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去礼远众:隋炀帝
7228700000005

第5章 功过是非(2)

西域昭武九姓及诸多胡人,魏晋以来就不断来内地经商。隋朝统一以后,贸易更加昌盛。大业三年(607年),西域的诸国胡人很多来到张掖(今甘肃张掖)交易货物,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掌管经营。裴矩知道炀帝喜好经略远方的心理,当诸国胡商到达张掖时就以利引诱他们来见,向他们打探诸国的山河地理和风土人情,据此撰写了《西域图记》三卷,共记述了四十四国的状况,入朝奏报给炀帝。又另外绘制西域地图,有关西域的要害位置都画在上面。炀帝赏赐给裴矩丝帛五匹,当天召见裴矩到御前亲自询问他有关西域的情况。裴矩见机大肆谈论“西域物产丰盛,吐谷浑容易吞并”。炀帝于是感慨万千,仰慕秦始皇、汉武帝功劳,更加迫不及待想开通西域以满足自己的野心。于是任命裴矩为黄门侍郎,担任经略四夷的重任回到张掖,用利益引诱西域胡人入朝朝见天子。从此以后,西域国商人不断来往京城,所经过的郡县则疲于迎来送往,耗费的财富数以万计,可谓苦不堪言。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亲征吐谷浑,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令西部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隋朝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隋书·食货志》:“帝亲征吐谷浑,破之于赤水。慕容佛允委其家属,西奔青海。于是置河源郡、积石镇。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发西方诸郡运粮以给之。”

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地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的目的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因为西部自古为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抵达西北这么远的地方的皇帝,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千古明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百里,堪称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岐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负责西域事物的裴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鄯善(今若羌),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派遣薛世雄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新伊吾城”,罢州置郡,敦煌又为敦煌郡。隋代在莫高窟开凿了大批的石窟,敦煌地区甚至还出土了一些隋皇室成员的写经,可见隋王朝对西域的重视。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炀帝之前,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只有南北两道。隋炀帝时期不仅以前的道路更加畅通,而且新增一道,即新北道。这样,隋通西域的道路共有三条:北道(又叫新北道),出自敦煌至伊吾,经蒲类、铁勒部,渡今楚河、锡尔河而达西海;中道(汉代的北道),出敦煌至高昌,经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再经费尔干纳、乌拉提尤别等地而至波斯;南道,出敦煌自鄯善,经于阗、朱俱波、渴盘陀,越葱岭,再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而至印度各地。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时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开拓西域的艰难和隋炀帝的雄心抱负。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地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以来不过一两代耳。”

大业六年(610年),隋政府又设置伊吾(哈密)等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中国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显示隋朝的富庶,进一步提高王朝的威望,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把西域诸国的使节和商人汇集在东都洛阳。于是征集四方“奇技异艺”于洛阳的端门外大街,戏场周围五千步,演奏乐器的多达一万八千人,乐声传遍数十里,令人耳目眩晕,从黄昏一直闹到天亮,夜里火树银花、繁花似锦,整整持续一个月才停止,耗费了亿万计的财富,直看得西域胡人神魂颠倒。从此以后,这样的集会每年都举行一次,成为例行娱乐。

诸国商人又请求进入洛阳的丰都市场交易,炀帝也盛情恩准他们的请求。为了显示中原华夏的强大,炀帝下令先整顿修饰市场的店铺,屋檐要整齐划一,墙上要挂上帷帐,屋里要堆满珍奇的物品,连人物也要个个漂亮,就连卖菜的小贩也要垫上龙须席(一种用龙须草织成的席子)。胡人客商每次经过酒店饭店,都必须邀请他们就座,喝醉吃饱之后一律不收钱,还要告诉他们说:“中国富足,喝酒吃饭照例不要钱。”胡商都惊叹不已。胡商也并非没有察觉,他们发现缠在树上的丝帛就问:“中国也有贫穷的人,衣服遮盖不住身体,何不把这些丝帛给他们穿,缠在树上干什么?”市场的人惭愧得很,无言以对。

通过精彩的歌舞显示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营造出欣欣向荣、万方同乐的氛围,使来自荒漠的胡人惊叹不已,自觉地向隋朝靠拢,以达到威服四夷的目的,这是隋炀帝的成功。但是隋炀帝为达到这一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自大之心,可谓不惜血本,虽然“诸番慑惧,朝贡相继”,但广大人民为此却付出了沉重代价。

