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感觉也并不是对每一个钟表都应验。比如,在钟表店里,面对各式各样的钟表,我却没有一点兴趣,心跳似乎也很微弱。又比如,面对数字清晰的电子表,我是怎样也找不到自己心灵的触动。长久的经验告诉我,中堂上的那尊挂钟与我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何时,只要有它的声音在,内心顿时宁静下来,心跳声也“突突”变得明显。
搬家离开老屋时,堂屋的挂钟是我一路抱着的,走在路上感觉就像抱着自己滚烫的心。
由于老钟太久,样式也难看,不再适合新房的大厅了。父亲几次都说让把那钟扔了,我百般阻挠,无奈之下,我只有擦擦那沾满岁月的污迹,然后挂到自己卧室的床头对面。每晚睡觉前,我都会靠在床头,看着指针一步步远了,又近了,又远了……曲子没有一点变换,却是我最珍爱的——那是和我的心共同的演绎。看着看着,眼睛模模糊糊,安然睡去。
有一天,在听着指针跳动时,竟不知不觉靠在床头睡着了。醒来一看,还不明白自己怎么坐在床上,床头灯还亮着。可就是在这沉睡醒来的一刻,在清晰的钟声里,我似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对钟表的心跳情有独钟——指针转的是时间,不也是人生吗?
记得中学将要毕业时,看过迟子建的一篇文章——《时间怎样地行走》。作者告诉我们:
挂钟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面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划痕的面容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的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是从这一篇文章认识迟子建的,也是从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时间是怎样行走的。原来,我从童年开始倾心钟表的心跳,都是在观察时间,只不过以前不知道自己的目的而已。同时,我也有了种被欺骗的感觉,原来所谓和心跳一起的跳动,都只是感官而已。也许是明白了旅途的目标,我渐渐对钟表的心跳有了恐惧感,也不再用手去感受心跳的搏动。我害怕自己窥到了时间的真谛,又似害怕中了时间的魔咒。
辗转奔波,几年的游子生活渐渐让我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当我再次回到家,回到挂有老钟的那间屋子,钟声却停了。父亲说,停了有两年了,大概是没电了吧!那一晚,我盯着没有声音的钟盘,久久无眠,心绪复杂。第二天,在修理师傅的帮助下,钟声再次响起,气定凝神,听着指针的舞动,我又找到了心跳的旋律。
临走时,我取下了刚刚修好的钟,用毛巾认真地擦了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放到箱子里衣服中间。我知道,我的生命注定不能离开这钟,更无法回避这钟声,我的心灵必须找到与钟声统一的节奏。
比天空还要辽阔
卢志容
在厦门工作的那段日子,遇到了些不顺心的事,有点郁闷。到了星期天,就常常约上二三知己,带上两瓶地瓜酒、一包猪头肉、半斤花生米,到海边去畅饮消闲,宣泄胸中不快。聊到酣畅处,每每借着酒兴面对茫茫大海纵情高歌一曲。海浪裹卷着我们的歌声,时而呼啸而去,消失在大海深处,时而扑向岸边,摔在岩石上,摔出更加激越澎湃的旋律。每当这时,我便感到特别的开心,特别的轻松。
于是我们收住歌喉,欢笑着撒开双腿踩着松软的沙滩尽情跳跃奔窜,直跑得两腿发酸浑身冒油,再跳进海水里扑腾沉浮个够。待释放完体内积蓄的热能之后,才一个个懒猫似的展开四肢仰躺在沙滩上喘气,晒太阳。这时,世上的一切烦恼也就化为烟雾飞到九霄云外了。
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天空格外澄澈,我们又一次拥抱大自然,与海滩融为了一体,默默地、静静地倾听耳畔时强时弱的有节奏的海涛声。此时,我只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出了窍,化成了一片云,悠悠地飘飞起来,直向那高深莫测的蓝天飞去,进入了一个无尽的时空隧道,而留在海滩上的则是一具空泛的躯壳。
躯壳渐渐缩小,像鸟笼,像蜂巢,最后竟然小得融在沙粒里了——原来我在这个世界上竟是如此的渺小,往日常把自己看得很大,估得很重,实在可笑之极。
转瞬间,这具躯壳似乎又迅速膨胀起来,像高楼,像大山,不一会儿,竟然把无边无垠的蓝天和大海也包容其中了。这时,我便成了蓝天,我便成了大海,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全装进了我的胸中。
