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7203400000005

第5章 凄婉缠绵的爱情词

纳兰词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爱情词,而在他的爱情词中以悼亡词最为典型。纳兰爱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中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爱情词在纳兰词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感人至深的悼亡词

说起悼亡,并非纳兰性德所独创,在先秦时早已有之,如在《诗经》中就有悼亡的诗作。在中国诗歌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悼亡诗词,首推晋代诗人潘岳的三首《悼亡诗》,特别是第一首,诗人对亡妻真挚****的深重悼亡之情跃然纸上,后人遂把“悼亡”作为怀念亡妻诗作的代称。另外,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也有悼亡之作,名之曰《遣悲怀》。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其《江城子·已卯正月十二夜记梦》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岁月的急速流逝中,转瞬之间已是十年,恩爱夫妻撒手永诀,以致双方对于彼此的境况一无所知。宋代还有一位被人们誉为“贺梅子”的诗人贺铸,他也写过一首怀念妻子的力作《半死桐》。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情真意切,除数首副题标明为“悼亡”之外,尚有数十首可视为悼亡之作。其悼亡之作数量之多、情感之浓、古今少有。究其原因有四:一是词人性格气质使然;二是与其一生悲慨有关;三是词人善于以词抒情;四是诗人对卢氏有生死同心之爱。其词是死者对生者的期望,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承诺,既表达了两人真挚浓厚的爱情,又表现了人性中最真实美好的情感。从这个角度读纳兰词,带给读者的将不仅仅是感动。

(二)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成因

纳兰性德写下如此多的悼亡词,还出于他自身特殊的原因。

其一,性格原因。在性格方面,纳兰性德是一位感情丰富、多情多义之人。他曾刻有一方印,印文为“自恨多情”,此印浓缩了他对自己感情世界的评价。纳兰性德自幼习读经史典籍,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他青年时期拜经史大家徐乾学为师,细心研究经史,刊刻《通志堂经解》,并撰写经解序数十篇,可知他下过很大的工夫。同时又博览群书,撰写出《渌水亭杂记》,阐述心得。他向往忠孝节义之理念,故他一生对皇帝忠,对父母孝,对朋友义,对妻子爱,他超凡脱俗,有平原君之风采心胸,受到时人爱慕。他对友人“以朋友为肺腑”生死之交的感情,和对卢氏长久沉痛的眷恋,都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也正是这种思想使他形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而多愁善感是一位优秀词人最不可缺少的心性与气质。

其二,与对自己的境遇不满,一生悲慨有关。纳兰性德的词并不是只在写悼亡时的悲慨,他的词风在整体上被评价为“悲感顽艳”,悲情是其主调。那么他的悼亡词便与他的心境有了直接的关系,悼亡也成为他发泄心中悲凉情绪的一种方式。纳兰性德的思想和心境经历了一个由初入仕途的兴奋,很快转为厌弃官场生活的过程,这个转折过程的开始,大致与卢氏的去世时间一致,而且这种心情伴随了他的一生。在他19岁时,因病未能参加廷试,他非常遗憾地写了《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诗,22岁时中进士,不久任侍卫之职,此时他的情绪高涨,《西苑杂咏和荪友韵》二十首最能反映他这时的心境。

其三,出于纳兰性德对词的特殊理解与偏爱。纳兰性德少年时即偏爱于词,并对词体有特殊的理解,故以词悼亡成为表达思念卢氏的主要方式。他在《与梁药亭书》中说:“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可知,他学填词是从《花间集》风格入手的。纳兰性德填词从《花间集》入手,奠定了他的词作风格。不过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尤其是结识了词坛名家严绳孙、梁佩兰、顾贞观、陈维崧、朱彝尊等人之后,对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即主张词既要“贵重”,又要“适用”。贵重是说词要庄雅,适用是指抒发自家真情,他认为只有南唐后主李煜“兼有其美”,故其词风近似李煜。纳兰性德对填词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和品味,他的悼亡词写得首首凄清真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他的悼亡词能够达到旁人难以企及高度的重要原因。

