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7329200000020

第20章 新中国的曙光(1)

五月的黎明,沉思着

再见,康普顿的美国!

爱因斯坦、费米,聚集于美国的人类天才们,再见。

尽管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但科学无国界,无国界的科学天地,最能容纳人才。所以,他在1949年元月回国之际,再向美国投去一瞥,心儿便飞离这一国度,回国了。

王淦昌一回到杭州,浙大师生就举行欢迎大会,聆听他报告大洋彼岸研究原子能的状况。

浙大竖起了耳朵。

杭州竖起了耳朵。

西子湖也凝眸聆听。

三潭印月现出妇娥会意的微笑。

报告人,也为其报告所激励,王淦昌在会后即着手安装他从美国带回的云雾室和电子元器件,潜心探究核物理的奥秘。

时间,继续做报告后的报告:当这位核物理大师在实验室寻觅新奇粒子时,解放战争的烟火,也在耕垦暗夜中的国土。那轰击旧社会黑色城垒的炮火,如一簇簇爆开的红花,以其炽烈的光闪和其炫目的美焰,展示人民解放事业必胜的前景。中国历史的黎明,是从残垣断壁中走来的。

5月2日夜晚,他在实验室工作通宵达旦,忽然想到需要一个助手来帮忙处理一个问题,忙呼叫助教,无人应答,便叫研究生,也无回声,推门望,天已大亮。雨后初晴,彩虹横空,鸟群在蓝天下欢翔。一碧如洗的园林,见不到踱步沉思的学者,唯有恋蝶双飞。人都到哪儿去啦?他摇摇头,叹一声气,还是关窗闭户,继续实验。

他不知,昨天细雨潜入夜,更不觉,晨光扫地进城来,待到有人来叩门报喜,才知解放军进城了,杭州解放了!他还浑然惊问:“真的?”

是真的!我们都上街迎接解放军啦。

他才仿佛听到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兴高采烈地笑:“好极了!太好了!多好哇!”

好!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科学,1949年元月,北平还在解放军的重围中,清华园里有个狮骑自行车去西山求见叶剑英,转达师生们的请求:为了清华园师生的安宁和教学设备不受国民党散兵游勇的干扰、破坏,请派解放军进驻该大学。叶剑英十分高兴,请他共进午餐,席间仔细询问,清华园有哪些着名教授、科学家需要重点保护;哪个教学区的实备必须重兵把守,清华园地下党的活动情况如何。当叶剑英得知,发现“三分裂四分裂”的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就在清华园里,高兴地举杯道:“今后,新中国的科技军团,将是我中华民族的主力部队呵!”

那个教师就是后来担任核基地的副参谋长、物理学家董寿莘教授,正是他做了那件“违纪”的事,给叶剑英同志提供了联络渠道。元月31日,北平刚获解放几天,作为军管会主任的叶剑英,很快找到核物理学家、北平研究院原子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授钱三强同志,与他讨论组建科学队伍问题,并仔细询问他,党该怎样为科研服务。由于钱三强较早地跨入革命行列,他后来成为新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的领导人和奠基者。

好极啦!成立新中国的大会还未开呢,中国共产党却先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大会筹备会。足见,党对科学寄予极大的希望。科学振兴大中华的曙光已照临我古老国土,王淦昌作为与会者,万分激动,见谁都握手,都说,“好!”拓展科技事业,太好啦!

