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红楼之别样黛玉
720900000141

第141章

金风朝廷迅速对苍鹰的变化做出反应

九月底,五皇子皇甫淼回京。

十月初,原北疆大将孙绍祖、张吉星、赵武偕兵部新派的将领冯紫英、陈也俊等人回北疆。和他们一同去得还有户部筹措的大批粮草。

十月中旬,苍鹰在新王阿史那和卓的亲自率领下纠结了五十万大军压赴金风和苍鹰交接的雁门、五原、朔方、上谷等地。

十月底苍鹰大军抵达最北的金风重镇五原,将五原团团围住。五原守将遵循四皇子皇甫烨的军命坚守不出。

阿史那和卓留下五万兵士继续围困五原,其他大军绕过朔方、上谷直奔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地势险要,扼塞内塞外交通的咽喉,是中原王朝抵御草原民族劫掠的重要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历代的中原君主们都对他非常重视,可是说是关险城固。

皇甫淼站在雁门关城楼上望着雁门关外一望无际的苍鹰营帐。虽然得知苍鹰异变之后就已经做好的准备,但是现在看来还是准备不足的。本来计划五原、朔方、上谷等关隘固守不出,起到分兵的作用,那样就会减轻对正面战场雁门关的压力,而且能够拖延时间,使局势变得对金风有利。但是没有想到这个阿史那和卓不按常理出牌,只是扼住了苍鹰进入金风的大门五原,在那里分兵五万,其他的关隘竟然置之不理。不知道他是不知道兵法常识,留了很多的敌兵在自己的后方不去管,把自己随时置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还是看透了金风的作战谋略,那几个关隘均是易守难攻之地,如果守城的话,会牵制数倍于己的敌人,但是如果用于出关作战的话,那三万人还真不是善于骑射骁勇善战的苍鹰人的对手。不管当初阿史那和卓是怎么想的,造成的结果是,雁门关现在面临着的是十五万的守军对上了四十五万的敌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

唉!皇甫烨心中暗叹,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几年来无论是朝廷还是他们自己都加强了对骑兵的建设,本来北疆的骑兵已经是很厉害的精锐之师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苍鹰竟然来了这么多的人马,如果出城正面一战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如果光处于防守地位的话,不光是苍鹰着急了,就是己方也是着急的。虽然雁门关靠山而建,供给目前没有被切断,但是如果长久的耗下去的话,苍鹰必然会打供给线的主意。而且雁门关等得起,五原等不起。那也是有三万将士在驻守着的。

看来光防守是不行的,还得想办法主动出击呀!皇甫烨想到,面容坚毅。那不是一个皇子的脸,而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将军的脸,呈现着古铜色,散发着如山般坚定的气势。

一个月过去了……

又一个月过去了……

在京城中

“已经三个月过去了,但是苍鹰还是没有要退兵的意思,五原的粮草已经快支持不下去了。朔方、上谷几次出兵也是功亏于溃,没有成功的解除五原的危机,反而折损严重,不得不退守不出。毕竟如果守不住朔方、上谷失守的话就给苍鹰留出了大片的粮草供给区,那对于雁门关、对于金风的危害会更大。可是面临着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沈丞相眼含忧虑的说。

新任的户部尚书梅无暇也点头赞同。虽然他们是文官对于行军打仗时一窍不通的,但是行军打仗离开了户部也是不行的,筹措粮草和银子的事情还不是由他们去做吗?打仗就是花钱呀!和平时期看起来很多的钱,在打起仗的时候就如同流水般的就花出去了。这还是在五皇子建立了后勤体制的情况下呢!如果不是有后勤体制的话,怕是更加的手忙脚乱。有十万将士在前方打仗,那么至少也得有十万民工在转运粮草,再加上粮草关系重大,有护送的军队那涉及到的人就更多了……

兵部尚书冯将军也是紧缩着眉头,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是冯将军的打仗经验并不丰富,一直都是在京城围绕着禁军的事情在做事,“回皇上,我们从各地抽调的军队大约有十二万人,粮草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可是这个人选怎么办?由谁率领援军去雁门关?”

骁勇善战的四皇子现在都被困在雁门关,进退维谷,这个时候谁要是没有一定的把握,还真是不敢主动请缨。

皇甫浩然也是有些为难的,当初已经派了一批人去了雁门关,现在却困在了那里,从南边和西面调兵遣将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是距离太远还不如从京出兵倒是近些;二是西边和南面的情况与北疆是完全不同的,就跟让水兵去陆上打仗的情况差不多,又怎么能起到好的效果呢?……皇甫浩然思索着,但是并没有轻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君者金口玉言,尤其是在朝堂上,更是惜言如金。

南安王世子穆朗自从从火凤护送刚认的妹子探春回来之后,就赶上了北边的事情。由于在太子事情中,穆家充分的表现出对于皇帝的忠心,所以得到了皇帝更多的额信任,而四王历来为朝廷重臣,所以皇帝开恩准许四王世子参与此事。

穆朗经过认真的思考,上前禀明,“启奏皇上,小臣以为北静王府世世代代的驻守北疆,对于苍鹰的情况是十分了解的,所以找到老北静王,是不是可以帮助解决这次的边境危急?”

