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7201100000004

第4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书上的记载众说纷纭,很多说法都很难让人信服。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庞大的航海活动,统领将士多达27000人,船只几百艘,历程数万里,往返三十多年,此举的确使明朝威震海外。很多历史学家都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进行了各种研究。我们根据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将“下西洋”的目的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在于巩固皇位;后一时期是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并存。

郑和下西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三次可划归为郑和下西洋的前期。航行到达古里,活动范围是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而且航行回国后在间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进行了第二次航行。后四次可归结为郑和下西洋的后期。航行的路线延长了很多,横跨了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和东非沿岸的一些国家。因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前期和后期也是不同的。

(一)前期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前期以前三次下西洋活动为界,主要目的是政治目的,即巩固帝位。

1.巩固新生政权

明朝在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登上了皇位,但他对建文帝的下落始终存在疑问。因此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中也存在着他想要“踪迹”建文帝下落的想法。有《明史》记载:“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因为明成祖的皇位是靠武力夺取的,这在封建正统思想中是不符合封建道德礼仪和纲常的。而此时的建文帝生死未明,因此他很担心皇位受到威胁,所以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也肩负着寻找建文帝的任务。明成祖虽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在国家经历过长达四年之久的战役之后,新生的政权是非常需要巩固的。明成祖想通过郑和下西洋宣传明朝统治,显示大明王朝强大的国力,希望能快速和周边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承认和支持,发展和亚非国家的友好邦交,使他们能前来明朝朝拜,达到巩固新生政权的目的。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共同的心理。只要有可能,历代皇帝都会努力打造“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宏伟场景。对于像明成祖这样一个依靠武力夺取政权的皇帝来说,提高自身的政治威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明成祖非常希望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达到提高政治影响和提高中土在海外政治威望的目的,因此,这就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项重要使命。

2.和平外交,稳定秩序。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国的海外邻国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怀疑、相互斗争。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和暹罗不断对外扩张,而且欺压周边一些国家,更加严重的是他们还杀害了明朝的使臣,阻止这些国家向中国朝贡;而且此时海盗在东南亚、南亚海域横行,气焰十分嚣张。在这种情况下,海上交通线是非常不安全的。明朝政府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为了保障海上交通的安全,维护中国自身南部地区的安全,更为了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坚持奉行“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也运用和平的方式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而这也最终维护了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郑和作为和平使者出使西洋,在航行所到国家,他都能够很好地把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传递到海外各国。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遇到事情尽量采用和平方式进行调节,消除了国家间的隔阂。郑和的这些做法促进了东南亚、南洋地区的稳定和海上的安全,并且实现了明朝的初衷推行和平外交,稳定国际秩序。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是一支拥有强大实力的船队,但它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为了加强北方地区的安全,明朝政府加强了北方屯田,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北方军粮自给自足的能力,这样明朝初期的海航航运的负担就减轻了很多。而且明朝进行各个方面的整顿和建设,漕运开始实行“海陆兼运”的政策,这样就有很大一批船只是闲置的,而负责海运的士兵们的工作也相对减轻。士兵无事可做,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而郑和下西洋的远洋航行,需要大量的海军,这样,不但达到了明成祖原来的炫耀兵力强大,国家富强的目的,而且对国内社会的安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后期目的

此时明朝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自然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发展友好的邦交,建立和平友好的睦邻关系,让海外的国家前来朝贡,进而达到经济目的。

大约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过程中,目的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时明成祖的统治地位已得到了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时明朝努力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发展与亚非地区的友好邦交,目的是促进商贸往来,发展中国的海外贸易。根据资料记载,郑和的船队每到一个地方,都向当地国王、首领赠送很多金币,这种不计经济回报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建立友好的关系,史书上记载:“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目的还是主要的目的,但同时经济目的已经逐渐上升到与政治目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发展对外贸易是郑和后期出使西洋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在前三次航海过程中,由于关系到国家的政权巩固,所以政治目的很强,经济目的还没有被提到日程上。到了这一时期,很多政治目的都已经完成,此时发展商贸,开拓中国的海外贸易市场,发展沿海的贸易,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开展了很多形式丰富的贸易活动。其中有朝贡、官方贸易、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作为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对明朝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贸易方式是在郑和船队到达一个地方之后,以明朝皇帝的名义向当地国王赐予他们带来的物品,同时当地国王也会向郑和缴纳他们的贡品,或者派遣使者前来明朝朝贡。当时跟随船队来到明朝的还有航行所到国家的朝贡使臣,在永乐二十年(1422年)六月,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返回来时,有暹罗、苏门答腊、哈丹等国派遣使者随行前来朝贡;第二年的九月,又有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锡兰山、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苏门答腊、满剌加等十六国派遣使者1200人来到北京向明朝朝贡。史书记载明成祖在接待朝贡使者时说道:“其以土物来市者,官给钞酬其值。”这句话就是说朝贡来的物品由官府来制定价格进行收购。官方贸易这种形式是明朝政府扩大海外贸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郑和船队装载着大量的中国的特产物资,到海外适当地点换取所需要的物品。这种贸易有用物品换物品的,也有用钱币来购买物品的。还有一种民间贸易形式,这种形式也是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贸易形式,即直接由商人或民间个人与海外进行商品的交易买卖活动。在后几次郑和船队回国时,除了带回了很多进献给皇帝的珍珠玛瑙、奇禽异兽等国内没有的东西外,还在当地民间购买了香料、药材等在中国民间非常畅销的物品。这些都促进了民间商贸的发展,对当时明朝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郑和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了世界航海史册上。郑和下西洋推进了华夏文明的传播,同时也推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些都已经超越了航海的本身意义,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