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晚风集(卷五)
727400000030

第30章 一个高考生的“死亡之旅”

品学兼优的高考生刘志,应届时的考分便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被坚信儿子能考上重点

的父母逼着复读。去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他考出了624分的全市文科最好成绩,却仍感到

身心疲惫烦躁不安,最终决定以“杀死女友然后自杀”的方式终止高考的折磨。然而,当女

友被他杀死后,抱定追随而去的他突然改变了主意。2004年6月12日,刘志被黑龙江省阿城市人民法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却被逼复读

今年21岁的刘志家住黑龙江省阿城市, 父亲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母亲经营一家文教用

品商店,打小品学兼优的刘志是他们惟一的儿子。

“爸妈非常疼我,也非常溺爱我。”刘志说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是“班里吃得最好、穿

得最好”的学生,特别是在考入省重点中学后,他更享受得到了不菲的待遇。普通学生一个

月300多元的生活费,他却要花上1000多元——名牌服装、耐克鞋,一日三餐吃饭店……而

父母开出的惟一价码是:“只要你成绩好!”

“家里优越的条件,加之自己一直不错的模拟成绩,让我一直很自信,也很自负,总觉

得前方的路一片坦途,一片光明,挫折与不幸肯定与自己无缘。”就在刘志顺利地走着求学

路上的每一步时,2002年的高考向他走来。

这次考试,刘志考出了490分的成绩。尽管这一分数已超过当年文科的本科录取分数线

,完全可以被他所填报的哈尔滨商业学院本科班录取,甚至还可以让许多学子欣喜若狂,可

这样的分数,却让笃信“儿子肯定上重点大学”的父母大失所望:“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

你应该再考一年”。父母冷冷地抛过来的这句话,让刚刚走出“黑色七月”的刘志隐隐地感

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压力与寒意。“我太累了,不想再考了,再说去商学院不是挺好的吗!”

他试图说服父母。“不行,有了今年的基础,明年一定会考上重点!”父母的话丝毫不容质

疑……家里曾经轻松和谐的氛围,一时间被高考打破并陷入可怕的僵持中。一个星期后,刘

志妥协了。

“父母的态度我无法抗拒,同时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高考前母亲曾放弃生意,悉心

陪读、照顾我3个多月。”刘志说,母亲每天做好晚饭,站在门前盼他回来的情景他至今难

以释怀。

同年8月末,刘志在父母的安排下,转到阿城市另一所高中开始复读。之所以转学,父

母考虑得很周到:一来是这所学校对像刘志这样高分复读的学生非常重视,在学费上给予了

减免,更主要的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刘志不会再看到以前的老师、同学,也就不

会觉得难堪。”

由于文科复读的人数不多,刘志和10几个学生一起插进了应届班里。复读的滋味,苦闷

中透着几许无奈,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这种感觉,刘志尤为强烈。让他感

到枯燥、乏味得足以令人窒息的复读生活,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想到厚厚的复习资料,周而复始的测验、考试我就头痛,甚至反胃恶心。我害怕进班级

,更不愿和那些比我小、还不知痛苦滋味儿的同学说话。”一向自信的刘志说自己那时就像

个贼一样,整天灰溜溜地,低着头,背着大书包急匆匆而来,一声不响地离去。

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刘志给自己绷紧的神经上足了发条:上完了一天的课后,回到

在学校附近租住的房子里继续学习,直到凌晨;5点30分起床,10分钟洗漱完毕吃完早餐;6

点钟,准时坐在教室里……

刘志所有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应届时喜爱的书籍被扔进了废纸堆,篮球被自己扎

破扔掉了;以前经常做的健身活动早已停止;他也不再顾及自己的衣着……复读,如同一块

巨石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很难透过气来。

“该死的高考,快来吧,别再折磨我了!”无人处,刘志不止一次地这样歇斯底里地大喊

着。“这次,我必须考上重点,否则没脸见人!“喊过、发泄完之后,他还得机械地面对那

些没有一丝新鲜感的题目和试卷。

甜蜜的初恋,不是所需的“救命稻草”

复读4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刘志的成绩在全班一直遥遥领先,可丝毫没有缓解他日益加

重的心理负担。“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熬多久?”心底的苦闷,刘志从不向别人提及,包括

他的父母。

刚开始刘志一周回家一次,渐渐地厌倦了来回跑,有时甚至一个月也不回去一次。父母都很

忙,有时想他了就打他的手机,可他从不愿与他们闲聊。跟他们说他如何如何累、如何如何

苦,没用,他们只会说:“儿子,咬咬牙,一年很快就会过去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他在想

