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三个月的妊娠期中,做梦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根据报告指出,大部分的产妇都会梦到胎儿有问题,有时会梦到失去孩子。这可能是过分担心流产或死产的缘故。这些梦境是孕妇们在宣泄自己的焦虑。做梦、噩梦、幻想都可能是对你孩子的一种敌意表现。这孩子将来会捣乱你的生活、隐私、舒适的日常活动。有时噩梦会非常鲜明而让你突然吓醒并汗流浃背,心跳过速,但这并不会影响胎儿。相反的,你的快乐、欣喜及幸福,胎儿却都感受得到。你的心情好时,胎儿跟着变好,当你全身放松时,胎儿也会变得平静。如果听音乐、翩翩起舞或绘画能让你感到满足快乐的话,则不妨多多为之,以便与你肚中的孩子分享。
梦境分析之一
阿英:29岁,怀孕3个月
我比老公大几个月,他又是那种爱呼朋唤友的人,所以,我们在要孩子的问题上一直有分歧:我很想早点儿生个孩子,他却不想要。去年,我好不容易说服他了,可怀孕3个月却因为胎停育被迫做了流产手术。现在已经怀孕3个月了。
近来有两次做了类似的梦:梦中,我躺在床上睡觉,有一个看不清楚脸长得什么样的人,走到我的身边,我问他干什么,他也不说话,可是却用双手压住我的胸口,我想喊却喊不出来,不知是醒来了还是仍在梦中,我朦朦胧胧的觉得屋里的电视还在开着,老公从客厅进来,经过我的床,我想叫他,可叫不出来。他的走动,电视的播放我都能看见,可就是动不了也出不了声,过了一会儿才能睁开眼睛动动身子。我很害怕,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分析:
1.从梦的内容看
从阿英在睡觉的时候看到男人走过来,却对他并不恐惧看,这个男人很可能指的就是她的丈夫。阿英在梦中其实是在问她的丈夫:为什么不同意要一个孩子呢?
丈夫用双手压住了她的胸口,她想喊却喊不出来,这很可能是代表她怀孕3个月,性的需要受到了压抑,可是她在梦中不把性的压抑归咎为怀孕,而是归咎为丈夫,这更进一步表达了她对丈夫的不满情绪。
紧接着她感觉自己好像醒来了,其实她还是在梦中。此时她清楚地看到丈夫从客厅进来,经过她的床,她想叫他,可是又叫不出来,也动不了。这说明她希望丈夫能够过来,可是她却做不到,这既可能是她对性的渴望,也可能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害怕、无助的感觉。因为,那种动不了也出不了声的感觉,也很像做流产时躺在产床上的感觉。
2.对梦者寻根溯源
阿英的丈夫性格外向,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空白需要一个孩子来填补。可是阿英就不同了,她比丈夫大几个月,再加上婚后女人往往更容易把人生的重心从原来的工作转向家庭的原因,所以阿英对一个不归家的男人的无奈,就转化为对孩子的需要,希望在家庭中寻找到新的重心。她看不清楚这个男人的脸,指的就是她看不清丈夫为什么不能理解她的需要?她对这种生活感到恐惧和迷惘。
梦境分析之二
阿红:29岁,怀孕6个月。
还没怀孕前,就听很多过来人说到生孩子很痛苦,所以,一直拖到近30岁才有孩子。检查时大夫说我的骨盆小,如果孩子小的话,可以试着自己生,如果大就要剖宫产了。
怀孕5个多月时,我做了一个印象特别深的梦:我挺着硕大无比的肚子孤零零地躺在四壁皆白的仿佛是医院的产床上,好像是在等着生孩子,我想下地走开,但是却走不了。我左等右等就是没人来理我,我等得不耐烦了,而且又害怕,于是我说:“我不生了,我不想生了。”爬起来走了。
分析:
1.从梦的内容看
从阿红提供的情况可以看出,阿红对生孩子长期存在恐惧心理,再加上年龄稍大,骨盆又小,可能要剖宫产的缘故,更对生孩子加倍地恐惧。这可以从阿红在梦中有一个大得离奇的肚子,以及不耐烦、害怕的情绪中看得出来。所以阿红的潜意识就制造了这段离奇的梦,使她在梦中做到了白天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
可是,生孩子是每个女性几乎都要经历的一个自然过程,阿红怎么如此地恐惧和担心呢?
2.对梦者寻根溯源
阿红说,她有过心动过速经历,总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孕2个月时有过早搏。虽然怀孕前曾反复去心血管专科医院检查,医生每次都说没事,可是她听了总是半信半疑。另外,她这次怀孕是无意中怀上的。所以,对宝宝是否健康也很担心。
从阿红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思非常细、敏感,但是胆子比较小的女人,出于对自己和对孩子的健康担心,所以总认为会出什么意外。随着肚子一天天增大,阿红的担心也一天天增加。于是,这么长时间的压抑终于在那天晚上爆发出来:通过这个梦来缓解长期以来的焦虑、紧张心情。
关于阿红与她丈夫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阿红谈到,她的丈夫工作很忙,在她怀孕期间,丈夫很少能帮她忙。她和丈夫与公婆四人同住,她总觉得这个家不是自己的家。
直到这时,问题终于全部清楚了。原来阿红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医院里,指的是她虽然和丈夫、公婆生活在一起,内心却一直感到很孤单,有一种找不到自己的家的感觉。而她在梦中想走却走不了,是因为她一直想离开这个家。可是,她已经怀孕5个月了,又能往哪里去呢?梦就这样充分展现了。
卡尔·威特说道:“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之前直到五六岁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