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象棋与围棋
7171500000005

第5章 象棋古谱、象棋国手及象棋名局(2)

柳大华是湖北省武汉市人。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很艰苦。大华和大哥大中、二哥大昌都很喜欢象棋,因此家跟前的棋摊成了哥仨常去的地方。柳大华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在八十六名选手角逐的大赛中,就获得了第三十三名的好成绩。接下来的几次全国赛,柳大华就更令人刮目相看了。1976年,柳大华获全国第十二名,1977年获全国第九名,1978年获全国第三名,1979年获全国第二名。此时的柳大华的战绩真可谓是如日中天。1981年的全国个人赛,柳大华上演了一场大逆转,这一场逆转惊煞了棋坛,更使他稳稳地扎根在了棋坛界。

1995年2月25日,柳大华在北京中国棋院举行1对19的“盲目棋”比赛,对手是北京市个人赛中12名到24名,再加上历届老冠军和少年冠军。结果,柳大华获得9胜8和2负的佳绩,也作为“中国之最”载入史册。

2006年8月4日,柳大华在成都和108人同时对弈,历时7时30分,获得了69胜30和9负的佳绩,打破了赵国荣创下的101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6年9月24日,柳大华在临朐县沂山顶应众1对12弈“盲棋”,在当地引起极大的震动。

4.棋王传奇之弈林盟主—周德裕

周德裕,1900年出生,扬州市人。周德裕小时候曾读过约五年私塾,这使得周德裕在今后成为职业棋人后,较一般江湖棋手高了一个文化层次,较容易为社会上层所接受,如壮年受聘华南象棋会的教习和任《华字日报》象棋专栏的编辑。

由于父和弟都会象棋,周德裕学棋条件较好。在少年阶段,周德裕就读过他父亲收藏的《橘中秘》《梅花谱》《百局象棋谱》等书,为此,他对各种开局法、各种残局定式有所了解。

大约在20世纪10年代末,周德裕的棋艺已达到名手水平,他的父亲周焕文支持他去邻近的镇江、南京、常州、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弈游。在南京,除了和名手万启有基本持平外,对邓春林等也有小胜;在杭州和冯楣蒸、吴之谦等对弈也小胜;只有在上海对励志英、林弈仙等一批一流名手的弈绩略为逊色。但他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棋艺,总的来说取得胜多负少的成绩,这使得江南棋界都知道周焕文有个极富棋才的儿子,周德裕的棋名开始传开了。

周德裕“学棋”阶段的结束,是以向“慢国手”张锦荣挑战,取得净胜14局的战绩为标志。

成名后的周德裕,主要活动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因为这两地代表了华东和华南的最高水平,且经济发达,人口相对集中,又有多处弈棋表演场所,是职业棋人谋生的理想之地。

在近现代中国象棋史册里,谁可以除谢侠逊之外称为棋坛盟主?武进朱铭源先生认为当推周德裕。这大概是全国象棋界比较能接受的一种观点,因为周德裕拥有“七省棋王”的桂冠;又长期在华南的广州、香港征战,还远征过南洋诸岛,战绩显著。著名棋艺理论家贾题韬盛赞周德裕“灵动”“以才思胜”“代表我国南派风格”。名棋手窦国柱称周德裕“攻守兼备,刚柔并用,萃诸家之长,擅变化之巧”。广东棋界称周德裕为“五战全才”(指车战、马战、炮战、兵战与将士象配合作战)。周德裕的棋艺贡献,还反映在著述上,他著有《象戏勾玄》《象棋残局新编》《象棋讲义》《四十八则开局法》等。尤为可贵的是,周德裕教导后进不遗余力,使不少人受其熏陶而进入名手之列。唯一的遗憾是,周德裕没有会战过棋誉更高的西北棋圣彭述圣。

