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阶下囚:宋徽宗
7171000000002

第2章 端王登基

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处于辽和西夏的军事威胁之下,即便在和平年代,边境地区也不是很太平,域外的强敌虎视眈眈地看着宋朝。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做皇帝没有多长时间,就在郁郁寡欢之中死了,没留下子嗣来继承皇位。

他的继任者——宋徽宗,与南朝李煜相同,都是很有文采但政治上无所作为的皇帝典型。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即位后被称为徽宗。哲宗病死后,向太后立他为帝,但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终年54岁。在他当政期间,虽然开始有重振朝政的决心,但很快就在奸臣的阿谀奉承下,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北宋的方腊、宋江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不仅如此,他还对外不断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

一切还要从1100年的一天说起。这天天空中飘满了雪花,寒风料峭,东京王城内福宁殿中隐隐传来一阵哭泣声,原来是哲宗皇帝驾鹤西去。赵煦即位时,稚气未脱,由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直到他16岁时才得以亲政。哲宗不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天子,至多算是守成的皇帝,他在执政多年之后,突然驾崩,使朝野惊恐不已。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主,哲宗没有子嗣,偌大个江山交给谁呢?这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哲宗有两个皇后,第一个是孟皇后,但夫妻二人不和,孟皇后后来被废黜,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她生有女儿,没有儿子。第二个皇后是刘氏,她生得倾国倾城,且又多才多艺,很得哲宗喜爱,由美人进位贤妃,孟皇后被废掉以后,刘氏得以顺理成章入主中宫。她生有一子二女,但儿子赵茂出生仅三个月便死去了,刘氏哭得死去活来,但毕竟于事无补。哲宗在悲痛之余,还存有一线希望:自己风华正茂,何愁没有子嗣?然而儿子还在虚无缥缈之中,他自己却撒手人寰了。

哲宗这一病不仅使朝臣十分关注,更使向太后忧心如焚。但向太后毕竟是一位十分沉着而有主见的老人。她在哲宗病了半年之后,便暗暗打定了主意:万一哲宗不测,只有在他兄弟中选一人来继承皇位了。可是究竟选谁呢?宋神宗有十四个儿子,早在哲宗即位前,长子佾、次子仅、三子俊、四子伸、五子侗、七子价、八子倜、十子伟均享寿不永,短命夭亡。余下的是九子必、十一子佶(音吉)、十二子俣、十三子似、十四子思。这五人都垂涎帝位,其中活动最积极的是哲宗的异母兄弟赵佶。神宗的这几个儿子虽都不是向太后所生,但由于皇太后的特殊身份,向氏仍是赵氏王朝中最有权势和最有资格决策皇帝人选的人物。她可以在这几位王子中任选一位来继承王位。她想若论长幼,应立九子,但他患有严重的眼疾,难以立为国君,而其他王子不是出身庶贱,就是纨绔子弟,只有十一子端王赵佶近两年来颇有贤名,而且赵佶对自己又十分殷勤。哲宗病后,他又时常为国事而忧心,又听说他仍在为其兄四处寻医求药,这说明赵佶的贤德果真是名副其实。

赵佶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正在看南唐后主的画像。虽然李煜托生说法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确有李煜的影子。赵佶从小就爱好笔墨、射箭、骑马,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长得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赵佶的。但赵佶并不满足,以亲王之名,经常微服寻花问柳,被誉为“青楼天子”。

按说赵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皇位有任何非分之想,可是因为哲宗皇帝的病危和申王的多病,使他看到了一点希望。哲宗皇帝已病了一年多了,这一年来,赵佶不满足于当亲王的荣华富贵。因为皇帝和亲王地位有天壤之别,而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晚出生了几年。他出生时,上面已有十个哥哥了。同是神宗皇帝的儿子,就因为出生的先后不同,而决定了将来地位的尊卑。

后宫中最有权势的是向太后,因为赵佶的亲生母亲在后宫中地位极低。只有让向太后对他产生好感,才有可能达到入主金銮殿的目的。为此他用了很多珠宝,买通了向太后身边的两位侍女郑氏和王氏。她们本就爱慕端王,又兼得了珠宝,便不断地在向太后面前诉说端王如何如何仁义孝顺、如何如何贤德聪明。赵佶自己也没有闲着,一有机会就向向太后献殷勤。由向太后对自己的喜欢程度可知,自己所作的努力没有白费。

赵佶得到了朝中很多人的称赞。哲宗即位后,一日,他派亲信去江苏天庆观问一个被称为王神仙的人,让他推算一下,看看以后何人入继大统。王神仙推算完,一言未发,只在纸片上写了“吉人”二字,交给来人带回。来人询问再三,王神仙只是摇头不答,宦官无奈,只得将纸片交给哲宗。哲宗召集臣子观看,没能作出解释。其实,“吉人”二字合写是“佶”字,这预示着赵佶要当皇帝。

