,他们虽然一无所有,也可以落得逍遥自在,而皇帝纵然拥有万贯家财,却总是有数不尽的烦恼。不能去豪华的大酒店觥筹交错,街边的夜市摊也是不错的选择,且别有一番风味,为什么一定要羡慕他人的灯红酒绿呢?
舍得智慧
知足的人,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贫穷不以为苦,富裕不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正确反映,绝对值得提倡。试想,一个年薪只有3万的人,却总是想拥有一套价值千万的毫宅,岂不是太不现实了吗?倘若他学会满足,那么日子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6.舍得小利,着眼未来
虽然人人都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但每每当我们要舍掉一些东西时,往往还是会犹豫不决。因为大家总是认为,现在是“舍”掉了,而以后能“得”到多少,却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很多人宁愿选择“守”。事实上,当一个人只会顾眼前的利益时,那么他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已经向人们说得很明白了:螳螂自以为很聪明,即将得到美味大餐,却不知道自己早已经被黄雀盯上了。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想将来的心理,最终往往会将自己的未来断送。
贪图小利,断送未来
《易经》中有句话:“动则得咎”。意思是说,只要你选择去做事情,就一定会有得失。既是如此,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对于“失去”过分伤感,尤其是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更应该看开一些。舍得小利,才能赢得未来。
很久以前,有一个南昌人住在京城里,做国子监的助教。有一天,他外出经过延寿街,恰巧看到一个年轻人要买《吕氏春秋》那本书,讲好价钱后,年轻人掏出钱开始点,不小心掉了一枚铜钱,不过他并没有察觉。于是,这个南昌人便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用脚踩住那枚桐钱。等年轻人买完书离开后,他就弯下腰将钱捡了起来。这一幕被旁边的一位老人看了个清清楚楚,他站起来询问此人的名字,这个人便如实回答,之后老人便走了。南昌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来这个人是江苏巡抚。
后来,这个南昌人以舍生的名义进到了誊录馆,求见选官,终于得到了一个江苏常熟县尉的职位。上任之后他一直想见巡抚,可是都不得见,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名字早已经被列入检举弹劾的公文里了。这人十分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弹劾,人家对他说是因为贪污。他心想:自己还没有正式上任呢,怎么会有贪污之说呢?一定是搞错了。他想进去当面解释一下,巡捕便将此事禀报了上去,不一会儿,巡抚就出来了,问年轻人:“难道你不记得当年在书铺里的事了吗?那个时候的你对一文钱都要贪。现在你当上了官,那还不得把手伸进别人的口袋里直接偷呀?还是请你马上解下大印走吧!”这人这才明白,原来幕后的那位“高人”就是当年问自己姓名的老人,他后悔不已。
这个年轻人因为一文钱而断送了自己的官途,实在令人感到可惜,这个故事也向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俗话说得好:“舍去世俗三分利,得来冰心一片清。”小鸟若不是放弃了温暖舒适的巢穴,又怎会拥有壮阔蔚蓝的天空;鱼儿若不是放弃了涓涓细流的小溪,怎能见识大海的深沉及波浪。同样,人类若是舍不得眼前的小利,便不能拥有辉煌的未来。
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倘若你能看到每一次失去的背后都会有更大的机遇,你就不会因为舍掉眼前的利益而心痛不已。舍小利也是一种投资,大的利益往往都是从舍小利开始的。
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凡事应该从大局着想,为整体利益暂时放弃一些局部利益。诚然,抓住眼前的小利能够让人欢愉一时,但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试图处处得利,一定会让自己处处被动,造成整体失利的结果,受害的终归还是自己。
孔子座下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个叫宓子贱的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要进攻鲁高,随着战火一步步深入,马上就要攻打到鲁国的单父地区了,而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当时恰逢麦收季节,眼看马上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倘若此时齐人攻过来,百姓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势必会被抢走。很多父老乡亲们都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要在齐军攻进来之前让老百姓们抢收麦子,不管是谁种的,谁抢到就归谁,总之,肥水不流外人田,再说,齐国的军队抢不到粮食,自然也就坚持不了多久。但宓子贱听了,却坚持不同意采纳这个建议。后来,齐国的大军攻了进来,将小麦一抢而空。
因为这件事,宓子贱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埋怨,鲁国的贵族季孙氏也十分生气,还派出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道:“今年麦子被抢,明天我们还能再种。倘若这次真的下发命令,让老百姓抢收麦子,那么那些没有种麦子的人就会不劳而获。当然,单父的百姓也能抢回一些,但那些趁火打劫的人却可能会年年盼望敌军在这个时候入侵,到时候民风越来越坏,这个情况不是比被齐国抢去更加严重吗?鲁国并不会因为失去一年小麦的产量而变得衰弱,但如果让单父的百姓产生了这种借外敌侵入而获得意外之财的不良心理,才是对鲁国大大的不利呀!”