就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仅七天,1949年10月8日,全国物理学会第17届年会杭州区分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会上宣布成立中国物理学会杭州分会。大会请王淦昌先作分会筹备过程的报告。

他登上讲台,以满腔激情,说出了知识分子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热爱,并表达出自己愿为之艰苦奋斗,贡献力量的决心。说罢,做云雾室演示,接着宣读论文《关于介子研究》’这是他献给新中国第一个科研成果。

好,他说,从此可以醉心于科研了。

这天,他从实验室来到办公室,见到钱三强寄来的信:

淦昌学长台览:

值此新中国第一个和平的春天来临之际,我身居北国,翘首南望,遥寄祝福。

中国科学院已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的消息,想兄巳尽知。为了广聚英才,共图发展,近代物理研究所诚邀您北上专职从事核物理研究。

淦昌兄多年来在核物理前沿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颇丰,不仅为弟仰慕亦为世界同仁所熟知。此次北上,在我们共同的大师吴有训先生的带领下,团结合作,共创佳绩。

想必毛泽东主席的预言,中华民族“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实现,不会久矣。

能否如约赴京,盼速告。

此致

敬礼!

钱三强1949年冬

王淦昌捧读信札,感到分量不轻。

钱三强及夫人何泽慧的名字,王淦昌是知道的,但始终未能有机会谋面。直至去年在京开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筹备会时,才第一次见到他,亦知彼此应以师兄弟相称。王淦昌的广博知识、深刻见解,很受钱三强赞誉。而王淦昌也知道钱氏夫妇是留学法国、在居里实验室工作过的深受党信任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值得自豪的10月1日这一天,他曾和中央领导同志一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这是科学工作者的骄傲。但接到这样郑重其事的邀请信还是头一回,他便写信询问竺可桢副院长,得到的答复是极肯定的。此时的王淦昌反而显得成熟冷静起来,因为他对自已今后的科研生涯如何进行,心里也没底,便决定独自一人前往北京看一看。

12月末,他带上简便行李登车北去。一路上,他坐硬席,吃干粮,喝白开水,用他的话说,那时,一因囊中羞湿,二因私事北访。其实,依他资深教授的名分,而且曾任浙大物理系主任几年,此行确实是为调动工作的问题赴京的,可当公差论,而他却视为私事,坚持自费上京。

列车载着天才的晨辉奔向京城。

王淦昌与钱三强相见时,朝霞满天。

两度会见,两位大科学家已心灵相通。他主动向钱三强介绍了自已在国外的工作经历和在浙江大学的情况,也知道了钱三强从法国回国后到北平工作的经过,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钱三强虚怀若谷,坦诚以待,主动征求他对今后关于核物理研究工作的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宇宙线方面的。他看到眼前这位已享有盛誉的科学家热情、健谈,思路开阔,非常高兴。钱三强还给王淦昌看他在法国居里实验室搞科研的照片,何泽慧也拿出她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今马普学院)拍的云雾室照片。一致的意见是,利用云雾室开展宇宙线的研究,是当时最为可行的实验核物理工作。王淦昌为有这样志同道合者而欢欣鼓舞,一边与钱三强聊着,一边笑道,“好,太好了!”

正是莺语呢喃,燕翅剪雨时,中国科学院正式以郭沫若院长的名义,邀请王淦昌到科学院工作。这时,他的心情才像竺校长那样,依依恋情,千思万缕,都缠上浙大流亡的岁月,缠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舍,缠上每一个师生。

他要走了,这回真的要走了,为了实现“科学报国”的宏愿’他是一定要走的。2月9日,他告别爱妻吻别儿女,向朱福抖教授等亲朋好友辞行后,乘车到上海,由于买不到车票,在苏州河畔小住几天。2月15日乘火车于16日到达北京。

当时,中国科学院还没有集体宿舍,竺副院长腾出家里一小间居室让他先住下。老校长担心他一时难适应北京气候,嘱家人提个小煤炉去暖他的居室,并在他入睡前挪到室外。这一切使他感到,北京的春天,暖在梦里。

5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吴有训任所长,钱三强任副所长。王淦昌与赵忠尧(仍在美国)、彭桓武、何泽慧、李寿楠、程兆坚等,为该所的第一批研究员。

事先,他考虑到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顺便调来浙大的两位科研人员忻贤杰和胡文琦,把他从美国带回国的云雾室也带进京了。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直等正式进入核科学研究工作了。

