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无间道
7198800000035

第35章 游走于汪伪76号魔窟的军统卧底(2)

侯建文如其人,文章犀利、有个性,评价时事往往一针见血。侯建的文章总是非常出彩,很快,侯建就被左翼文人团体所关注。后来,左翼文人潘梓年,将侯建的文章送到了中共特科的领导人潘汉年的面前。潘汉年看完侯建的文章,觉得侯建是可造之才,因此请潘梓年为他引见侯建。

1931年10月,通过潘梓年的牵桥搭线,侯建在上海静安寺一家咖啡馆与中国共产党成员潘汉年和王子春见面。谈话中,潘汉年表示:中国共产党看了侯建主办的《文学新闻》报,赞叹他是个人才,想邀请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打算安排他进入中共特科工作,如果侯建愿意加入中共特科,那么自己就是他的直属领导人。侯建听后,欣然同意。自此,侯建从一名纯粹的新闻工作者,变成了一名游走在危险边缘的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1931年底,潘汉年交给侯建一个任务,让他想尽办法加入中统局,潜伏在国民党中统局中,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有用的情报。这个任务对侯建来讲并不困难,很快,侯建在表兄的介绍下,结识了当时任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局长的吴醒亚。在吴醒亚的推荐下,侯建正式加入了中统局上海反共特工小组。侯建就此成为潜伏在国民党中统局的中国共产党中共特科的地下特工。那么,此时已经是双料间谍的侯建,后来又是怎么和军统局搭上关系的呢?

1935年,侯建被国民党逮捕,他的父母百般疏通,终于将他救了出来。出狱后,侯建觉得,以自己现在的状态,即使留在国内,想要开展中国共产党地下事业也是很困难的,因此他向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提出,出国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经过商议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就这样,侯建远赴英国留学,直到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谈判,侯建才学成归国。回国后,侯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潘汉年,向他汇报自己这些年在英国的学习情况和收集到的情报。

这时候,侯建经过杜月笙推荐,认识了戴笠,当戴笠获知了侯建留学日本、英国的的经历,并了解到侯建所学为无线电通讯技术后,认识到侯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杜月笙对戴笠说,如果戴笠能将侯建招揽进来,那么手下就多了一员足智多谋的大将。

戴笠听了杜月笙的意见,对侯建起了招揽之心。侯建得知戴笠要拉拢自己,立刻将此事告知潘汉年。潘汉年思量后,认为这是侯建打入军统局内部的好时机,建议侯建接受戴笠的招揽。

1937年9月,侯建成为军统局的一名骨干分子。

此时,除了潘汉年和侯建自己,谁也不知道他已经是身具三重间谍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加入军统局后不久,侯建跟随戴笠去往香港,参加军统局的情报工作会议。到了香港后,侯建得知潘汉年也来到了香港,便想方设法与潘汉年取得了联系,向他报告了国民党中统局、军统局对日伪的暗战情况。

在侯建陪同戴笠在香港参加军统局情报工作会议期间,戴笠曾多次 对侯建进行考核,不仅对他所拥有的各种层面的知识进行了严格的考查,也对他的行动能力进行了严格的考核,最后,戴笠得出一个结论:正如杜月笙所说,侯建的才华和能力都十分出众。得此干将,戴笠大喜,对付汪伪76号特工总部的决心也大涨,不久,戴笠便在心中定下一计,决定让侯建担负起对付汪伪76号的重任。

军统情报工作会议结束的当天,戴笠秘密召见侯建,交给他一项绝密任务:想尽办法摧毁汪伪76号特工总部。

侯建被抓入汪伪76号,成为多重特工

接到戴笠的任务时,侯建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摧毁汪伪76号,符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切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原则的思想,是一种抗日行为,他便接受了戴笠指派的这个任务。

侯建毕竟还是年轻,经验不足,他根本没有充分意识到这项任务的难度系数。当时,能够指导侯建行动的中共特科的有关领导人潘汉年已经离港,侯建也无法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得到指导和支持。同时,侯建单纯地认为,戴笠手下的特工都与他一样,是坚定的革命者,却没想到这些人的意志、信仰、秉性都与他截然不同。