什么,也就无从知晓他心中的痛苦和忧伤,

就在刘志独自忍受着孤独与困苦时,一个活泼、开朗、漂亮的女孩,像一缕清风走进了他的

情感世界。这个女孩,就是班里19岁的英语课代表柳莹。以下是刘志对他的初恋的自述:

“班里每天在下晚自习后学到23时的学生只有六七个人,柳莹是其中一个。由于她家与

我租住的地方非常近,同学们就让我负责送她回家。时间长了,我们彼此互生了好感。一次

,班里来了外人倒乱,全班同学没一个人敢吱声。后来,我挺身而出撵走了他们。那天晚上

,在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对我说:‘有你这样的男朋友,一定很幸福很有安全感!’……后来

,我们开始谈恋爱了,感情也越来越好,渐渐地谁也离不开对方。今年2月的一天,在我租

住的房子里我们发生了关系……”

刘志说,和柳莹在一起让他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和久违的快乐,同时他还寄希望于恋爱

能成为自己的一棵“救命稻草”,帮助自己走出复读的阴影。两个人的恋情,一直在“地下

”偷偷地进行着,虽然没有被刘志的父母发现,却被柳莹的家长——她离异的母亲知道了。

柳莹的母亲曾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慰过两个人,可丝毫没有奏效。

刘志和柳莹的感情不断升温。他们一起上学、做功课,柳莹数学和文科综合两门课程学

不好,刘志就耐心地帮她讲解,而且因为他家里条件好,经常给柳莹买些漂亮的小礼物,为

便于两人联系,还给柳莹买了传呼机。然而,情感世界的日益丰富,并未让刘志一直回避的

东西——心底对高考的那份恐惧,有丝毫的缓解,相反因为柳莹的出现,这份担心更加沉重

了。

柳莹曾与刘志约定,一起报考北大,如果不能一起考上,两人就哪儿也不去!刘志说,

尽管这是他们立下的誓言,可他心里清楚,以自己的实力考取北大仍没有十分的把握,况且

是成绩较为一般的柳莹。“如果我考上了,她落榜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双双落榜,我

又该怎么办?”一时间,刘志陷入这种复杂的矛盾中,久久不能自拔。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

,刘志开始迷上了小说,特别是警匪类、暴力色彩浓郁的体裁。《黑洞》是他最为青睐的一

本,看了不知多少遍,每每读完,心中都畅快淋漓。一种极端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渐渐占

了上风——对文中正义与邪恶的混淆,对生与死的曲解……“活着很累,杀人很容易。”

取得624分的模拟成绩,竟迷失方向

高考近在咫尺,最后两个多月,是冲刺的关键阶段,容不得片刻松懈。刘志心里的压

力达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

2003年4月初,在高考前进行的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刘志考出了624分的全校、也是全市

文科最好成绩,超出考第二名的学生整整80分!这样的成绩,让父母、老师和同学全都欣喜

异常:“照这样学下去,刘志考上北大肯定没有问题!”然而,所有人,包括女友柳莹都没

有想到,这样优异的成绩非但没有令刘志感到一丝一毫的惊喜,反倒让他绷得太紧的神经突

然崩断了。

“那天,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看着成绩单时,突然莫名地烦躁起来,感觉累极了。晚上

,想尽快入睡,可还是失眠了。一连好几天都是那样,越怕睡不着就越睡不着。好几个晚上

,我都在胡思乱想:考不好的时候,很累,因为要不断地学习、忙碌;考得好的时候,还是

累,因为随时担心被别人撵上,被别人踩在脚下;考上北大能怎样,以后还得考研,考博…

…就在我感到疲倦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多大的福我都享过了,也活够了!’

这是小说《黑洞》里的主人公聂明宇的声音,而我心底的声音则是:‘这么高的分我都得了

,作为一个学生,还有什么留恋的……’”

