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红楼之别样黛玉
720900000013

第13章

坐在轿中,黛玉看着手中的信,心中思索着能生出像淼师兄那样才华横溢、雄才大略的儿子,娘口中令一国之君一见钟情、终生守护的奇女子会是什么样的风采呢?轻轻撩起轿帘,见到此时轿子已进了神武门直奔冬馨宫而去。

到了冬馨宫门口,轿子停了下来。黛玉见宫门上高悬“冬馨宫”三个大字,宫门早有一个女官等候。女官见黛玉下了轿子,忙道:“是林姑娘么?娘娘已等候多时了。”黛玉忙行礼,“多谢这位姐姐,烦请您带路。”

一进了冬馨宫就是一片梅林,白梅、红梅、绿梅、墨梅等各种品种都有。现在正值深秋季节,梅树的叶子已经落了只剩下的枝干。世人皆谓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至于使梅病之、夭之,以病态为美,而冬馨宫的梅树则不经任何雕琢,任其自由生长、随性而发,尽显天然之美。可以想见每当二月,梅花吐蕊,势若雪海,香气醉人,香闻数里的“香雪海”胜景。

黛玉沿着小路向梅林深处走去,耳边传来一阵悦耳的琴音,是极其普通的清平调。人说琴为心声,这清平调中竟然不带一丝火气,尽显平和,使人听了心也不由静下来。这弹琴的人琴艺之高实为黛玉生平仅见。世人往往沉浸于花俏的技巧、华丽的音色,殊不知抒情达意、返璞归真才是琴艺的最高境界。黛玉随着女官走到小路的尽头,转过一颗梅树,见一个女子正背对的自己弹琴。这个女子身穿一件淡紫的的长袍,随意而洒脱,脑后的头发并没有如一般妃嫔高高盘起,如瀑般的长发散在肩上。黛玉等人不敢打搅,直到最后一抹音色结束了,众人还在回味着……

“夫人,林姑娘到了。”女官向梅妃禀告。

梅妃转过头来,“玉儿,你就是敏姐姐的玉儿么?”声音低柔而富有磁性,让人听了却奇异的如沐春风,似乎能抚慰人的心灵。梅妃打量着黛玉,“果然与敏姐姐长的很像。”

黛玉忙给梅妃见礼:“拜见梅妃娘娘。”

梅妃忙上前扶起黛玉:“玉儿,叫梅姨就行了,不许叫别的,到了这冬馨宫就到了家了,以后不可行如此大礼。”梅妃温柔的说。

黛玉抬头看着这位传奇女子,她很美,美的绝不嚣张,美的像月亮一样,很低调很温柔。“梅姨的琴艺真好。咦!是太古遗音!”黛玉看着古琴感叹的说,“这把古琴也只有梅姨才配拥有,名琴也才不会珍珠蒙尘。”

“玉儿,你娘亲就是古琴名家,我不过是略通琴艺吧了。”黛玉摇摇头道:“古琴追求心物相合、主客和一,又以意境幽静深远者为高。梅姨近年来潜心修佛,心境淡定,非旁人所能比,而娘身在红尘中,红尘烦扰,心境自比不上梅姨。”

梅妃轻笑:“我们娘俩第一次见面,贴心的话没说几句,倒反而互相吹捧起来。”梅妃的笑容好像有魔力一般魅惑人心,那微笑如春风般吹到人的心里,使人心中很温暖,不由的愉悦起来。也许这就是她独特的魅力吧!

这时身边的女官轻声禀告:“夫人,水开了,要不要现在开始泡茶?”黛玉扭头一看,旁边有一个精致的小火炉,里面放着上好的木炭,只见火苗,不见一丝烟气,现在水正开着,水汽直向上冒……黛玉见宫女一人托着一套茶具,一人托着许多茶罐便道:“梅姨,‘有事弟子服其劳’,玉儿给您泡茶吧。”

黛玉看了看宫女拿得茶叶,选了铁观音,又选了一个小杯子。首先拿起水壶轻轻向杯子中倒了一些开水轻轻摇晃水杯洗净茶具;然后将铁观音放到茶具中,约占了一半;而后.悬壶高冲——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接着春风拂面——用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最后.,关公巡城(倒茶)——把泡好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茶杯里。

“梅姨,秋天气燥,易上火。我选了铁观音,可清心明目。”黛玉将茶双手呈给梅妃。梅妃接过茶,见茶汤色泽黛绿,形如珍珠,汤色金黄,溢味鲜爽,于是先嗅其香,后尝其味,道:“经过你的妙手这茶也增色不少。现在也只有在江南的那些儒雅名士任然精通于茶道,而北方一些名门大族只是附庸风雅把名茶当水喝,而不解其中之味。”

“黛玉只是班门弄斧而已。听母亲说,在她没出京城之前经常和梅姨一起斗茶论诗,这些梅姨都是很有研究的。母亲还曾经给黛玉说过梅姨作的诗句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这些禅意可不是一般人能参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