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无间道
7198800000044

第44章 军统上海特工与汪伪76号的又一次鏖战(3)

傅筱庵虽然从大连回到了上海,但他所在的通商银行经营情况却每况愈下。这其中不仅有国民政府不着痕迹的打压,还与傅筱庵不当的经营方法有关。通商银行在傅筱庵的经营下,一直坏账较多。所谓坏账,就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者收回可能性非常小的贷款。这些坏账在白银风潮中,给了通商银行致命的一击。一大批通商银行放款的大户因为破产,无法偿还通商银行放贷给他们的资金,再加上挤兑银元的风潮,通商银行的经营立刻出现了问题。为了维持通商银行的经营,傅筱庵不得不处处退让,而他的退让正好给了蒋介石一个打压他的机会。蒋介石趁傅筱庵内忧外患之时,指使国民政府接下了这家从前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并把傅筱庵从董事长的位置上赶了下去,将通商银行更名为“官商合办银行”。

傅筱庵就因为在蒋介石讨伐北洋军阀时期得罪了蒋介石,最终不仅失去了政治地位,还失去了银行董事长这个金饭碗。

从通商银行退出后,傅筱庵感到上海不会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便心灰意冷地退避到了大连。

傅筱庵成汉奸,亲友伤心愤怒

退避到大连后,傅筱庵很少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就在人们即将淡忘他时,他又回到了上海,开始上蹿下跳。此次傅筱庵回来底气很足,为什么呢?因为他找到了新靠山,他的靠山身份很是显赫,是日本政府。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后,日本占领上海,经人引荐,请傅筱庵“出山”,出任伪上海市长。1938年,傅筱庵大摇大摆地从大连回到上海主持“大局”。

傅筱庵成为了“伪上海市长”,除了他自己、日本人、亲日分子和汉奸满意外,其他人都十分不满,包括他的家人。

傅筱庵的儿子因为无法承受自己的父亲变成了汉奸这一事实,变得有些精神失常,经常站在阳台上向下撒钞票,或许他潜意识里认为,是钱让他的父亲变成了汉奸,如果他将这些钞票全都撒光,父亲就会变回他心中那个为国奉献的好父亲。儿子的举动并没能让傅筱庵醒悟,他反而认为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之后便对这个精神出现问题的儿子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地在卖国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傅筱庵的家中,除了他的儿子之外,还有一人对傅筱庵出卖国家的行为极为不满,这个人就是傅筱庵家中的厨师朱升源,也是经常被傅筱庵称为“老朱”的同乡。

关于朱升源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

朱升源是傅家两代厨师,在傅筱庵尚未出生时,朱升源就一直跟随傅筱庵的父亲。由于朱升源做事勤快,厨艺好,性格温顺,被傅筱庵的父亲视为亲信,委以重任。正是因为傅筱庵的父亲把很多事情都交给朱升源去做,让朱升源处事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圆滑,为人处世的能力丝毫不逊于游走在商界的许多商人。

朱升源的出色引来不少人的注意,许多人曾在私下里与朱升源联系,邀请他离开傅家到自己的企业做事,待遇任由他提。对此,朱升源虽然心动,但也明白自己能有今日,全靠傅筱庵的父亲栽培,如果没有傅筱庵的父亲指点,自己一辈子都可能只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仆人。为了报答傅筱庵的父亲的知遇之恩,朱升源坚定地拒绝了这些人的邀请,一直留在傅家,尽心为傅家做事。

朱升源的忠诚,傅筱庵的父亲看在眼界,喜在心里,这更让傅筱庵的父亲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也更加信任朱升源了。

转眼间,傅筱庵的父亲已经是风烛残年,在他弥留之际,将傅筱庵和朱升源叫到自己的床榻前,拉着二人的手,要朱升源多多照顾傅筱庵,也让傅筱庵一定要听朱伯伯的话,傅筱庵和朱升源二人泪眼婆娑地答应了下来。

傅筱庵的父亲去世后,朱升源不负傅父所托,无论傅筱庵身何处境,他都一直追随傅筱庵。然而,在傅筱庵答应日本政府,出任伪上海市长后,朱升源实在看不过去了,他找到傅筱庵,耐心劝他不要做汉奸,不要帮助日本政府,然而,傅筱庵已经被权力和财富蒙住了眼睛,他根本听不进朱升源的话,还与朱升源大吵一通。