5.西北棋圣—彭述圣

在今日,当人们评述起民国时期象棋界的人物时,大家不能不提到西北棋圣彭述圣,因为他访问京华时,以58岁高龄打遍诸多北方名手,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且在对低手的让先、让子棋方面,较诸多其他名棋手,具有较大的优势。彭述圣与华东的周德裕、张观云和华南的黄松轩、曾展鸿等没有交过手,但棋人们通过胜负概率估算,还是对彭述圣的棋力看好。为此,彭述圣被福建的《象棋月刊》等刊物称为大国手。

彭述圣在幼年时期就显示出运思敏捷、悟性特强等特点。他虽读书时日不多,但写得一手小楷书,使他以后一度进法院、警察局供职时,能胜任工作。

清朝时期象棋盛行,兰州虽处于西北腹地,然而棋风亦盛。据传,彭述圣的父亲也是一位象棋好手。再由于彭述圣在幼年时表现出的运思敏捷、悟性特强,因此在童年时就学会了下棋。当时兰州的街头巷尾和茶楼酒居常有一些人弈棋,初学乍练的彭述圣常挤入观看,日积月累,棋艺迅速长进,他相继战胜许多小棋伴,令人刮目相看。

约十五六岁时,一位号称“八大王”的陈八让少年彭述圣一马对弈,彭述圣不敌,陈八骂彭述圣是“臭棋”。这次讥讽极大地激发了彭述圣“奋发图强”的决心。他千方百计寻得古谱《适情雅趣》《橘中秘》《梅花谱》等,闭门三月,潜心钻研。20岁时,彭述圣再和兰州的几位一流名手对局,他们不仅不能让子,即使分先也常是彭述圣占优。于是,彭述圣迅速上升为兰州的一流高手。

彭述圣以棋为生,大多下的是饶子棋,这样使他在饶子方面练出了许多高深的技巧。如他既能饶先、饶马、饶双马或饶车,更创造出饶炮乃至饶全士象等对局实例。一些低手和他弈饶子棋,常有别开生面之新鲜感。为此,彭述圣又被誉为“饶子大王”。

1931年春夏之交,58岁的彭述圣在挚友王和生等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毅然踏上东行之路,他要以西北第一手的身份,去北平会会高手。彭述圣从兰州出发,先在黄河岸边乘皮筏到银川,然后改走陆路,再借骑沿途的骆驼或马匹代步,才得以穿越浩瀚的荒原和包头、呼和浩特等市,直到经张家口后才搭上了火车,行程一个多月,到达北平已是初夏天气了。

彭述圣在北平连胜京华诸多名手。东北名手徐词海、赵文宣和天津名手钱梦吾也赶往北平。沈阳名手徐词海与彭述圣对弈三天,负六局,和一局;再和彭对弈时,虽然互有胜负,但徐词海仍多负六七局。彭述圣对锦州赵文宣之战以两胜一和一负领先。彭述圣又同钱梦吾、赵松宽、李同轩等交艺,没有一人能挡住彭述圣的棋锋。

解放时,彭述圣已有76岁高龄了,虽然孤身独处,但仍以棋为伴,以棋为“妻”,他仍是大西北众望所归的璀璨棋星。

在甘肃棋界的关心下,自1953年起,彭述圣主要从事棋艺整理工作,与他的好友王和生合作,编撰《传彭集》。内容分四部分:

一为凤枰,辑录和评述彭的整套让子对局,其中让马三局,让炮三局,让车一局,让全士象一局。这些都是彭述圣千方百计回忆出来并经反复审核才定稿的。

二为近局,选录1931年征战京华时的对局,并有彭述圣在城隍庙设局的精华。

三为残阵,选录彭述圣的精彩残局,及其所创作的少量排局,另有一些古谱诠释。

四为漫评,对新旧棋谱有选择地进行评论。另有一些彭述圣的弈棋心得。

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举行,83岁高龄的彭述圣应邀任大会副裁判长,是大会的最高龄者。1960年1月,彭述圣因病逝世,终年87岁。

