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名家看定南
7341300000011

第11章

《定南诗稿》

张宝林

戊子仲秋,参加“中国名家看定南”采风活动,归来赋得小诗数首,略记其事。

一定南印象①

青云山接神仙岭,马尾天光大帽嶂。

百岘连绵千径细,三溪环绕九曲长。

车行沃野鹅龙舞,舟过芳汀凫雁翔。

再访定南惊巨变,新颜不负好风光。

①青云山、神仙岭、马尾山、天光山、大帽嶂、三溪口、九曲河,皆定南山名、河名。鹅公、龙塘,定南乡镇名。

二赣粤高速②

前度难忘路险崎,翻山越岭棘荆披。

忽然一线穿崇岳,恍若三南挂彩霓。

蜜橘北输黄河岸,香猪南抵紫荆畿。

黎民跨上直通道,奔赴小康应可期。

②定南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如今赣粤高速开通,和京九铁路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定南经济的发展。三南,原为定南、全南、龙南的统称,此处泛指赣南。

三虎形围屋

虎形山下虎形围,虎目圆睁赫赫威。

勘舆名家空指点,施工庸匠屡迂回。

百年一梦终圆满,八闽千楼共旭辉。③

归去犹思其道墓,分飞劳燕口为碑。④

③虎形围明末即请勘舆名师勘查,竟无人敢承建工程。延宕百年,至清乾隆年间始建成楼。虎形围等赣南土楼与福建永定1500座土楼同为客家的建筑奇观和文化遗存。

④方其道,虎形围主家后代。生于1893年。1921年与就读于江西女子师范学校的刘和珍定下婚约。刘在“三·一八”死难后,方曾撰挽联哀悼。方刘故事,如今是导游的介绍重点之一。

四柱石廊桥

孽龙须断化廊桥,廊上神祠耸若碉。

许逊传闻非信史,乡民向背是风标。⑤

从来州县知凡几?无奈官声尽寂寥。

宦海应学牛得草,莫将红薯换民膏。⑥

⑤定南民间传说,三国时,有孽龙作祟,仙师许逊与之斗法,终于降服孽龙,化龙须为桥梁,造福乡里。民众在柱石桥上设祠,世代祭祀。

⑥上世纪八十年代,豫剧《七品芝麻官》上演,牛得草饰演的县令有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五敬老新院⑦

敬老光荣福利院,翁媪六百乐新居。

四围翠岭啁啾鸟,一脉清渠自在鱼。

健体无妨莳果木,休闲最好设棋局。

情投意合当年事,携手重温也燕娱。

⑦近年定南整合资源,将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家合一,完善了管理体制。院外青山环绕,院内绿水长流,又新建了宿舍楼,增加了工作人员。老人们衣食无忧,安享晚年。让人们欣喜的是,600多位孤老中,已有16对喜结良缘。

六定南图书馆

十万藏书堪斗富,人均占有着先鞭。

厅堂静谧宜研史,座位宽舒好谋篇。

题匾题诗皆京客,捐书捐画有乡贤。

我来助兴频涂抹,寄望南图再拔尖。⑧

⑧定南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全县20余万人,人均两人一册。馆名为著名书法家李铎所题。馆内专辟“俊杰书院”,藏有定南乡贤、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缪俊杰先生捐赠图书27000余册。

《定南风物记》

王必胜

提前到站的飞行

江西定南,虽为山区小县,相对中国的诸多县城,不过蕞尔之地,又远离我所在的城市,也不是我家乡的毗邻,本不该为我所关注的。可是,我早就耳熟能详了。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的场所赣州管辖,也是众所瞩目的江西客家文化的集中地。

作为一个地名,她没有什么特别的,如同中国许多地名一样,以方位来取名。循名责实,这南,就必然以某一点为坐标,她在赣州之南,安定赣州的重任在于斯。可见,自冠其名后,她就有一个神圣职责。及至,那现代革命兴盛时期的红旗漫卷,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当人们提及这赣州,这赣南,红色的历史,革命的家谱,也当然被叫得响亮,引人关注。

于我,也还因为,定南与一个人有关。这个被家乡人当作重要乡贤的人物,就是我原来的老领导缪俊杰先生。他对家乡的一往情深,让我们很早也知道了这个客家县城。这次,因为他的热情联络,或者是他的号召力,我们一行在奥运之后的不久,终于亲炙了这方土地。

那两天,正好北方是一个小的冷空气天候。两小时飞行后,华灯初上,降落在赣州机场,天有点阴,气温预报是二十四五度,但没有觉到闷热,倒像有点温暖舒适的感觉,可是,北方与南边的气温差别还在,这差别,想来除了天气自然外,其他也没有特别的感觉。