赵佶被封为端王,从而也意味着赵佶有可能被立为皇帝。哲宗朝曾令群臣进拟堂名,学士纷纷献名,怎奈皆不中哲宗之意,最后定名为 “迎端”,这竟成了迎赵佶入继大统的谶语。

赵佶家有个叫杨震的管家,有一次,有两只白鹤降落在端王府里。在古代,人们认为白鹤落在家中,是难得的祥瑞,于是知道的人都纷纷前来庆贺,杨震怕此事会引起皇帝的猜忌,便把那些人赶走,说:“是鹳不是鹤!”又有一日,杨震的卧室中长出一棵灵芝,家里人都去庆贺,吓得杨震赶紧说,这不是灵芝而是普通的蘑菇。这接连不断的祥瑞异兆,让赵佶高兴得神魂颠倒,更加自高自大。于是有一天,赵佶叫来一个手下亲信,吩咐说:“你到大相国寺测一下我的生辰八字,一定要在每一个卦摊前都推算一遍,询问一下祸福,可只准说是为你自己算命。那人拿着八字去了,在每个卦摊前询问,但那些卖卜者都信口雌黄。最后见到一个人,穷困潦倒,坐在卦摊上,问他姓名,算卦的回答说:“张合。”于是二人聊了一会儿后,仆人便拿出赵佶的八字让他看。张合看了很长时间后说:“你真是开玩笑,这不是你的生辰八字,这是天子的生辰八字,为何要这么捉弄我呢?”那个管家大吃一惊,不敢小瞧这位先生,赶忙认真地请教。于是张合便道破了底细,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张合真的会掐算,管家更是惶惑不已,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怕张合看破了会坏事,于是就赶紧一溜烟跑回了端王府,不敢泄露任何事情。第二天,便向赵佶说了他的经历。赵佶也是大吃一惊,但心里十分高兴,心想原来自己真的是有当皇上的命啊,只是因为自己出生得太晚了。如今,老天又一次垂青于我,看来我命中注定要做皇帝。想到这儿,赵佶不禁有些飘飘然。到了第二天,那个管家上街的时候,又碰见了那个算命的,管家很紧张。张合笑着对他说:“没有什么可紧张的,昨天我说出了天机,故今天特地在此等你,希望你回去后告诉你家主子,虽然有天命的眷顾,但还要自爱,为人处事要谨慎,这样才有可能灵验。”管家回去后,再次向赵佶禀告此事,赵佶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原来上天在帮我让我做皇上啊!后来,赵佶当上天子,张合也跟着官运亨通,做了大官。这也许是因为张合给赵佶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使他即位以后,也不忘好好感谢上天。

还有一个叫谢瑞的人,从成都来到京师,以拆字言人祸福为生。来人只须随意书写一字,谢瑞便能拆字析意,没有不被言中的。赵佶怦然心动,随手写了一个“朝”字,派一名宦官持字前往,谢瑞见字便端详宦官说:“此字非公公所写,我干这种事情的,只能据字而言。我发迹交运在于此字,贬谪远行也在于此字,但不敢直言。”宦官惊讶地说:“没关系,你直说好了。”谢瑞说道:“‘朝’字拆开来看,即为十日十月四字,不是这一天生的人,谁会写这个朝字呢?”谢瑞话一出口,满座皆惊,十月十日乃徽宗寿辰,京城尽人皆知。宦官马上回奏徽宗。还有一次,徽宗书写了一个“问”字,托一官员交给谢瑞,谢瑞在“问”字旁秘密批字后交给那位官员,嘱咐到家后方可拆开。赵佶打开一看,上面写道:“吾皇万岁,圣人万岁。”赵佶惊讶不已。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一生充满了如此多光环的皇帝,最后竟然成为北宋的亡国之君。

宋哲宗病重期间,国家大权都掌握在向太后手中。向太后是前朝名相向敏中的曾孙女。神宗任颍王时,娶向氏为妻,封安国夫人,神宗当上皇帝以后,就立向氏为皇后。1085年,38岁的宋神宗驾崩了,向皇后与神宗的亲生母亲高太后策立赵煦为帝,就是后来的哲宗。哲宗当了皇帝后,尊向皇后为皇太后。高太后命人重修庆寿宫给向太后居住,但庆寿宫在高太后居住的东面,按照常规,东方为上,向太后推辞说道:“哪有婆婆住在西边而媳妇住在东边的道理?”坚持不肯居住在那里。