(三)象棋名局

1.七星聚会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首,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在象棋排局中,“七星聚会”影响大,流传广,并被誉为“棋局之王”的“七星聚会”,也可叫做“七星同庆”“七星拱斗”“七星曜彩”,这局棋的棋图由红黑双方各七子组成,结局时又多以双方合计七子组成,所以又有“七星”“七星棋”“江湖七星”“大七星”等名称。

“七星”,可有三种解释:

(1)南方朱鸟七宿中第四宿有七星之名。如《礼·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胄(二十八宿之一),昏七星中。”

(2)北斗七星。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3)此局棋,双方各有七只棋子,寓意当指北斗七星为是。

大型著名古局“七星聚会”的红方一路边兵有两种摆法:一种是红兵在一·四位,如《心武残编》《蕉窗逸品》中的便是,另一种是红兵在一·五位,如《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象棋谱》中的便是,两种摆法在着法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只是前一种摆法的图势略为美观一点,着法也稍微复杂一点,民间棋局都是这样摆的。

“七星聚会”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

“七星聚会”的图势美观严谨,着法深奥精妙,变化繁复多端,引人入胜,是一则车卒大斗车兵的高深排局,所以深得江湖艺人的青睐,并成为其谋生的法宝。研究这局棋,可以提高人们对车兵(卒)残棋的攻防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

此局名闻中外棋坛,民国初期,来中国弈访的国际象棋家丹麦人葛林瑞爱好上中国象棋,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用国际象棋的形式和记录方法,罗列各类正劣变着达300多种,译成英文,于1916年在上海出版,并将这局棋译成英文单行本,介绍到国外。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

2.蚯蚓降龙

“蚯蚓降龙”是三卒单缺象对双车一兵的残局,原谱作者把双车比拟为大海中的蛟龙,而把三个小卒形容为行动缓慢、力量弱小的蚯蚓。由于特定的局势,双车被两外小卒牵制,不得随意活动,黑方得以巧运另一个小卒和灵活的变换士象的位置,苦战成和,这是弱子战和强子的一个典型残局。

此排局的双车虽矫若强龙,但始终被两卒所牵制,故名“蚯蚓降龙”。多么形象的比喻,全谱变化着法复杂繁多,攻守相应。

《百局象棋谱》的“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等四篇排局名作,被称为中国古代象棋四大名局。

3.千里独行

“千里独行”其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心武残篇》以其单车进退纵横,题为“单枪赵云”。此局的另一特点是:双方交锋过程中,车、马、兵(卒)和将(帅)士(仕)、象(相),都能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攻防战斗力,即所谓“将、士、象柔中有刚,车、马、兵攻不忘守”。它是研究残局中的解着、停着(等着)的好材料。

4.野马操田

“野马操田”,亦名“野马躁田”“大车马”“管鲍分马”,简称“野马”。

对于“野马操田”,棋人们多有论述。最早搜集这局棋的是1879年出版的古谱《蕉窗逸品》(第3局);其后是1950年由香港李志海先生编著的《炮马争雄》;1962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杨官璘、陈松顺先生编著的《中国象棋谱》(第三集);1990年10月至1991年4月出版的《象棋报》中由彭树荣先生所作的九篇介绍,把这局棋主要的变化都揭示出来了;还有1993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杨明忠、丁章照、陈建国先生选注的《象棋流行排局精选》(第30局),在对本局近二万字的介绍中,论述得最为详尽、全面、系统。

“野马操田”的主题是车马斗车卒,因其着法深奥,变化多端,而且一开始就有红方双车单马可以连杀的假象,所以江湖排局艺人都乐于摆设这局棋。本局是早先的棋局,有红方一路边兵反而成为红方谋和的绊脚石,结果为黑胜。后来经过人们的修改,删去了红方一路边兵的修改局,其着法比原局更为奥妙,变化更为繁复,且可弈成和局。

应当说明,这局棋的着法会出现“长要杀”“一将一要杀”“一捉一要杀”等棋例,如按现行棋规,这是不允许的,但这是一则古局,应当按照那时的棋例来判定。因此,这里尊重古意,如遇上述棋例,双方不变,判作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