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7263600000006

第6章 新形势下工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6)

5年来,各级工会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积极开展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工会组织的整顿重建工作,坚持把农民工作为发展会员的重点对象,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基层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工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8年6月,全国基层工会达到1702万个,比2003年增加797万个,增长880%,年均增长135%;基层工会覆盖面达到3556万个,同比增加1983万个,增长1260%,年均增长177%;全国工会会员达到208675万人,比2003年增加85270万人,增长691%,年均增长140%,作为世界上最大工会组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更加壮大。但是,这种状况还滞后于工会扩大覆盖面的要求。面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大量出现,面对职工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大量农民工已经成为新的产业工人,迫切需要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依法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机关中推进建立工会组织,继续创新工会组建形式和组建方式,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最大限度地组织到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中来。只有推进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才能增进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工人阶级的新生力量,保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4)要从全面加强工会建设的高度来思考,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是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基本问题。基层工会在工会工作全局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会组织建立得怎么样、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检验工会落实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要求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准。

近些年来,全国总工会努力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工会组织迅速发展、会员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还有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工会组织,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工会组织被撤销或合并,工会干部大量减少、工会主席兼职化现象突出,许多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基础薄弱、规范化建设滞后,职工群众对工会发挥作用情况还不够满意,等等。切实解决基层工会存在的突出问题,事关工会组织发展全局,迫在眉睫。因此,必须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为着力点,重视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只有推进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才能增加工会的组织力,为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明晰思路,把握重点

这就要以工会十五大为标志,在工作上有新起点。思路决定出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把明晰思路的重点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的分析上,放在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凝聚力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上,全面布局、突出重点,深化调研、创新体制,谋划工作思路,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力求新发展。为此,要重点思考和解答如何在广度上扩大,达到组织全覆盖、会员全覆盖、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如何在深度上拓展,达到基础全夯实、职能全履行、作用全发挥的目标。只有明晰思路、把握重点,才能在工作上有新的起点,提升推进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水平。

(1)明晰工会基层整体工作的着力点。这就要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如何实现工会基层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工会基层工作与工会其他事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就要注意把握工会领导机关与基层工会的关系、企业工会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与发挥作用的关系,使之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只有把握工会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配套措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工会组织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变化及发展趋势:

①是企业工会组织、会员均占全国基层工会组织、会员的绝大多数。截至2008年6月底,企业工会有1174万个,占全国基层工会组织1702万个的689%;企业工会会员有155664万人,占全国工会会员208675万人的746%。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工会基层工作的重心必须向企业工会转移。

②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会员均占企业工会组织、会员的绝大多数。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已占企业工会的84%,会员已占企业工会会员的702%,这种比重还在逐年上升。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工会工作的重心必须向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移。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工会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协调不同职工群体利益的任务非常繁重。企业工会是否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关系到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工会组织基础的巩固和体制的健全。只有把企业工会建设好,才能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此,必须树立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转变企业工会工作思路上来、落实到推进企业工会工作创新上来、落实到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措施上来,努力开创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

(2)明晰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的着力点。这就要从关键上研究解决如何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问题。目前,全国发展会员的任务还很重,潜力还很大。全国有城镇职工27亿人,入会率772%,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就业人口900万人;全国有农民工23亿人,进入城镇务工的13亿人,有会员66746万人,入会率513%;”尚有6000多万人没有入会,同时按照国家确定的2020年城镇比率要达到56%的目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因此,发展工会会员工作还必须常抓不懈。

①明确重点工作对象,下大力气组织农民工入会。一是从输出地入手,建立农民工源头入会机制。重视加强乡镇、村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它们组织和服务农民工的优势,在农民工外出务工前就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组织化程度。

②是从行业入手,集中抓农民工密集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要把建筑、采掘、纺织、加工、餐饮服务等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企业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推进。依托现代农业园等建立工会,吸收农业产业工人参加工会。

③是从劳动力市场入手,组织劳务工和零散流动人员加入工会。

目前,全国还有几千万劳务工没有加入工会,他们大多数工作在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既是工会覆盖不到的盲点和死角,也是发展工会会员的着力点。要抓住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机遇,按照全总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都要建立工会组织,维护所派出劳务工的合法权益,理顺与用工单位工会在劳务工组织、经费、维权等方面的关系;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用工单位工会也应按照事实劳动关系组织劳务工参加工会,并创新和理顺他们与本企业会员、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关系。同时,劳动力市场工会应及时把那些高度流动分散的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