朱升源虽然与傅筱庵吵了架,但他对傅筱庵没有丝毫芥蒂,依然将傅筱庵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傅筱庵也一如既往地信任朱升源。

傅筱庵对朱升源信任到何种地步呢?傅筱庵出任伪上海市长期间,因为遭遇了军统的几次暗杀,犹如惊弓之鸟,连自己的妻子都不信任,但唯独信任朱升源。傅筱庵每日的菜肴,都要朱升源给他做,不管朱升源把饭菜做成什么样子,傅筱庵都吃得很放心。对于这个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朱伯伯,傅筱庵从来没有生出过一丝戒心。

还有一种说法,说朱升源是傅筱庵在大连时收留的厨子。

在傅筱庵被蒋介石通缉避居大连时期,在一个大风呼啸的冬日,傅筱庵准备出门会见友人。刚一出门,就见到自己的府门前躺着一个穷困潦倒的男子。这个男子蜷缩在自家门前,似乎是想依靠大门为自己遮挡些许寒风。傅筱庵看着这名落魄的男子,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他觉得自己也像这个男子一样,在风波四起的政坛上瑟瑟发抖,无处躲避。因为这种感觉,傅筱庵破天荒地停住脚步,蹲下来询问这名男子姓什么,来自哪里。

男子刚一开口,傅筱庵就听出是宁波地区的口音,男子说自己是名厨师,烧得一手地道的宁波菜,由于战乱,被迫逃到大连,希望能在大连找份厨师的工作谋生。傅筱庵听后,立刻动起将此人收为自家厨师的心思。傅筱庵也是宁波人,能在北方听到乡音,吃到家乡菜,对于他来讲,也可以算是低迷时期唯一的一点慰藉了。于是傅筱庵收留了蜷缩在自家门前的朱升源,让他在自己家里做厨子。

朱升源进入傅筱庵的家里以后,也没有让傅筱庵失望。当天晚上,朱升源就给傅筱庵做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宁波菜,让傅筱庵吃得心满意足。傅筱庵甚至觉得朱升源做的饭菜比在宁波老家吃的还要地道,从此,傅筱庵每顿饭都指定要朱升源掌勺,几乎到了餐餐都离不开朱升源的地步。

由于朱升源做饭手艺好,人又忠实可靠,傅筱庵很快就将朱升源视为自己的亲信,甚至在家中议事时,也不避讳朱升源,即使是在与日本官员商讨出任伪上海市长一职一事时,他都没有避讳,而是让朱升源在一旁伺候着。

然而那一次,在日本官员走后,朱升源却破天荒地第一次指出傅筱庵做得不对,劝傅筱庵不要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朱升源对傅筱庵说,为日本人做事得不到好处,还会惹得一身腥,从民族道义上讲,日后,傅筱庵也必然会成为民族的罪人,这样的罪名,会让傅筱庵的祖先和后人蒙羞。奈何当时的傅筱庵,早已被日本官员许下的种种好处蒙蔽了心灵,他不耐烦地打断了朱升源的话,让朱升源回屋收拾行李,几日后随自己一起回上海。

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了朱升源痛恨日本人的原因所在,这不仅仅是因为朱升源有自发的民族自尊心,还与他的经历有关。

朱升源曾经在日本商人的工厂里做过童工,在那里工作时,他经常被工厂里的日本人欺压、打骂、无故克扣工资,因此,朱升源对日本人是深恶痛绝的,并发誓一辈子不再为日本人服务。

朱升源对于傅筱庵是个“软骨头”,日本官员许给他一点好处,他就愿意为日本政府卖命非常不满。而且,自从傅筱庵勾结日本官员之后,朱升源不仅要负责为傅筱庵一家做饭,还要为常常登门的、他最厌恶的日本官员做饭,这让朱升源的心中十分压抑。最让朱升源无法忍受的是,每次日本人来到傅筱庵的家中,都肆无忌惮地在傅家寻欢作乐,如果不是为了报恩,朱升源恐怕早就一走了之了。