比如,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竟能提前十五分钟起飞,也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一点到达赣州黄金机场。走下飞机,感觉到小雨后的湿润。虽天已黑,从不多的灯火中感觉到机场的轮廓,一个偏远的地级市,有这样的机场,可见其区域位置的重要。现代化的信息快捷,是以行为其标志。有趣的是,飞机晚点为寻常事的时下,当我们从北京出发,竟提前十多分种起飞,提前到达。

还有,一条蜿蜒的高速路,在崎岖的山路中穿行。路,黑黝黝的,平整,分道线清晰,如同新修一样。约两个小时,大巴经过数个长长的隧道,到达了目的地。听说,过去从定南到赣州二百多公里的路,得一天时间,如今也不过大半天工夫,我们还是从两千五百里之外,天上地上兼程,就到了这里。

这就是定南,一个丘陵地带,还有几分乡野气息的山区小县。一个正被融入到现代社会节奏的定南。车从县城过,黑夜时分,两边街中店铺明亮的灯光密密匝匝的,热闹而有生气,细看不少招牌上的名字,很时尚也很有气势。比如多是在大城市才见的“中心”、“典当行”、“发屋”、“食府”、“家私城”之类,而我们下榻的酒店也冠有“国际”的牌子。细节是最好的说明。这些,俨然把一个山区县城的气象,定格在现代化的动感之中了。

初来乍到,这定南的景致就有了异样的感觉。

城中湖

甫放行装,就在住宿的酒店门前,一汪湖水引起了几位的兴趣。夜深人静,微风吹拂,灯光摇曳。各种建筑物和树木的倒影,在湖面神秘而迷离的呈现,颇为招人。同行者中老何是一个运动主义者,他带头沿湖走去。

这是一个圆形的湖。周遭是一条石头路,算周长也就千余米,一圈下来,一刻钟时间。说湖,确切地说是一个塘。一个人工挖掘的水塘。在定南几天,发现这里并不缺少水。在乡下众多水渠交错,保证着这块土地上水田作物的水量,也护卫着人们的收成。而在县城中,却少了一个如赣江那样穿城而过的水系。也少了一份人与山水相亲的和谐、便利。也许这样的一个缺憾,激发了思路,就有了一个城中湖的出现。

没有细问,是何时挖出的这方水面,也不知为何选地于此?包括这水如何保持清澈循环的?想来这定南也算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南方城市,既然老天没有恩赐她一个河湖相伴,一方水域绕城。那就因地制宜吧,自我创造吧!这方湖水,让百姓们有了与水亲近的一个去处,可调适小气候,既为百姓办好事,也可以改善环境和自然,决策者功莫大焉。没有问及当地的朋友,想来这个初衷八九不离十的。现在为政者们,都叫喊着牢记为民勤政的宗旨,把改善环境,打造宜居城市,作为社会发展首要,但多是些面子工程和形象措施。定南不需要口号,山里的人,最讲实际。造湖引水,打造宜居,要实干,面子和形象,是要得到百姓们认可的。

清风徐来,湖水清澈,天边的星月在云彩中时隐时现,倒影于水面的涟漪中,四方景物依稀可辨。

东岸的一条街上有五花八门的小吃店、小卖店,支在水边的凉棚下,休闲和消夏的座椅,一应俱全。几个透出灯光的小门面里,已是夜深时分,还有人声喧哗。人影,灯光,市声,杂糅组合,飘散在静静的湖面,也是定南一景。

在灯影绰约中,水面间或有些许的动静,是水上的鱼儿们在嘻戏?是宿鸟的觅食?近处,几棵不大的榕树下,有恋人私语。小城的夜,几分情调,几许宁静。

老何、老张、我三人,沿湖而行,虽长途奔波,大家也没有太多的倦意,都不太说话,静静地尽情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色,迷离的湖光。湖的右边有一长条的小山,东面是我们下榻的酒店,国际酒店的铭牌高大逼人,屋顶上连排的霓虹灯闪出垂直的光条,呈瀑布状,倒影在湖中,气韵生动。

我思忖,刚到定南,就见识了这块水面,莫非主人是以这方湖水为我们洗尘?

当然,于我是很受用的事,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就再沿湖走上一圈。九月的南方,秋夏交割之际,一个雾气迷蒙的早晨,红衣绿装以及短衣束身者们,或跑步,或倒行,沿湖一拨拨晨练的人,闲适而安宁的神情,似乎这是世界上最为惬意的一个早晨了。

想想,亲近自然,乐水乐山,不论南方北方,人同此心啊!