听了穆朗的话,皇甫浩然脸色不变,眼神却有煞那间的收缩。

朝堂上一片寂然,大臣们都“眼观鼻,鼻观口”的研究着自己的鼻子和手上的纹路。在朝为官的、尤其是能够进入这个朝堂的都是一些明白人,前些年皇帝的动作大家都是看在眼中,记在心上的。皇帝由于忌惮四王的兵权,所以收回分散了部分兵权,甚至于在四皇子崛起之后,剥夺的四王之首的北静王府的兵权,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表明了皇帝对于这北静王府的态度。现在穆朗初生牛犊不怕虎,贸贸然的提起这件事情不是在和皇上对着干吗?

皇甫浩然还是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有用食指轻轻的敲击着龙椅。

过来一会儿,皇甫淼出列说道:“皇上,儿臣请缨率援军到雁门关支援四哥。”大臣们听了缓了一口气,五皇子毕竟是皇家的人,说什么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看来五皇子果然是了解皇上心意的,知道顺着皇上的意思说……不过五皇子可以吗?他可是从来没有去过战场的人呀!能完成这么重大的任务吗?疑问在很多人的心头萦绕着。

“不过,儿臣认为穆世子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老北静王在北疆数十年经验肯定是很丰富的。所以如果老北静王能够一起去的话会更好一些。”耶?听了皇甫淼的话大臣们都有些出乎意料,可是沈丞相等人倒是微笑着频频的点头,此一时彼一时,作为一代君王要有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不能去墨守成规,前怕狼后怕虎的。毕竟此时对于金风来说,最当务之急的就是解除苍鹰的威胁。

“嗯!”皇甫浩然点点头,削减臣下手中的兵权是每一个君王都会去做的事情,毕竟军队乃国之利器,不能尽归外人之手;而且相对而言,皇甫浩然做的已经够和平了没有弄什么屠尽功臣的事情。而对于北静王极其四王忠诚度的考验,在太子事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四王和以往一样还是值得信任的,所以实际上倒是大臣们想的太多了。现在最欣赏的儿子提出来了自己自然也就附和。“水卿家,不知道你父亲现在在哪里呢?”

水溶聪明绝顶对于皇家对于北静王府的忌惮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一直尽量的向皇家来表明水家的态度,可是皇甫淼和皇甫浩然在如此关键的战役的时候,肯从新启用水家这种魄力还是令人惊讶的。四皇子已经在北疆经营了这么多年,让水家人再回去,很可能会让他这么多年的经营付诸流水,水家历代在北疆的影响可是巨大的。“回皇上,臣父亲自从辞官以来一直是游山玩水的,并没有和家中固定的联络,只是会偶尔给家中捎信回来,他现在在哪里微臣真的不好说。”

皇甫淼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父皇,既然老北静王行踪不定,而且即使知道了行踪,他离得太远的话我们也是等不及的。所以儿臣建议,一方面派人寻找老北静王一旦找到了,即刻请他赶往雁门关;另一方面,儿臣可以和北静王先走。”

北静王?现任北静王水溶?舞文弄墨的水溶?他去了能做什么?军师吗?就是五皇子至少还有一身好功夫呢!绝大多数的大臣们听了都大吃一惊,在他们的心目中对于水溶的印象,都是水溶为了表明态度制造的那个假象。对于水溶的在那里之外的能力是一无所知的。但是惊讶的人中不包括其他的穆朗等人,因为水溶能得到他们的认同,成为四王之首,岂是简单之辈?

皇甫淼考虑要和水溶一起去,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北静王府的忠诚毋庸置疑,二是水溶的能力确实很高,能救黛玉于危难就能表现出来,三是水溶是北静王府一脉,可以激发现在仍然留在北疆的北静王府一手提拔的将领的斗志。

“五皇子提出要请你去雁门关,你可愿意?”皇甫浩然询问的眼神看着水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水溶食君俸禄,自当为君解忧。水溶愿意前往北疆。”水溶回答道,铿锵有力。

于是在众人质疑的眼光中,援军的将领产生了——一个未历战场的皇子,一个舞文弄墨的将门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