朱升源心中烦闷又无人可以倾诉,他只能靠喝酒麻痹自己的神经,他真想有朝一日,在傅筱庵招待日本官员的宴席里下毒,将日本人毒死。

朱升源很小心地掩饰自己对傅筱庵卖国投日的不满,但他在外出喝酒时,还是不经意地泄露了自己对傅筱庵的不满,这便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当时,军统正为刺杀傅筱庵的人选问题头疼,恰巧有个军统特工在一家小酒馆遇到了朱升源,从朱升源的只言片语里,分析出朱升源必然与傅筱庵有联系,并且十分密切,而且此人对傅筱庵还心存不满。为了查明朱升源的身份,这名特工在朱升源离开后,找到酒馆老板打听,这才了解到,他注意到的人居然是傅筱庵家中的厨师。他赶忙将朱升源的情况上报给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陈恭澍和戴笠商量后,都觉得可以利用此人除掉傅筱庵。

军统买通厨师,傅筱庵命归黄泉

陈恭澍打算用朱升源除掉傅筱庵,但是陈恭澍并没有立刻和朱升源联络,他开始收集朱升源的资料,决定了解透彻后,再根据朱升源的性格、喜好和弱点,制订刺杀傅筱庵的计划。

陈恭澍命上海区的一个特务,在傅筱庵的住宅附近开了一家小酒馆,并让这名特务在朱升源到酒馆喝酒时,与他拉近关系,然后从朱升源口中套取他对日本人、对傅筱庵的看法,以及有关傅筱庵的一些私密情报。

小酒馆建成后,朱升源果然常来这里喝闷酒。

朱升源第一次、第二次来小酒馆喝酒时,军统特工只是小心谨慎地观察朱升源,没有贸然上前和他搭话,当朱升源第三次来小酒馆喝酒时,军统特工走到他的面前,以店家的身份与朱升源搭讪。军统特工对朱升源说:“看您一个人来这里喝闷酒,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军统特工还装作很关心的样子,劝朱升源少喝些酒。

自从傅筱庵当了汉奸后,朱升源也一并遭人唾骂,他每次出门,都被人指指点点,说他在汉奸家里做事。朱升源遭受了不少冷言冷语的嘲讽,现在突然有个人关心自己,朱升源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暖流。从此,朱升源将小酒馆的老板视为知己,经常到小酒馆里喝酒,他喜欢这种不被人歧视的感觉,感觉小酒馆的老板特别随和,特别仗义。于是,随着二人关系的逐渐加深,军统特工从朱升源口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情报,包括朱升源对傅筱庵和对日本人的不满。

为了拉拢朱升源,军统特工也经常在朱升源面前表露对汉奸和日本人的仇恨,后来,朱升源大为感慨,说如果中国人都能不做汉奸,日本人也不会这么猖狂,于是军统特工就不露痕迹地向朱升源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后来,朱升源认同了军统特工的想法,认为汉奸和侵略者一样,都该杀。

这一天,傅筱庵又一次来到酒馆喝酒,军统特工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将他安排到一个隐秘的小包间,说出了策划已久的刺杀傅筱庵的行动计划。

直到此时,朱升源才明白,这个与自己相交多日的酒馆老板,不是个一般人。

不过朱升源并没有深究酒馆老板的身份,他早已认同了酒馆老板汉奸该杀的想法,所以当他听到酒馆老板提出,要他去刺杀傅筱庵的行动计划后,没有太多犹豫,就点头答应了。朱升源早就对傅筱庵投靠日本人感到不满了,这些日子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让他心中燃起的那团火焰愈烧愈旺,他恨不得马上杀死卖国投日的傅筱庵,替傅家清理门户。