人生多么美好!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贺贤土教授回忆道:“我是1957年进浙大读书,老师们在讲课时常常提到王老师。来到实验室,老师们也介绍哪些实验设备是王老师留下的。总之,王淦昌的名字在我进校时就印到我的脑子里了。直到1962年我调到北京和王老师在一个单位工作,我才第一次见到他。”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情的回忆,好像描出一颗行星光辉的轨迹一贺贤土说,淦昌师也永远忘不了浙江大学,忘不了在生活最困难时期和浙大师生切磋学术的经历。浙大师生总是感到,他仍像晨光夕辉那样,每天都关照这座校园。

1991年浙江大学举行隆重仪式,授予王淦昌名誉教授。大门口挂上纪念横幅,校园内彩旗招展,洋溢着节日气氛。浙江电视台来做现场实况演播。会上,王淦昌作了有关惯性约束聚变的讲演。

会后,他在校园散步,仍像杭州迎来解放的年月,寻思着……

东皇城根的回忆

五月的北京天亮得格外早。

地处东皇城根的一座普通的大院,门咿呀一声打开了。这座大院的门关闭了一年多,门上没有牌子,乍来北京的外地游客压根儿不知它是个什么去处。即使是久居京都的人也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将它遗忘。

但是,东皇城根是有记忆的。

它记得八国联军揪住清皇朝的长辫子,它记得日本鬼子由汉奸带路去抓爱国志士,它记得美军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奸中国女生。它记得人性自由市场上靠卖春维生的妓女的愁容与媚笑,以及把人格卖给剥削者的狗腿子的奉承与献媚。它的记忆里已装满旧社会的罪恶与平民百姓的困厄。

困厄中,几位北平研究院科学家,也把人生的种种不幸留在东皇城根的记忆里,把彷徨留在那儿。

现在,他们所在的东皇城根42号小院,已成为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驻地。

1950年5月,当那两扇大门重新打开时,小院的历史便踏进新起的行。

这一行是从改造实验设备,自己动手制造实验仪器开始的。

自此,东皇城根这所小院热闹起来。

每日里车辆进进出出,钢铁的撞击声叮叮当当不绝于耳。经过细心挑拣,那些废旧的实验器材凡能修理的都留下修理继续使用,实在残破不堪的就先拉去“库存”难怪王淦昌说,寻找困难是一大乐事。

有件在近代物理所广为流传的趣事。

彭桓武教授为了寻觅旧的元器件,曾独自一人到天桥逛街,那时,他还未婚,生活起居,服饰外貌都不讲究。况且时值三年自然灾害,物资奇缺物价又高,他毕竟耐不住饥饿,买了几根高价油条,边吃边看,东瞅瞅、西望望,忽然肩头落下一只大手,随即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走,跟我走一趟。”原来是派出所的民警,怀疑他是小偷,尾随跟踪了大半天,他反复申辩也不行,只好当着民警的面打电话,近代物理所派人将他接回去,才算解除这一误会。

一天,王淦昌问他的得力助手忻贤杰,动手自建实验室有何感觉。那位天才青年说:“像燕子衔泥筑巢,每天都有要飞的感觉。”

现在,他们无一不展开憧憬的恋。

“勤奋的人乐于进取,天才的人精于选取。”王淦昌说了“选材与取材,都得根据特殊需要抉择。缺什么,寻觅什么。可用的,即便最破旧,也比无用的宝贝大有价值。价值在于能用,且能用出新意来。”

因此,他们依然自己挑拣废旧物品。骑车上下班途中,凡见有价值的东西,或用以物换物的方式从顽童手中诱取,或自掏腰包从商店买进。偶尔得个意外,大家都乐,比上树掏得鸟蛋的孩童还要开心。

