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心轻放的光阴
7385600000014

第14章 四季歌(3)

我第一次从河的这边走到了对岸,发现那边并无两样的景致,心里便徒生无边的失望。

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学会了和父母顶嘴。在日夜交战中无数次败下阵来后,盼望着能早点长大,好离家千里,与父母永不相见。

以为只有那样,才够解气,才有志气。于是,读书的时候异常刻苦,想方设法争得父母的同意,让自己从一个走读生变成了一名住校生,直到有一天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走的时候,父母来送,回望生养自己的故乡和父母,忽然生出无限眷恋,仿佛自己这一走,真的会永生永世不再相见。多年后客居他乡,回乡便成了一种奢望,于是便有了更多的回望。孤独时刻胸中便总有一股淡淡的挥之不去的乡愁。沿着细细的电话线,或者是隔着无形的电波,用乡音和父母通话,话语不多,可那种氛围总是甜蜜和美好的。

有了女儿后,总喜欢逗她玩。有那么一阵子,特别喜欢看她生气瞪眼睛的样子。看着看着,就忆起了自己童年的样子。在莞尔一笑中,感叹时光的无情。那一刻,想必孩子内心是愤怒的、伤心的和失落的。可在大人眼里,因为隔着长长一段无法返回的时空,而变得美好起来。

工作后,十几年匆匆而过。有一年,和当年的同学相约某地,重叙旧情,心中不免忐忑起来,既期望却又害怕遇见我心中的那个她。当年的那个她变了吗?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还会是当年那个清瘦文静的样子吗?还有,当年牵手走过的杨柳是否还在·想着想着,忽又嗅到当年青春时光的气息,多年过后,那份美好在心中并不曾褪色半分。意外的是,相聚的时候并未见到她。那天,有失望,也有庆幸。想必她一定知道我会来,于是辞掉了这次难得的相聚,甘愿用遗憾换作永远的美好留在对方心中。

常常会看不清感情,于是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又尝到了甜蜜。常常会看不清自己,于是枕着一段光阴回望,才看清了当初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也常常会无法看清事实,于是走出来,站在外围远远地去望,心便有了明亮无比的力量。

枕着一段时光与你相望,我看到的是美丽的你,与真实的自己。

让时光静止,人也精致起来

白国宏

让时光静止,人也便精致起来,不思,不念,不贪,不求,不欲,就那么安静地待着,任思维穿越万水千山,穿过秦皇汉武。眼前几件不起眼的旧物,不尊,不贵,不美,不丑,却凝聚了主人点滴的凡俗,那一刻细细品味岁月的芳醇,也是一种别样的智慧。

用了几十年的老锅,水杉木的锅盖,拿起来笨笨的,因为积聚了太多的水汽,凝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这样的锅,卤出来的肉,最香。几十年的锅盖尝尽了时间的美味,在水蒸气的鼓动下,把一身的芳香散了出来。享福的食客啊,哪里是品一顿珍馐,实则是品了百年的精华。守着一口老锅,实则是守着百年积聚的美味。如果有幸这老锅还是祖母,太祖母,或者更久远的前辈留下来的,那你就经历了一场真正的穿越。老锅珍藏着岁月,不急不赶,却酿造了最简单的芳醇。

一直很喜欢江南人家的习俗。生了女儿,父亲一定会亲手封好一坛好酒,埋在自家的树下。这坛子酒就随着女孩长大,看着女孩哭,女孩笑,直到女孩出嫁的那天,不再年轻的父亲,亲自开启那坛陈酿的美酒,以飨相邻,分享喜悦。这酒就是女儿红。我真不知道,父亲让时光静止,人也精致喝这杯酒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是留恋,是喜悦,是担心,是幸福……一杯陈酿了十几年的酒,承载了太多的心情,怎能不醉人呢。女儿红珍藏的岁月,从天真懵懂一直到成熟懂事,期间的芳醇,只有最爱的人才能读得懂。

一棵老树,孤孤单单地伫立着。昔日他的伙伴们,要不在电闪雷鸣中倒下,要么在伐木工人的手中断裂,要么在那年久久不下雨的大旱中枯死……总之都离开了他。唯独他一直享受着阳光雨露,看门前的院子,拆了盖盖了拆,主人家换了一拨又一拨。大树珍藏的岁月,酝酿着光阴的芳醇。

物可以积聚岁月的芳醇,人又何尝不是呢?用安静的心,静静等待岁月的馈赠,多美的事情。

幽默时光

睡觉

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道:你怎么上课睡觉?

可是,张三拒不承认:我没有睡觉。老师:

那你干吗闭上眼睛?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吗直点头?

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吗直流口水?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

非洲野猪

老师在讲台兴致勃勃地讲关于非洲野猪的事,但他一抬头竟然发现许多学生在睡觉,于是他很生气地说:“你们要看我呵!

不看我,怎么知道非洲野猪长什么样子?”

眺望东方的一抹晨曦

刘代领

我上班有个习惯,总会提前一两个小时上班,看点自己喜欢的书报。喜欢读书的我无论以前在销售公司、杂志社上班,还是现在在报社工作,在上下班的路上我总是拿着书看。

在销售公司上班时,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我很喜欢文学,想为以后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化方面的工作打基础。

后来,经过努力,我在一家杂志社上班,还是保持着自己早到读书的习惯。早晨空气清新,大脑清醒,记忆力好。在早晨一两个小时里静静地看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想逐渐提高自己,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渺小,也越来越发现自己写的文章离大家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努力读书学习的愿望就越强烈。我不少文章都是在早上上班时有了灵感构思而成的,有时就是在那一两个小时里写出来的。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怎能不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何况我还从事着一份文字工作?

