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手相与面相
7232700000005

第5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相术

相学在崇尚玄学的魏晋时期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相术大师辈出。

管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二卷、《周易通灵要诀》一卷、《破躁经》一卷、《占箕》一卷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管辂的《人伦渊奥赋》是相术名作,介绍了他积累的丰富的相面经验。他说:“状貌各异,形神不舒。男心狠而害子,女性刚而杀夫。发厚眉连,尽是凶愚之辈。颐尖额窄,俱为孤寡之徒。原夫声乏韵而贫夭,目有神而高寿。威显体重者,功名必遂。背削肩寒者,资财莫守。伏犀隆俊,终为廊庙之英贤。俊目修长,必作文章之领袖。果为善恶易见,曲直莫量。斜视偷观兮,自然损害。下视高窥兮,必致刑伤。嗟夫:骨肉之间,何喜怒之不常。且如失志之时,遽遭破财窘迫。若称心之际,偶尔添禄荣昌。大抵表直形端,言繁性躁。傲劣而可见愚浊,温厚而深知机巧。鼠齿漏而多非,猴面长而不饱。党结奸邪之辈,雠似孙庞。缔攀温粹之流,义同管鲍。而况气有烟露之象,色欺日月之明。或散或众,或重或轻;察其优劣,审其性情;滞则三寸之稀,喜则八卦之盈。黑既见于阴阳,身灾无咎。青若有于年寿,官讼相萦。且夫肉不泽兮,竞起旋途。语失常兮,径趋冥路。腮昏暗而朝,夕鼻惨黯以日暮。黄浅有迁变之喜,赤重有羁囚之苦。如丝贯准,知泣泪以煎忧。火气侵眉,忌官非之恐惧。或有耳红更好,唇红愈奇。似波澜之洁兮,显则莫比。如脂膏之腻兮,破而可知。静则求其望用,杂则阻其所为。鬓发如拂鉴之光,欣然得禄。淡白若温灰之状,灾丧求医。诚哉富不在于衣冠,贵不专于儒雅。慕德修义者,固穷守道。方颏丰头者,轻裘肥马。的然声不附形,而身处优游者,未之有也。”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说,三国时期,管辂到魏都洛阳见过权臣何晏、邓飏之后,管辂的舅父问管辂道:“你看何晏、邓飏二人如何?”管辂回答说:“邓飏走起路来筋不能控制骨头,脉不能控制肌肉,站起身来几乎要摔倒,好像没有手足一样,这是‘鬼躁’相。何晏静坐在那里时,魂不守舍,血不滋面,精神好像烟雾一样飘浮不定,脸如枯木,这是‘鬼幽’相。有‘鬼躁’相的人将要被风收走;有‘鬼幽’相的人将要被火烧死,这是自然之理,是不可以改变的。”管辂的舅父一听此言,立即恼了,责骂管辂道:“你太放肆了,这话如果传出去,定要得罪当朝重臣,以后你还怎么混下去?”

不久,朝廷发生政变,何、邓二人均死于非命,管辂的话都应验了,管辂的舅父这才暗暗佩服起侄儿的相术来。

《三国志·方技传》里说沛国人朱建平善于相术,为人看相大多应验,名传遐迩。一天,曹丕请朱建平为座上宾客三十余人相面算寿。

朱建平对曹丕说:“将军寿达八十,四十岁时有小难,要小心。夏侯威四十九岁担任州牧,有小难。此难若过,可寿达七十。应璩六十二岁有小难。曹彪五十七岁有兵祸,要谨慎……”

后来,曹丕40岁时病危,对左右的人说:“原来朱建平所说的八十岁是昼夜相加,其实是指四十岁,看来我的命到头了。”不久,曹丕果然病逝了。

夏侯威49岁那年担任兖州刺史,这年十二月上旬突然患病,想起了朱建平的话,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便提前写好了遗书。不料这月下旬病情好转,竟逐渐康复了。十二月三十日午后,夏侯威宴请属吏说:“我病渐愈,明日鸡鸣时我就50岁了,看来此难算是过了。”宴罢,夏侯威闭目休息,不料病情加重,于夜半病逝,没有活到50岁。

应璩61岁时想到明年就要死了,遂常常和朋友聚会,还频频去郊外游山玩水,想吃什么吃什么,结果活到了63岁。这是人为改变命运的例子,让神相朱建平算错了一年。

曹彪57岁时被封为楚王后,竟与人联合谋反,结果事败被赐死。

《三国志》作者陈寿总结道:“朱建平相术之妙,纵然唐举、许负也比不上……朱建平所算诸人,无不应验。不能详举,在此只是粗记数事。纵观朱建平一生,只有给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看相时,错得比较严重。”

