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智慧讲堂
7180400000003

第3章 不做书呆子和空想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跟老师学习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含义,必然陷入迷惘之中;反之,如果一味地在那里自己冥思苦想,却不去虚心求教,且始终不得要领的话,那便会令人精神萎靡不振。”

老师在教书的时候总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坐在前排的那些认真听讲、细心记笔记的学生往往很少提问题,总是一副规规矩矩的样子。老师的任务他们都能很认真地完成,并且考试成绩也很好。然而若干年以后,你就会发现真正干出成绩的恰恰不是这些乖宝贝,而是那些平日里打打闹闹,出个馊主意、怪点子,刁难老师的学生。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些“书呆子”犯了“学而不思则罔”的老毛病。只知道一味亦步亦趋地跟从老师求学,从来不动脑子,不思考问题,也不发问,怎么可能干出自己的事业呢?要想成功,就得多读书,多提问,多思考,这是基本的成功条件。

孔子提倡多读书,多思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既不希望大家只学习而不会思考,或者不想思考,做个书呆子,也不希望大家只会思考,只想思考,而不会学习,或者说是懒于学习,做个空想家。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可成。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学习的?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读书不想,隔靴搔痒。

——谚语

戴震(1723~1777)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考据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他出生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著称。

传说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戴震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这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

老师难以回答这个出乎意外的疑问,于是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

戴震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追问:“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周朝人。”

戴震又问:“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

老师无法回答,说:“你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戴震不仅好问,并且能在提问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敢于怀疑先贤,怀疑课本,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权威的解释,最终成长为清代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这也说明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重要性。

国内的高才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认真背笔记。考试的时候,老师讲了六个方面,我们的学生绝不会写五个或七个,保证将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还给老师。在中国这样的卷子表明老师讲的内容学生全都掌握了,自然是满分。可在美国最多只能得个B等,通常只能得C等。而一些学生只答了一两个方面,但有创见,是他自己思考出来的,是从其他资料获取的,这样的卷子都能得A等。我们有些学生表示不理解,去询问老师:“我们六个方面都答出来了,为什么只能得C等,而他们只答了一两个方面,却得A等?”老师的回答也是值得回味的:“你们答了六个方面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明)陈献章不错,可是这六点我都已经讲过了,你还说它干什么呢?我讲了六点,那是我思考的,是已有的六种可能性,或解决问题的六种方法。他们只讲了一点或两点,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我讲课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大家通过我讲的六点,形成你们自己的思考,得到你们自己的答案。”这也说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提倡“学而思”,反对“学而不思”。

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通常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在以色列国家,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就打击了孩子们“学而思”的积极性,从而扼杀了孩子们的灵性。

学者中也有类似驴马之人,他们只会搬运书本。

——犹太人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我们已经从各个方面证实了“学而不思则罔”,那“思而不学则殆”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它告诉我们,无论读书,还是做事,只一味的冒进急进,思考的不对,或者说是胡思乱想,成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空想家,结果往往会使大家都很尴尬。

有个城里人非常贫穷,每天都过着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生活。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活,一天到晚做着发财的梦。

一天,他偶然在草堆里拾到一个鸡蛋,这下他简直大喜过望,兴冲冲地跑回去,还没进门就大叫:“我有家产了,我有家产了!”妻子忙问:“家产在什么地方?”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拾来的鸡蛋给妻子看,说:“喏,这个就是。只不过必须等到十年之后,家产才能有呢。”

于是,他便和妻子商量说:“我拿这个鸡蛋去找邻居,借他家正在抱窝的母鸡孵它。等小鸡孵出来,我从中挑个母鸡。小鸡长大后可以下蛋,一个月又可以孵出15只鸡。两年之内,鸡生蛋,蛋生鸡,这样可以得到300只鸡,300只鸡能够换来10金。我用这10金可以买来5头母牛,母牛又生母牛,3年以后可以得到25头母牛。母牛生下的小母牛,又可以再生母牛,再过3年又可以得到150头牛,这样,又可以换得300金了。我拿着这300金去放高利贷,3年之中又可以得500金。这500金中,用三分之二买田产房屋,用三分之一买僮仆、小妾,我便可以与你一起快乐自在地度过晚年了,这不是很快活的事吗?”

妻子开始还好,听到最后几句话,不由勃然大怒:“什么,你还敢买小妾!”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趁着丈夫不注意,扑过去一下把鸡蛋打碎了,说:“那就不要留下这个祸根!”

丈夫一看鸡蛋和梦想一起被打碎了,气极了,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妻子。打完了还不解气,又到衙门去告状,说:“这个恶妇,偌大的家业败得一文不剩,我请求杀了她。”

官老爷奇怪地问:“你的家业在哪里呢?现在又败成了什么样子?”这个人便从拾到一个鸡蛋说起,一直说到要买小妾,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官老爷。官老爷想了想,就命令衙役把他妻子抓了起来,呵斥她说:“这么大的一个家业,被你这个恶妇一拳就毁尽了,不杀了你不足以抵罪!”接着就下令架起油锅,将油烧得滚开。

那妻子见了吓得面无人色,号啕大哭起来:“官老爷啊,你可得做主啊,我是冤枉的啊!”“说,你还有什么冤枉!”“我丈夫说的一切都是还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为什么要烹我呢?”官老爷说:“你丈夫说买妾,也是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妻子说:“道理是这样,但是铲除祸根要早啊!”官老爷听了笑了笑,放她走了。

本来就只是痴心妄想罢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将虚妄当作现实,一个还以此为依据大发脾气,丈夫和妻子真是又愚蠢又可笑。这不是空想家,又是什么呢!

读书学习,一不能读死书,二不能死读书。学思结合,方有成效。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读书是汲取前人经验的过程,但不能自己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书籍和经验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不能置之不理,一味蛮干。

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书呆子迂腐而无所作为,空想家浮躁不安而脱离实际,也是很危险的。我们不能做书呆子,但也不能做空想家。只要按照孔子所提倡的,多学习,多思考,脚踏实地,草根也是可以长成大树的。西方哲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句话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