说到买,一个买仪器的故事,很让王淦昌感动。此前不久,钱三强为了便于研究工作,请求中央拨点经费,趁郭沫若院长去巴黎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之机,请约里奥·居里夫妇帮助买一些重要实验设备。钱三强准备随同郭沫若赴巴黎,谁知法国政府不予签证,他只好转到第二个会场参加华沙会议。钱三强将一部分外汇委托来华沙开会的法国代表转交居里暂存,杨承宗和杨澄中分别从法国和英国归国时,就用此经费购买了器材和图书。正因如此,他更为钦佩钱三强。心想,这位清华校友不仅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优秀的共产党干部,党有如此重视科学事业的高知识水平的干部,新中国富强昌盛之日,并非像星点遥不可及。

这天,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核物理博士,满脸童稚般地笑着出现在物理所实验室门口。那笑脸,也鲜红鲜红的。

当王淦昌得知邓稼先是刚从美国归国的博士生,才26岁时,喜上眉梢,激动地搓着双手说:“欢迎,欢迎,你是我们最年轻的博士生,要做好挑重担的准备啊。”

“老师,我很荣幸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认识您。”高大魁梧的邓稼先深鞠一躬。

钱三强说,“王教授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时27岁,比你现在大一岁。你比我们获得博士学位时的年龄都小,算是娃娃博士吧!”

“好呵,娃娃博士!”王淦昌一边热情地与邓稼先握手,一边问:“听说,你们100多人乘威尔逊总统号回国,一路顺风吧?”

邓稼先说,不顺风。8月19日从洛杉矶起航前,美国移民局上威尔逊总统号搜査,提走钱学森教授800公斤图书资料、笔记本。后来船上广播说,他被软禁在那米特岛上,冯·卡门教授正和美国几十位着名科学家联名保释他。他们在筹集保释金。由于他是冯·卡门火箭研究室骨干研究员,喷气发动机组组长,他被捕的事,是美国传媒爆炒的新闻,不仅轰动了全美,也波及西欧。

美国政府比谁都懂科学家是有袓国的呀!美国政府的刁难怎能挡住那颗回归的心?王淦昌摇摇头叹道:“那米特岛关得住人身,关不住人心。钱学森终归是要回国的。那么,后来呢?”邓稼先说也不顺风,威尔逊总统号到日本横滨港时,美国当局唆使一伙人上船搜査赵忠尧24箱零部件,没发现箱里有什么原子弹秘密,但还是把他和两名教授带上岸去审讯了。

“赵忠尧已列为我们物理所的研究员呵。”钱三强急切地问,“他们没伤了他吧?”

邓稼先说,他们似乎还懂一点人类文明,只是,对他那24箱东西不恭,嘲笑他去美国捡破烂。

“破烂?”王淦昌瞥一眼堆放在墙角的废旧物,说,“稼先同志我们现在也捡破烂呵。”

邓稼先童稚般地回应,“老师们捡,我也捡。”

朝阳露出黑色云岫,从那崦嵫缺口射出金辉,东皇城根这座小院,半暗半明黄。

邻院的柿子树上,缀满硕果,圆圆的,半露成熟的橘红。王淦昌望着那棵树,深思着。

日子既来得艰难,也来得耐人寻味。

这天是很有意思的:邓稼先发现了一块红瓷瓶碎片,极薄,对天看,看到窑工制艺图,问他,“王老师,我国古代发明,都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他们为什么只认为我国是瓷器之乡,称我国为China呢?”

“也许……”钱三强不期然到来,笑着接过话茬。“也许我们的祖先仅只想到先进科技的和平利用,只想用火药制造爆竹和烟花,大家乐和乐和,只想用火药做“二踢脚’,在家门前玩玩儿,想得远一点儿的明代那个万户侯,制造47管热喷气火箭,要坐椅子上月球去会见嫦娥,和她成亲。”

邓稼先惊异地望着钱三强。他想不到这位师长日后成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兼数理学部秘书,而他,紧随其后,任学部副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