宋哲宗挑选皇后的时候,同时也为他的弟弟们娶妻子,向太后告诫她家族的女子都应该避讳。她的家族中有要想当官的人,也一概拒之于门外,不肯帮助。在大臣们的心目中,向太后是一个正直而不徇私情的好太后,却成为赵佶平步青云的阶梯,赵佶知道,要想从一名普通的王爷成为拥有天下的皇上,最关键的是要取得向太后的信任,只要向太后能够帮忙,登上皇位就有十分的把握。于是赵佶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取向太后的欢心,让这位单纯的老人家认为自己好。甚至他还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去巴结向太后身边的宫女,不惜花费重金讨好她们,让她们在太后面前为自己说情。最终,宫廷中都称赞赵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是一表人才,而且还知道孝道,同时也会关心下面的人,向太后也受到迷惑,对赵佶另眼相看,对他特别喜欢。朝野间私下也议论纷纷,说一旦哲宗驾崩,继位者便非赵佶莫属了。

宋哲宗驾崩后,向太后就召集大臣商讨立皇帝的事情。其实她早已有人选了,之所以要这样做,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她宣布说:“国家遇到了不幸的大事,皇帝死后却没有子嗣,应当立即选出一位亲王继任正统职位。”宰相章惇见向太后这样说,就以为让他再度风光的时候到了。但他对向太后的打算全然不知,还以为自己是国家的重臣,在立皇帝这一重大问题上,不能不考虑他的意见,现在既然是征询意见,于是就很积极地说道:“简王与皇帝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皇帝驾崩了,按历朝历代的规矩来说,都该是简王继位。”向太后摇摇头说:“我没有子嗣了,而其他王子均是庶子出身,不用再如此分别。再说简王乃是神宗皇帝的第九子,断不能越其诸兄啊。你的话不合适。”章惇又奏道:“按照历代惯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今十四个藩王已死了八个了,加上现在皇帝驾崩,共是九人。依照长幼顺序,还是应该立简王为皇帝。”章惇和简王并无深交,他之所以要鼎力推荐赵必即位,目的不过是要阻止赵佶登位而已。他平日不喜欢赵佶的所作所为,认为他轻佻而不稳重,全然没有天子的风度和气质,因而不希望他登上帝位。简王为人倒也诚恳,出生不久便被授予了爵位。哲宗即位,对这位同母兄弟又是一番加官晋爵,简王能有如此荣誉,可见他和哲宗的关系十分亲密。现在哲宗驾崩了,简王在现存的弟兄中居长,根据情理,应该由他继位。但麻烦的是,简王自小时就患有眼疾,倘若让一个有眼疾的人登基,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向太后当即反驳说:“简王虽然是在老大的位置上,但因为患有眼疾,世上岂有堂堂天子患有眼疾的道理,绝对不行。”她这一番话让章惇不禁语塞而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此时,他才明白原来向太后早就有定赵佶当皇帝的心了,只怪自己愚笨竟然没有看出来。向太后的目光隔着竹帘扫视朝中群臣,见大臣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十分紧张,脸上露出惶惑之色,便慢慢说道:“简王既不可立,那根据顺序自然是端王入继大统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群臣无人回答。在立皇帝这样极为重大的问题上,他们向来很小心,怕有不合适的地方,会招来杀身之祸,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说,听向太后如何安排,反正谁当皇上,他们都有俸禄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章惇见无人出来与他站到一起,便又大声反对道:“端王这人做事很随意,怎么能掌握天下呢?”知枢密院事曾布因受过章惇的挤压积有怨气,今见章惇如此放肆,根本不把皇太后放在眼中,便大声指责他说道:“章惇,你从未与大家一起商榷立天子的事,如今又突然大发如此议论,实在让人惊骇,真不知你有何居心。皇太后说应该立端王,臣听得多时了,觉得十分合适,没有异议,一切敬请太后定夺。”曾布既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而且与太后的心思又如此贴切,于是群臣也就都跟着附和说:“应当谨遵太后圣旨,不可节外生枝,再有他议。”满朝文武中,除宰相章惇一人外,没有人再提出反对意见。向太后见只有章惇一人上蹿下跳,而自己只几句话就让这个老夫子败下阵去,心里感到无限快慰。而章惇此时如丧家之犬,一言不发。向太后知道现在已经掌握了全局,便慢慢说:“哲宗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端王是个很仁义的君子,而且又很仁孝,是不同于其他诸王的。于情于理,都应该立他为皇上,不用再商量了。”众臣都无话可说。于是向太后命人传召端王赵佶进宫。其实,赵佶早就翘首企盼着这一天了。他时时刻刻关注着朝廷上那一场大辩论,时刻派人打探消息。他在端王府内十分紧张,害怕会有什么闪失从而出现不该出现的局面,特别是他听到章惇反对他当皇帝的时候,又气又恨,心里暗暗想:倘若我当了皇帝,一定要诛杀这个老匹夫!这是他一生中最焦灼不安的时候。突然,他听到了传唤他的声音,接着是一片杂沓的脚步声,他知道自己已经获得成功,脸上的愁容便一扫而光了。当他迈着轻盈的步伐,喜不自禁地在群臣的簇拥下来到福宁殿时,向太后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一切都行礼如仪,赵佶在哲宗皇帝灵柩前宣布即位,是为徽宗皇帝。