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7225900000035

第35章 临终心理关怀(2)

幼儿期是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同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使其内心经历着快乐、悲伤、喜悦、愤怒、得意、惧怕等情绪的冲击。幼儿情绪的分化已相当完整,一般成人所体验到的情绪,大多已能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幼儿尚未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与内在冲动,因此,其情绪反应通常比成人更为激烈,通常表现为外在的行为。

5.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指3~6岁的儿童,又称为游戏期儿童。

(1)学龄前期儿童的生理发展

1)学龄前期儿童的生理变化

学龄前儿童因身高增加较体重快,因此儿童的身体外形显得高而瘦。学龄前儿童的各系统功能已基本成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的成熟,为儿童主动探究世界和坐下来接受老师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生理保证。

2)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的发展

此期儿童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精细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为会骑三轮车,可自由上下楼梯,会单脚跳,会画圆、叉、三角形等,可自己穿衣,会扣扣子等。

(2)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

1)主动性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开始对世界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认识。主动是建立在信任和自主基础上的,主动也意味着儿童独立性和计划能力的增强。因此为促进儿童主动性的发展,父母应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计划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另外,对孩子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不能讥笑和辱骂,应加以科学的诱导,使其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游戏

游戏占去了学龄前儿童的绝大部分时间,游戏可以说是孩子的“工作”。通过游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促进身体协调与平衡发展;消耗精力;③学会与别人沟通与合作;④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⑤体验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角色;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当然,家长在选择玩具及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应进行恰当的指导。

3)道德的发展

学龄前期是儿童道德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儿童从其周围成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语等方面得到对与错、好与坏的概念,而其行为被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人的认可与否,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道德观念。

6.学龄期

学龄期儿童是指6~12岁的儿童,此时的儿童正处于学习阶段。

(1)学龄期儿童的生理发展

1)学龄期儿童的生理变化

儿童在学龄期各系统生理功能更趋于成熟,28颗恒牙全部生长完成,到了学龄晚期其体形已粗具成年人的雏形,并且出现青春前期性生理变化,如腋毛、阴毛长出,皮脂腺分泌旺盛,身高体重快速增加,女性臀部变宽,乳房和乳晕变大;男性睾丸变大,阴囊变色,喉结突出等。

2)学龄期儿童的身体活动发展

学龄期儿童由于神经肌肉协调性进一步加强,肌力更加强壮。

因此他们学会了更多的身体活动技巧,如会跳绳、踢球、溜冰、画图、写字、系带、打蝴蝶结等。

(2)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

1)认知的发展

学龄期是儿童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时期,也是其长知识的黄金阶段。此时儿童的思维已从皮亚杰的前运思期步入具体运思期。

即已经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和非逻辑性思维的特征,而表现出强烈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时空概念,但还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2)交友

学龄儿童开始走出家庭,其活动的空间已从家庭扩展到了学校。此时儿童的任务除了发展认知外,就是与同学建立起亲密的朋友关系,以满足其愿意被群体接受、愿意得到别人肯定与赞同的强烈愿望。如果儿童在此阶段不能成功地建立起这种关系,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3)对人格的发展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此阶段的学龄儿童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面临着勤奋对自卑的危机。如果儿童在认识学习与身体活动中得到成功,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就会产生出更加勤奋的力量,如果在学习和活动中经历了过多的挫折和失败,就容易产生自卑感。

4)兴趣的建立

学龄期儿童由于智力和认知的发展,会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喜欢游戏、集邮、唱歌、跳舞、画画、看书、看电视,等等。

5)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是儿童进入学校后,从父母及老师、同学对他的态度,以及在与同伴较量的结果中逐渐产生的。

7.青春期

青春期指12~20岁阶段。

(1)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1)身高与体重

青春期是青少年快速生长和发育的时期,此时的男孩在12~16岁之间、女孩在10~14岁之间身高平均增加24cm。男孩体重平均增加19kg,女孩平均增加17kg。因而青春期又被称为生长高峰期。

2)第二性征出现

青春期前后,机体在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具体表现为女性出现初次月经,开始排卵,腋毛、阴毛和乳房继续生长;男性出现遗精,睾丸和阴茎继续长大,开始变声,腋毛、阴毛、胡须和胸毛开始生长。

(2)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

1)认知的发展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已从具体运思期进入了形式运思期,他们的思维已逐渐成熟,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角色认同

随着青少年生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开始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接受了变化这一现实,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了更多的理解,从而产生了自我和性别角色认同。

3)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与父母的关系:随着青春期独立性和抉择能力的增强,青少年精神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可能会影响其同父母的关系。

与同龄人的关系:青少年能够与趣味相投的同龄人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朋友关系。

与异性的关系:随着青春期的性成熟,青少年开始注意自己的性特征和性喜好,并可能进一步和异性伙伴发展异性间的感情。

4)职业选择

此时青少年开始为未来的谋生与职业的选择做准备,如利用假期打工获得一些工作经验,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志向。影响一个人选择职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就读学校、父母的导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5)人生观道德观的确立

青少年会反复审视他们早期所发展的价值观,并进一步确立理想、道德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

8.成年期

是人生经历最长的一段时期,约从20~65岁,又可再细分为20~30岁的青年期,30~40岁的壮年期和40~65岁的中年期。

(1)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青壮年期的生理功能达到人生的巅峰状态,各器官和系统均已发育成熟且运转良好。中年期的生理功能开始出现老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皮肤弹性降低,开始出现皱纹,出现白发,活动力和耐受力降低,视力改变,听力下降,女性出现停经,等等。