宓子贱能够深谋远虑,放弃眼前的小得,着眼于以后的大利,这种远见着实令人佩服。在小利与未来之间,宓子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古人尚有如此智慧,身处现代发达社会的人们,更应该让自己拥有这种胸襟和气魄。尤其是一些已经取得成功或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由于他们的影响超出普通人,因此人们对他们一般会有所求,其中不乏有其曲意逢迎,投其所好的。如果这些人只顾贪图小利,就很有可能会沦为别人手中的工具。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只要生命中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纵然遥不可及,但它仍是人生的大事,会产生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勇气。若盯着蝇头小利,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凡事从大处着眼,只盯着鼻子前面这点小利,没有远见,最终会因小失大,成不了气候。
舍得智慧
陶渊明舍得五斗米辞官,才能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比尔·盖茨舍得哈佛大学的一纸文凭,才创造了今天微软的财富神话……如果他们只着眼于眼前的小利,怎么会有以后的成就呢?一个成功的人生,必须要看透“舍”与“得”之间的关系,拥有时候或许我们正在失去,而舍掉的时候或许我们也正在获得。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这才是至高的境界及智慧。
7.懂得要适可而止
一只几天都没有吃饭的小老鼠,钻进了一只盛满大米的缸中,看着美味的食物,小老鼠兴奋不已,便放开大口吃。吃饱了就躺在里面睡觉,睡醒了接着吃。就这样,缸里的米越来越少,缸口与米的距离也一天天在拉长。小老鼠也想过:当米吃完了自己就出不去了。可是,看着那白花花的大米,他还是经不起诱惑,于是打消了离开这里的念头。果然,当小老鼠吃完最后一粒米时,它再也出不来了,最终被困死于缸中。
这个故事也告诉人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否则事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到十分满的。常怀一颗平淡之心为人处世,才是一种睿智、坦然的人生风格。虽然道理说得很清楚,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做到适可而止,经常掉入一个个深深的“火缸”中不能自拔。
贪婪无度,自毁人生
漫漫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这些诱惑,许多人都无法自控。倘若一时得不到,有些人便可能会铤而走险,结果断送自己的前途。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相信人们都耳熟能详,故事中的老太婆因为不懂得适可而止,才在经历了一番短暂的荣华富贵后又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小草屋里。
从前有个穷书生,日子过得穷困潦倒,每天只会满口地念“之乎者也”。他家里什么都没有,就连睡觉的床也是用一个长凳来代替。尽管如此,书生却不去用双手赚钱,总是祈祷佛祖能赐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佛祖看他实在可怜,便给了他一个看似十分普通的布袋,并对他说:“这个袋子中有一个金币,当你将它拿出来之后,里面就又会有一个金币。不过,只有当你将这个布袋还给我的时候,才能使用这些钱。”
穷书生听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这样天大的好事竟然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了。他开始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堆满了金币。这些钱就算是他这辈子什么也不做,也足够花了。可是,他还是舍不得将袋子还给佛祖,心想:“我现在还不能将钱袋还回去,钱应该越多越好!”结果,穷书生累得倒下了,他死在了钱袋的旁边。
很多人都在笑书生的“傻”,可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就是太“贪心”,所以才会不甘心。很多时候,并不是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懂得适可而止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生活就像是一杯水,不论你用的是玻璃杯还是水晶杯,都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杯子里的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往杯子里放入一些东西,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你喜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适可而止。因为毕竟杯子的容量是有限的,你加的太多,水就会溢出来。所以,不要计较太多的得与失,好好享受成功和努力的过程就好。
为人处事,贵在适可而止
贪得无厌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适可而止则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从容,也更加宽容,它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交待。
有一次,陆军部长斯坦顿气呼呼地来到了林肯总统的办公室里,他很愤怒地说道:一信少将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指责了他,且还偏袒了一些人。林肯听后说:“我建议你可以写一封内容尖刻的话来回敬他,在信里,你也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照做了,他写了一封措辞十分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林肯说道:“写得好极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好好教训那个家伙一顿,你太棒了,斯坦顿。”斯坦顿将信装进了信封里,但这时林肯却叫住了他,问:“你要干什么?”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把它寄给一信少将呀。”谁知林肯总统大声说道:“不要胡闹,斯坦顿,这封信不能寄出去。你赶快将它扔进炉子里烧掉吧,一直以来,对于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其实你在写信的时候已经解气了,我想你现在的感觉应该好多了吧!”
面对斯坦顿的气愤,林肯的处理方式的确十分新奇,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其实,他就是一个懂得适可而止的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让人不得不对这位伟大的总统产生钦佩之情。
做人要学会适可而止,对任何事情都要看开看淡,养成豁达、乐观的良好个性。你再喜欢吃某样东西,如果吃的过多也会感到腻味;你再喜欢听某首歌,听的过多也会感到厌烦。生活中,当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得到太多时,同样也会感到厌倦。很多事情真的不必如此执着,否则既伤害了别人也会刺到自己。不过,适度是很难把握准确的,中国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适可而止,就是指在最合适最有利的时机,立即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事情,注意分寸和火候。关键就在于把握一个度,让一切都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不高也不低。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生活高手。
舍得智慧
有人曾经将财富贴切地比作咸咸的海水,喝得越多就会越觉得渴,而越渴就越想再喝。因此,适度很重要。当我们懂得适可而止时,欲望就像一个洁白的天使,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当我们贪婪无度时,欲望就像一个丑恶的魔鬼,破坏我们的每一步行动。对欲望的不满足,会诱使我们不断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过度地追求物质,很容易使自己迷失人生的方向,其结果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