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了解孩子
7380500000014

第14章 行为铸造习惯,习惯成就未来——剖析孩子的(6)

一位初中生,特别喜欢上网、打游戏,但是父母对他的管制非常严格,放学之后必须即刻回家。他偶然一次在同学家上网,结识了一位已辍学的同龄网友。网友对他说外面的世界缤纷绚烂,一个人在外面可以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吃喝玩乐随意享受,不需问父母要,也不需受父母管,而且还可以无所顾忌地上网、聊天、玩游戏,那种感觉真的是既自在又惬意。看到网友的一番话,他开始动心了。想到自己可以赚钱,可以获得自由,可以天天上网,可以不再受管制,他终于下定决心出去“闯”世界。于是收拾好东西偷偷走出了家门。

孩子之所以选择离家出走,很大程度是受家庭和学校以外他们想象中的刺激、无人管束的自由生活的吸引。网络和电子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外界的诱惑还来自一些不良少年、社会上一些闲杂人等的引诱,由于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渠道正在增多,一些不法之徒诱导教唆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件屡有发生。除了以前的以“交笔友”“介绍工作”为名进行欺骗之外,利用电脑网络唆使孩子离家出走等,都是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重要因素。

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会对他们还不了解的世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五光十色的市场经济,使一些很想赚大钱的孩子坐不住了,他们也想到市场上去捞一把,以为只要到市场上随便卖点东西,就可以财源滚滚来。孩子离家出走下“海”经“商”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还比如有的孩子以为在外打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用再向父母要钱。但是尚未成年的他们,却不知道独自在外打工将要遭遇的风险和困难。

此外,由于受电视、电影、光盘、书刊等传播媒体负面影响,也使得很多孩子产生对所谓“自由自在”生活的畸形追求心理,从而产生出走冒险的念头。

家庭教育的偏差

就家长而言,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或百依百顺,放任骄纵;或者以绝对权威自居,稍不合意,非打即骂,从而加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这种溺爱与痛恨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酿成了孩子离家出走的苦酒。

大部分孩子的离家出走可能由于家庭教育上的偏差。平时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上网成瘾、不爱学习。而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时,不去追究自己的责任,反而对孩子责骂殴打,不依不饶。这样,孩子一气之下就会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有一位机关干部的女儿,从小学到中学离家出走3次。女孩从小生活优越,被宠得像小公主,但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在班里居中下水平,所以老师并不喜欢她。

家访时和她的父母说了不少缺点,父母从此对她管束严厉。

一天,爸爸下班回家,还没进屋,就听见喧哗的音乐声,原来她把很多同学请到家里,正在开party呢。爸爸一气之下,把音乐关掉,把同学们全赶走了,然后又把女儿狠狠地斥责了一通。她非常生气,说爸爸不尊重她,一摔门扬长而去,并且一走就是几天。这期间父母把女儿可能去的所有地方找了个遍,却没有女儿的影子。几天后,她回来了,但对于自己去哪儿了,闭口不谈。还厉声警告父母:“如果你们再骂我,我还走!让你们永远都找不到!”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懂得宽严相济。要么过宽,要么过严,于是孩子就会难以接受这种一会被捧到天上,一会儿又被重重地摔到地上的无常教育方式。更进一步说就是一个从小被娇惯的孩子,突然对他大发脾气,他一时承受不了,就可能产生出走的冲动。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讲究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孩子出现问题之后,便不分青红皂白施以粗暴地打骂、斥责,使孩子产生“与其这样,不如离开”的想法。相反,还有些家长只顾自己的“事业”,对孩子管教却很少,或者干脆就“忘了”管孩子。于是,孩子就会以为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采取离家出走来表示不满。

此外,家庭内部关系紧张,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经常吵架等都会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淡薄、疏远,使得孩子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人,离开这个家最好。

离家出走只为逃避压力

很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一味地对孩子以高标准严要求,使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压力。而当孩子终于承受不住的时候,就会采取离家出走的方式逃避现实。

心理承受能力差是许多孩子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无法面对和接受挫折、压力时,他们便以不计后果的出走来逃避父母,逃避现实。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对不起,我让你们失望了,我忍受不了了,我走了。”与这个孩子一起出走的,还有同班的另外4名同学。出走前,这些孩子用书包装走了其中一人家里的3000元钱!

