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红楼之别样黛玉
720900000106

第106章

折扇自传入中原以来,由于扇面可以题诗作画为了文人发挥才华提供了又一个舞台,所以十分风行。尤其是上层人士接受之后,用料也愈加考究,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等,扇面有纸制的、布做的各有不同。

正所谓“返璞”才能“归真”所以黛玉还是喜欢比较普通一点儿的材质,扇骨竹子的就行了,顶多也只是象牙和沉香的材质,太花俏的材质和做工,反而显不出折扇的风骨来;而扇面黛玉则是喜欢白面的,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心情。尽管从小就对古董鉴定有研究,但是黛玉并不是盲目的去追求他。

在珍宝斋中黛玉交代清楚之后,正准备走,却在一个角落中发现了一把扇子,很不起眼,既没有显示出岁月的年轮,又没有显示出富丽堂皇来,连扇面上的题字也是中规中矩的,水平中上并不出彩。

陈老板见黛玉视线停留到那件扇子之上,于是解释说:“这是一家当铺交上了的一把扇子。做工还是不错的,从时间上看也属于古扇。可是由于没有考究出他的出处,所以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就放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

这件东西确实不该出现在珍宝斋,黛玉见了这把扇子有些啼笑全非。如果让武林中懂眼的人比如慕容明月他们一见肯定会视若珍宝,因为这个在一般人眼中不起眼的鸡肋般的所谓古扇其实它的价值在于他的扇骨,非金非玉,是一种特殊的材质,虽然很轻,但是很是坚固,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又不像一般的铁质的那么显眼,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手中的是一件武器。这就是隔行如隔山的问题了,陈掌柜虽然是古董鉴定界的一把好手,但是却对武林中人所使用的兵器不在行。

“在把扇子还是把它收起来吧,我有别的用途,放在这里可以说是珍珠蒙尘了。”黛玉说道。

陈掌柜听了,知道这个东家是很有一套的,也不多问伸手就打算把扇子拿起来装好让黛玉带走。还没有伸到扇子上,从旁边伸过来一只仿佛白玉般细致优雅的手,看起来慢悠悠的伸过来,却偏偏抢在陈掌柜前面将扇子给拿走了。

陈掌柜有些吃惊,转头看过去,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年轻公子手中拿着那把扇子玩赏着,虽然面上淡淡的,但是眼中却有一丝惊喜一闪而过,“掌柜的,这把扇子我要了。”

陈掌柜为难的说:“对不住了,客观这把扇子……”

“我们开店做生意,自然应该满足客人的愿望,这店中的商品我们既然摆出了就都是卖的。”黛玉截断陈掌柜的话头慢慢说道。

陈掌柜听了有些奇怪,刚才还不是说要收起来吗?怎么现在又要买了呢?看来一眼黛玉。黛玉轻轻的点头,陈掌柜于是就改口说:“客官,这把扇子……”和白衣公子说起了价格。凡是能放到珍宝斋的商品那一件都不会定价太低,白衣公子听了报价,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立刻就有人递上了银票,将那边扇子买下了。

白衣公子向外走的时候,经过黛玉身边,轻声说了句谢了,就潇洒的离开了珍宝斋。

雪雁看着白衣公子的背影说:“这就叫人生何处不相逢吗?没有想到我们刚到京城就又遇到了那个神秘的公子。”春阡笑道:“你整天跟着姑娘终于受到了书香的熏陶,说话会用诗句了。”

“去!”雪雁啐了春阡一口,“姑娘,你不是准备把那把扇子拿起来吗?为什么又轻易的卖给那个白衣公子呀!”别人不知道,可是雪雁整日跟着黛玉,见识自是多一点,又是自幼习武的,所以对这方面就敏感一些,自然也是认得那件扇子的。

黛玉笑道:“不是有那句话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个白衣人的底细,但是目前为止,他的行事对我们不仅无害而且有利,既然他喜欢那边扇子给他也无妨。反正我身边的人中也没有适合那把扇子的人选。也许给了他会让那把扇子找到一个好主人不是吗?更何况我们也没有白白送他,也收了银子不是吗?”