看到朱升源爽快地答应刺杀傅筱庵,军统特工才告诉朱升源,在他行刺傅筱庵后,不管成功与否,军统局都会奖励他一笔奖金,并送他和他的家人到安全的地方生活,如果朱升源需要军统局为他提供工作,军统也一定会帮助他。朱升源听完后,才知道酒馆老板原来是军统局的特务,不过他也就此安心了,原本还顾忌自己的刺杀行动会连累到家人,有了军统局的担保,即使他失手被捕,他的家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他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1940年10月11日凌晨,傅筱庵参加完日本某官员举行的宴会,带着满身的酒气回到家中。由于家人早已熟睡,傅筱庵准备去书房睡。因为在宴会上喝了不少酒,席间又花费大量精神周旋在日本官员与伪政府的官员之间,傅筱庵的精神和体力都已不支,因此,他躺在书房的床上,没几分钟就沉沉睡去。睡着的傅筱庵根本不知道,此时,在书房的暗处,正有一双眼睛在窥视自己。

这天晚上,朱升源听说傅筱庵要去参加日本官员举办的宴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刺杀傅筱庵的好机会,因此他一直没睡,而是在厨房磨刀。朱升源用傅筱庵参加宴会的时间,把一把大砍刀磨得锋利无比。见时间渐晚,傅家的人都睡觉去了,朱升源便静悄悄地躲到书房里,等待傅筱庵的归来,他了解傅筱庵的习惯,晚归的时候,傅筱庵总喜欢睡在书房里。

时间慢慢过去了,凌晨4点左右,朱升源听到了开门声,他偷偷地从门缝向外看,只见傅筱庵醉醺醺地走进屋。朱升源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傅筱庵,在看到傅筱庵进入书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后,朱升源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傅筱庵果真没有回卧室与妻子同睡,这样,自己杀死傅筱庵的时候,就可以不惊动任何人了。

朱升源悄悄地等待着,过了10分钟左右,他听到了傅筱庵轻微的呼噜声,朱升源知道傅筱庵已经睡着了,便轻轻起身。为了保证自己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将傅筱庵杀死,他轻轻地走向床边,他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此时的朱升源既紧张又兴奋,一步、两步、三步……朱升源终于走到了傅筱庵的床前,他从怀中掏出早已磨得雪亮锋利的砍刀,对着傅筱庵的脖子狠狠地砍了下去。

只一刀,傅筱庵就一命呜呼了。朱升源一见得手,将砍刀一扔,便悄悄从书房退出,回到自己的卧室,取出早已整理好的包裹,在夜色的掩护下离开了傅筱庵的宅邸。

随后,朱升源来到与军统特工约定好的地点,与军统特工接头,然后在陈恭澍等人的安排下,前往法租界避难。

翌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消息,标题是这样的:虹口昨晨血案,傅筱庵被刺身亡;祸生肘腋,老仆持刀暗杀,日方大肆搜查,并无所获。

陈恭澍看到这条消息后,担心傅筱庵的死会连累朱升源和他的家人,于是他特别叮嘱几名特工散播消息,就说傅筱庵已经死于军统之手,并到处传播消息,说军统刺杀傅筱庵完全是报复,当初就是因为傅筱庵反水,军统才损失了戴星炳、许天民这些优秀的特工,如果没有傅筱庵的反水,恐怕汪精卫早已变成了军统特工的刀下鬼。

军统局通过四处传播消息,让傅家人相信傅筱庵死于军统之手,也让怀疑是朱升源杀死了傅筱庵的人不再怀疑。因为厨师朱升源,在傅筱庵被刺杀的那天失踪了,大家都知道傅家对朱升源有恩,朱升源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不再怀疑朱升源会做出恩将仇报的事情来。于是,大家都只当《申报》在编造故事,意在抹黑傅筱庵,暗指他做了汉奸,连家中的仆人都看不下去,恰巧朱升源失踪,就将傅筱庵的死栽赃在了朱升源的身上。

1940年12月,汪伪76号得知军统上海区的接头地点,在陈恭澍和军统成员接头时,派出汪伪76号的特务将陈恭澍逮捕,带到了极司菲尔路76号特工总部。很快,陈恭澍在李士群、王天木等汉奸的劝说下反水做了汉奸。

军统得知这一消息后,担心朱升源刺杀傅筱庵一事已泄露,连夜派人将朱升源从上海转移到金华,再由金华转移到了重庆。到了重庆后,戴笠亲自接见了这个忠义爱国的厨师,并奖励给他3 000元法币。此后,这个颇具民族大义的厨师便慢慢淡出了军统局,与家人一起安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