(五)出游江都礼乐隆盛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功在千秋,却弊在当时。古人有“种柳开河为胜游”的诗句,今人亦有人指出开河“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欲”。这种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因为在通济渠和邗沟刚贯通时,隋炀帝便带领皇后嫔妃、百官大臣和大批军队,扬帆起程往江都巡游去了。

大业元年(605年)八月,隋炀帝出游江都,从显仁宫出发,黄门侍郎王弘预先派来龙舟船队恭候奉迎。炀帝先乘坐小朱航船,从漕渠出洛口换乘龙舟。龙舟分成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层建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建有120间房,都装饰着金玉;下层是侍从们的住处。萧皇后乘坐的翔螭舟,只是规模较小而已,装饰同龙舟一样豪华。又有称为浮影的大船九艘,高三层,都是人工建造的水上宫殿,此外,又有称作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五楼、道场、玄坛、楼船、黄蔑等名号的大船数千艘,供妃嫔、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外国使节及客商乘坐,并装载朝廷内外各机构部门进献的物品。共征发挽船的民夫八万余人,其中九千余人专挽漾彩以上级别的大船,称为“殿脚”,都身穿锦彩袍衣。又有称作平乘、青龙、八棹、艇舸的船只数千艘,乘坐十二卫兵士并载运兵器、帐幕等,由兵士自挽,不给役夫。这支大船队前后衔接,长达二百余里,两岸骑兵护送,水面、岸边彩旗飘扬,水光辉映,照耀着山川大地。炀帝下令所经过的州县五百里之内的民众都得前来献食,有些州献食多到一百车,都极尽水陆珍味美食。后宫妃嫔、宫女们吃腻了,临行前便将这些美食抛弃埋掉了。

大业二年(606年)二月,炀帝诏命吏部尚书牛弘等官员议定舆服、仪卫制度,任命开封仪同三司何稠为太府少卿(掌内府器物)专门负责营造,送往江都。何稠富有智慧,构思巧妙,博览图书典籍,汇集参考古今的样式和构造,多有改进。衮衣(礼服)冠冕(礼帽)上画有日月星辰,皮弁(贵族用的一种礼帽)是利用漆沙制作的,又制作三万六千人的黄麾仪仗,而皇帝乘坐的各式车辆、皇后的仪仗、文武百官的朝服,都务求制作得华美,使炀帝称心如意。又向州县征收羽毛,作仪仗上的装饰,害得百姓到处寻求捕捉,罗网撒遍了水中,布满了陆地,凡是羽毛可以用作装饰的飞禽鸟兽都被捕尽杀绝。乌程地方有一棵高过百尺的大树,树干上没有旁出的枝条,树顶上有一个鹤鸟巢,当地的百姓想要捕捉鹤鸟雏,但爬不上去,就砍伐树根,大鹤害怕树倒摔死雏鸟,就自拔羽毛投在地面上。当时有人称这是祥瑞,说:“天子要造羽仪,鸟兽自献毛羽。”这可能是传闻,但足见其扰民之深。仅仅制作羽仪一项役使的人工就多达十余万人,耗费的金银钱帛数以亿万计。炀帝每次出外游乐,使用的仪仗队都塞满了街路,连贯二十余里。

三月,炀帝从江都出发,返回洛阳。四月,炀帝从伊阙(今河南伊川西南)乘坐法驾(天子的车驾),在千乘万骑的簇拥之下进入东都城。几天后,他亲临端门宣布大赦天下,并免除全国当年的租税。规定五品以上的文官乘车、上朝穿戴冠服、佩戴美玉等制度,规定武官骑乘的马匹装饰珂(似玉的美石)、武官戴帻、穿用裤(套裤)褶(夹衣)的制度。当时,礼乐典章制度的隆盛,可以说是其他朝代所望尘莫及的。

当年七月,太子杨昭因病去世,炀帝哭了几声就止住了,旋即又奏乐歌唱,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八月,炀帝封皇孙杨炎为燕王、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这三位王都是杨昭的儿子。九月,封秦王杨俊的儿子杨浩为秦王。

十月,在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南的台地上面设置了洛口仓,在仓城周围二十余里,挖掘了三千座大地窖,每窖可储藏八千石粮谷,并设置了监管的官员和镇守的士兵一千人。十二月,又在东都洛阳北七里外设置了回洛仓,修筑十里的仓城,挖掘了三百座粮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