侯建接到戴笠的任务后,迅速回到了上海,专心研究摧毁汪伪76号特工总部的办法,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他把自己的最终计划交到了上海区区长王天木的手上。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上司王天木竟然投靠了汪伪76号,而且很快就出卖了自己,把自己的计划书交给了汪伪76号特务组织,于是,侯建很快就被带入了汪伪76号的审讯室。

侯建被捕后,虽然受到了汪伪76号的审讯,却一直没有遭受酷刑,这是因为对如何处理侯建,李士群和丁默邨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

李士群看到侯建策划的摧毁汪伪76号的计划后,深感震撼。如果此计划成功实施,汪伪76号特工总部一定会被炸毁。从这个计划书中,李士群看到了侯建的才华,心里生出“此人若能为我所用,何愁不能夺天下”的壮志雄心。因此,李士群主张利诱侯建,促使其加入汪伪76号。

而丁默邨看过侯建的计划书后则认为,侯建此人着实可恨,居然想出这样恶毒的办法摧毁汪伪76号特工总部,这简直是要让他们死无丧身之地啊,因此他坚持要将侯建用最残忍的方法杀死。

李士群和丁默邨就对侯建的处理上产生了分歧。

李士群劝丁默邨说:“侯建留学英国,精通无线电技术,还会多个国家的语言,日语和英语说得尤其好,如果把他拉到汪伪76号,会成为情报科的优秀人才。这样,我们在日本人面前,腰杆子能挺得更直!”

丁默邨对李士群的话充耳不闻,坚持要将侯建碎尸万段。

李士群和丁默邨谁也无法说服谁,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得找到周佛海,让他决定侯建究竟是死是留。周佛海给二人写了一张字条:“凡是可杀可不杀之人,都可不杀。”而侯建也正是因为周佛海的一句话,才得以保住性命。

随后,李士群为了拉拢侯建,特意把他带到家里。李士群把侯建带到家中后,遣退佣人,将妻子叶吉卿叫了过来。

原来,李士群夫妻二人,在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期间就与侯建相识了,他早已知道,侯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因此,李士群在汪伪76号见到侯建时,便以为侯建和他一样,是被国民党逮捕后,经受不住酷刑才叛变加入国民党的。基于此,李士群才认定侯建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于是,为了让侯建为己所用,李士群主张诱降侯建,并对侯建许诺,只要他加入汪伪76号,就能既往不咎,不仅免其一死还将对他委以重任。

李士群把侯建领进家门后,以为侯建会感念自己的不杀之恩,接受他的诱降,然而没想到,侯建并不买账,侯建竟然这样对李士群说:“你之所以敢这么说,就是因为背后有日本人撑腰,我的后台比你李士群的后台还要硬!”

李士群见侯建很干脆地拒绝了自己的诱降,颇为恼火,他不明白侯建所说的“我的后台要比你李士群的后台还要硬”是什么意思。

为了证明所言非虚,侯建向李士群要求,允许自己打个电话。李士群听后犹豫不决,不知道侯建究竟想做什么。

此时,一直在一旁的叶吉卿走上前来,和李士群耳语了几句,李士群就上楼去了,上楼之前,对侯建说:“你只管打电话。”

侯建在叶吉卿面前拨通了电话,然后叶吉卿就在旁边听着,虽然侯建说的是日语,但叶吉卿多少也听懂了一些。

渐渐的,叶吉卿听出了电话里的玄机,借着侯建打电话的工夫,她上楼告诉李士群,侯建的电话是打给一个分量十足的日本官员的,他们得罪不起。

李士群之所以上楼,也是为了找来汪伪76的翻译,请翻译通过电话分机监听侯建的电话。

于是,李士群决定,先不为难侯建,将他先送到一个秘密的地方住下,然后从侯建的妻子入手,劝降侯建。

李士群在安顿好侯建后,让妻子叶吉卿与侯建的妻子取得了联系,告诉侯建的妻子侯建的下落已经明了,李士群正在想尽办法营救侯建。

侯建的电话究竟是打给谁呢,这个人竟然能让李士群如此投鼠忌器?

侯建的电话,打给了一个日本军官,这个分量十足的日本军官就是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岩井英一。岩井英一是活动在日本的老特工,虽然表面上他只是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副总领事,然而实际上,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都要卖他三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