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我的南京1937
73500000027

光华门(A)胁坂次郎的欲望

第十章 光华门

实际上,在1937年12月9日清晨,雨花台和紫金山的战斗还未全线打响时,日军已经出现在光华门外了。

当时,在光华门,巡视敌情的中国守军校官在望远镜里看到一队士兵正在光华门外的营地休息,这些士兵依在一堵墙下,抱着步枪,显得非常疲倦。望远镜里的景象一扫而过,这名校官下意识地以为是友军。但很快,他感到有不对劲儿,因为他刚才清楚地看到那队士兵的军服是土黄色的,竖订的红肩章更是刺目。日本兵!他不由得大喊一声,随即向上级进行了报告。

这队日军是从淳化镇一路尾随中**队而来的。

当时,陷落淳化镇后,日军前锋第36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大佐)在1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疾驰而过高桥门,于9日凌晨甩下后面的日军逼至光华门外。协同而来的日机猛烈轰炸光华门城墙,而且飞抵城内,目标明确地攻击设于南京第一公园的教导总队弹药辎重营营部,可见其来袭前情报十分准确;而日军步兵则趁机占领了光华门外的大校场通光营房阵地。

此时,担任光华门布防任务的是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光华门和门外一线阵地本应第87师防守,但第87师至12月7日才由镇江撤至尧化门附近,8日在工兵学校和白骨坟阵地与日军一度接火,此时尚未接防,光华门暂由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谢承瑞上校率军代守。谢承瑞,1905生,江西南康人。曾留学法国学习军事。1930年毕业回国从军,抗战爆发后,已任南京教导总队团长。教导总队被认为是整个南京保卫战中建制最完整、兵力最充实、装备最好的部队。教导总队一部参加了淞沪会战。退会南京后,因战事需要,队长桂永清将原部队扩编为3个旅,每个旅辖2个团,加上工兵营、骑兵营、特务营、通信营、炮兵营、辎重营等直属部队,有兵力3万多人。

光华门突然出现日军,让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和参谋长邱清泉大为吃惊,他们没想到日军来得如此之快。邱清泉给谢承瑞打电话,命令他固守待援。随后,增派教导总队工兵营一部驰援。此时,在光华门,危急中,教导总队士兵用沙袋堵住城门洞,防止日军来袭。

光华门顿时进入战斗状态。

光华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的一个。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修建的,全长超过34公里,有城门13座。在中国的历史上,城墙的修建一般呈方形,但明城墙却不同,它依山而建,呈不规则状,可以认为是出于防守的考虑。城墙最高处超过20米,顶部最宽处达12米,在巨大的城砖之间,浇灌有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配制而成的特殊粘合液,城墙甚为结实。而且,在城门处建有瓮城,可藏重兵。16世纪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曾多次游历南京,认为其城墙的坚固与宏伟“超过世界上其他城市”。作为冷兵器时代建城史上的巅峰之作,到了1937年,明城墙虽然经历了500多年的岁月侵蚀,但依旧巍峨如初。

1937年12月9日,日军的9辆坦克逼至光华门外护城河边的大道上,炮口对准城门。第9师团第36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决定在光华门打开一个缺口。日军第9师团的士兵来自石川、福井、富山三县。其中,胁坂次郎的第36联队的士兵来自福井县的鲭江,素以善战闻名。狂妄傲慢的胁坂向他的师团长吉住良辅保证,第36联队将率先攻入中国首都。

日军的重野炮响了起来。

在猛烈的火力的掩护下,胁坂次郎命令士兵组成敢死队,向光华门发起冲击。为了鼓舞士气,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专程派人向敢死队首领第36联队第1大队第1中队长山际喜一少尉御赐皇刀。

光华门的战斗打响后,南京卫戍副司令刘兴、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亲自督战。

战斗的激烈超出70年后我们的想像。在火力的掩护下,日军敢死队员像古代作战一样,挥刀持枪嚎叫着向光华门外的护城河猛冲。在中国守军的猛烈还击下,日军第一批敢死队全军覆没,举刀指挥进攻的第36联队第1大队长伊藤善光中佐被毙杀。

12月9日午后,守城部队在与日军作战时突然注意到光华门外有一个面粉厂,此厂顶部阁楼居然比光华门城墙还要高一些,而且面粉厂与城墙距离很近,仅10公尺左右,一旦被日军发现,占据制高点,光华门将有灭顶之灾。面对危情,守城部队立即派出敢死队员从城墙上顺绳而下,烧掉面粉厂,但日军飞弹如雨,很多敢死队员还未到城墙下,就在半空中弹身亡。但守城战士并未退缩,在友军火力的支援下,终于冲下城去,烧毁了对光华门够成致命危险的面粉厂。到12月9日晚7时左右,日军一天的攻势终被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