在京城中这几天话料十足,让百般无聊的小市民们有了十足的谈资。一开始是兴盛一时的贾府的大老爷父子让刑部暂时给收押了。本来京城大去了,人多事也多,别说平头百姓的官司,就是官家的官司也是有很多的,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但是贾府可是百年世家耶,可是出过贵妃的家族耶,前几年贵妃省亲的盛况现在还是很多人的谈资。可是现在仍然有公主的家族耶,你看看三公主东平王妃是多么的风光。不过在皇宫中皇子皇女小的时候,历来是子以母贵,只有长大了才会是母以子贵(例如四皇子和夏桂宫的夏妃)。现在正刚学会走,又失去了亲生母亲的公主显然不能有太多的权势来庇佑外婆家。再加上现在贾府在京中的名声可是不怎么好,所以一出事,一传十,十传百的许多人就都知道了,尽管还没有判案但是已经让许多人说了好半天了。

一时间,人们都觉着可能这两人凶多吉少,恐怕是要落马了。可是贾府的百年底蕴到底不是盖得,经过运作之后,传来消息太子一脉认为作为一个朝堂大员就这样被私自询问收押不合情理和法理,应该公开审问,以正视听。皇帝也想去了元贵妃的情分,于是同意太子一派的意见,同意公开审理,决定让刑部尚书赵斯文、大理寺卿陈德清两人审理此案,另外有一项人缘极佳声望极高的北静王做监审。

于是人们对这件事情的议论就更多了,尤其是听说那个琏二奶奶还请了一个大状师代为辩论,这就好像是一出戏一样,越来越精彩了。

韦嘉兴觉着十分不是滋味,本来这件案子就是一个铁案,案情如此的清楚,人证物证俱在,只不过由于贾赦有官职在身所以不能用刑,因为他坚决不认账罢了。有什么好审问的?这也就罢了,结果重审此案,自己竟然成了一个跑龙套的,只能在一旁站着真是气闷。

他再气闷也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在刑部大堂上正中间坐着主审官赵、陈两位大人,下面的一侧给北静王设有一席。北静王实际上平时并不过多的涉及政事,作为一个被罢免了兵权的武将家族来说,远离政治漩涡才是明哲保身之道。而北静王水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素有文名,温文儒雅,和善而与世无争,正是他在世人面前一贯的表现。

主审官向北静王用眼神询问之后,开始审案。

“带贾琏。”

贾琏在狱中呆着这几天精神有些萎靡,心急贾琏也不顾什么礼仪风范的凤姐见了又心疼(什么时候贾琏受过这样的苦呀!)又欣慰(看来到底是有些虚职傍身所以没有上刑拘)。

“贾琏,你是不是曾经上过石书生家去?去做什么?”虽然不是赵斯文一审的此案,但是确实他和韦嘉兴合计好的,所以案子他很是熟悉,一开始就想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带。

“是的。贾琏奉父命去石书生家去,想让石书生将他收藏的古扇转卖给我,但是去了几次石书生均不同意买卖给我,所以我只好作罢。”

“可是,为什么石书生的家人却告你依仗权势,强行逼迫石书生卖扇子,并且石书生

还曾在家里大声反抗。”赵斯文说道。

“贾琏承认是曾经到过石书生家中但是只是好言相劝,并没有恃强凌弱的要挟于他,他当时是曾经大声的说不卖自己的祖传之物来表明心迹,不是我迫害于他,如果我真的恃强凌弱,那石书生的扇子就在屋里我抢走就是了,又哪里来的后面的事情?”贾琏一直是十分机灵的。

唉,赵斯文接着说道“带贾雨村和贾赦。”

贾雨村和贾赦上次在贾府见面的时候,还“贤侄”“叔父”叫的挺欢的,可是上次在刑部大堂上却撕破了脸,这次一边走两人也会是一边斗鸡眼。

“贾雨村,你将事情的经过说一边。”

“是大人。雨村和贾大人是同宗,贾大人要论起来是卑职叔父,小侄也是一直就是很孝顺的一个人。卑职到京城之后,到贾大人家里拜访,贾大人对小侄说石书生有十把扇子十分的珍贵,十分想得到手,又痛骂石书生不识抬举。后来又逼着卑职将石书生

抓起来,之说是石书生欠着官府的银子,以抵债为名将扇子收为己用,最终导致石书生一命呜呼。卑职这都是受人胁迫并不是卑职的本意,请大人明察。”贾雨村说道。

贾赦一听就急了,“你这个王八蛋,我什么时候指使你来着,胁迫你来着?是你主动提的,后来你光把扇子给我送去了,根本就没有提你是怎么给办的!”一急之下原来粗鄙的言行又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