其四,因为纳兰性德对其妻卢氏有刻骨铭心的爱情。纳兰性德娶卢氏为妻,应该是出于两情相悦。从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爱情的深厚。卢氏去世之后,纳兰性德立刻写了一首《青衫湿遍·悼亡》,词中有“半月前头扶病”,可知写于卢氏刚刚去世之时。此词写了卢氏生前即“小胆怯空房”,对她死后“独伴梨花影”的担忧,也写了卢氏去世前对他的忧伤的担心,和两人诀别前的海誓山盟,情感极为沉痛而真实。词之结尾“难禁寸裂柔肠”,表达了他对卢氏生死同心的爱怜之情,足以使人掩卷而泣。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所表达的思念卢氏的情感,首首都如此浓烈,两人爱情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纳兰性德悼亡之作数量既多情感又浓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血泪交融、情深义重,是死者对生者的期望,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它不仅表达了纳兰性德与卢氏之间个人的真挚爱情,而且表现了人类对最纯洁情感的追求。

(三)纳兰爱情词的艺术特色

1.思想内容丰富多彩

纳兰爱情词较重视创作内容。它既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如妻子卢氏,也有朦胧的爱情,如《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值得一提的是,词人写给妻子卢氏的作品。作者既有思慕之作如《浣溪沙》,也有怀念悼念之词,如《青衫湿遍·悼亡》《沁园春·代悼亡》《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等。而悼亡之作在纳兰爱情词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数量上为历代诗人之冠,而且其旖旎悲切催人泪下,也在文学史上罕见,这也成为纳兰爱情词的一大特色。

作品源自生活,笃实真挚的感情,是纳兰悼亡之作酸楚悲凉、哀音绝响的思想基础。纳兰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可以说是“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统一。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带有民歌的情趣等特色。但与李煜的爱情词比较,它又有自己的特色。纳兰爱情词比李煜词所表达的爱情信念坚定、纯洁。词人不管身在何处,总拂不去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尤其是在妻子卢氏去世之后。

2.运用具象来表达爱情意象

纳兰爱情词借具体的事物表达真实的感情,如诗中多次运用“梨花”“回廊”等来寄托他的感情。纳兰借“梨花”代表美丽纯洁的爱情,借梨花那洁白的色调表达出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而且借梨花飘零凋谢的特征抒发他凄凉与哀怨的思绪。

梨花而外,纳兰爱情词也多次提到“回廊”。如《减字木兰花》“……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摄人心魂的一瞬,“回廊”成了词人萦怀终生、咏叹不已的圣地。

词人不仅以“梨花”“回廊”等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恋情,而且以虚幻的梦想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纳兰爱情词明确写梦的诗就达34首之多,占纳兰爱情词的四分之一。

3.词从对面入手

纳兰爱情词有一部分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入手写词人的思念,强调女主人公的活动与心理感受,加强了作品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给人以新鲜而又强烈的心灵冲击。纳兰爱情词有15首从对方立意写绵绵思念之情。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菩萨蛮》);愁人苦夜长时“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写闺人思念自己时“是年年、肠断黄昏”(《唐多令·雨夜》)。词人所思无处,更增添了伤痛之苦,这也是作者作词的高明之处。正如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杜诗的评价“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词从对面写,不说自己在思念,而是假想对方在思念自己,这更为深切地表达出相思之苦,爱之深思之切。

(四)纳兰爱情词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纳兰性德的生活环境对其爱情词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纳兰家族与清王朝有着特殊的姻亲关系,加上清军入关后,纳兰性德的祖父尼雅韩随军从征,屡建战功。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权倾朝野的富甲王侯的家庭。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康熙前期权臣,聪慧机敏,口若悬河,兼通汉满语言文字。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就受到包括满汉语言文字在内的文化的熏陶。他的汉族老师丁腹松是一位性格耿直、博学能文的老举人。后纳兰性德转入顺天府,在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他曾拜著名学者徐乾学为师,钻研经史。并与徐乾学通力合作编辑了卷帙浩繁、工程宏大的《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性雅好读书”,遍览古贤圣书,这对他在词风上继承唐宋(北宋)词大家与南唐二主的词风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日黎明间省毕,即骑马出,入直周庐,率至暮,虽大寒暑,还坐一榻上翻书观之,神止闲定,若无事者。诗萧闲冲淡,得唐人之旨,然喜为长短句特甚。尝言:‘诗家自汉魏以来,作者代起,姓氏多澌灭。填词****于唐人,极盛于宋,其名家者不能以十数,吾为之易工,工而传之易久。而自南渡以后弗论也。’其于词,小令取唐五代,宗晏氏父子;长调则推周、秦及稼轩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