老城与古屋

时尚与古典,传统与现代,是一组矛盾体,一个城市,一方水土也即如是。

走近县城市政中心大楼前的草坪花坛,自然感叹这新建筑、新景观的现代意味与巍峨风格;坐在市政中心的礼堂里,看听古老的采茶戏,不由想到,作为一个有着四百四十年历史的古老县城,她的源头与出发点何在?她历史的亮点出之何方?

定南,按方位划,在江西最南端,与广东接壤。主人在介绍时,用最时兴的说法划分时间经济圈,说她南面与广东、福建的发达城市,都是三、二个小时的经济圈距离。而在文化的渊源上,有着悠久而绵长性,可与广东梅州,福建龙岩的客家文化,同源交合。

定南的历史最早追溯到明隆庆三年设县,距今440年。现在,她共有七个乡镇,二十余万人。资料上说,定南人百分之九十五为客家人。绝大多数与古代中原汉族居民南迁有着密切关系。据县内所存谱牒记载,迁入定南的先民,最早见于南宋。以后,世代繁衍。而最早成为定南这个城市的规模的,应当是一个叫“莲塘城”的地方。

阳光强劲,晒得庄稼和树木光鲜明亮。这个有点破败的古村在一片绿色中,极为剌眼。像南方村庄众多的古旧一样,从外表看,并不显出多么特别,好像也没有成为来访者的必去之地。我们是在探访一个点后,顺路来访的。这里,离公路也就三四百米,站在高于村庄的公路上望去,老村像一头大兽,头冲着公路。进村的路也就一车宽,路边还有几户人家,门前田里是青青稻禾。

踏着有点剥蚀的门槛进去,幽深的道路,把两边的房屋分隔成一个长条的小巷。从不同的方位,再分岔为不同的通道,又分隔出几个街巷。现在,村上仍住满人家。时近中午,村头纳凉的人们,以及闻讯而来的人,有不少数。

村干部简单介绍情况,我没有细听。径直去看这些有点损坏的屋宇,从斑驳的木头瓦块,从黑糊糊的窗棂屋檐,从断墙头、旧砖雕,也从整座房屋的基本的轮廓,猜想当时的模样。按推算,说这是一个山区老村特有的建筑,利用有限的地基,以适合于人们群居相助,也是为了人口繁衍增多、家族放大后,便于大家族式的生活和管理,这样一个家族模式下,产生了一座座老村屋场,或者古旧宅地,作这样的估计想来是符合实际的。当时,农耕文化的落后,主人们只能以这种方式,完成祖辈们的期望,保证着最为基本简单的生息条件。这些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就成为了现今的历史。这里,说是村庄也可,说是旧城也罢,毕竟记下了古老定南的一段过往。

只是,如今她仍然负重地、以最本能的方式,遮风蔽雨,庇荫子民。有的人惦记着,也有人随意对待着,无论哪样,都是一种自然。不过,些许遗憾的是,难以重复的古旧村落,失去了就不再来,如果有心,可能还会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对待吧!

独自往村中深入了一阵,从介绍中想象当年的古老面貌。回返时,随意进得靠前的几户人家,光线有点晦暗,可见室内摆设陈旧,稍嫌零乱,没有老村古意的东西可触摸,也没有太多现代生活的物件可展示。

我尽力想寻找最古老的遗存,最为原始的状态。当然,也想从现代的发展中,知晓这古村落融入现代文明的过程。好像没能如愿,不无遗憾。但,看到村头休息的老人小孩,也有中年男子,都一副神定气闲的样子,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紧跟来访者的队伍的好奇和惑然。人们紧挨着坐在一排,寻找凉风通道,抽烟老者摇扇自得,哺乳的母亲旁若无人,这一点,颇感强烈。

车开出不远,在回县城的路上,经过一个像工地一样的场子,有无数的石块砖头,也有些不整齐的房屋。有人介绍,这里原来也是老城旧址。好像比老村稍晚一辈,如果说前面的村子是先人,这里当是后代,属小子辈了。车子没有停,大家只是略微注目了一下。似乎都心理准备不足。来访者的好奇,文人采风者的习惯心态,当事者的习焉不察,以及种种的不经意间,都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但,这里毕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旧时的模样,毕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还好,如果说这古老的旧城、老村,是一个片断的、凝固的历史的话,那么,保存较为完好的虎形屋,则是活的历史。

这就是定南极富特色的客家虎形屋。

有客家必有围屋,家族性、生活的便捷,以及保守传统的心理等等,产生了这个封闭守成的圆形体。虽然它们有长有方也有圆,形状各异。

资料表明,定南保存各类客家围屋有130余个。“其屋有封火墙和外出立面出檐两种,多以纯黄土夯筑带有四角雕楼的歇山顶大屋檐围屋。”不同于闻名于世的闽西永定客家围屋,定南的虎头围屋突出的是头,即以虎头为门面。所谓虎头围屋,又叫虎形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