早晨一两个小时,我或看书,或思索,或构思文章,或舒展筋骨锻炼身体,或记录下我在路上的点点滴滴……

生活的路上,有无限丰富的生活内容:

风雨霜雪,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知道,通往高处的路,每一步都踏着汗水的台阶。除辛勤地工作外,写作是我的兴趣和目标之一,我怎能不广泛地阅读书籍,汲取营养,淬炼思想,聆听智者的点拨,感悟生活的智慧?

对于一个有更高追求目标的我来说,奋斗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有时我想,我比别人起得早吗?我比别人努力吗?我不想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么我有何理由不去更加热爱生命和生活?不去钟爱劳动和汗水?不去珍惜宝贵的时间?

那天,六点钟我就醒了,我起床想看看早晨都是什么人起得早,步行半里路到公交站牌候车,我发现站牌前已站着好多人了。

坐在公交车上,我观察着、思索着。我发现清晨早起的人是那么多:小区看大门的起得早,路面洒水车司机起得早,公交司机起得早,扫大街的清洁工起得早,上学的学生起得早,做早餐的商贩起得早,送报纸的人起得早……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比我起得早。一天之计在于晨,许多人为迎接新生活每天努力着、追求着。

一天清晨,我眺望着东方的一抹晨曦,不禁吟诵起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中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我比别人起得早吗?“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想着想着我就笑了。

尘世唱了一支歌

石兵

时光具有种子的属性,它根系潮黄,叶润光泽,躯干斑驳,果实浆满,伴随着成长的时缓时急,它的心绪也会变得或荣或枯,深藏体内的年轮记录着或圆或缺的心事,暗流汹涌的树脉经营着明暗不一的人生,它有着与人一样的性情与聪慧。

在每株人生之树面前,总有这样一段孤寂的时光,它氤氲光阴,静若处子。与飘渺的时光不同,它是有重量的事物,会在每个人心头压上一道阴影,用丝丝沁人的凉意让心灵的律动变得韵味十足,它会将躯干的生长速度放缓,将光阴锁入思想的牢笼,酵解琐事,析现精华。

1922年3月,39岁的奥地利小职员弗兰兹·卡夫卡独处于狭小的公寓中,窗外已近黄昏,人声喧哗,流光舞动,但一切却在他的窗前戛然而止,中年卡夫卡此前已经拒绝了两次婚约,早已习惯了与孤寂相伴,在那个阴沉的黄昏,他铺开稿纸,开始写一个关于城堡的故事。此时,窗外有无数城堡,窗内亦是一座城堡,笔下是城堡,心中亦有一座城堡,但是,孤寂时光的环绕中,卡夫卡却永远无法进入任何一个城堡。

这个悖论伴随了卡夫卡的一生,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孤寂的时光,孤寂压垮了恐惧的卡夫卡,却也让他在不停的拒绝中学会了倾诉,他笔下那些诡异、怪诞、矛盾的情境最终转化为了力量,转化为了一种深沉的爱。

尘世终将如昨,时光次第更新,卡夫卡,这位孤寂时光的代言人,在躯体消失之后的许多年里,依然继续着人生之树的生长,为无数钟情文字的人分娩出获取新生的密钥,而他充满谜一般力量的灵魂,也依然在孤寂中一点点成长着倾诉着。

任何有意义的倾诉都必将是孤寂的,因为孤寂,才能让心灵进入灵魂,因为时光流淌,才能让孤寂被赋予更为深远的意义。在光与影的变换中,无数人的正面与背影交织,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事实上都一直存在着,生发着,结绳记事,绾结数典,所有孤寂都会在幻灭的假相中迸发出生命的原力,低眉垂目,开一朵向阳花,颓唐气沮,唱一首无字歌,孤寂背后,原来是光。

1947年5月,上海的一座寓所内,27岁的张爱玲写下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文字,彼时,窗外炮火纷飞,室内烛光灰暗,一生惧怕孤寂的张爱玲在这一刻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此藏身孤寂,萎谢尘世。

一个月后,远在浙江的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书写下这段文字时,张爱玲是否垂泪心伤已不得而知,但彼时时光的孤寂与绝望却已透过文字传递到了每个人心中。

旷世绝恋敌不过孤寂时光,即便才华如锦,在光阴淘洗中终会化作枯灰朽尘。爱情离去之后,张爱玲文采尽失,再也写不出《倾城之恋》这般留传人世的文章。但是,总有些事物会被留存下来,事实上,也正是到了此刻,张氏文字中那些旖旎中暗藏的深刻,细腻处积淀的沉重才被真实地展现出来,与文字的有形无力相比,尘世中的孤寂与疼痛才是将人生这部大作推向极致的最终力量。

相似的孤寂总在人间的众多角落中逡巡不已,令人感慨叹息。那是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在图书馆中面对海一般的书籍,是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在午夜聆听敲打灵魂的命运交响曲,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芜杂的地坛公园中行走与思考,那是对个体命运变幻无常的灵魂哲思,是对这个世界深沉无言的终极大爱。

与孤寂的旧日时光相对时,文字显得又那么无力,或许只有源自内心的珍爱,才能擦拭干净这一段生命中的孤寂时光,显露出它清水般的模样,此时,用它洗涤人生之树会愈显郁葱,用它滋养灵魂之光会更加明亮,这一点,其实,无关命运,只关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