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商汤灭夏
7204700000006

第6章 夏朝灭亡的原因

(一)昏君佞臣

有关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议论颇多。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有四种。第一种意见把夏亡主因归于“天命”,如《尚书·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第二种意见认为夏朝灭亡,主要是自然灾害所致,如《国语·周语》云,“源塞,国必亡……昔伊、洛竭而夏亡”;第三种意见则把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归于某些重要人物的活动。或谓夏桀暴政,如《左传·宣公十三年》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或谓妹喜作祟,如 《史记·外戚列传》记载,“而桀之放也以末喜”,即是说,夏桀被流放是由于妹喜的缘故;或谓伊尹辅佐成汤,如叔夷钟铭文记载,“ 勿纂成唐(成汤),伊少臣(伊尹)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绪”。这类观点看似有别,实际上都是英雄史观的变相反映。在英雄史观的支配下,古代史官不仅认为开国立业是英雄人物的功业,而且亡国败事也是由君臣、要人的活动所决定的。

(二)民众怠工

科学史观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更应该注意到社会下层的平民的历史作用。同样,分析商汤代夏的原因,在侧重叙述夏桀暴政的同时,更要看到夏末民众的作用。《尚书·汤誓》中众人说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可译为:“群众愤怒地指着太阳说:‘夏桀,你哪天死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但史书中并没有对相关夏朝民众反抗的实际行动的叙述和分析。夏代刚从氏族社会过渡而来,民众的原始民主意识尚未完全销声匿迹。在夏桀之前,后界曾“因夏民以代夏政”;夏桀之后,商末众人有牧野倒戈之举。从散见古书的一些零星记载看,夏末众人在夏亡过程中起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尚书》中的《汤誓》篇,是商众将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时成汤向商众发出的战斗动员令。在这篇著名的誓师辞中,成汤扼要陈述了夏朝众人反抗夏桀暴政的情形,其中有“有众率怠弗协”一语。关于这句话的意思,《伪孔传》解释说:“有众下相率为怠惰,不与上(指夏桀)和合。”此后有关著述多从其说。“有众”的“有”,是语气助词,此说源于王引之导《经传释词》;“有众”即《伪孔传》之“众下”,指夏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率”,《史记·集解》引汉代经师马融说,以“率”为“相率”, “怠”可以解释为“怠工”,这是夏代农人反抗夏桀暴政的形式之一。《汤誓》中的“弗协”也就是“不耕作”的意思。“有众率怠弗协”是说夏朝农人相率怠工,拒绝耕作。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典籍中找到关于中国古代农人罢耕斗争的最早记载。据说对于商汤伐夏,“夏民大说(悦)”,以致“农不去畴”,“耕者不变”。夏朝将亡而夏民大悦,留而不迁,说明在夏桀统治下的那些众庶早已离畴罢耕了。夏末众庶的怠工罢耕,以及夏君臣的挥霍浪费,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最后导致了夏王朝经济的崩溃。从史料看,夏末经济凋敝,民生涂炭,连王公贵族手头也拮据起来。正是夏朝众人相率“弗协”,造成夏王朝经济的崩溃,才为成汤灭夏提供了机会。

夏末“众人率怠弗协”,断绝了夏王朝的经济来源,削弱了它的力量,为商汤灭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众人的这一举动对于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以后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不满夏末黑暗统治的还有商贾。在成汤灭夏过程中,据说“商不变肆”“归市者不止”,那些商贾纷纷停止逃亡,留在原地或重操旧业,一起迎接成汤革命的到来。这一记载虽然夸大了夏末商贾的数量和作用,但也绝非无稽之谈。从中可以推知,在夏桀统治的日子里,一定是“商者变肆”“离市者不止”,这使夏王朝的经济雪上加霜。总之,夏末众人“率怠弗协”,以及商者“变肆”,是夏亡主因中的经济要素。

(三)众庶逃亡

逃亡是上古社会众庶反抗斗争的一种主要形式,殷墟卜辞有关“丧众”“丧众人”的记载告诉我们,殷商时代的众人已经采用这一形式。现在我们可以从《尚书·汤誓》及其他史料中获知众人逃亡之事至少在夏末就发生了。农业生产者的大量逃亡,对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无疑是沉重的打击。那些逃亡的夏众“归亳”,即投奔成汤以后,又怎样了呢?《墨子·非攻下》云:“汤奉莱众(夏众),以克有夏。”可见,众人加入了成汤灭夏的行列。在夏桀统治下尚未逃亡的民众,急切地盼望成汤来解救自己,《孟子 · 滕文公下》记载了商汤灭夏时的情形:“(商汤)东面而征,西夷怨(埋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为什么不先攻打我们这儿)’?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书》曰:‘奚我后,后来其无罪。’(意思是说等待我们的成汤,他来了我们就不再受罪了)。”另外,有的史料还记载道,“汤伐夏……战于鸣条之野,桀未战而败绩”。“未接刃而桀走”“战于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正当商汤率众与夏桀决战时,夏民拒绝为夏桀作战,给了夏王朝致命的一击,为商汤灭夏开辟了道路。

总之,夏桀暴政、妹喜淫佚以及伊尹助汤等等,都是导致夏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非主要原因。夏亡主因乃夏民尤其是众人面临夏桀的暴政没有沉默,在经济上,相继怠工,甚至拒绝耕作,导致了夏王朝经济的崩溃;在政治和军事上,夏众纷纷逃亡,有的还参加了商汤灭夏的战斗。那些没有外逃的民众也拒绝对商汤作战,迎接商汤革命的到来。夏王朝是在夏民众和异族力量的合击下灭亡的,但两相比较,前者的打击力度更大,其作用也就相应更明显。

商汤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新君。商汤灭夏以后,建都于亳,自称武王,并进一步营建其奴隶制大国。汤回到亳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了一篇《汤诰》。他列举了大禹治水、后稷播种对人民有功而得到人民拥戴的事例,又列举了蚩尤、夏桀暴虐百姓被灭的教训,正反对比,警策人心。他要求各级官吏务必“勤力乃事”“有功于民”,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罚。商汤对夏王朝的遗臣贵族,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有的被留在商朝做官,有的受封于外。只要他们肯于纳贡服役,不犯上作乱,就不去讨伐他们。商汤的这些宽容的做法,对于稳定中原、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缓和夏夷两族的世代矛盾,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此后,商向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统治范围以今河南中部为中心,东至海,西至今陕西,北达今河北,南抵今湖北、湖南一带,堪称“邦畿千里”的奴隶制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