(2)成年期成人社会角色的适应

1)职业的适应

此阶段的青年人已开始从业,他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工作的要求,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对专业的喜爱可为其带来工作上的满意和进一步追求事业成就的信心。

2)亲密关系的建立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成人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此时的青年人已相当成熟,愿意和他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其内心的感受,并共同生活,建立亲密关系而组成家庭。此外,亲密关系还指成年人之间建立的密切的朋友关系。

3)培养下一代

成年人在成功建立起家庭以后,就需要考虑如何照料和培育下一代。

4)事业的成就

成年人需要有成就感,他们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得到别人的肯定,为社会作贡献。

9.老年期

WHO对老年人的定义:老年人是指年龄超过65岁的社会个体。

(1)老年期的生理变化

老年人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均表现出老化现象。皮肤:表现为脂肪组织、弹性纤维、汗腺减少,出现皮肤皱纹,干燥,毛发脱落等。

心血管系统:由于心内膜增厚,瓣膜柔软度减低,血管变硬和脆性增加,管腔变窄,易出现头晕和血压升高。呼吸系统:由于气管、支气管内纤毛活性降低,肺泡表层的纤维组织增生,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和活动耐力降低。泌尿系统:由于肾功能减退,出现尿频、尿急和夜尿的现象。肌肉骨骼系统:由于椎间盘萎缩、骨质疏松,故易出现脊柱上段弯曲、骨折等情形。神经系统:由于脑部神经细胞、脑血流量及脑细胞代谢的减少,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平衡能力与精细动作差等体征。此外,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感觉系统等都表现出功能衰退的特征。

(2)老年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

1)对退休的适应

退休即完全脱离工作岗位。对一些老年人而言,退休是一件渴望已久的事情,而对另一些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件令人恐惧和难以接受的事情。不论属于哪种情况,退休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首先需要合理安排起居活动的时间,其次需要适应退休后收入的减少,此外,还需要适应角色的改变等。

2)对丧偶的适应

在人生历程中个体所承受的最大的精神打击和情绪失落莫过于丧偶。当男女双方共同走过了生命的大半辈子,其中一人因故逝去,另一人将如何面对生活是其生命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丧偶者必须学会适应。正如佛洛姆指出,“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照常生活,如果让自己一直生活在悲痛之中,反而是破坏了对配偶的怀念。”此外,老年人还须面对许多适应,包括对生理功能退化后的适应,角色改变后的适应,以及面对死亡的适应。

(四)舒伯(Super)将人的成长分为5个阶段:

1.成长阶段(出生~14岁)

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得到家庭、学校中重要人物的认同,发展并确立自我概念。此阶段的重点是身体与心理的成长。通过获得的经验去了解周围环境,并以此作为试探选择的依据。成长阶段还可以细分为3个次阶段:

(1)幻想(fantasy,4~10岁):需求占决定性因素,角色扮演在这个阶段很重要。

(2)兴趣(interest,11~12岁):喜欢是抱负和所从事活动的主要原因。

(3)能力(capacity,13~14岁):能力占的比重较大,但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2.探索阶段(15~24岁)

探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探索、从事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而进一步了解社会。探索阶段的3个次阶段如下:

(1)试探(tentative,15~17岁):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与机会,并会透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等尝试,作试探性的选择。此时的选择会缩小范围,但因仍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机会不是很确定,所以现在的一些选择以后并不会采用。

(2)过渡(transition,18~21岁):会考虑现实的状况,并试图将自我概念实施。

(3)尝试(trial,22~24岁):已经确定了一个似乎比较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入门的工作,并尝试将它作为维持生活的工作。此阶段所选择的工作范围会更缩小,只会选择可能提供重要机会的工作。

3.建立阶段(25~44岁)

建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人生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如果自己认为决定正确,就会去进一步努力经营,计划长期从事一种职业。选择配偶建立家庭,赡养父母,抚育下一代。建立阶段可以细分为两个次阶段:

(1)尝试(trial,25~30岁):原本以为适合的工作或婚姻,后来可能发现不太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2)稳定(stabilization,31~44岁):当职业形态和婚姻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安定的位子,在家庭生活中努力承担责任。

4.维持阶段(45~64岁)

维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守住已经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并为退休作计划。

5.衰退阶段(65岁至死亡)

衰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因为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工作活动和生活状态也随之改变,因此必须发展新的角色:先是变成选择性的参与者,然后成为完全的观察者。

(1)减速(deceleration,60~70岁):工作速度变慢,工作责任或性质也发生改变,以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与心理。许多人会找一份代替全职的兼职工作。

(2)退休(retirement,71岁至死亡):有些人能够很愉快地适应并接受完全停止工作;有些人则有些适应困难,整天郁郁寡欢。

1976~1979年,舒伯除了完善原有的发展阶段理论外,又加入了角色理论,从而提出一个广度与深度都更佳的反映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LifeSpan,LifeSpaceCareerDevelopment),并以“生涯彩虹图”(LifeCareerRainbow)表示此理论,见图10.1。

根据舒伯的看法,一个人一生中要扮演各种角色,就如同一条彩虹同时具有许多色带。这些角色包括儿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员、父母及退休者等9项,这9个角色主要是在家庭、社区、学校及工作场所4个人生舞台上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