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为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而为人的自豪和尊严。想到世人常为一些个人的小恩怨、小得失而耿耿于怀,纠缠不休,更有甚者,还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私利而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无为的内耗,除了给社会带来损失,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伤害之外,还有什么呢?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此时此刻,盛唐诗人李颀的诗句把我带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无比清醒的精神境界,我感到身轻如燕,心静似水。
一轮通红的太阳不小心跌进海里去了,溅起一道美丽的霞光,把海天相接的尽头染成了一片流动的猩红。它告诉我们,该收收心回去了。
这是一次平凡的神游,却让我终生难忘。
幽默时光
再来一听可乐
昨晚朋友一起吃晚饭,酒足饭饱后,叫老板结账。老板拿了单子来说:“261,算260!”朋友突然问道:“老板,261块算260,那如果266算多少呢?老板愣了一下道:“也算260!”这朋友拿起筷子夹了口剩菜道:“老板,再来一听可乐!”老板凌乱中。
参透
中国佛教史考试,一同学交了白卷,结果满分。问老师,答曰:四大皆空。第二年这同学的室友选这课,也交了白卷。
但交完心里非常忐忑,怕出什么岔子,于是特地打电话:“老师啊,我这是四大皆空啊。”然后听到电话那头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说:“本来都给了你满分了,看来你还是没参透啊……”
如风的少年,如歌的青春
侯拥华
年岁渐长,心事渐多,常常会在夜里无端忆起一些往事。可是,偏偏却又害怕忆起。特别是那些太过美好的部分,几乎是要在记忆中刻意抹去。
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是因为生怕那一念一想,会让自己幽怨断肠、悲伤萦怀。
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不大的农家小院,桐荫如盖,一院花香。有一次,父亲下班过来看我和弟弟,借着他进屋和大人说话的间隙,我偷偷跑到院子里骑他的自行车。
骑着骑着,车子突然倒了,额头砸出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那天外婆第一个一脸惊恐地跑出来,大呼小叫地抱着我去找白布给我包扎。
她脸上浮起的疼惜,至今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外婆家外的那条青石街,只要卖冰棍的吆喝声响起,我就会跑出去讨要。每次都是空手而出,满载而归。其实跑出去的时候外婆就已经紧跟在后了,像是早已形成的默契,我拿东西,她付账。看我喜滋滋吃冰棍的样子,她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如今,那些爱我的老人都已作古,他们的一颦一笑永远留在了记忆中,想起来都会生出几分心痛。
小学二年级,母亲曾经到村小学带过一段时间的课。在校园里每次见到她,我都要低头避开,生怕她发现我的调皮而招致训斥。可母亲,总是笑笑,不语,有时也装作没有看见我的样子步履匆匆地走开。
她走过的样子很美,黑发如瀑,身影袅娜,我回头望去,她只留一个美丽渐远的背影给我。回到家后,母亲又亲自辅导我和弟弟的作业,温言柔语,不厌其烦。
那样美好的日子现在再也寻不到了,老了的母亲容颜不再,甚至连脑子也混沌一片,老花了的双眼再也看不得书本了,怎么能去辅导孙儿孙女的功课呢?
少年时候的玩伴总是一大群。一同相邀下河捉鱼,一同商量爬树捣鸟窝,也曾深夜密谋去偷邻村地里的西瓜。如风的少年,如歌的青春,现在都已成了云烟。现在大家都成家立业,肩上担起沉重的生活担子,相聚甚少,交流甚少,偶尔相见,笑笑,走开。生活没有了交集,那些美好的记忆也渐渐忘却了。后来,听说其中几个要好的朋友,有的遭遇了车祸,有的离了婚,有的入了狱。那些少年无知的天真快乐便更加让人缅怀了。
中学时候暗恋过一个女生。曾经借她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日夜临摹,期待得到她的赞许。也曾经和其他男孩那样,写不署名的情书给她,怀揣一些小惊喜认真地等待她的回复。可终究所有的努力都无疾而终,随着毕业结束匆匆了结。成年后,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当初的那份心动也不复存在。仿佛当年自己是和自己的青春进行一场暗战,那种惨败与失落总是不言而喻。
再后来,也曾豪情满怀轰轰烈烈地去谈一场恋爱,也曾爱得心潮澎湃,魂绕梦牵。只是不欢而散后,所有关于青春的故事都画上句点,只留无限唏嘘与慨叹。
再后来,就刻意忘掉过往,只留现在与未来。
近日看朋友推荐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看着看着就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已经多年不曾这样激动了,这次忽然又想起过往,所有的疼惜与无奈一股脑都冲进脑海。
原来,自己也曾有过热血浪漫,也曾有过豪情满怀,也曾欢喜,也曾悲伤,也曾无奈。
在喜过悲过之后,一下释怀了。那些年,往事如风,光阴入梦,多少过往或灰飞烟灭或化蛹成蝶,昨天的你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今天的你,又何必去在乎从前呢?