王肃62岁得病,医生说不可治了,他的夫人问他有什么遗言,王肃摇头说:“朱建平说我能活过70岁,位列三公,现在还早呢,有什么好担心的?”几天后,王肃却病死了,朱建平错算了八年。这种情况每位相师应该都有,古语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国志》作者陈寿能秉笔直书,不愧为良史风范。

其实,相随心生,相随心转,在人的主观影响下,面相是可以改变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既可变好,也可变坏,下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得人才者得天下,用人讲究唯才是举。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相人时偏重对人的风骨、才学方面的估量。在相学理论上,开始将骨、筋、气、肌、血与五行联系起来,继承骨相学说而引申为“五常学说”。这种相法理论不再斤斤计较人的骨骼配置和面相如何,而更看重一个人做事的胆识、豪气,把人的吉凶祸福置于次要地位。也就是通过对骨相与神气、气力的考察,探知人的气质、才性和雄强程度。在相法上,渐渐从重骨相的“骨相说”向重气质的“神相说”过渡了。

西晋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王导聪明绝顶,眉清目秀,但身体孱弱,常常忧心忡忡,怕活不长。于是,他请人相面,看看自己到底能活多久。相师仔细看过后,安慰他说:“先生不要过虑,先生两耳垂肩,一脸福相,不但长寿,而且位极人臣,子孙富贵。”王导听了,将信将疑。

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琅琊王司马觐的儿子,人极聪明,额骨隆起,目光如电,相师都说他有帝王之相。

司马睿曾与王导结为至交。王导极有政治远见,见晋室诸王同室操戈,天下大乱,便劝当时在洛阳担任左将军的司马睿回封国坐观天下之变,以图大业。不久,匈奴内侵,北方局势恶化,王导又劝司马睿向朝廷申请移镇江南。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朝廷调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移镇建业(今南京)。司马睿到了江南,立即请王导到身边担任安东司马,为他出谋划策。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

渊建立的汉国崛起于北方。刘渊死后,他的儿子刘聪先后攻破洛阳、长安,先后俘虏了晋怀帝、晋愍帝,灭了西晋。

第二年,司马睿依靠王导的支持,在建业做了皇帝,重新建立了晋朝。历史上把这重建的晋朝称为东晋,司马睿史称晋元帝。

司马睿称帝后,王导做了宰相,执掌朝政,因此江南人说:“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让他到御座上和他同坐,王导推辞说:“太阳高悬,才能光照天下。如果下同万物,百姓如何仰望?”司马睿听了,只得作罢。

正如相师所言,王导不但长寿,而且子孙也都做了高官。

东晋大将军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了刘宋王朝,南北朝开始了。南北朝时,刘宋王朝的大臣孔熙光精通相术,曾为大臣姚生看相,他说:“相面首先要看额头是否饱满,下额是否丰厚,眼神是否灵光,鼻头是否挺直,两眼、人中和嘴要棱角分明,五官要圆满完整。这几样你一样都没有,而且你的眼神流动不止,好像老在观望什么;走路像羊似的,曲曲弯弯不在一条线上;说话时声音嘶哑低沉。恕我直言,先生不但没有福禄,而且难免有难。”后来,姚生果然因谋反被杀了。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生有异相,日角插天,隆准龙颜,双手过膝,口大能容下拳头,相面的都说他有天子之相。陈霸先出身寒微,但胸怀大志。为了济世救贫,他读了大量的史书和兵书。他身材高大,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又长于谋略,因此深受世人拥戴。

后来,陈霸先从军,因智勇双全,做了南梁将军。南梁末年,北齐大军入侵,杀人放火。陈霸先率领军民保家卫国,齐军始终未能逼近南梁都城建康。

建康百姓积极支持陈霸先卫国抗齐,他们用荷叶包饭,夹上鸭肉,争相送到前线去慰劳将士。北齐军到处受到江南百姓的抵抗,没有房子住,军粮接济不上,只好住在泥泞的野地里,靠抢劫来填饱肚子。最后,陈霸先终于打败了北齐军,保卫了家园。

陈霸先战功赫赫,威望日增,梁敬帝封他为陈国公,让他总揽朝中大权。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掉梁敬帝,建立陈国,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陈武帝。

纵观这一历史时期,相术日益普及,会看相的人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