事发后,孩子的家人立刻报警,并协同警方向火车站追去。经过排查和线索追踪,警务人员判定孩子很有可能乘坐已经开走一个多小时的K738次列车,于是立刻与K738次列车上的乘务员联系,并向其讲明情况。得知此事后,乘警们立即通过广播找人、在车上询查等方式,终于在2号车厢找到这5个孩子。经过了解,乘警们得知,5个孩子都是武汉市某中学初中学生,年龄均在14岁左右。父母过高的期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过重的思想负担,使得他们产生了逃离的念头。5人商定后,从其中一个孩子的家中偷偷拿了3000元钱,然后坐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

父母过高的学业要求和对孩子望子成龙的期望,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无法排解的压力。当压力达到极限时,孩子很可能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比如有些孩子在父母的要求下,上完培训班,又要去上补习班,根本没有自己的玩耍时间;有些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又不想辜负父母的一番期望,她想谎报分数,又深感这样做更对不起父母,于是在这种心理的重压下决定离家出走。

孩子心理压力愈来愈大,是因为缺乏与父母有效的沟通。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渴望有人倾诉,但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就已经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了。于是,孩子的很多心理感受和心里话得不到倾诉和理解,终使压力累积过多而不堪重负。如果每个孩子都有温暖的家庭和与父母之间无碍的沟通,他们也许不会出走。

很多家长都会不解地说在家多好呀,真不明白孩子为何还会离家出走!可是,他们不晓得,现在的孩子背负了多少重负。考试没考好,其实没什么,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下次考好。可事实是孩子迎来最轻也是一顿痛骂吧,因为大人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负担有多重,他们更不知道甚至是一个学习顶尖的小学生或中学生,内心也并不是那么阳光,那么灿烂。

青春的叛逆

心理学家最近的调查表明,存在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占调查对象的25。6%。由此可见,这一问题不容忽视。而作为家长,摇头叹息无济于事,只有尽快地找到出走的心理动因,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不再出走。

离家出走将使孩子陷入重重的困境,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从而改变孩子一生的轨迹。如果,我们把握了孩子离家出走背后的心理动因,根据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危机,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健康地长大成人。但是,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就需要全方位地认识这些原因。

下面这一系列原因也会致使孩子离家出走。

青春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生理上进入发育期的同时,在心理上开始进入“心理断乳期”。伴随生理上的成熟,青少年心理上也逐渐成熟,表现之一是独立性增强,感觉自己“已经长大”,迫切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谊。如果家长还像从前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打骂,便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以至发展到出走。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是想报复父母。这类孩子是因受到父母的不公平对待,想用离家出走进行报复。他们一般不会走得太远。当暗中窥视父母东寻西找的狼狈相时,就会幸灾乐祸、得意洋洋。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是为了要挟父母。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形成了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许多父母过分地呵护这颗幼苗,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便会以出走相要挟。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危机。一些孩子因为不小心,而损坏了家里的贵重物品,如冰箱或电视。他知道自己免不了受到皮肉之苦,心里就会忐忑不安,非常紧张,甚至会离家出走以逃避危机。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是缘于个性。有关研究表明,离家出走的孩子多半任性,他们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朋友,他们很难和别人保持深厚而持久的友谊。

最后就是盲目从众心理。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小贴士

对于孩子离家出走的问题,社会各界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老师,应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多加关注。

学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动态。家长应杜绝对孩子采取粗暴责骂,变相体罚等“高压政策”。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有关部门应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对于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自控能力越来越差。但人生的成功与自控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果汁软糖”实验。他们把糖给一些小学一年级学生,告诉他们如果过一段时间吃就可以多得一颗糖。结果,仅有极少数的学生坚持了等待,绝大多数学生没能坚持。

经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坚持获得第二颗糖的孩子,通常独立性强、自信、开朗、社会适应性强;而那些早年经不起果汁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孤僻、易受挫折、固执,并往往屈服于压力,逃避挑战。由此可知,孩子自控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人生的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