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智慧讲堂
7180400000042

第42章 急功近利反误事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子夏担任莒父的邑宰,向孔子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不可求速成,不可只顾小利。求速成,就达不到目标;只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我们常说的“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来自《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我们在做事情时需要注意速度问题,做事并非越快越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把握节奏和平衡。

比如开车。当汽车以合理的速度行驶时,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它是平稳安全的。当速度提高以后,虽然看上去短时间内效率提高了,但是它出事故的几率也会随着提高。《吕氏春秋》里说:圣人在时机不成熟时,要等待时机。从外表上看,这似乎是缓慢和迟延的,而实际上是最快的。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欲速则不达,慢了,反倒快,“急功近利”者戒。孔子是在给弟子子夏讲为政之道时讲这个道理的。子夏做了莒父的县长,问孔子,如何才能搞好工作。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盯着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盯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孔子指出的这两点不仅对子夏,对所有为政做官者都具有深刻的警戒作用。尤其对于现代一些人而言,就更加发人深省了。

历史上有许多为政者本来心地不错,也是一心为公,可是心思太急,“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结果反而走了很多弯路,有的官员甚至为此丢了性命。商鞅的变法思想没有问题,也的确是秦国富强所需要的。问题是秦国保守势力非常强大,而商鞅变法必然触动贵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商鞅在君王的支持下强制推行变法,自然遭到了很大的阻力,最后终于爆发了宫廷政变,连商鞅本人也被复仇的贵族杀死了。这就叫欲速则不达。《吕氏春秋》里说:圣人之行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同样王安石变法也面临这个问题,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性子太急,在变法内容不完善、改革官员不到位政治斗争背景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强行变法,最后终于在内外交困中以失败告终。

所以孔子告诫说为政者要注意审时度势,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现代许多为政当官者也都是上台伊始,便想着如何大干一番,博个政绩彪炳,以便继续提升或者青史留名。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投资小、见效快、资金周转灵活的项目上马,即使这些项目往往又有着很大的副作用,还有的选择风险大,却又效益丰厚的途径,临时钻一下政策或法律的空子,却全然不顾以后的后果。譬如一些官僚过去可以凭借关系向国家银行借贷巨款,来投资建设,一时间任期内热闹非凡,声名鹊起。可是却给未来留下一个巨大的包袱。而那时他自己早已拍屁股,高升走人了。类似这种为政者便不是什么审时度势的问题了,而是心术不正,为祸一方。1958年,中国人以火箭般的“大跃进”速度超英赶美,结果是经济大倒退,这是“欲速则不达”的典型。

又比如经营,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对来说,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的速度就要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知识、经验、人才,以及文化逐渐积累的过程。当业务发展速度过快的时候,管理如果跟不上,就可能会出现管理失控,企业就会出问题。

复星集团的老总郭广昌曾经说过:“快与慢不是外界可以评判的,快慢的标准在于自身对平衡感的把握。”节奏和平衡是郭广昌此番谈话中最频繁提及的两个词汇。郭广昌曾经热衷自行车运动,在大学里他的两件“成名之作”都和自行车密切相连: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企业的经营和骑自行车很相似,自行车比赛有两种,一种是比快,一种是比慢,速度快了有危险,速度慢了也会摔跤。所以一方面不能太快,另一方面认为越慢风险越小也是片面的。”既然速度不会被放弃,那么不同的,其实只是侧重的棱面。2004年,郭广昌曾经说过:“除了四大主业之外,我们都选择淡出。根据上半年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我们调整了发展节奏,以使集团发展更加平衡。”郭广昌说:“今后复星将会更加看重对主业的发展,对进入新的行业会更加谨慎和敏感。”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一堆破烂的音符;节奏是诗的灵魂,没有节奏的诗是一洼肮脏的积水。我们做事情能够处理好速度与安全的关系,做到张弛有度,才能避免失败。俗语说:“心急嫁不到好汉子,性急吃不了热豆腐。”话虽粗俗了点,但理却是这个理。西谚说:“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道理也是如此。宋朝的朱熹十五六岁开始研究禅学,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良方,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上面说了“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道理,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利不舍,大事不成”的故事。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小与大这一对最简单的矛盾里,包含着最复杂的辩证法。

有的人视小为大,有的人视大为小,而小与大之间又常可以互相转化。悟得小大之中的真味 ,也就能在社会上立地成佛了。

李嘉诚曾经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职务报酬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80年代初的年薪。李嘉诚20 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李嘉诚其实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李嘉诚每年放弃上千万元的职务薪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股值大增,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就这样, 李嘉诚每欲想办大事,总会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职务薪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息的价值。

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惟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聪明的人。一些人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

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小利不舍”的贪婪往往让人失去更多,而不是得到更多。沙漠是由一粒粒细沙堆成的,财富是由一枚枚硬币积累而成。深悟商道的人最懂得掌握这些不起眼的财富,也最懂得“舍得”的道理——“舍得舍得,不舍不得”。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出处: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