苦涩也是甜的味道
枕戈待旦
我有过一段困顿的日子。前几年中专刚毕业,我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城中村租住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子。
在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我一个小小的中专生,当然经历了几多风雨。好不容易,我进入了一家销售公司做业务员,工资不高,但是能养活自己,我觉得不错了,先就业后发展吧。
读中专时我就参加了自学考试,留在这座城市打工,我一是想实现考个本科文凭的愿望,希望将来能有好的发展;二是想挣些钱还上我上中专时借的钱。
生活上我能节俭就节俭。每天晚饭后,我会在房子里读书或写文章。对于未来,我知道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住进院子的一个月后,搬来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个五六岁的活泼、可爱的男孩。同在一个院子住,我们慢慢地就熟了。
他们从农村来,在这座城市里卖早餐。那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上学前班的小男孩学的英语单词不会读,让我教教他。我答应了下来。小男孩的妈妈说,一直麻烦我心里过意不去。我说没关系的。后来,小男孩的妈妈买了复读机,让我把他学的新单词读音录下来,便于小男孩去读。
小男孩只要见我下班回家,总是礼貌地叫我叔叔。我觉得他很懂礼貌,还真的很喜欢他。时间长了,我们俩也很熟了,小男孩有事无事也爱往我屋里跑。我常常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你看叔叔文凭不高,找个适宜的工作很难,你可要好好读书啊,等等。小男孩仰着胖乎乎的小脸说:“叔叔,我知道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会好好学习的,以后我要考清华或者北大。”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小小年纪就有志气。好好学习吧,叔叔相信你!”
一个周末,我正在房子里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写到动情处流下了泪水。恰巧小男孩进来了,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叔叔,你怎么哭了,是不是想家了?”我赶快抹去眼泪搪塞过去了。周一,我下班后,小男孩跑到我的门口说:“叔叔下班啦。”我点头说:“是啊。”“叔叔,我送你一个礼物。你猜是什么?”他倒背着手笑着对我说。我笑着说:“叔叔什么也不要。”小男孩把手伸到我的面前:“叔叔,我请你吃棒棒糖!”看到他的手里拿着一把棒棒糖,我连忙摆手说:“叔叔不吃,叔叔不吃,谢谢你了。”小男孩说:“叔叔一定要收下。”
我执意不要。小男孩剥开了棒棒糖:“这样吧,叔叔你尝一尝。”我只好接了过来。“叔叔,甜吗?”“甜,很甜。”“叔叔,我听我爸爸说,虽然你和我们家一样现在生活得不好,但只要上进,就一定会苦尽甜来,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现在你吃了我的棒棒糖,不是感到很甜吗?”一下子我愣了,小男孩竟说出了这样富有深意的话。
虽然人生有许多苦涩与烦恼,可是把苦涩和烦恼转换成棒棒糖吃了,不是仍旧感到很甜的吗?在这种意义上,吃苦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此后,我的心境变得越来越好。我努力地做业务、学习,我自学考试的科目一门门过关了,我写的文章也一篇篇地发表了。当我把本科证拿到手的时候,我已发表了七八十篇文章。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家杂志社做起了编辑,而这个工作也是我热爱的,生活也由此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我一直记得那个小男孩和他的棒棒糖。
少年,你好吗
吕保军
接到入伍通知那天,他激动得一夜没合眼。从小就向往大海的他,脑海里全是无边无际的蔚蓝。似乎以后,就可以每天徜徉在风平浪静的海边,看潮起潮落了吧?也许兴之所至,还能和战友们跳进雪白的浪花里畅游一番呢。
但是,他被分到了一座海岛上当坑道维护兵,四面环山,交通不便。都说当兵在海岛苦,在海岛深山里就更苦。在这里,他几乎看不到大海。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坑道口前面的空旷地上,才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远方海天相接的地方,有一片蔚蓝。即便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一年里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
山路弯弯,雨雪泥泞。
他和几名战友迎着风雨驻守在海岛深山,那份艰苦那份寂寞,可想而知。每天,他都盼望明天是个好天气,就能伫立在坑道口,眺望那片遥远的、令他无限神往的蔚蓝了。现实跟当初的幻想差距太大了,他内心里不免怅然。
有一个人,将他的失落看在了眼里。这个人就是班长。班长说,你喜欢大海,对吧?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班长二话不说,领他来到一处山脚下。咱们比赛登山,看谁先爬到山顶好不好?他狐疑地看着班长,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班长神秘地一乐,无限风光在险峰,来吧!说着,率先朝山顶爬去。不甘示弱的他,跟在班长屁股后头朝上攀爬,他们很快就爬到了山顶。
班长矗立在那儿,朝连绵起伏的山峰放眼远眺。他也学着班长的样儿朝远方眺望。班长问,看见了么?他说,看见了。班长又问,看见什么了?他说,山,连绵不断的山。班长再问,还有呢?他说,还有云雾,白茫茫的。班长还问,还有呢?
他疑惑地摇着头。只见班长大手一挥说,还有大海,蔚蓝色的大海!波光如镜的海平面上,鸥鸟在展翅翱翔,轮船在进出海港……
他努力瞪大眼睛望去,却没有看到班长描绘的画面。莫非,班长的眼睛出现了幻觉?班长肯定地说,你不信?咱们当的就是海上的兵,怎能看不见大海呢?想看见么?
我教你个办法。只见班长双手拢在嘴边,朝着连绵起伏的大山,放开喉咙大声呼唤起来:哟嗬——,哟——嗬嗬——余音甫歇,班长兴奋地说,真痛快!你也试试。他起初有些放不开,因为他从未这么放开喉咙呼喊过。班长启发他说,你不是想家了么?许是想念初恋情人了吧?把心思喊出来就轻松多了。
他的脸倏地红了,班长,人家还没谈过恋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