(2)突出重点工作领域,加大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力度。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仍是工会组建的重点领域。要坚持“全国联动、耐心细致、换而不舍、务求成功”的工作思路,以易带难、以难促面,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组建工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对小型私营企业要采取建立联合基层工会的形组成部分。目前,基层工会与会员群众联系不紧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建设薄弱。加强基层工会民主建设,有利于体现会员主体地位,调动会员参与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密切工会与会员的联系,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因此,必须健全工会民主制度,丰富工会民主形式,拓宽工会民主渠道。

坚持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和会员代表常任制,充分体现其基层工会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保证会员群众选举权。会员(代表)大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分别行使职权,不得互相混淆,更不得以职工(代表)大会取代会员(代表)大会。坚持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由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工会重大问题,保证会员群众参与权。坚持会务公开制度,工会委员会和工会领导人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向会员公开工会重大事项,保证会员群众知情权,坚持会员民主评议工会工作,工会领导人制度,保证会员群众监督权。通过建立完善这些民主制度,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层工会。

组建工会,发展会员

这就要以工会十五大为标志,在发展上有新起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工会事业,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工会事业发展的始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着眼于工会组织建设的发展,找准影响基层工会发展的瓶颈,着力破解组建工作难题,创新建会思路、组织形式、入会方式、组织体制。只有加大工会组建、发展会员的工作力度,才能在发展上有新的起点,推进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1)创新工会组建思路。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有企业,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党工共建”工作,整合工会内外力量,建立组建工会长效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的局面。坚持依法、科学、规范的建会思路,由县以上地方总工会抓组建为主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共同抓组建转变,由先组建后服务向先服务后组建、边服务边组建转变,由自上而下为主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由以工会委员会为主要组织形式向与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多种形式并举转变,由一种组建工作模式向多种组建工作模式共同发展转变,不断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的创新发展。

(2)继续创新工会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进工会组织形式的创新。针对跨行业、跨企业、非行政化的写字楼,以高知识、高学历、高技能人员为主要对象,实行以大楼为单位,建立楼宇工会;针对以餐饮、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商业街,实行“条”“块”结合管理,建立市场一条街工会;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多,时间性、阶段性强的特点,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建立施工项目工会;针对商贸市场出租摊位多、个体经济组织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实行以市场为单位,建立商贸市场工会;针对农业、水产、畜牧等农业产业工人多的实际,以产、供、销一条龙为依托,建立水果、蔬菜、花卉、渔业、牧业等工会;针对县以下地域内生产经营性质相同企业较多的特点,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针对社区管辖内“社会人”职工较多的情况,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工会等等,最广泛地做到工会组织最大面积覆盖。

(3)继续创新工会组建方式。

①是以宣传引导为方法,启发职工自觉入会。进一步转变工会组建方式,继续聘用工会“组织员”等深入基层和职工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职工认知工会,自觉入会。

②是实行会员优惠,吸引职工主动入会。积极试行会员与非会员的不同待遇,继续建立“会员优惠医院、商场、学校、公园”等服务基地,在卫生医疗、法律援助、生活购物、旅游参观、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为会员职工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增强广大会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的非会员职工积极加入工会。

③是改进工作方式,方便职工及时入会。积极探索与新的工会组织形式相适应、符合不同职工群体特点的灵活的入会方式,实现职工入会的多样性、便捷性。

(4)继续创新工会组织体制。

①是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建设。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撤乡并镇”的日益深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城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取决于基层工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整合程度。乡镇(街道)工会在工会组织体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村(社区)工会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中间环节,它们在建立基层工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地位。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中的重要作用,将人员、财力、物力向其沉淀,明确职能定位,解决工作缺位问题,促进职能入位,使其承担起基层工会难以履行的维权职责,特别是加强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维护区域内、行业内职工合法权益,建设更多的区域性职工之家。

②是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在指导基层工会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县、乡镇区域经济越来越明显,区域工会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必须大力加强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使工会组织覆盖到每一个企业,并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同时,随着县域内经济组织协会、商会的大量增加,资方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作为劳动者代表的工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为此,必须在县及县级以下的地方,加强行业工会建设,给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以强有力的指导,特别是就行业性比较强的突出问题,进行工资集体谈判等,维护好本行业职工合法权益。

发挥作用,增强活力

这就要以工会十五大为标志,在实效上有新起点。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全部工作和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开拓者和实践者。它们开展工作的成效,表现在促进中心工作发展的推动力、依法履行维权职责的工作力、推进工作上水平的创新力、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对单位党政和社会的影响力,最终体现在更好地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上。只有着力于基层工会发挥作用、增强活力,才能在实效上有新的起点,推进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在工会工作大局中体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