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智慧讲堂
7180400000029

第29章 患难见真情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乡党》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殓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朋友有馈送,除了祭肉,即使是车马这样的贵物,孔子受赠都不回拜。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相濡以沫的同窗之情、舔犊情深的母子之情、生生不息的赤子之情,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孔子的朋友因为得病死了,不知道是他根本没有亲戚,还是亲戚们都不愿意管,总之,他的后事没着落。在古代,是很重视殡葬之“礼”的,一个人不能入土为安,是件很凄惨的事,要不然古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 “卖身葬父”——宁可自卖自身,也要把亲人下葬呢!在这紧要关头,孔子说话了:丧事我管吧。众所周知,办丧事要花很多钱的,比办喜事还费钱,尤其是在古代,而且孔子也没富裕过。但是在平常的时候,朋友有通财之义,孔子的朋友送给孔子东西,哪怕是像车马这样的贵重礼物,孔子接受了,但却不回拜。《增广贤文》上说:“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这说明了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平常不言谢,患难见真情。平常你送我再重的礼物,我铭刻在心,却没必要假惺惺去回拜致谢,因为我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君子大恩不言谢”;但作为我的朋友,当你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我即使再困难,倾家荡产,也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正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不凋落的。”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经典的小故事,体味其中的深意吧!

两个男人结伴穿越森林,突然,一只大熊从丛林中冲他们跳出来。其中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安全爬上了一棵树,另一个因无力同这头熊搏斗,便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地躺着,像是死了似的。

那头熊只在他头上嗅了一嗅,便像对他是死的感到不满似的走开了。爬在树上的那个男人从树上跳下来问:“那头熊好像在你耳边说了什么,它告诉你什么来着?”

躺在地上的男人回答道:“它说,和一个在危险时刻抛弃朋友的人做伴是愚蠢的。”

这个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这一点无须怀疑。如果一个人身处困境,他的朋友都来雪中送炭,那他的朋友都是可以信赖的;但当一个人在遭遇难处,他的朋友都如鸟兽散,那朋友之间的友情当然是不牢固的。人比动物更会伪装自己,把自己的心藏得严严实实,不轻易流露出来。只有在危难之时,才可以看清一个人的真面孔。

东晋大将军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王应:“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清)纳兰性德王含不听从儿子的意见,于是两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当初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已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他们最终没能来,王彬深深引为憾事。看来,儿子比老子更会看人,只是儿子屈从了老子的意见,终于误了自己。

古人说:“疾风知劲草”。在海拔很高的地方,大风来了,所有的草都倒下去,只有一种草,还顽强地立着,它叫“劲草”,是一种有用的中草药。交朋友也须交“劲草”类的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是人类的共识。在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当中你最先想到谁?这时候能有一两位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重义轻利把友谊看得极为神圣的大有人在,这也是整个社会构建道德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另外一种人,仅仅把朋友当作可供利用的资源,一旦人家失势找上他时,他立即换上另一幅面孔。“但见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

很多人曾经感叹: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真朋友何其少,而虚与委蛇利益面前经不住考验的假朋友又何其多。对人认识不清就把他当作忠诚的朋友是很危险的,他在危难时刻不仅不帮助你,反而还会做一个落井下石的人。

蔺相如曾是赵国宦官缪贤的一名舍人,缪贤曾因犯法获罪,打算逃往燕国躲避。蔺相如问他:“您为什么选择燕国呢?”

缪贤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曾握着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结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会接纳我的。”

蔺相如劝阻说:“我看未必啊。赵国比燕国强大,您当时又是赵王的红人,所以燕王才愿意和您结交。如今您在赵国获罪,逃往燕国是为了躲避处罚。燕国惧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他甚至会把你抓起来送回赵国。你不如向赵王负荆请罪,也许有幸获免。”缪贤觉得有理,就照蔺相如所说的办,向赵王请罪,果然得到了赵王的赦免。

缪贤以为燕王是真的想和自己交朋友,他显然没有考虑自己背后的一些隐性因素,比如自己当时的地位、对燕王的有用性,等等。可是现在他成了赵国的罪人,地位已经变了,交朋友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他贸然到燕国去当然很危险了。蔺相如看问题可谓“一针见血”。

“成功可以招引朋友,挫败可以考验朋友。”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再看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大夫文子流亡在外,经过一个县城。随从说:“此县有一个啬夫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

文子说:“我曾经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他这样迎合我的爱好,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我恐怕他也会出卖我以求得别人的好感。”

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辆车马,把他们献给了自己的国君。

王舒、燕王、啬夫在友与利的选择上都看重后者,在他们眼里情义二字不值分文,而且会成为自己的障碍,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他们只是必欲除友而后快了。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可以相交成为朋友,不可以等到大事当前再去判断,而应在平常的小事中就注意观察,这样可以防止临时抱佛脚。

忠诚的朋友给你带来的是稳定的信任,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他发出求救的信号。将朋友看得很重的人,自身具有一颗善良、正直、无私的心,能将朋友的苦难作为自己的苦难,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我们的身边朋友很多,我们不能祈盼有什么苦难来考验我们的朋友,但是相信一旦你有危难,你身边的朋友肯定会有离你而去的,在困难面前,很多人丧失了对朋友的忠诚,抛弃了友谊。如果你自己或者别人有这样的经历,你可要远离这种人。白居易: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富兰克林: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要更慢。

我们周围有些人被别人誉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搞公关的一把好手,和谁都能套得上近乎,“自来熟”。这种人不但很会说话,也很擅长察言观色,专挑好听的话说,能把你拍得飘飘忘乎其所以然。这种人表面上看也好像很诚意,其实心里想的完全不是那回事。由于他从不悖逆别人的意见,总是做“好好先生”,所以很容易给初相识的人好感。只是一旦深入交往了之后,你很快就会发觉这种人根本不值得信赖,他从来不说令人不悦的话,但却也从不真心地对待别人,虽说是八面玲珑,却总是一副敌友不分的态度,典型的“墙头草,随风倒”。

世上的人有千百种,不可能所有的都成为我们的朋友,像这样敌友不分的人根本不会与你真心交朋友。真正的朋友就看在关键时刻、在利益面前的表现,本来是好朋友的两个人却因为第三者的事而决裂,这种人只能当成酒肉朋友,不能说是真心的朋友。

人生难得一知己,但人生需要知己。知己既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又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更是你可以倾吐任何事的人。有知心朋友的人,遇到坎坷挫折和失意都不会感到孤立,知心朋友会在任何时候理解和支持你。因此,考察一个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在困境里的友情,就可以获得被认知者的真实信息,再通过客观的评价确定是否值得与之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