深陷痛苦的挣扎中,刘志最后萌生了“死了就解脱了”的极端念头。从4月20日这天,

他开始旷课,整天神情恍惚,终于决定一死,但他怎么也放不下自己的恋人柳莹。

“我们俩的感情太好了,如果我死了,她肯定受不了这种打击,不但会影响高考,一生

也不会幸福;再者,我们第一次发生关系时,我就对她说过要对她一辈子负责……”想到这

里,刘志开始有了更加荒谬的想法——和女友一起自杀,一起离开这个烦躁的世界……

罪恶的念头,他一直不露声色地深植心底,让女友柳莹看不出丝毫破绽。与此同时,

“双双自杀”的计划却在悄然地进行中……

杀死女友后,自杀未遂突然后悔

“两人如果死了一个,另一个决不会独自活在这世界上!”这是刘志“自杀计划”的主

导思想——先杀死女友,让她在毫不知情中的情况下突然死去,像睡着了一样没有痛苦;然

后自己打开煤气自尽。聂明宇死时喝的是用饮料瓶装的毒药。刘志虽然很佩服聂明宇,可他

认为自己对药理一窍不通,有可能买了假药,所以认为煤气是最佳选择。

4月27日,刘志瞒着柳莹开始采购——他专门打车到哈尔滨市买回了5大瓶乙醚,还

在当地购买了大量胶带和一个崭新的煤气罐。作案前,他一度犹豫,可这时另一个声音告诉

他:“做什么事儿,事前事后别想太多!”这是《黑洞》中二号反面人物张峰的一句话……

在警方的讯问笔录中,记录着血案发生的前前后后。

“4月29日16时30分,刘志找到刚刚放学的柳莹,骗她说他妈妈想见她。单

纯的姑娘既紧张又兴奋,跟着刘志来到他的房间,等着与未曾谋面的刘母见面。这时,刘志

拿出泡好乙醚的毛巾捂住柳莹的面部,柳莹边躲边让他不要闹。可是刘志一只手按住她的头

,另一只手狠狠地掐住她的脖子……直到女友的双臂瘫软地垂了下来……”

19岁的柳莹就这样走了,带着无限的哀怨与惊惧,走到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捱过了10载

的寒窗苦读,她却无法度过高考的最后时刻;危险来临时,没有一丝征兆,在全然不知中,

她竟稀里糊涂地成了男友“自杀计划”的牺牲品;来不及向母亲、老师和同学们道别,更来

不及完成那一张张空白的高考试卷……她走时,离高考仅有一个月。

把女友的尸体藏在床下后,正当刘志要打开煤气时,同班一个来问数学题的女同学敲响

了他的房门。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同样让人触目惊心——

“怕女同学发现真相,刘志将其骗到一处饭店吃饭。当他要返回时,接到柳莹母亲寻找

女儿的电话。在随后的五六个小时内,刘志若无其事地和柳母一起寻找、报案……打发走柳

母后,刘志返回住所,用胶带封住了窗户和门,在午夜时分,打开了煤气的阀门,坐在地上

静静地等候死神的来临……”

如果说,刘志真的和女友一起死去的话,那么他天衣无缝的自杀计划就真的全部“大功

告成”了,可事实并非如此。

“煤气开了两个多小时后,我感到一阵阵眩晕、恶心,狂吐不止。但到了凌晨3点时,我

还没有死。在等待死亡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涌出了柳莹母亲的形象。她寻找女儿时肝肠

寸断的情景让我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短暂的一生中,父母所付出的辛苦和期

望……我后悔了,我觉得就这样死去不值得,在昏昏沉沉中我关掉煤气,睡着了……”

4月30日,刘志走进了阿城市公安局的大门,用他的话说:“如果我只顾及自己的父母

,我会跑掉;之所以投案自首,是想给死去的柳莹一个交待;我对不起柳莹、她的母亲还有

我的父母,我的罪行不容饶恕,罪有应得。”

带着沉重的悔恨与自责,刘志走进一个失去自由的空间,这时那颗曾经被无数知识武装

起来,也曾被骇人的梦魇占据的头颅,更加深彻地悔悟到,自己不该一念之差用那双拿惯了

笔的手扼住恋人的喉咙,扼杀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同时也焚毁了自己即将再度实现的

“大学梦”……

如今,高考的“硝烟”已经散去,在刘志和柳莹所在学校毕业班的花名册里,这两个优

秀学生的名字也早已在一片痛惜中被一同删去。然而惨案血腥的一幕,却成了师生们心头永

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扼腕叹息之余,所有人都在一同反思:是高考前巨大的学习压力酿成的惨剧?还是不该

发生的恋情让刘志迷失了心智?罪恶的渊薮,是父母之过、高考之过,还是他人格固有的缺

陷……

2004年3月12日,黑龙江省阿城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刘志提起公诉,6

月12日,刘志被黑龙江省阿城市人民法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看守所里,透过黑漆漆的铁栅栏,身着沉重镣铐的刘志,在泪水中向记者坦陈了复读给他

带来的种种苦楚,以及自己不堪重负而萌生“与女友一同离开这个世界”的心路历程:“如

果不复读,我也许就不会产生杀人和自杀的邪念;如果不再参加高考,也许……”

沉默良久,刘志让记者转告那些高考学子,千万别让可怕的思想迷住了自己的眼睛。

“今年高考的重点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当记者转身要离去时,刘志突然一脸茫然地这样问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